书城政治皇权的战争
8889100000009

第9章 三国与两晋(1)

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加上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代,战乱频仍,诸强割据,英雄辈出。

三国时的魏国(220年-265年),魏国始于魏文帝曹丕,终于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所以魏朝包括曹操在内共6帝。

武帝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公元200年,曹操以一比十的劣势兵力,在官渡大败袁绍。此后,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208年,试图一举统一南方。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用火攻击败,逃回北方,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16年,受封为魏王。220年正月,曹操病重,密令亲信死后安葬时,要设置72座假坟,以防真坟被盗。庚子日,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

文帝曹丕(187~226年),字子桓。曹操第二子。曹操死后他继魏王位。公元220年lO月,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建年号为“黄初”。史称“曹魏”。在位7年,病死,终年40岁。

明帝曹叡(205~239年),字元仲。文帝长子。在位13年,病死,终年35岁。葬于高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大石山)。

少帝曹芳(232~274年),字兰卿。明帝养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5年,后为权臣司马师所废。病死,终年43岁。后来,司马炎代魏建晋,降封曹芳为邵陵公。

高贵乡公曹髦(公元241~260年),字彦士。文帝孙,曹霜子。司马师于公元254年9月废曹芳后,于同年10月己丑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正元。公元260年,被司马昭部刺杀。曹髦死后无谥号,史称高贵乡公。

元帝曹奂(246~302年),初名曹璜,字景明。武帝孙,燕王曹宇子,被封为常道乡公。曹髦死后继位。司马昭杀曹髦后,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景元”。265年12月壬戌日,司马昭(已死)子司马炎称帝,曹奂被废黜,降封为陈留王,魏国灭亡。302年,曹奂病死于邺城。

蜀国(蜀汉)(221年—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两帝。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父亲早死,家境贫寒,与母亲贩草鞋、织草席度日。后结交了关羽和张飞,结拜为兄弟,并带着关、张两人“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在诸葛亮的谋划下,主动结好孙权,合力于赤壁击败曹操,并乘机进占荆州。不久又引兵夺取益州和汉中,自立为汉中王。220年,曹丕称帝,221年刘备也称帝,国号“汉”,定都成都,建年号为“章武”。史称蜀汉或蜀。223年4月刘备病死于白帝城。谥号为昭烈帝,史家称刘先主。

刘禅(207~271年),字公嗣,小字阿斗。刘备子。刘备死后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诸葛亮死后,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263年,魏国进攻蜀汉,刘禅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至此蜀汉灭亡,刘禅在位41年。

吴国(222~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

孙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长兄孙策死后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赤壁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不还。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219年,孙权夺取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并将关羽杀害,并将头颅送给曹操。221年,刘备称帝后立即起兵攻打东吴,结果大败。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主动与孙权和睦,共伐曹魏。229年,孙权称帝,东吴政权正式成立。称帝后的孙权日益骄奢,乱杀无辜。在立太子方面,孙权又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子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孙亮为太子,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孙权死时71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孙亮(243年~?),孙权幼子。孙亮于250年立被为太子,孙权死后即位,时10岁。孙亮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吴景帝孙休(234~264年),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在位6年。孙休即位后,于同年将权臣孙琳杀死,使自己的权力得到了相对的稳固。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乌程侯孙皓(242~283年),孙和之子,孙权之孙。264年即位,在位17年,孙皓即位后,大修宫舍,残暴好杀,穷奢极欲,终于于公元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晋朝一共15个皇帝,其中西晋4个,东晋11个

开国皇帝司马炎(武帝)于265年,以曹丕同样的方式,取代了曹魏王朝,建立晋朝。建国之初仿照汉高祖制度,大封诸候王,种下了“八王之乱”的祸根。司马炎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立了一个白痴作继承人,使得晋朝在他死后26年灭亡。

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大权旁落,先有外戚杨骏专权,后是贾后干政,终于酿成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不久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起事,西晋政权已经无力控制局势了。306年,司马衷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西晋名存实亡。

怀帝司马炽是司马炎第25个儿子,“八王之乱”后,司马炎25个儿子死的死,废的废,最后只剩两个,不得已只能让他即位。310年,洛阳饥荒,怀帝向各诸候王哀求援助,但是无人理睬。最后只好步行出逃,半路上遇到盗贼,被冼劫一空,只好又返了回来。不久北方少数民族攻破洛阳,怀帝被俘,受尽屈辱,313年,被毒死。

愍帝司马邺是司马炎的孙子,13岁立为太子,怀帝被俘后,14岁即位,都长安,同他的前任一样,仍然是光杆皇帝,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愍帝被俘,317年也被毒死。西晋至此灭亡。

东晋是由南逃避难的晋王司马睿建立的,后人称为晋元帝。他能当上皇帝,全靠了江南士族大家王敦、王导兄弟。后王家势力坐大,322年,王敦反叛,元帝只能向王敦低头,不久忧愤而死。

明帝司马绍,司马睿之子,322年即位。324年,王敦病重,其部将密谋反叛,司马绍亲自深入敌营侦察,后被叛军发现,以机智脱险。遂举兵平叛,以弱胜强,大败叛军,彻底扫平了王敦势力,时年仅26岁。不料天不假年,次年即因病而死。

成帝司马衍是明帝之子,5岁即位,在位期间先有外戚庚亮专权,后又被叛臣苏峻所囚,幸有陶侃平叛,得还。不久陶侃病死,仍被庚亮所制,342年病死,时年22岁。

康帝司马岳,成帝之弟,342年即位,344年病死,年23岁。

穆帝司马聃乃康帝之子,2岁即位,19岁病死。期间,大将恒温率军北伐,收复洛阳。恒温多次请求迁都洛阳,穆帝无意北还,恒温无功而返。

哀帝司马丕为成帝长子,穆帝无子,司马丕即位,在位5年,365年病死。其间恒温势力不断扩大,成为东晋最有实权人物。

废帝司马奕乃哀帝之弟,哀帝无子,司马奕即位。后被恒温废掉,另立司马昱为帝。司马奕不敢反抗,苟全性命,享年45岁。

简帝司马昱乃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之子,从司马睿至司马昱,中间已六个皇帝,历经49年,51岁的司马昱才做上皇帝。他和恒温私交甚厚,但仍然是恒温的傀儡而已。在位不到一年即病死。

孝武帝司马曜乃简帝之子,11岁登基。不久恒温病死,由谢安辅政,这一段是东晋相对平安的一段时期。383年,前秦王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朝野震动,谢安临危不惧,派其子侄谢石、谢玄迎敌。淝水一战,大败秦军。385年,谢安病死。司马曜渐渐沉溺于酒色,于396年被其宫中后妃毒死。

安帝司马德宗,又一个白痴皇帝。396年即位,403年被恒玄所篡,恒玄于一年后被刘裕打败。405年,刘裕迎回司马德宗,白痴皇帝又作了13年,于418年被刘裕派人杀死。

恭帝司马德文完全是刘裕篡位所使用的一个工具,在位不过两年,在430年即被逼禅位于刘裕,于421年被刘裕所谋害。至此,晋朝灭亡。

一、曹操:大奸方能大雄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他祖上本姓夏侯,只因为他父亲夏侯嵩做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才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曾担任济南相和东郡太守。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的时候,他做了典军校尉。后来,又追随袁绍参与讨伐董卓的斗争。“关东军”失败后,曹操占据了濮阳,自立为东郡太守。

1.“挟天子以令诸侯”

初平二年(公元192年),曹操进军兖州,打败了后起的青州黄巾军,扩充了几十万人马,又自立为兖州刺史。这会儿,曹操刚占领了许昌(今河南许昌),就打算利用汉献帝这一块招牌征服天下,于是带领人马来到了洛阳。

曹操拜见了汉献帝,先拿出粮食来,给公卿大臣每人分了一份,让他们吃顿饱饭。他见洛阳是一座空城,在这里无法解决吃和住的问题,就给汉献帝上书,请他把都城迁到许昌去。汉献帝和公卿大臣巴不得有个依靠,自然都同意。没过多少日子,他们就跟曹操来到许昌,并决定以许昌为国都,改称为许都。于是,汉献帝便拜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并且还让他兼任司空。这么一来,东汉的朝政大权又转移到曹操手里了。

从此以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打了不少胜仗,占领了许多地盘,他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

为了牢牢地控制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便让汉献帝立他的女儿曹节为皇后。第二年,曹操又让汉献帝封他为魏王。这时候,曹操早已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李催、郭汜、张济等封建割据势力,差不多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

跟他对立的,只剩下刘备和孙权。刘备占领了四川,孙权平下了江南,也各自建立了政权。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汉献帝的帝位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大臣们看着汉献帝早晚要垮台,纷纷向曹操讨好,说应该由他取代做天子。

但是,因为天下还没有统一,留下汉献帝这块招牌还有用处,曹操一直没有这么做。他对大臣们说:“当初周文王在世的时候,虽然占有天下三分之二,却仍然做殷纣王的臣下,一直到他的儿子周武王,攻灭殷朝才做了天子。如果天命果真降临到我的头上,那么,我做一个周文王吧。”

2.伏皇后之死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的冬天,汉献帝不甘心做傀儡,就写了一封密诏,让董贵人缝在衣带里偷偷地交给她父亲董承,请他设法除掉曹操。当时,刘备跟随曹操打败了吕布,也到许都来了。

刘备,字玄德,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论辈分他是汉献帝的叔父,人们都称他刘皇叔。董承知道刘备可靠,就让他看了“衣带诏”。他们两个商议了一番,又约集了种辑、吴子兰、王服三个将军,决心想办法除掉曹操,把朝政大权夺过来。

谁知还没等董承他们发动起来,曹操就派遣刘备讨伐袁术去了。第二年(公元200年)正月里,曹操发现了这个密谋,把董承、种辑、吴子兰、王服都办了死罪,灭了他们的宗族。刘备吓得再也没敢回来。事后,曹操认为董贵人跟这件事有关,就要把她处死。汉献帝再三向曹操求情,说董贵人已经有了身孕,请求给她留一条活命。曹操置之不理,一声叱喝,就有武士们如狼似虎,将董贵人抱出殿外,三下两下活活勒死,接着,曹操也不等献帝下诏,命刑官立即把董承等人斩首示众,并夷灭三族。

伏皇后见董贵人死得这么惨,也不免兔死狐悲,整天坐卧不安。于是,伏皇后就给她父亲辅国将军伏完写了一封密信,叫他想办法除掉曹操。伏完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吓得赶紧把这封密信收藏起来。

许多年之后,已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的十一月,伏皇后突然大难临头。她于十多年前写给父亲的信,竟被伏完的贴身家僮窃走,向曹操告发了。这名家僮因受了伏完的责罚企图报复。曹操大怒,立即赶到皇宫。他胁迫献帝下诏废伏后,献帝不忍,他不由分说,命亲信幕僚、尚书令华歆起草诏书,诏书大意是说:皇后伏寿由卑贱之女一跃而成至尊显贵,却阴怀妨害,包藏祸心,没有资格承天命、奉祖宗,特令御史大夫持节收去皇后玺绶,出移别宫。

伏皇后怎么料到事隔多年,还会旧账重算?只得哭哭啼啼交出玺绶。这天傍晚,尚书令华歆又带着武士闯进宫,伏皇后情知不妙,躲进复壁内。华韵命武士四处搜查,不见伏皇后人影,他冷笑一声,走到复壁前,举起利剑一下劈开壁板,果然见伏皇后躲在里面缩成一团,已吓得面无人色。华歆喝令武士们上前捉拿,武士们迟疑着不敢动手。华歆抢上一步,一把揪住伏皇后的头发,将她拖了出来,又狠命拖至外殿。可怜她赤着双脚,披头散发,被凶神恶煞的华歆一路拖着,一路悲泣哀号,其情至惨,宫人们见了,个个背过身去,不忍再看。当经过献帝身边时,伏皇后哭着问道:“难道陛下竟不能救臣妾一命么?”献帝呜咽道:“我也不知命在何时结束?”说罢,帝后一起大哭起来。

华歆毫不怜悯,将伏皇后一直拖到暴室禁锢起来,又抓住了伏皇后所生的两个皇子,一并关在里面,当夜,便将他们母子三人一齐毒死。

其时伏完早已去世,曹操将伏氏家属一百多人尽行诛杀,方才解恨。这完全符合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做人信条。

二、魏文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曹植著名的《七步诗》。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之一,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曹植曾被封为甄王、雍丘王、浚仪王、东阿王、陈王,他身为诸王时,所作诗文中却极少富贵之气,总是充满了忧愤、悲伤,这是他后半生受到逼迫压抑、郁郁不得志而造成的。

曹植受到谁的逼迫压抑,又怎样郁郁不得志呢?

1.曹丕曹植兄弟斗法

曹植墓曹操生前只做到魏王,没有当皇帝,武帝是他死后曹丕篡位时给他追加的尊号。曹操有很多妻妾,结发之妻是丁夫人,另外还有刘夫人、卞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越姬等等。

丁夫人没有子女,就把曹操长子——早亡的刘夫人的儿子曹昂当作亲生儿子抚养。曹昂后来随曹操南征,为搭救曹操,被张绣乱军射死。丁夫人怨恨曹操不思念儿子,经常数落、哭骂。曹操忍无可忍,把丁夫人送回娘家,准备等她平静一段之后再接回来。但丁夫人脾气很拗,下决心不再回曹家,曹操只好废掉丁夫人,立卞夫人为继室。

卞夫人出身微贱,是个以歌舞为业的艺人,20岁时被曹操娶来作妾。卞夫人温柔贤慧,具有节俭谦恭的美德,又遇上曹操这个不拘小节的豁达人物,所以被破格提为夫人,后来做了王后。

曹操这一群妻妾共给他生了25个儿子。封建宗法制度规定,妻生的儿子称嫡子,妾生的儿子称庶子,嫡子是正统而庶子是旁支。曹昂既然已死,卞夫人的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就在诸子里居于最高地位了。封建继承权的排序是嫡长子、嫡次子、庶长子、庶次子,所以最有资格继承曹操爵位的自然要数曹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