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博物馆
8878500000011

第11章 达·芬奇科学博物馆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艺术巨匠,他那脍炙人口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肖像画《蒙娜·丽莎》,人们无不为之赞叹!可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达·芬奇还是一位科学家和工程师。现在不妨看看以他的名字建立的科学博物馆吧。

在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市,有一座圣威多雷教堂,它的隔壁是一座建于16世纪的修道院。

1953年,米兰市政府为了纪念达·芬奇诞辰500周年,决定将重新修建过的修道院,创办一座以达·芬奇名字命名的科学博物馆。

《蒙娜·丽莎》

达·芬奇首先是以其绘画享誉于世的,虽然他不是多产的画家,然而他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绘画精品,这些名画有永久的魅力。他在绘画技巧和绘画理论方面有一套独到的见解,并把绘画技巧和绘画理论方面的独到见解大胆运用于实践,正因为这样,他的绘画才脱颖而出,达到别人无可企及的高峰。他讲求一种统一的绘画构图,追求画面的稳定感。我们所看到的达·芬奇的绘画,大部分采用三角形构图,这种构图使人感觉到相当稳定,如《岩窟圣母》《圣母子与圣安妮》等。同时,这种稳定感还表现在多幅画面里面都有一个中心焦点,不管画面上人动作如何,其眼光与动作的总趋势都趋向于这个中心点,画面的中心人物便置于这个中心点中。如在《最后的晚餐》中,不论从画中人物的动作中,还是在色彩的配置上,都显示出这幅画的中心是耶稣,并且构图的中心焦点都集中在耶稣身上。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达·芬奇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以及在绘画中对大气和自然光线的理解和应用。他创造了颇为得意的绘画“晕染法”,即随着光线变化而巧妙地把人体的曲线和衣服皱褶表现出来。还利用“大气远近法”的透视理论,创造出深远清澈的世界,增加画面的深度,增加艺术主题的显示力。达·芬奇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依赖于他不畏辛苦、刻苦钻研的精神,他解剖尸体,记有大量解剖笔记和素描图,并撰有《绘画论》来总结自己的绘画心得。

达·芬奇不但是伟大的画家,还是建筑家和科学家。他颇有建筑才能,这在他的设计图稿中充分体现出来。达·芬奇的都市建设计划具有相当高的全局性、长远性,与现代理想的都市设计相去不远。在达·芬奇科学博物馆中展示了由他的草图而制作的模型,把包括开发卫星城市以及分散当时大都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以及下水道、道路宽度与建筑物高度的关系,通风与日照采光等问题都考虑到了。在道路交通方面,他采用立体交叉道路及地下道所构成的有系统的道路体系来解决市区里的交通拥挤问题。住宅采用多层大厦式建筑以便能容纳更多的人。剧场则采用新颖的双楼梯建筑。这些设计虽未被采纳,但充分显示了他在建筑上的奇异才能。

达·芬奇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才能在当时也是无与伦比的,许多天才设想已经超出了当时的环境所限,竟与现代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后世的许多发明,在达·芬奇的笔记中都有所提及。

在交通工具方面,达·芬奇无论对车、飞机、轮船都有自己的构想。在达·芬奇的手稿中,遗留着有关鼓翼飞机以及直升机的设计图与构想图。达·芬奇科学博物馆中展示了根据达·芬奇手稿而制成的“飞翔天空的船”,这种船装有类似蝙蝠翅膀的船翼和水平尾翼。与此相配合,他还设计了降落伞的构造,这可称为最早设计的科学降落伞,这种降落伞也由达·芬奇科学博物馆根据其手稿制成了模型。

达·芬奇从实践出发,设计了多种用途的船只,有疏浚船、掠夺船、突击船和军舰等,这些船都被制成模型展示。他设计的疏浚船由两条小船组成,两船之间高架一滚轴,滚轴上装有几个挖泥铲,形状与近代的大致相同,这样,只要转动滚轴,便可进行挖泥,并且还可以调动轴的高度来控制挖掘的深浅。

另外,达·芬奇的手稿中还有不少车轮设计,并设计了具有刹车的车轮。馆里陈列着达·芬奇设计的自行车画稿,驱动后轮的链条与现代的结构相同,陈列品中有一辆1880年生产的自行车,前轮直径不过四五十厘米,后轮特大。达·芬奇科学博物馆里还展示有达·芬奇自动车的模型,这些模型堪称为汽车的原型,在当时没有燃料作动力的情况下,他运用了弹簧,把动力储存于几个弓形的弹簧内,再将动力传送到齿轮以带动车轮,他设计的自动车样式颇似后来很久才发明的三轮车。

达·芬奇通晓机械原理,他根据需要设计了许多机械装置、工具设计图。达·芬奇科学博物馆把很多设计图制成了模型供人参观,其中有掘削机、回转起重机、附自动装置的锻造锤、橄榄油榨油机等。最有价值的是他设计了透镜研磨机,这基于他对视力的观察和研究。他不但通晓眼睛的构造,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他特意研究出了矫正视力的光学眼镜的正确制造方法。

通过对达·芬奇科学博物馆的参观,我们会加深对达·芬奇一生的了解,加深对他的敬仰。他不仅为人民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在自然科学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座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展示他在科学技术方面对人类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