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2009年1月9日,一个日历上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可对神华宁煤集团太西洗煤厂厂长叶庆春来说却非同寻常。因为那天,他作为国家科技奖代表走进了庄严而神圣的人民大会堂。
时隔半年,当时的情景依然如初:那天的人民大会堂灯火璀璨,鲜花竞艳,气氛庄重而热烈。全国科技界代表约3300人参加了大会,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这让叶庆春越发觉得“科技兴企”“科技强国”的重要性。一向睿智、果敢、稳健的他禁不住兴奋、激动,眼里潮潮地起了雾。
14年了,宁夏煤炭人终于圆了一个梦,一个让“太阳石”再添华彩,问鼎科技巅峰的梦;涉足煤海23年了,叶庆春也圆了让“太西煤”由燃料变化工原料的梦。这样的日子,叫他如何平静。这样的时刻,他多么想和宁夏的父老乡亲,和他企业里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分享。
令人称道的是,接下来的时日里,叶庆春带领他的企业收获了更多的荣耀。
2009年1月,叶庆春的企业当选“全国文明单位”。
2009年4月,叶庆春的企业当选“中央企业先进集体”。
2009年4月,叶庆春当选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
……
其实,这样的欣喜,叶庆春和他的企业仅2008年一年就经历了30次。
是什么让这个西北汉子有如此魅力?是什么让他领导的企业有如此美誉?时光回溯,为我们打开一个爱煤人与“太阳石”的美丽故事。
一
1964年9月,叶庆春出生在黄河岸边的宁夏石嘴山。滔滔黄河赐予他博大的胸怀,沸腾的煤田大开发赋以他远大的志向。他从小学习成绩突出,个性沉稳。那时,煤矿工人地位不高,人称“煤黑子”,但,叶庆春竟出人意料地迷上了煤的别称——“太阳石”。他的心里藏着一个梦,希望有一天能让开采“太阳石”的人们头顶光环,辉耀世界。于是,高考时,他毅然决然报考了中国矿业大学,并学了选煤专业。大学四年,叶庆春惜时如金,从最基本的选煤理论学起,逐渐从专业层面认识了他所熟悉的煤炭,并深深懂得只有对煤炭进行洗选和深加工才能提升其价值,扩大其应用领域。所以,他饱读专业书籍,广泛涉猎选煤新技术领域,期待着用丰厚的专业知识成就少年梦。
1987年,叶庆春学成归来,分配到当时的石炭井矿务局太西洗煤厂。才刚建成的厂区条件艰苦,设施不足,设备漏洞百出,生产时断时续。一时间,英雄不知用武地,同来的学生有的调走,有的活动心思换岗位。那年月,大学身份就是烫金招牌,只要他一句话,换岗位、调单位不是大问题。可叶庆春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他只觉得自己离梦想又近一步。于是,他放下理论学习的稚嫩,从最简单的洗煤操作干起,没白没黑地跟岗学习。几个月下来,脸黑了,手粗了,人瘦了,而他却从书生气十足的学生娃变成了洗煤车间响当当的技术员。那些年,洗煤设备“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叶庆春想到大禹治水疏导变通的道理。于是,他和技术组的同事们顺着系统挨个排查“症结”,制订了一套系统的洗水闭路循环技改方案。方案通过后,他又和维修工一起参与施工改造,常弄得一身煤泥,一身油。瞧见他的样子,大伙总忍不住逗他:“咱的大学生,变成泥猴子了。”不过,大伙认准了:“这小伙子,将来准能成大事。”这次改造,实现了煤泥水厂内回收闭路循环和清水洗煤的目标,被中国统配煤总公司评为“一级洗水闭路循环标准厂”,煤炭部还在厂里召开了全国洗水闭路循环工作会。
正如大家所言,两年后,叶庆春就因成绩出众被提拔为煤质科副科长,成了当时厂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岗位变动,职务升级,新环境让叶庆春既兴奋又焦虑。干了两年洗煤,他深知煤质监测就是洗煤生产的眼睛,厂领导把这么关键的任务交给他,这担子分量不轻。怎么干?如何干?叶庆春辗转难眠。当时,厂里的煤质监测工艺还不完善,数据分析、资料管理全靠手工完成,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势必制约煤质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当务之急是改进工艺,引入计算机管理软件,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
就这样,新官上任三把火,叶庆春先给自己烧起了火。他网罗各地同学,搜集各种信息,凭着从前的理论底子和新学的计算机知识,向煤质工艺改革打响了“第一枪”。在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从问题最突出的销煤检测点入手,制订了销煤AB采制样法,使得采样代表性强,制样劳动强度小,刚一投用就受到采制样人员的欢迎。随后,他又将当时很奇缺的计算机引入煤质管理中,建起了完备的煤质资料数据库,开发了煤质分析专用软件,将化验员从繁杂的手工制表中解脱出来,确保了煤质信息的精、准、快,他的这次创新在厂里和局里引起不小轰动。这项成果3次荣获原石炭井矿务局科技进步奖,并且,这套操作程序一直沿用至今。
此时,太西洗煤厂煤质工作可谓春风得意,然而,一次意外遭遇惊醒了叶庆春。那是在秦皇岛港口组织的一次出口煤集港情况视察。用餐时,煤炭厅一位老领导满脸不高兴,重重地将一样东西摔在叶庆春面前:“你们就洗这样的煤让我出口?”眼前是一块夹矸,叶庆春脑子瞬间空白,这块夹矸无限放大,像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决不能让煤质再出同样的差错。回厂后,他建议组织改进、优化洗煤工艺,增加煤质监测点。由于整改措施得力,他们的产品质量再没出现问题,而是以一流的检测标准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但是,这块夹矸却成了叶庆春职业生涯的“耻辱石”,时时提醒他牢记责任,他也常用这件事教育身边员工重质量、重信誉。
没想到,时隔不久,厂外又传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一批出口精煤被外方检测不合格!这可是关系国家声誉、企业信誉的大事!厂里炸锅了,叶庆春直奔秦皇岛港口。一路风尘,来不及修整,他便赶去“领罪”。情况没有想象的糟,现场取样后,他发现产品没问题,估计是外方检测标准有差异,但双方达不成共识。叶庆春寝食难安,只有找出问题症结才能说服对方。他决心学习外方质检标准。那些天,他抱着全英文版的“标准书”逐字逐句翻译,并与我方标准仔细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叶庆春终于找到了双方检测标准的不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中煤公司召开的进出口工作会议上,他代表厂方用详实的比对资料和例证,论述了中外质量标准检测的差异性,得到了与会人员及外方的一致认可,太西厂的洗精煤产品也因此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口碑。一场产品质量误会解除了,叶庆春因此成了该厂煤质战线的一员“福将”。
1994年,厂里又调他回洗煤车间当主任。因为有丰富的煤质、洗煤知识,管理起来游刃有余,他成了大伙公认的洗煤专家,这也让他在洗煤行业深深地扎了根,一干就是七年。其间,叶庆春无法幸免地撞上了煤炭市场的低谷期。那是1998年,煤炭市场低迷,加之原煤煤质较差,工艺环节又频繁出问题,煤泥水浓度超大,浓缩机处理不及时,厂内专用线上摆起了长龙,原煤待卸、空车皮待装,叶庆春按捺不住心中的焦虑,想在洗煤工艺上做文章。征得厂领导同意,他带着技术员、生产骨干,下现场,进岗位,调查摸底,征集方案,最终向厂里提出了一整套更新改造方案,实施后系统能效明显改进。当煤炭市场复苏时,这套提前整改完善的系统发挥了超强作用,各项洗选指标稳步攀升。这次的大胆尝试,让叶庆春深深感受到科技是强企之本,同时,也更坚定了他对“太阳石”精雕细琢出精品的梦想。
此后,叶庆春的科技创新意识更加强烈,他成立了洗煤车间技术攻关组,专攻洗选过程的技术难题,并组织QC小组,大搞QC成果推广应用,重奖效果显著的好点子、好建议。这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不仅在车间刮起了科技革新风,也让其他车间员工着实眼热。于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全厂兴起了革新热,各车间争相给厂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实施生产系统升级改造,洗煤生产形势大好,叶庆春的事业平静无澜。
二
日历翻到2001年9月时,叶庆春的事业出现了一次重大转机,这一转给了他一个成就梦想的跳板;这一转,注定让乌金因他而精彩;这一转,使洗煤行业多了一个优秀的“掌舵人”。
那年,太西洗煤厂第四任厂长李光明走马上任。这是位干练、老辣的洗煤专家,到任后不听汇报,先跑基层。一段时间的摸底后,他“相中”了叶庆春,在与班子成员的碰头会上,大家不谋而合,叶庆春就此走上了厂长助理岗位,开启了他事业的又一重天。
全新的事业平台,给了叶庆春一个专业化管理的制高点和驾驭全局的锻炼机会,他极目远眺,超前思维,协助厂领导全面实施科技强企战略。从那时起,叶庆春再没了休息日,作为全厂技改组总指挥,他跑集团要项目,在厂内抓技改,所有重点项目他都亲自盯现场,及时向厂领导反馈信息,参与分析决策。凭着过硬的个人素质,为厂领导当好参谋和前哨。
当时,最棘手的问题是“解救”一套投资千万元的浮选系统,这套系统近乎“瘫痪”。集团给厂里下了硬任务,迅速改造尽快见效。叶庆春担起了现场指挥的重任,一个月的时间,他和全体改造人员吃、住在现场,他一边忙指挥,一边调整设计改造方案,精心组织施工。那次改造,他们把系统涉及的13条管道像梳头一样理了个遍,最终使项目提前完工,一次试车成功。望着浮选出的欢呼跳跃的精煤,叶庆春的目光越发坚定。努力就会成功,他已经瞄准了下一个目标。
根据厂班子意见,他参与制订了《提升系统能力,实施技术改造方案》,科学谋划企业发展规划。作为项目组成员,他先后实施单机控制自动化,提高了主洗机的分选精度,完成重大技改项目36项,实现了对转运载设备的大提速,使系统小时处理能力由410吨提升到650吨左右,年节支电费130余万元,洗选效率达到94%以上,基本实现了太西煤全部洗选、综合利用的目的,使系统精煤回收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年生产能力由210万吨提升到300万吨,仅此一项就新增效益3900多万元,创下了厂史之最。同时,他发起实施“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劳动竞赛”,每月检查、考核、奖励,提高了员工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意识,为该厂产品创品牌打下坚实基础。尽管科技兴企战略起步顺利,而叶庆春奋进的步伐还在加速。
2002年,太西洗煤厂的“科技兴企战略”再次提速,创造性地提出要走“厂、学、研”之路。这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叶庆春欣喜若狂,厂里要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攻关,从精粒煤中洗选超低灰纯煤产品,也就是灰分在3%以下的洗精煤产品,这可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洁净煤技术领域无人问鼎的“神话”,是许多煤炭人一生的梦想。如果研发成功,他梦中的“太阳石”光环将真的辉耀全球。梦想舞台就在眼前,叶庆春激动却冷静着。他知道,这项研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机遇和挑战并存,容不得半点闪失。他和中国矿业大学专家、研究小组人员并肩作战,他们的生活轨迹完全锁定在试验室和厂里。为了一个难题,他们星夜兼程跑北京,泡在专家试验室里夜以继日搞分析,尤其设备技术参数、介质选定等关键要素,只能靠试验说话。所以,他们的眼里除了煤还是煤。
当时,他们研发超低灰纯煤的消息已在业内传开,没人相信他们能成功,国外同行甚至公开说“NO”。然而,太西厂的研发团队不受干扰,他们全身心投入这项划时代工程。叶庆春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坚信“太西煤不应只是燃料,它应该成为价值更高的化工原料。”因此,在研发中,他倾自己所学攻坚克难,出谋划策。在一次次失败中,他们总结改进,再总结再改进,最终,运用煤岩学理论解决了煤炭中±0.1含量大于90%难以洗选的世界性难题,成功研制出超低灰纯煤生产及制备工艺。同行们惊呆了,但随之又对能否实现工业化生产提出质疑。
太西人用行动做出回答,一场新技术应用会战在厂区打响,以“保质量,赶工期,抢生产”为主题的超低灰纯煤技术上线工程拉开帷幕。为了减少开支,增加与原主洗系统的整体性,项目组提出在原系统上改造对接。这对施工要求极高,系统接点放在哪里?主要设备装在哪里?煤流走向如何调整?没有对洗煤工艺的了如指掌,谁也不敢下结论。此时,叶庆春又冲到了最前面,他领着项目组设计出图,制订安装方案,有时甚至亲自指挥施工。在他的带动下,参建员工顶着工期紧、任务重、条件差、施工难的压力,在设计、安装、调试的每个环节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经受住了技术技能和奉献意识的双重考验,被参与项目的中矿专家誉为“创造奇迹的队伍”。
2003年底,系统建成并一次试车成功,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超低灰纯煤的工业化生产。厂区沸腾了,业界震惊了:经科技查新,该项目五项技术指标达国内外领先水平!因“太西煤”享誉全球的太西洗煤厂,再次蜚声中外。这项技术经自治区科技厅验收和煤炭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鉴定为:“整体工艺技术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随后,他们的“煤炭超纯制备工艺与设备研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被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也就在那年,叶庆春荣获“宁煤集团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伴随着赞扬和鲜花,他们生产的超低灰纯煤产品刚投放市场便掀起一场风暴,增碳剂、活性炭、碳化硅、阴极炭块等碳基材料行业纷纷争抢。这些企业的销售员说:“用了超低灰纯煤,我们的产品质量升级了,价格上去了。你们只管生产,有多少,我们要多少。”有专家预测,超低灰纯煤还将带动煤质炭黑、煤塑料、铸造焦、油煤浆和医药保健、食品添加剂等行业产品的提质升级。这就意味着“太西煤”将由燃料向新型碳基材料转化,这也意味着叶庆春和他的伙伴们开启了太西厂科技创新的崭新历程。
他们在厂前区工业广场竖起一座煤雕,取名“瑰宝”,这也是太西人为超低灰纯煤精心选定的大名,他们希望这煤中瑰宝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芒。听到这名,叶庆春欣慰地笑了,他梦中的“太阳石”就该拥有这样的光华。
成功的喜悦充溢在厂区内外,项目组的人总算松了口气,累了这么久真该歇歇了,但细心人发现叶庆春的手老捂着胸口。原来,几年来生活没规律,他得了胃炎。当医生的爱人劝他注意休息调养,可他哪里歇得住,每次都说:“这阵事多,过些时候吧!”爱人知道,他的心思都在工作上,说以后休息是怕她担心,口头上应付罢了,所以,只得从饮食上帮他调理。就这样,他没休息一天,全靠家人的呵护稳固病情,而工作业绩却直线上升。
2003年,他们又在副产品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多方考察、论证,他们引进复合式干法分选机,对堆存的百万余吨矸石进行深加工,分选出的产品供矸石电厂和建材使用,最终矸石供矸石砖厂作原料。这一项目造福社会、造福地方经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
叶庆春忘我的工作劲头,得到了厂领导和员工的交口称赞。同时,他缜密的思维、严谨的工作作风也引起了神宁集团领导层的关注。2005年4月,叶庆春被任命为原西大滩洗煤厂副厂长,主持全面工作。上任伊始,他和班子成员迅速为企业发展定位,明确提出要走“创新强企之路”。
于是,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给系统“把脉问诊”,治理厂容厂貌,整顿干部队伍。不久,技改措施全面铺开,先后完成了10多项重点技改工程,使制约生产的难题迎刃而解。在他的倡导和带领下,西大滩洗煤厂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他们依靠“以改代修”为系统提速;采取多矿点原煤采购法解决原煤不足的问题;改进工艺性能,洗选人称“杂粮”的难洗煤;实施战略装车项目工程提升铁路外运能力……就这样,在叶庆春上任的当年,西洗厂提前20天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并刷新了精煤回收率等七项生产指标的历史记录。第二年,叶庆春荣升西大滩洗煤厂厂长,作为企业的领头人,他的志向更加高远。
接下来的两年,叶庆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强化管理,放手改革,打造品牌产品,积极拓展市场。一系列的打磨和修炼,该厂的商品煤批次合格率达到100%,他们的洗精煤产品成为自治区商检局免检产品。同时,他们凭借崭新的厂容、厂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硬的员工队伍,荣获“全国十佳洗煤厂”“全国质量标准化洗煤厂”。叶庆春个人也被全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2007年度“十佳”选煤厂厂长。
四
2007年8月,神宁集团公司的一个重大决定,再次将叶庆春推上改革的风口浪尖。这一年,叶庆春被调回太西洗煤厂,他的人生奏响了更加精彩的华章。
重回太西厂,叶庆春为这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震惊,记忆中的老厂早就翻天覆地,万象更新。他在内心悄悄自问,这样的起点我该如何跨越?
接下发生的6件大事,证明叶庆春绝对是一名洗煤行业的“跨栏高手”。
第一件事,创造性地实施高技能人才选拔,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高技能人才选拔评聘体系,按照“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选人、用人,培养出了一批“高人一筹、多人一招、先人一步、强人一技”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当年11月,该厂首次召开高技能人才命名表彰大会,分金、银、铜三个级别表彰了116名享受津贴的高技能人才,迈出了该厂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性一步,为建设工种齐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复合型技术队伍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前任班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厂级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十百千”专业技术人才三个后备人才库,为企业发展建设培养和集聚人才,以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调动了全员赶产、超产的工作热情。这年,该厂的入洗原煤、产品产量和精煤产量三项重要指标首次全部突破300万吨大关。
第二件事,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文化样式,拿出10万元,以别开生面的安全大抽奖表彰全员。那年12月的安全大抽奖,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员工“感恩企业、奉献企业”的火热激情,用一种全新的特色安全文化氛围,激励全厂员工切实提高“我要安全”的觉悟,苦练“我会安全”的技能,履行“我管安全”的责任,完成“我保安全”的任务。
第三件事,形成了严谨务实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加强工艺制度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强化岗位操作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指标考核,拔高了管理标准,该厂荣获石嘴山市“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无烟洗精煤产品被评为“宁夏名牌产品”。
第四件事,展开“科技创新推动火红的事业”“思想工作培育甜蜜的事业”“安全管理筑就金色的事业”三幅绚丽的画卷。制订了2007~2009年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坚持以工艺管理为主线,加快技术和工艺创新;继续走“厂、学、研”之路,用科学技术为企业插上腾飞之翅。同时,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独具亲和力的工作氛围。
第五件事,超低灰纯煤产品被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超低灰纯煤精细制备项目开工,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9个专业组。该项目要从精末煤中提取超低灰纯煤,是又一项尖端技术。这次大动作,叶庆春思路更深远,他决心将该项目建成节能、环保型工程。为此,实施工作中采用了3大类12项节能措施,力降能耗。
第六件事,以“太西煤”为中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建成。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把实施节能降耗、保护自然环境作为加快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完善环保设施,实施矸石山“变废为宝”大整治,将原废弃堆存百万余吨的矸石进行深加工,供矸石电厂和矸石砖厂做原料,固体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矸石山也由原来逐年递增变为现在逐年减少;实施集中供热改造,充分利用矸石电厂热源,对太西工业园区供热系统实施改造,结束了园区内各生产企业近20年采用工业锅炉供热的历史,实现了集中供热,年节约燃煤10000吨以上。至此,太西厂实现了副产品全部吃干榨尽,水、气体全部综合利用,并在工业园区形成以太西洗煤厂为中心,以矸石电厂、矸石砖厂、活性炭厂、太西水泥厂和碳化硅厂为工业链条的太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该厂被确定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并荣获“自治区环境友好企业”,入选2007年度“中国煤炭工业50强选煤厂”。叶庆春让煤靓起来的梦想实现了,可他努力进取的劲头却不减当年。
五
叶庆春认准了,科技实力决定企业命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于是,他又提出了“科教兴企战略”,通过普及科技创新知识,提高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为主题的五型企业创建,加速企业的科技进程。他向全厂员工提出,要充分运用知识和科技的力量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08年2月15日,叶庆春迎来了将“太西煤”做强、做大的发展机遇。这一天,神宁集团做出重大决策,将原西大滩洗煤厂和原太西洗煤厂整合成立新的太西洗煤厂,由叶庆春担任厂长。这样的发展机遇期,对一个煤海追梦20年的基层管理者,意味着光荣和力量的升华。
整合之初,叶庆春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确定了“打造全国一流无烟煤洗选深加工基地”的战略远景。在他和新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两厂以和谐、高效、快捷的方式迅速整合进入状态,使新太西顺势崛起,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无烟煤洗煤厂。
在这次的整合中,叶庆春提出了“1+1>2”的全新模式,也就是要通过人力资源、煤炭资源及技术资源整合,实现两家单位强强联合后新太西洗煤厂的跨越式发展。从那时起,太西厂以求新、求快、求效益的理念行驶在快车道上。在整合最关键的时刻,叶庆春和党委书记张永华走遍了厂区17个单位、13个部室,详细了解了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中的新进展、新思路、新举措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协调解决了30多项难点问题,并以排山倒海的创新之势,开创了太西洗煤厂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创新点之一,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定位三大发展目标。一是产品的多品种、超低灰;二是打造神华集团一流洗煤厂;三是打造洗选煤和煤炭深加工培训基地。
创新点之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实施人才工程建设。按照“培养与使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推行中层管理人员及一般管理人员职务危机评价机制,分层次建立了企业高层、中层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技术人员实施后备专家制度;普通员工实施高技能人才及优秀技工考评选拔,并设立首席技工,享受一定的津贴。目前,太西厂拥有中层管理者97名,后备专家25名,高技能人才及优秀技工共187名,成为神宁集团三大人才培养输出基地之一。
创新点之三,实施文化管理,依靠文化力提升执行力和管理水平,把“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科学和谐,厚德思进”的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融入到“五型企业”创建和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渗透到班子建设和党建工作中,提升了凝聚力,促进了和谐厂区、和谐社会建设。
创新点之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引进、吸收、应用先进技术,助推管理水平的提升。搭建了以调度指挥中心为中枢的生产经营网络;以电子厂务系统为平台的办公管理网络;以视频传输为载体的信息管理网络,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叶庆春带领他的员工们在这一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也留下了一段又一段难忘的记忆。
记忆之一,三点固面的中心组合。新太西成立之初,他们按照“专业化分工、集中化管理”的原则,组建了太西洗煤厂调度指挥中心、检修中心和煤质检测中心,实现了生产组织、维修保障、煤质检测、工艺管理的一体化高效运行模式。同时,注重根据两个分区原煤质量、工艺技术、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况,搭配调剂两个分区入洗原煤比例结构,通过科学有效的生产组织,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记忆之二,升值增价的资源整合。加快整合太西煤稀有资源,使太西煤由燃料向化工原料转变,实现产业升级和效益最大化。为了充分提升太西无烟煤的资源潜在价值,真正使其成为煤中之宝、煤中之王,叶庆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反复斟酌,在掌握大量详实、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实施太西煤稀有资源有效整合的建议,他亲自编写的《太西无烟煤优化整合实施方案》得到了神宁集团和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为两家无烟煤洗煤厂的成功整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这次整合使汝箕沟矿区近80%太西煤资源全部洗选加工,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档次,但叶庆春进取的脚步还在加速。
着眼长远,科学决策,他果断提出了“加速整合产品结构资源,全力打造太西无烟煤精品工程”的战略发展目标。在他的倡导下,企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质量为根本,以用户满意为目标,充分发挥工艺、技术优势,科学搭配调剂入洗资源,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煤炭洗选回收率。2008年,综合精煤回收率达到81.02%,仅此一项就增收利润4035万元;与此同时,通过全方位整合产品结构资源,迅速形成了以超低灰纯煤为龙头,以冶金用喷吹煤为支撑的系列规格产品,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广泛赞誉。“太洗”商标在第六届宁夏著名商标认定活动中,被自治区政府认定为宁夏著名商标。借助品牌的优势,使企业在全球经济下滑的不利形势下,超产超利,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16.6亿元提升到2008年的45.23亿元,平均每年提升86%;利税由2006年的2.51亿元提升到2008年的13.51亿元,平均每年提升209%。同时,通过优化整合太西煤资源,也为这一稀有资源由燃料向化工原料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是太西厂大丰收的一年:他们实现入洗原煤52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当年上缴利税13.51亿元,生产任务超计划完成,经营指标大幅攀升,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安全生产平稳运行,员工队伍和谐稳定,太西煤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该厂获得了30项国家、地方和集团公司荣誉,其中省部级以上荣誉15项,同时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注重“三个文明”一齐抓,对党建主题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在叶庆春的带领下,班子成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调研、走访上;放在为员工办实事、解难题上;放在队伍和谐稳定上;放在厂生产经营迅速驶入快车道上。在他和班子成员的努力和支持下,该厂打出了党建工作全面创新促和谐的王牌,既在全厂开展“三和一星竞赛”,这就是“和谐车间、和谐部室、和谐班组、员工之星”竞赛活动,通过以赛促建,加快推进和谐厂区建设,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个有声有色、人人参与的竞赛,使全员参与企业发展建设的热情高涨。在他的带领下,员工精神上有了支点,经济上得了实惠,2008年员工人均收入同比提升22.75%。
同时,他们投入资金对厂区基础设施进行整治,营造了整洁、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全力推进社会公用设施环境建设,按照石嘴山市政府要求,统一规划山水大道与厂区沿线建筑及绿化布局,形成了与石嘴山市东大门(山水大道)相得益彰的独特景观。
太西洗煤厂神速的技术研发能力,也引起神华集团高层的关注。2008年,时任神华集团总经理的张喜武视察太西厂超低灰纯煤项目。他明确指出,要对神宁太西煤等稀缺资源精雕细琢,打造精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视察中,随行的两级集团领导对太西厂工作给予很高评价。参观结束时,张喜武总经理还风趣地说:“太西厂要把现有无烟煤‘细嚼慢咽’,把超低灰纯煤做成‘金馒头’。”领导的一席话,更坚定了叶庆春将超低灰纯煤产业做强、做大、做精的信心和决心。
2008年2月,超低灰纯煤精细制备项目建成投用,并一次性试车成功,生产能力从年产10万吨提高到了50万吨,新增效益近2亿元。但叶庆春觉得超低灰纯煤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他要在这一领域再展拳脚。于是,2008年10月,他邀请了业界8位知名专家,在河南平顶山设计院召开了超低灰纯煤扩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评审会。提前准备的方案详尽周密,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报告迅速上报集团领导,并很快得到批复。超低灰纯煤三期工程全部改造完成后,至2008年底,共生产销售超低灰纯煤83万吨,新增利润10.38亿元。
这个时候的叶庆春在超低灰纯煤生产领域如鱼得水,为了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他北上内蒙古,南下广东,深入中原河南,对区内外超低灰纯煤应用市场进行广泛调研,探索新的应用领域。每到一个用户单位,叶庆春都要亲自上生产线看看,和最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普通员工交流超低灰纯煤使用前后的不同,对产品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方考察,他提出了炭乳油研究项目。该技术将超低灰纯煤解离至一定粒度后,可获得灰分小于等于1%的超纯净煤,为炭乳油的生产提供优质原料。这项尖端技术一经研发,将为“太西煤”稀有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创又一个新纪元,并最终推动洁净煤技术的快速发展。该项目刚一“出炉”,许多用户都来打听信息,希望在未来能够合作双赢。目前,该项目已被神宁集团、石嘴山市及自治区科技厅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实验室研究已经成功,正在组织实施,它将成为太西洗煤厂乃至神宁集团、神华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还是在这一年,该厂超低灰纯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宁夏煤炭工业获此殊荣的第一家企业。
叶庆春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大武口区人大代表和企业家。因此,他格外关注民生问题,切实反映基层心声,为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他带领企业完成社会捐助资金46.88万元,扶贫帮困资金33.59万元;在全国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的危难时刻,发动并组织广大党员和员工捐款、交纳特殊党费共计21.99万元;积极响应石嘴山军分区号召组织预备役队员赴前线抢险救援,被石嘴山军分区评为“抗震救灾应急动员先进单位”;组织“开展乡企对接,社会共建”公益活动,与平罗县灵沙乡建立村企友好合作关系,实现了企业与地方发展的双赢,与大武口区东方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共建活动,推动了社区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对本企业员工,叶庆春更是倍加关怀。他抽出专项资金改造“两堂一舍”,加大各分区环境治理,为员工过生日;定期走访退休职工和困难户家庭;组织大家开展攀越贺兰山拓展训练;组织开展全员军训……凡遇节日、庆典,叶庆春都要和员工们一起欢庆,除夕上夜班的员工,每年都能准时吃到厂领导亲手包的饺子。这么多年,叶庆春就是这样把对煤炭人的亲情和关爱融入到点滴之中,像他梦中的“太阳石”一样无言地为人们奉献着光热。
六
时间,再度转回2009年1月。国家科技表彰会领奖归来,叶庆春受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政府主席王正伟的亲切接见。面对领导的关怀与期望,叶庆春坚定地说:“太西煤资源有限,我们将竭尽全力,在超低灰纯煤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科研攻关,最大限度地提升太西煤的能源价值,使其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为人民群众造福。”带着领导的嘱托,胸怀远大理想,叶庆春开始了他人生路上的又一次“创业”。
2009年2月,叶庆春和太西厂接过一个更加艰巨的使命:垄断太西煤市场、保护太西煤资源。为完成这一使命,集团要求太西厂接管位于平罗崇岗工业园区的原大石头煤业公司3家洗煤厂。与已经整合的两个分区相比,这3个洗煤厂在装备和技术水平上相对落后,有人担心它们会拖企业发展的后腿。但叶庆春自信地解释,这里有特殊的地理优势,接管后,我们就是自治区和神宁集团插在工业园区的一根楔子,我们一定要把这里培育成崇岗明珠,让它发挥出强大的辐射力,最终垄断、保护好太西煤资源。
此时,太西洗煤厂有3个生产分区,员工1716人。为使这三股尚有差别的力量拧成一股劲,他们组织技术骨干交流,各区员工巡回参观,开展“找差距、促融合、明任务、鼓干劲、话未来”活动,在三个分区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他们以人本管理为核心,提升员工幸福感和职业成就感,建立平等竞争的平台,打破身份资历界限。在管理岗位实施专业职称评聘分离,有计划地选拔优秀管理人才;在操作岗位,实施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建立高技能人才考核评选机制,每年按比例评选出金、银、铜牌技工和优秀技工,给予高技能人才津贴,并作为选拔班组长和中层管理人员的重要条件。目前,已有金牌技工14人,技师30人,获得技能等级鉴定678人。同时,积极为员工创造学习条件,建立青年书屋和科技课堂,以请进来、送出去和本厂学“三位一体”的方式,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2009年,计划将14名操作一线的员工送到天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学成后直接获得技师资格认证。
他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建立了党政工团共同参与的“九位一体”安全防控管理体系和危险源及隐患识别排查系统,充分发挥部门协同作用和安检员、岗网员、协管员作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安全监督检查活动,对隐患排查整改、跟踪落实,各环节实施闭环管理。强力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管理法和“2208”班前会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养成,实现连续多年安全“零”事故管理目标。
他们以科技创新为源头,制订实施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评选表彰奖励办法》以及科技创新规划和年度计划。投入100万元在厂一、二分区建立了14个标准化厂房、机房和岗位,以示范点创建促进标准化工作在全厂开花;为三分区敷设了1800米电缆线路,打通了一条方便、快捷的信息动脉,使三个分区通过视频统一指挥、协调组织生产,在厂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当家人的叶庆春深情地说:“是团结务实的班子,朝气蓬勃的员工队伍,成就了太西厂今日的辉煌。”
也就在这年4月,叶庆春被评为“2008年度宁夏经济人物”。到银川领奖时,在外学习的党委书记张永华特地从北京赶来,厂里的员工代表也专程从大武口赶来,热情的太西人说什么也要陪他们敬爱的厂长一同领奖。当时,组委会给叶庆春的颁奖词是:“演绎煤炭洗选神话,锻造太西乌金光芒;洗尽铅华见品质,点石成金写辉煌。”
在管理企业的同时,叶庆春并未放松业务修养。尽管工作任务繁重,他始终坚持严谨治学,学以致用,自主撰写论文,为选煤理论研究贡献力量。近年来,他的论文和科技成果多次获奖,他参与的《再洗跳汰机改造》项目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x3532型跳汰机研制和应用》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超低灰无烟煤的制备及生产工艺》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个人一等奖;《超低灰无烟煤的制备及生产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个人二等奖。也因为这诸多有分量的成果,叶庆春成了选煤行业能文能武的“全能冠军”,他被聘为“中国煤炭选煤分会副理事长”,在专业领域发挥出更强的影响力。
一路风雨兼程,叶庆春对他挚爱的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说:“拥有这样的稀有煤种,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没有理由不进取。”
放眼未来,企业三年战略已然在胸。人们深信,这个为挖掘“太阳石”精髓而追梦的领头雁,必将带领他的企业续写出新的、更大的辉煌。
“人物评语”
颁奖辞
从铝业到钽业,新岗位,新起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你的事业就是创奇!
——给中色(宁夏)东方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创奇
“人物档案”
张创奇,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家级“313”人才,紧紧依靠科技与人才实力,带领中色东方人加快发展。2008年公司共申报科技、技术改造项目40多项,获得授权专利6项;550吨钽粉、80吨钽线技改,干法氟化铝、3万吨刃料级碳化硅项目建成投产;铍青铜板带材、钛加工材、微合金钢炉料取得阶段性成果。达产达标后,将新增销售收入40亿-45亿元,使企业在世界钽业三强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08年实现销售额21.84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水、电、汽万元产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了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