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智能是孩子多元智能结构中的最重要的基础性智能。加德纳教授指出:“训练孩子的语言智能,父母应尽量为孩子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并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其实,任何一项智能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离不开适宜的环境。语言智能当然不会例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你把他放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那么他将来只能是个哑巴。而同样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科学的语言开发训练,很可能十几岁他就可以掌握几种语言,会说几种外语,甚至成为语言天才。因此,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开发孩子语言智能的科学方法,并尽早为开发孩子的语言智能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
1.语言是孩子智能发展的“加速器”
(1)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
人们是用语言来进行更多的、更深入的思维括动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语言思考。即使现在,你正在看我们的书,也是一边在心里默默不出声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一边思考着我们所说的一切是对还是错。
(2)语言能力的发展将促进孩子智能全面发展
语言能力的发展能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
语言能力的发展首先是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想像。如:对天空、白云的想像,如果孩子能自如运用“……像……”的句子,那么言谈之中,他的想像力便能很好地得到锻炼。下面是5岁的明明说出来的句子:
天空像蓝蓝的海水。
天空像一块干干净净的蓝布。
天空布满彩霞像一幅漂亮的锦缎。
白云大块大块地像一朵朵洁白的棉絮。
白云各种各样,有的像奔腾的骏马,有的像开放的花朵。
……
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孩子的记忆力也是大有促进的。
有个叫陆小东的孩子是这样记他家的电话号码的,他家电话是831597.他调皮地说:“我家电话特别又特别——‘半山腰无酒吃’,我们家人可真的滴酒不沾。”瞧,难记的数字,变成语言就使之有“意义”,凡了解这一点的人,也一定会对小东家的电话号码“过耳不忘”的。
语言对孩子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促进更大,对此,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能证明。
语言是儿童智能发展的“加速器”,语言的发展将给孩子带来智力潜能的全面发展。
2.把握孩子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加德纳教授认为,孩子语言的发展有几个关键期,父母必须细心把握,科学地引导孩子不断提高语言能力。
(1)语言发育第一期(1-1.5岁)
这个时期,医学上称为“回音语”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特色是说单字句,学会用手势、表情等方式辅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还能以动物的声音来代替该动物的名称;会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如问“你几岁”,孩子会复述“你几岁”如同回音一般。“回音语”,一般持续到2岁左右才消失。
(2)语言发育第二期(1.5—2岁)
这个阶段又称为“称呼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知道“物各有名”,遇到什么东西都喜欢问其名称,所以词汇和字句增加速度很快。一岁半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够用正规的语言代替简单的单词,如“饼干”,不再说“干干”等。在这个阶段,要尽量充实和丰富孩子的生活,扩大孩子的眼界,启发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兴趣,鼓励孩子尽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多说,是这个阶段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好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来丰富孩子词汇,如看图片、看儿童节目、讲故事、学唱歌、做游戏等,这样就能为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创造条件。比如在教孩子唱儿歌、看故事书、剪纸花等各种活动中,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学说话,多给孩子提供讲话机会。父母说话要使用适合孩子的词汇,使用孩子熟悉的句子,让孩子能听懂、会模仿。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父母更应该启发、鼓励孩子多讲话,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提供说话的条件。
(3)语言发育第三期(2—2.5岁)
能说短句,会用代词你、我、他,开始接受“母语”所表现独特的语法习惯,如用感叹句来表示感情,用疑问句询问等。
(4)语言发育第四期(2.5岁—3岁)
这个阶段会使用复杂句,喜欢提问,所以又称为“好问期”。
如果孩子到了2—3岁以后还不说话、说话晚或发音不清、口吃等问题,父母就应该高度重视了。其实,从孩子出生时开始,父母就可以逐月检查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进行训练矫正。
孩子的语言发展除了会说,还应该有一定的理解力,即会听,如果孩子语言发展晚于上述情况,那就要找心理医生做一些心理检查,并及早进行训练。
(5)语言完备期(3—6岁)
说话流利,会用一切词类,并能从成人的言谈中发现语法关系,修正自己错误的暂时性的语法,逐渐形成真正的语言。三岁的孩子能够用“多词句”来表达意思,已经具有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对句子结构的理解也有相当高的水平。
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帮助孩子尽快地将孩子从幼儿语过渡到“成人语”上来。父母老是跟孩子说幼儿语,孩子就不能较好地向成人语过渡。
三岁是从幼儿语过渡到成人语的关键时期。孩子用“嘟嘟”表示汽车时,就应该让孩子说“汽车”。这样,孩子就能通过“嘟嘟——汽车”“哦哦——公鸡”“亮亮——电灯”等来学会成人语言。语言的过渡不能急,要慢慢来。
3.为孩子创设语言环境和表达的机会
为了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必须为他们创造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表达语言的机会。
(1)创设有利于孩子表达的语言环境,使他们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他们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父母与孩子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他们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对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发他们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他们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当孩子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父母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孩子以挫折感或压抑感。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孩子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孩子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父母应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或把孩子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他们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孩子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
(2)抓住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使孩子有话愿说
父母应关注孩子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他们有话愿说。如让孩子在讲座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进行辩论,在聊天中学会相互交流,让他们在与同伴和父母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会促使孩子乐于交流与表达。
父母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孩子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孩子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和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
(3)利用与同伴和父母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孩子语言快速的发展。孩子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两个孩子为一件玩具发生了矛盾,一方想从对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则千方百计不让对方拿走。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交往的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父母应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父母的语言可为孩子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孩子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事实上,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正是他们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让孩子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父母就应为他们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4.妙趣横生的口语练习
如果注意从小对孩子进行语言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是能够提前得到发展的。轰动世界的“神童”卡尔·威特,8岁时就已先后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种语言。我国也有个神童,在两岁时就掌握了1700多个汉字。
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从小开始,从视觉、听觉抓起。
卡尔·威特的父亲就是在他刚刚能够辨别事物时就开始教他学说话的。比如说,在威特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把手指伸到他眼前让他去捉。刚开始时由于看不准,总是捉不到。有一次当他终于捉到了,高兴地把手指放到嘴里吸吮起来时,他的父亲便用缓和而清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给小威特听,这样威特很自然地就把“手指”这个词和父亲在他眼前伸出的手指联系起来。
从听觉和视觉入手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让婴儿把声音与眼前的事物联系起来,久而久之,他便能领悟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特定的名称,自然而然地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地去认识新的东西,学习新的名词。
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从教孩子正确发音、教孩子学习巩固词汇、教短句、鼓励孩子讲连贯性语句四个方面着手。在培养训练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发音标准,尽可能用普通话来教孩子,这对孩子将来识字有很大益处。对于孩子说话时的发音错误不要取笑和模仿,要注意及时纠正,否则孩子的错误读音一旦定型,纠正起来便比较困难了。
另外,成人还应注意不要有意去强化孩子的儿语。因为儿语本身并不符合语法规范,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一定都能被人理解。如果一味强化孩子的儿语,势必会影响孩子言语的发展,使孩子语言贫乏,影响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威特的父母就不主张教孩子儿语,他认为让孩子掌握“汪汪”和“狗”难易相同,教给孩子“汪汪”一词纯属多余,是在给孩子增加负担。
发展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很多,但要做到既生动有趣易被孩子接受,又符合语言规范,的确需要一定的艺术。
下面介绍一些培养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家长可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采用。
(1)模仿学习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口语老师。家长应该用标准、清晰的语言,合适的速度教孩子说话,让他模仿学习,有意识地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错误,并注意语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在生活中交谈
成人自由、亲切地与孩子谈话,是培养他们口头语言能力的一种较好形式。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同孩子交谈,按他们口语水平的发展情况进行引导。
和孩子说话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要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少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孩子,说些刺激孩子的话,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讲他人的坏话。
(3)情境谈话法
成人可根据某些具体情境,因地制宜地选择话题与孩子交谈。比如,最初教孩子说话时,可以把某些色彩鲜艳、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或孩子平时经常接触的东西呈现在孩子面前,让他注视,同时用标准语言说出该物体的名称。
当你抱着孩子在屋里走动时,让他看屋里的东西,同时缓慢而清晰地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这是桌子,那是电灯”,坚持不懈地、耐心地教孩子。在给孩子喂饭时,你也可教孩子说出菜的名称,并在饭后问孩子吃了什么,让他巩固所学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用心发掘,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训练孩子口语的材料。
(4)在游戏中练习口语
孩子都喜欢做游戏,游戏中的问答和自言自语都是孩子练习口语的好机会。下面介绍几种练习口语的游戏方法:
△绕口令:
绕口令是一种游戏儿歌,它通常是由语音相近而容易说混淆的字、词、句组成的,内容比较简单,通俗易懂。该游戏要求发音准确清楚,不读错字,不念走调,而且还有一定的速度要求。让孩子说绕口令,不仅有利于孩子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能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清晰度,锻炼孩子的识记能力。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模仿广播、电视中绕口令节目做练习。
△找词游戏:
具体做法是,家长找出一个中心字,让孩子寻找相关的词。游戏的关键是中心字的选择,家长要注意选择孩子比较熟悉的字,而且要求该字有较大的搭配性。如:家长找出“车”字,让孩子找出与“车”相关的词,如,“小汽车”、“火车”、“公共汽车”,等等。这种游戏能丰富孩子的词汇,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接字游戏:
它要求以第一个词为基础,按首尾相连的原则,组一词串。如:第一个词为“天空”,则可接“空气”、“气球”、“球拍”等等。这个游戏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但在游戏中家长应尽量选择一些容易接字的词,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能顺利进行,并注意在游戏中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新词,让孩子在巩固原有词汇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掌握新的词汇。
(5)通过故事、传说等文艺作品发展口语能力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并把故事中的新词汇拿出来给孩子讲解,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增加词汇量。对于孩子爱听的故事,家长可以多讲几遍,让孩子熟记,复述,并对孩子复述过程中的用词和发音错误给予及时、耐心的纠正。
父母还可以讲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孩子接着往下编,并注意引导孩子尽量把故事编得合情合理,以培养孩子语言的逻辑性,用词的准确性和口齿的连贯性。
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生动形象、文字规范、易于记忆的儿歌教孩子读背。读的时候要注意口齿清楚、语调优美、感情充沛。让孩子听记模仿朗诵诗歌,能大大丰富幼儿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孩子经常练习,能变得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6)利用艺术作品发展口语能力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看电影、电视作品,学习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对白,教孩子背台词。看过之后,教孩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
另外,不可忽视传统的教育手段——看图说话。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图片,教孩子根据画面编故事,或者让孩子口述介绍画面的内容,或者让孩子自己编排画画,把几幅有一定联系和相关内容的画颠倒顺序,自编自述故事。
看图说话的最好教材是连环画。连环画本身就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剧情大多能通过画面反映出来,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边翻阅连环画,一边随心所欲地编故事。家长对孩子正确、合理的编排要给予表扬,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
5.做好孩子的语言玩伴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语言是最自然的。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多与小朋友玩耍,自己也要多和孩子说说话,做做游戏。当父母成为孩子的“语言玩伴”时,你就会发现,孩子其实很会说话的。
(1)孩子为什么“嘴笨”
造成孩子不善表达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不是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那么孩子“不善言辞的”原因很可能与家长有关!
语言是需要运用的。如果家长因为工作忙或者因为本身个性内向、不善言谈而很少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而孩子又缺乏与其他人交谈的机会,那么孩子的语言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如果家长经常和孩子说话,可孩子的语言表达还是不行。那就请回想一下,在和孩子说话时,你是不是根本没有给孩子开口的机会呢?如果你总是在唱“独角戏”,怎么能希望孩子口齿伶俐呢!
此外,许多孩子在不会说话的时候都会用动作或者“啊啊”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当孩子到了二三岁时,如果家长还是纵容他使用这样的“语言替代品”的话,孩子就不会费力去学习说话了。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能力必然会受到压抑。
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常常说了半天也没能把事情说清楚,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总是因此而责备他或者打断他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了,语言自然也就发展不起来。
如果你做得很周到,孩子也很健康,可他就是“惜字如金”,那么孩子很可能个性内向,不爱说话。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要多引导孩子,相信孩子也将“能说会道”。
(2)生活中的语言训练
并不是正襟危坐才能让孩子学习语言,只要你善于发现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机会,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语言玩伴”。以下训练方法可供你参考:
孩子做事时:在孩子做事时进行评论,并给孩子提出问题。比如问他:“你画的房子真漂亮,但你为什么把它画成绿色呢?”、“你画的那个人看上去好像在跑步”等等。
孩子回答问题时:从现在开始,当孩子回答你给他提出的问题时,不能只要求他回答“是”或者“不是”,而一定要他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越具体越好。
买东西时:带孩子和你一起去选购商品。虽然很多时候,你的购物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地选购,但只要条件许可,你都要鼓励孩子和你一起挑选商品,哪怕只是很少的几件。
这能让孩子有参与感。而且让孩子多和您去购物能扩大孩子的词汇量,让他了解许多商品名称,并能增强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3)“语言玩伴”要遵守的原则
[1]不停地讲述
想让孩子伶牙俐齿,你就也要多和孩子说说话。每当你和孩子在一起时,你就要抓住机会用最简单的词语向孩子解释、讲述你正在做什么事。如“我正在洗碗”、“我在找我的鞋子”等等。
[2]问一些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
有一些问题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就行了,但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如果你提出的是孩子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如“你是怎样搭出这个积木塔的呢?你还有另外的搭法吗?”或者“我不会做这个,你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呢?”等等,那么孩子就会进行思考并多说几句话来回答你,这可是很好的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
[3]帮助孩子说出完整的句子
很多时候,孩子说的几个简单的词里面包含着特别多的内容。如孩子说:小明花园。这句话可能的意思是:小明想到花园里去玩、小明在花园里玩过了、小明画了一幅花园风景的画……
孩子往往希望成人能够完全理解他所说的话。作为父母,不但要理解孩子的话的真正含义,要帮助他说出他想说的完整的句子。
[4]多表扬
孩子特别喜欢听到大人说他做得好。但在表扬的时候,您也要尽可能运用不同的词语,这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
6.寓教于乐,教孩子学习语言
现在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赋予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开口迟、说话少的孩子,更是令父母心焦。在此,我们要奉劝父母们不要太急躁,因为小儿说话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它是没有捷径可行的。父母要耐心地观察,并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哪怕短时间内可胄看不到孩子在语言上的丝毫进步,也不要气馁。实际上,小儿语言的进展在开口说话之前是悄然进行的。如果此时父母灰心丧气,放弃教孩子说话,那么失败则是难免的。所以,我们建议父母要用游戏开发小儿的语言能力,预防语言发展缓慢。为了使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更有效,父要记住下述几个方面的策略:
(1)尽量使小儿感到快乐和有趣
教语言不是枯燥的模仿。那种父母教,孩子学的单调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而且常常遭到孩子的拒绝。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儿童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父母先要发现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这可能包括吃的东西,如冰淇淋、糖果或饮料等。当孩子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项任务,父母就可以用这些东西奖赏他们,但更多的是要有语言、用父母快乐的表情、用拥抱或亲吻的动作来对孩子表示鼓励。还要注意的是,父母一是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游戏时间的长短;并且要不断变换游戏内容,以此吸引孩子的注意。
(2)控制教学情境
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学习新的语言,首先要学会控制孩子学习的情境,使小儿能够配合,注意力集中并感兴趣。其实,年幼儿童在学习时的分心是很常见的,关键是如何把握住孩子,切忌硬逼或训斥。比如,当孩子在学习中不合作或表现不好时,父母可以不予理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也不说,自己只管继续游戏;如果孩子此时把玩具乱扔在周围,父母可以取走他手中的玩具,离开房间几分钟后再继续;如果小儿仍然调皮捣蛋,父母就收拾好全部玩具,结束游戏。这样,孩子会很快懂得自己做错了,不等玩具收拾好,就会回到父母身边再安静下来。
(3)教语言的同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
父母在教孩子学语言时,一则自己不要自顾自地说,因为这会使孩子只听而无机会说;二则不要提问题太多,因为孩子在诸如“这是什么”一类的问句中,并不能学到什么语言,反而增加他们的紧张;三则不要使用复杂的语言教孩子,而要使用短句,并且突出所教的单词,把它放在每句的句子中;四则是不要只说不演示。在教孩子说话时,父母要充分调动视、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还要辅以相应有尽有动作,使孩子懂得说话的意思。
(4)每天定时教小儿
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游戏,在游戏中教孩子说话。所定的时间可因人而异。开始的时候,时间可以定得短一些,大约2—3分钟,然后逐步延长,形成常规。
(5)选择最佳的学习时机
父母应当安排孩子在最佳的学习时机进行语言教学。所谓最佳的学习时机,就是孩子精力最充沛、注意力较集中的时候,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孩子学的东西也会更多一些。如果在孩子疲乏困倦的时候教语言,往往事倍功半。
(6)重点突出,反复练习
父母在一段时间内只教小儿学习一个特定的词语,并且让孩子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7)小步骤前进
学习语言时,父母要把目标化整为零,每一步要分得较细,使孩子在学习中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步骤与步骤之间跨度较大,孩子就会遇到困难,挫伤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例如,当小儿只会少数称呼时,父母就着重于叠词或单词的教学;当小儿不会发“K”音时,父母可以训练孩子的口舌运动,先发“a”或“e”的音,逐渐过渡到“k音”等等。
(8)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父母尚未看到明显的效果,也不要急躁。因为孩子的开口,是需要“千呼万唤”的。
(9)记录进展情况,看到小儿的进步
在孩子末开口之前,父母很难看到他们的进步,这常常影响父母教孩子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一点,建议父母经常记录孩子的行为表现。对于能说话的孩子,父母要记录他们用词汇的性质,是名词还是动词,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的词语,是短语还是句子……由此,父母可以得到孩子语言学习的反馈信息。
7.诱导孩子演讲的四大方法
通过演讲,可以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冷静沉着、随机应变的内在素质。一般说来,善于演讲的孩子,具有较强的驾驭语言潜力、冷静沉着的内在心理品质、随机应变的社会交际潜力。一旦发现我们的孩子也具有这种才能就应该重点培养、刻意引导,充分开发运用,力争让他们在这方面取得成功。
诱导孩子演讲的方法有四:
(1)暗示法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从一所小学的几个班中进行抽样,然后随机列出名单,暗示教师,名单中的学生特别聪明好学,将来很有发展前途,教师接受这种暗示后,对这些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学生受到教师的鼓励,产生信心,积极地学习,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对孩子怀有很美好的期望,经常给孩子积极的暗示,经常鼓励孩子演讲并欣赏他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就能使我们的期望转变成孩子的自信,转变为孩子的自我期望。
(2)因势利导法
在培养孩子大胆讲话,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我们知道,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游戏最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因此,在培养孩子大胆讲话时,要帮助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心境,发挥孩子最大的潜能。当孩子玩得最开心、最尽兴的时候,一切防线都会被游戏带来的喜悦所冲垮,他们的手、口、眼、耳、脑等器官都会最大限度地得到使用。他们会无拘无束的地大喊大叫,或大笑几声,这时候引导孩子讲话则是一个好的时机,我们应该抓住它。
(3)延缓待机法
孩子的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出现停滞和倒退,这就需要我们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暂缓为孩子提出新的要求。
当孩子产生一定的困难时,不应使其感到过于紧迫,而应延缓教育的计划,待其感到轻松时再施行教育,诱导演讲,观察其演讲才能。
(4)争论法
争论是一种人们主动地通过语言交流进行思维锻炼的形式。学会争论,给孩子一个主动发挥语言能力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的气氛中通过适度的争论,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确立自己的地位,同时也进行了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有时候,孩子在心理上受到压抑和委屈,也可以通过争论得到宣泄和转移。争论的本身同时也是在锻炼反应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
孩子们在争论中,通过幼稚心灵的感知,达到一种理性的和情绪的沟通。他们能够积极开动脑筋,组织恰当的词汇与语句尽快地表达自我意识,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现?当然,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强调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不能用粗鲁、脏秽的词句来进行简单的和不正常的人身攻击,要相信孩子,他们的争论正是为了共同了解世界,达到一个统一理解认识的标准。
孩子与长辈们(包括父母、老师)的争论,不要看做是对长辈的不尊敬、冒犯。因为我们知道,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爱,而孩子们给我们的爱往往是更纯真的。我们要能够理解到孩子的这一特点,即他们的争论也仅仅是为某一具体的事物而发表的独立见解。虽然往往是片面的,但通过这种争论(加之我们的解释),他们能够学习到有益的知识,完善自己的认识,又可以加深与我们的思想感情的沟通。
8.鼓励孩子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是开发孩子智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父母应多注意培养孩子即兴创作的能力。
孩子最开始的作品可能只是写一些自己的事,然后才是写一些想像中的故事。一个孩子如果不能轻松地口述一件事,往往在试图写下它时也会发生困难。学校里的教学对于弥补孩子成长环境中的语言缺陷帮助不大,所以要靠家长在平时多加培养。
父母为新学写作的孩子能帮些什么忙呢?不要错过鼓励帮助孩子的机会,我们可以做许多事,比如定期给孩子大声朗读。引导他们读一些诗歌、文学、散文和好的时事报道。
不要在用流行语言改编的经典作品上浪费时间,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只要是在一个令人愉快的环境中带着充满戏剧性的声音来读,孩子能理解和欣赏很多文学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原著。在任何年龄,都要鼓励孩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向孩子提问:“你能不能看出这个故事中讲述的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此时的感受?”练习描述日常景象和事件也是非常有益的。
当孩子足够大时,父母可以给他写条子和信,要求他写回信——开始时他可以画图甚至乱涂乱画,随后开始使用文字。不要急于批评,而要对回信中的内容表示欣赏。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书写环境,准备一个“写作桌”,放上纸张、铅笔、蜡笔等。鼓励孩子从报纸杂志上剪下感兴趣的图片或段落。对孩子写出的任何东西都要表示出欣赏,因为孩子创造的欲望会在父母的鼓励下更加高涨。
下面是培养孩子即兴创作能力的几个有效方法:
鼓励孩子“即兴”写下自己的想法,不必在乎语法和拼写问题。打“即兴草稿”是一个好方法。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对有关题目了解的程度,并对想法进行组织和阐述。
家长可以给在写作技巧上有问题的孩子当检查员。但只可帮助他们,不能取而代之。
注意将重点放在孩子所表达的思想上,而不是书写的准确上。帮助孩子进行润色和加工,使文章更好。
鼓励孩子对文章进行修改。建立一种标志系统,每一种标志表示某一类的错误,帮助孩子识别错误,并改正它。
保证总有一部字典和同义词典在孩子手边,这些都有儿童版。一部同义词典对丰富词汇量十分重要。孩子可以用它学新词,在写作中对语言进行修饰。
养成与孩子互相讲故事的习惯,接受孩子的想法,痛痛快快地享受与孩子的交流。一旦语言和思想的基础打好了,孩子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了。
9.不可忽略对孩子的外语启蒙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和学校更重视早期开始孩子的双语教育了。早期开始的英汉双语教育至少有以下优点:
(1)开发大脑潜能,促进儿童的大脑发育
孩子处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环境中,两套语言信息同时输入孩子的大脑,进入短时记忆,经过反复多次刺激,产生生物化学变化,留下鲜明深刻的双语痕迹,转入长效的记忆,形成两套神经网络。这两套神经网络分散编码在大脑神经系统的许多地方,相互对应,相互借用,相互强化,相互共振。这样,接受双语教育的孩子,从一开始就比受单语教育的孩子动用了更多的脑细胞和脑神经,记忆能力得到更强的锻炼,负责语言信息接受,加工处理,分区储存,综合调用,语言输出的各个大脑区域或部位都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利用,促进孩子大脑的总体发展。
(2)英语基础打得稳固扎实
孩子能在接受汉语的同时接受英语,至少在听力理解上避免了以汉语为中介来接受英语。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使用习惯的接受有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充分保证,少受或不受汉语的干扰。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英语材料就像汉语材料一样是自然获得的,易于形成牢固的神经网络系统,英语听力可与汉语听力相媲美,英语口语到6岁左右能达到讲故事的水平,可形成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英汉互译得心应手。这样能为孩子打下稳固而扎实的英语基础。
(3)大大提高孩子的智力
英汉双语教育使孩子从小开始就要对同一事物接受和赋予两个甚至更多的辨认标记或代码,对同一事件要接受和赋予由两套不同语法规则制约的英汉两种语言,使孩子的大脑中形成既独立分离又对应联系的两套语言操作的神经体系。这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明白,语言标记和它所指代的事物不是惟一固定不变的。因此,他的思维模式就自然而然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即不受一种语言代码的限制,对一个问题应从多方面加以考虑,这使他善于联想,理解力和接受能力较强,具有较大的认识灵活性和语言灵活性,大大提高孩子的总体智力水平。
10.在生活中教孩子学英语
教育专家们认为,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比在课本上学习效果会更为理想。因此,父母要想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外语启蒙教育,就必须结合生活中的丰富内容来进行。
父母对孩子讲英语应该和他讲汉语一样,使孩子身临其境,在具体的地点、场合、事件、人物、时间讲所应该听到的语言,而不是为了教育而特意讲英语。这样能够容易使孩子的英语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概念联系,使这种记忆生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活英语,而不是课本英语、学校英语。其实,孩子只对这种生活英语感兴趣。
对孩子讲英语,父母不应操之过急,要求过高。只能略为超过孩子所能接受的水平。比如,当孩子还不能分辨颜色时就不必过早过多地对孩子讲有关物体的颜色;当孩子不能掌握数字时,不必过多地对他讲具体的数字。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尽量用英语和孩子多交谈,多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在孩子接触世界的时候对他讲英语,让他在自然环境中听到更多的英语单词和句子。随着孩子的年龄在长大,他的英语听力在发展,这时父母可以用英语讲叙述性的故事,讲流水账式的生活故事。故事的内容可以是当天或前一天他所经历的事。这样的故事让孩子和他的经历联系起来好懂一些。现在有许多关于少儿学英语的书籍,可作为教材,在孩子感兴趣的时候运用它。
还可以让孩子观看一些儿童英语电视节目,听广播英语节目,听英语磁带等等,从而创造更浓厚的英语环境。使孩子听到标准的英语读音,有利于提高孩子讲英语的兴趣,让他感觉到其他朋友也在学英语,他的学习劲头会更大。由于我们面临的是铺天盖地的汉语环境,要营造一个英语环境出来需花费父母不少的精力,但这种精力花得绝对有超值回报。
由于汉语环境无处不在,对孩子一般说来,汉语口语比英语口语先发展。尽管一个家长一直对孩子说英语,他也可能会用汉语和你对话,这造成英汉双语教育特有的英汉对话现象,你用英语问,孩子只能用汉语答。这种情况下,要想方设法鼓励孩子开口讲英语。比如孩子要吃苹果,要看电视,要去公园,可要求他用英语申述自己的请求。如果孩子不会,就教孩子说一遍,然后让他复述。只要孩子开口说了英语,就要及时表扬他。
孩子会说简单的英语后,要多和他做英语对话游戏。比如顾客买东西游戏,您扮营业员他扮顾客,然后他扮营业员,你扮顾客。比如医生游戏,警察叔叔和问路人游戏,在打扑克时帮助孩子掌握数字的英语表达法。总之,游戏多多,只要孩子开口说英语就已达到目的。
要巩固学习成果,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过好阅读关。孩子学会阅读后经常有东西可读,外语就可以转化为一种生活技能,可以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如果有可能,可以让孩子去上一个英语班,可以让孩子跟几个伙伴一起学外语、讲外语,这样孩子的兴趣会保持得久,相互促进。
简而言之,孩子学会外语不外乎一个外语环境,多听、多说、多看,任何语言的教育都是这样循序渐进被掌握的。
即使由于英语环境很弱,父母英语不太好,孩子的英语水平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也无伤大雅,关键在于从小绐孩子一个与汉语不同的另一种语言的信息刺激,留下记忆,进入学校后,仍可通过努力赶上来。
11.避开孩子语言教育的五大误区
(1)认为孩子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2)过分满足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他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孩子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轻易满足要求的方法使孩子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孩子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因此,当孩子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3)不要用儿语和孩子说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他们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4)不要重复孩子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孩子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5)尽力避免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正确的语言,尽力避免不规范的语言、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