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山楂种植新技术
8876900000009

第9章 综合防治病虫害(1)

随着山楂生产的发展,病虫害的种类和面积也在不断增加。至今,已发现为害山楂的病虫害约有280种。其中病害29种,为害严重的有3~4种;专性和兼性为害山楂的虫害约250多种,其中为害严重的有10多种。有些病虫害暴发,给山楂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据植保专家调查分析,由此造成的减产在20%左右。山楂树原产于我国,在我国栽培面积广。病虫为害程度各不相同,有的省份,因自然条件适宜病虫发生,病虫害就比较严重,导致树势弱,结果小,产量低。因此,加强山楂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山楂丰产、稳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我们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和“治早、治小、治了”的方针,采取人工防治、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经多年实践,效果显著,可以大力推广。

(第一节)认识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在山楂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误区和问题。

一、重治轻防

预防为主,控制发病,抓住关键期,是防治病虫害的基本原则。而在许多山楂园,往往是到发病中后期再治,则为时已晚,难以控制病虫发展,以致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过分依赖化学合成药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自身防护意识的增强,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生产绿色和有机食品,已成为国内外果品生产的主流。然而,目前许多地方的山楂生产,仍大量投入化学合成农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打破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生态平衡,诱发和加剧了病虫危害。

有机合成农药的大量应用,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杀灭了控制虫害的天敌和有益生物。

三、误认为用药量越大效果越好

任意加大用药量,甚至置国家规定于不顾,使用早已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走入了加大用药量→害虫抗药性增强→一再加大用药量→药害增加、害虫抗药性更强的恶性循环。致使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件屡屡发生。

四、误认为农药混用种类越多效果越好

常将多种农药混配,本想一剂治多虫,但因同性混用等同于加大剂量,导致药害;酸碱不同药剂混用,相互中和而降低药效或形成不溶物,最终有害无益。

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有利因素,把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和检疫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经济、有效、安全地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第二节)山楂病虫害的非药物防治法

生产山楂绿色及有机食品时,对病虫害的防治,应从果树—病虫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兹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在准确掌握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植物检疫措施;在必须应用农药时,应按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和有限度的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一、农业防治

就是利用农业栽培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因子,直接或间接地避免或减少病虫害的繁殖和蔓延,收到减轻或消灭病虫害的效果。如加强以土肥水为基础的综合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病虫害的抵抗力;避免造成树体伤口,减少病虫侵害机会;北方利用冬季深翻,冻死越冬害虫;利用清园、刮树皮的方式,清除越冬虫卵和蛹;剪掉残留的僵果、枯枝和架在树上的“鸟蛋”(刺蛾虫茧),除掉介壳虫的枝条等。

二、物理防治

利用简单器械和光、热、电、放射能及温度与湿度,来防治病虫,达到抑制病虫的生长繁殖,直接消灭病虫的目的。如利用糖醋液、灯光诱杀虫害;夏季在树干上绑草把,11月份把草把取下烧毁,诱杀越冬幼虫;摘除卵块,找挖虫蛹;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震落成虫,人工捕杀;人工或机械除草;推广性诱剂及微波、激光、粘虫胶治虫;利用高分子膜保护枝干;以及利用高频辐射、红外线辐射和射线不育方法治虫等。

三、生物防治

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或病原微生物,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昆虫激素治虫。果树的害虫天敌种类很多,有哺乳动物、鸟、禽类、爬虫类、两栖类、鱼类、各种蛛、螨、食虫昆虫、线虫、病菌及病毒等。其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应用范围较广、防治效果最好的首推食虫昆虫,也称天敌昆虫。据昆虫专家调查,世界上昆虫总数约有100万~150万种,其中天敌昆虫占50%左右。山楂的虫害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天敌,如红蜘蛛的天敌有,小黑瓢虫、六点蓟马、草蜻蛉、小花椿象、异色瓢虫和三突花蛛;介壳虫的天敌,有黑缘红瓢虫、球蚧盾纹跳小蜂和金小蜂等;金龟子的天敌,有黑土蜂和寄生菌;蚜虫的天敌,有食蚜蝇类;天幕毛虫的天敌,有黑卵蜂;桃小食心虫的天敌,有甲腹茧蜂;梨小食心虫的天敌,有白茧蜂和姬小蜂;刺蛾的天敌,有上海青蜂、广肩小蜂和紫姬蜂;等等。在防治病虫害时,都应使用生物农药或有限度的使用化学农药,来加以保护。

在缺乏有效天敌的地方,可以引进优良天敌,控制当地的病虫害。如引入美国的西方盲走螨,对害螨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引入澳洲的瓢虫,对防治介壳虫也获得成功;人工饲养赤眼蜂,防治卷叶蛾等。

四、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通过法规的形式,控制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防治方法。具体的形式是,在调运种子、苗木、接穗和果实时,严格检查其中危险性病虫害的种类,以防止传播至新区。国际上及国内各省、市、自治区有各自的检疫对象。山楂发展新区,一些危险性病虫或当地尚未发现的病虫,都应该属于检疫的对象。

五、国外非药物杀虫新技术

(一)机械灭虫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农产公司发明了一种巨大的吸虫器,通过一条滚动的管道,把害虫吸入并碾碎,然后将其变成肥料,施在地里。

(二)气味灭虫

模拟雌性害虫的气味,以吸引雄性害虫。这一气味一旦在某一区域大量散发,便能扰乱害虫的整个繁殖过程,达到抑制的目的。

(三)超声波杀虫

美国研制出一种只有普通香烟盒大小的超声波杀虫器,它能发出2.5万赫兹的声波,可以有效地杀灭直径3米内的蛾、牛虻、蚊和蝇等虫害。

(四)电脑治虫

日本应用电脑预测半个月后的柑橘叶虱虫情和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美国纽约在果园使用电脑对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使杀虫剂用量减少5%,杀菌剂用量减少27%,施药次数由12次减少为5次,从而大大提高了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激光治虫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用激光照射蚊类和螨类害虫,能杀死害虫或使其不育。

(第三节)山楂绿色及有机食品生产的农药使用准则

山楂的病虫防治用药,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以及国家标准GB8321·1~GB8321·5《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进行。对于允许使用的农药,要按规定的剂量、次数和施用方法进行施用。对于限制使用的农药,要按剂型、含量、用量、防治对象和施用安全期的规定,进行施用。对于允许使用的农药,也应按说明书认真施用。

一、禁止使用的农药

生产AA级绿色果品及有机果品,禁止使用有机合成化学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混有有机合成农药的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同时,严禁使用转基因工程产品及制剂。

生产A级绿色果品及无公害果品,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贮藏期病虫害。严禁使用转基因产品及制品。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

这些农药包括:滴滴涕、六六六、林丹、艾氏剂、狄氏剂、甲氧滴滴涕、硫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甲基异柳磷、治螟磷、氧化乐果、磷胺、地虫硫磷、灭克磷、水铵硫磷、溴丙磷、马拉硫磷、杀虫脒、甲敌粉、氧化菊酯、1065、3911、氟化钙、氟化钠、氟乙酸钠、氟乙酰胺、氟铝酸钠、氟硅酸钠、氯唑磷、硫线磷、杀扑磷、特丁硫磷、克线丹、苯线磷、甲基环硫磷、涕灭威、克百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二溴乙烷、环氧乙烷、二溴氯丙烷、溴甲烷、甲基砷酸锌(稻脚瘟)、砷酸铅、甲基砷酸锌钙(稻宁)、甲基砷酸铁铵(田安)、福美双、福美砷、代森锰锌、炭疽福美、乙膦铝、三苯基醋酸锡(薯瘟锡)、三苯基氯化锡、三苯羟基锡(毒菌锡)、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赛力散)、五氯硝基苯、稻瘟净、异稻瘟净、稻瘟醇(五氯甲基醇)、克螨特、阿维菌素、有机合成的生长调节剂、除草醚、草枯醚、2,4-D、五氯酸钠、草甘膦、丁草胺、二甲四氯、二氧喹林酸类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允许使用的农药

使用无公害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生产安全果品的重要保证。生产AA级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允许使用的农药主要包括农用抗菌制剂、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

涂白剂的使用方法:涂刷树干前,先将翘皮刮去,然后用草把、扫帚或大排刷均匀地涂遍全园山楂树树干。

(第四节)山楂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病原物入侵特点

山楂传染性病害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要经过侵染、致病和寄主显现病态的过程。与病程相对应,病害的发生又都要经过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三个时期。在侵入期,把好病菌侵入的门户,尽量不给病菌造成入侵的机会,是十分重要的。

病原菌的侵入,一般有伤口侵入、自然孔侵入和直接侵入三种方式。伤口侵入主要是剪锯伤、日烧伤、冻伤、冰雹伤、虫咬伤及其他机械伤口。自然侵入孔口,主要是寄主体表的气孔、皮孔和蜜腺等自然孔口。这些自然孔口在叶背和枝条上较多。直接侵入,是指某些真菌的孢子萌发所产生的芽管,可穿透较薄的皮层和幼嫩的组织。不论哪种病原菌,它们的入侵都是在生长季节,既要有营养条件,又要有适宜的温度条件,还要有风力、水力、昆虫和人为传播的途径。因此,采用综合的农业防治措施,对防治病害是十分重要的。

二、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山楂锈病

(1)分布与为害:凡有桧柏、松、梨和山楂同时存在的地方,都有该病分布。其为害部位为叶、绿嫩枝、叶柄和幼果。

其中以为害幼果对产量损失最大。陕西省商南和辽宁省丹东都曾有该病严重发生的报道。

(2)症状:叶片正面初发病时,出现橘红色小圆点病斑。

随着病斑的扩大,中间出现许多橘黄色小点,后渐为小黑点。

病斑直径为2~8毫米不等。经过20天左右后,病斑扩大,呈橙黄色,叶背隆起,渐生出灰白色长毛。绿嫩枝受害初期,病部橙黄色,后期凹陷、龟裂,易折断。叶柄发病初期与绿嫩枝相似,后变粗,似纺锤,并产生灰白色长毛。幼果初发病时,多在萼洼处出现圆形橘红色斑点,后逐步扩大,可达1厘米左右,渐变为褐色,后变黑腐烂,并生有红毛,失去食用价值。果实多早落。

(3)发病规律:以冬孢子角在桧柏等针叶及绿茎上的菌瘿中越冬。3月中下旬,冬孢子角开始出现。4月上中旬为发生盛期。其后,如连续2~3天降雨15毫米以上,冬孢子角胶化,冬孢子和担孢子萌发。年际之间担孢子发生的早晚,与4~5月份的降雨量及持续时间成正相关。冬孢子和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4~23℃之间。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山楂树上为害。病菌侵染叶片后,潜育期约10天左右。叶龄在15天以内的极易发病。病害发生期为5~6月份。山楂各品种的感病性,据沈阳农业大学在山楂品种园进行人工接种感病性测定,发现除山东平邑的红子、河南的7803、7903三个品种表现免疫外,其他栽培品种均感病。

(4)防治方法:①山楂萌芽前,在桧柏上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②对山楂树上喷药。冬孢子角胶化前喷25%粉锈宁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胶化后再喷2次,间隔7~10天。③砍除周围桧柏和杜松等树木,减少病菌来源。

(二)山楂白粉病

(1)分布与为害:各山楂产区均有发生。在多雨地区,发生较重。受害苗木常造成死亡。结果树受害严重时,叶片丧失功能,造成幼果大量脱落及果实畸形。同时,影响养分积累,殃及山楂树翌年开花结果。

(2)症状:山楂的叶片、新梢和果实均可受害。嫩芽受害之初,发生褪色或粉红色的病斑。抽生新梢时,病斑迅速蔓延至幼叶,叶片两边均满布白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被害新梢生长瘦弱,节间缩短,叶片纤细,扭曲纵卷,严重时终至枯死。6月中旬后,病斑转为紫褐色,并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有性繁殖器官——闭囊壳。幼果在落花后即开始发病,首先在近果柄处出现病斑,生有白粉,果实向一方弯曲。以后病斑逐渐蔓延到果面。早期,被害果多从果梗病痕处脱落。中期被害果病斑硬化龟裂,果实畸形,着色不良。后期果实近成熟时发病,果面产生红褐色粗糙的病斑,但果形正常。

(3)发病规律:病原菌属子囊菌纲,白粉菌科。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叶、病果上越冬。次年春雨后放射出子囊孢子,首先侵染野生山楂幼苗及大树根蘖,并在其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靠风媒传播,进行再侵染。从6月份起,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雨的增多而逐步加重,7月份为发病盛期。立秋以后,发病逐渐停滞,10月份停止发病。衰弱树易感病,实生苗发病较重。

(4)防治方法:①清除落叶病果,减少侵染源。②刮除山楂树主干老翘皮烧毁。③及时刨除自生根蘖及周围的野生山楂树。④使用药剂防治。发病较重的果园,于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后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喷15%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6月初和7月上中旬,各喷一次75%百菌清加展着剂800~1000倍液或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600~800倍液,或喷布50%可湿性托布津800~1000倍液。

(三)苗立枯病

(1)分布与为害:该病在各产区均有发生,除为害山楂苗外,还为害多种苗木。

(2)症状:该病由于病原菌不一,为害期不同,症状反应也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

(1)烂芽型:种子萌发后出土前,芽受病菌侵染在土中腐烂。这种类型常在低温、土壤潮湿及覆土较深的苗床内发生。

(2)猝倒型:幼苗出土后幼茎木质化前,在幼根颈处发生水渍状病斑,以后腐烂,幼苗很快倒伏死亡。这种类型造成的死苗较重。

(3)立枯型:幼苗木质化后,根部发生腐烂。茎叶枯黄干枯而死,但不倒伏。这种类型多发生在病苗的后期。

(4)顶腐型(茎叶腐烂型):从苗木顶端染病,以后蔓及全树,茎叶萎蔫腐烂。

前两种类型发生较普遍,后两种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