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既是人类的摇篮,又是人类的老师。它不但赋予我们生命,而且给予我们智慧、活力和健康。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让他生活在大自然中,他便会充满好奇、不断探索、成长为一个求知欲旺盛的人。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环境自身的熏陶和影响,对孩子来说只是被动的,孩子真正善于了解、观察、探索自然的能力还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培育。正如加德纳教授所指出的:“孩子自然观察智能的提高,有赖于父母的培养,他自己一般不会天然地形成这种能力,特别是在都市中长大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要培养孩子自然观察智能,我们有必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并及时而适当地教会他们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科学方法。
1.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启迪智慧
环绕在我们生活周围的大自然是绚丽多姿、五光十色、千变万化的,以其不可胜数的神奇和奥秘迎接着孩子,它是孩子生活和活动的天然场所,是孩子学习的好课堂。
孩子在大自然中能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启迪智慧,当你带孩子逛马路、看商店时,要不多久,你就会发现:孩子对你感兴趣的东西并不感兴趣,于是就吵啊闹啊,不是嚷着要回家,就是干脆提出种种要求,要买个什么玩具,或是要吃些什么等等。但是倘若你把孩子带到郊外或公园去,就会发现他会像一只活泼的百灵鸟,睁着双眼贪婪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小鸟的歌声,小虫的鸣叫,蝴蝶的飞舞,池塘里一群群游着的小蝌蚪,甚至连小蚂蚁、小蚯蚓都是会引起孩子的关注和兴趣。他不仅看,还会向你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充分表现了孩子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回到家里还会滔滔不绝地把所见所闻绘声绘色他讲述给爷爷、奶奶听。甚至还能把最感兴趣的事画出来,或写一篇难忘的日记。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能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可使孩子在新鲜空气与阳光下活动,得到自然因素的锻炼,提高孩子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在户外大自然中活动,给孩子提供了走、跑、跳的条件,就能满足他好动的要求,既能娱乐又能促使孩子动作的发展与协调。户外还有许多小伙伴,可使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的能力,这种交往也是孩子个性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欢乐和满足,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要想孩子智力发育好,聪颖灵敏,就应该有计划地带孩子到大自然这个课堂去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启迪智慧,开发智力。
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与体力,选择合适的地点。1~2岁的孩子可到家庭附近的公园去;大一些可以自己行走的孩子,除经常带他到附近的公园去,还可以一个季度安排一次到较远的地方去。每次外出可以带些玩具,让孩子不仅能看到新鲜事物,还可以玩一玩,甚至还可带一些小瓶子,小纱网,让他捉些小虫子、小蝴蝶、小蝌蚪等回来饲养或制成标本,借此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与对自然的兴趣。每次外出游玩的时间要适当掌握,对于一、二岁的孩子,以半个小时左右为好,不要使孩子太兴奋,也不要使孩子体力消耗过大。每次活动的内容不可过多,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比如带孩子去动物园,就不必一次游遍整个公园,让孩子看这看那,一口气给孩子讲解几十种动物的形象特征,孩子是不会记住的。可重点引导孩子观察猴子或熊猫。并在家长的启发下,让孩子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以后再看到别的动物时,也会仔细观察、掌握动物的特征,孩子就会逐渐变得“聪明”。
有重点地让孩子观察,不致使孩子负担过重。家长在孩子游兴未尽时,最好及时返回,让他留下继续观察的愿望下次再去。带孩子外出时,还要注意穿着,不要妨碍活动,要穿合适的鞋袜,保证孩子行走方便,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原则
自然观察智能的是在自然环境中,对多种植物和动物的一种认识和分类的能力。与其他一些智能不同,自然观察智能更关注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命形式。
怎样发展幼儿的自然观察智能呢?
和其他智能一样,培养孩子自然观察智能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知道你也一样喜欢大自然。喜欢摆弄花草和在户外过夜野营的家长,通常也会有喜欢摆弄花草和在户外过夜野营的孩子。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自己创造和展示他在户外收集的物品,也会很有帮助。
和别的智能相比,自然观察智能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无论是在户外、在水边、或是和爬虫动物在一起,家长都需要警惕孩子是否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和孩子一起在户外,是一种帮助他们喜爱大自然的好方法。这适合于每一个孩子,对那些在沥青和混凝土构成的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下面一些方法可供父母们参考。不过有的方法适合三岁的孩子,有的则适合于五岁的孩子,要区别对待。
(1)同孩子一起观察大自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观察大自然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是发展孩子自然智能的一个好方案。例如,选定一个公园或是一棵树,在不同的季节观察它的变化。孩子可以把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里的情景,拍成照片贴在冰箱的门上或者墙上。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写下或画下一些图画,来获取季节对树木影响的知识。
(2)让孩子和动物做朋友
无论是在家里养小的宠物(一只鸟或是一只乌龟),还是大一些的宠物(一只猫或是狗),都可以为孩子提供和动物相处的经验,甚至孩子和动物足够熟悉的话,他们可以从动物的行为来推论出一定的结论。这也是自然观察智能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3)定期带孩子去动物园或水族馆参观
定期去动物园或水族馆,可以使孩子有机会熟悉不同的、甚至奇异的动物和鱼类。经常去参观的孩子,不仅能观看到不同生命形式,同时会更加关注大自然,仔细观察周围物理环境,以及人们行为的变化等。
(4)让孩子亲自种花种草
在花园里干活的时候,给孩子明确一定的责任(如浇水)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条件不允许,在家里种植不同的花卉和植物也是不错的。
(5)假期常带孩子到郊外或农村野营
在乡村或者户外,住在没有日常设备的情况下的野营可以让孩子享受户外的生活。这种环境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放慢生活节奏,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反省和享受周围的环境。
(6)鼓励和支持孩子收藏自然物品
收藏总是很凌乱,也会很占地方(特别是小年龄的孩子)。但是接受它,并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空间,表示感兴趣是很重要的。“这两片树叶相似吗?”“这块石头为什么放在那块旁边?”“如果你按它们的稀有顺序摆放,看起来会怎么样?”分类和归类的技巧,就是在自然观察智能的收藏和摆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3.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的培养对孩子智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教会孩子观察事物,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呢?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在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要鼓励孩子留心观察到底,不要轻易地转移目标。例如带孩子去动物园看孔雀开屏,一经确定目的之后,就要认真观察孔雀的动静,在孔雀还未开屏时,要耐心守候,不要因为猴子山好玩,没有看清楚孔雀开屏,就一下子转到猴子山去。孩子的年龄越小,注意力越容易分散,一受干扰,就忘记了本来要观察的东西。父母要和他们在一起,提示他们如何观察,处处留心,以取得好的观察效果。
(2)要教会孩子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
例如观察鸭子,将整只鸭从头到尾看了以后,还要看它的趾,告诉小孩鸭脚趾有蹼,所以能游水。看一座山,应从高看、低看、远看、近看、横看、侧看,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
(3)要教会儿童对事物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
例如观察植物,可从花、叶子、茎、颜色、姿态几方面去观察。看图画中的人物,按顺序看姿势、作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背景和其他细节。有顺序、有步骤地看,就能看到事物的特征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教会孩子把类似的物体对照、比较,进行观察
例如,看苹果时,可以对比梨子,看看它们的外形、表皮以及果肉、果核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通过比较,对事物的分辨就更清楚、明确。要让孩子多看、多想、多听、多讲、多摸一摸、闻一闻,以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又如观察小兔子,除了看它的外形,可以让儿童用手去摸一摸兔子的皮毛和长耳朵,用草去喂小兔子。孩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观察活动,就可以得到事物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为了让孩子对某些事物作较长期的、有系统的观察,获得完整的知识,可以让孩子做些实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又如:把黄豆放在花盆里,观察它是怎样发芽、长叶,需要什么条件,观察它的变化和生长过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求知欲也更加旺盛。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这种教育还可以结合讲故事进行。
4.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不同的自然观察训练
秋高气爽,走出斗室,重拾童心,和孩子一起在户外玩耍,真是件惬意、开心的事情。当然也会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项目。
即便在城市,只要有哪怕非常非常小的一小块绿地,我们就可以让孩子走进自然界的实验室里,让他们开始新奇的发现和研究。也许孩子无法理解生态学那些深奥的理论知识与自然规律,但是当他们用心地盯着地上某个正在蠕动的小生物时,他们总会被自己正在关注的事物所深深吸引,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认真地去感受与聆听。面对好奇的孩子,父母所要做的只是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持续保持这种兴趣。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挖掘与维持他们探究事物的兴趣。
(1)0—1岁的孩子
即便孩子不会行走,我们一样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给予他们探索世界的机会。
[1]给孩子眼中的事物命名
带孩子走出户外,只要他们目力所及,父母就可以通过给他们所见的事物命名来帮助孩子建立各种概念。比如天空、树木、小草以及各种小生物等等。
[2]给孩子触摸与感知的机会
让他们摸摸他身边的泥土沙砾,用泥巴和水捏个馅饼、小人,或者摘下一根小草胳肢胳肢,让孩子在愉快的笑声中感受周围的一切。
[3]寻找声音的源头
每当听到声音,不管它来自小昆虫、小鸟或其他小动物还是采自天空掠过的飞机,父母都可以和孩子一起认真地聆听,并帮助他们找到声音的源头。
(2)1—2岁的孩子
当孩子像小企鹅一样摇摇摆摆开始学步,他探索周围世界的能力也大大加强。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鼓励他们继续他在户外的“科学”研究。
[1]玩水
在成人监督下,给孩子各种各样的道具,比如乒乓球、实心球、海绵、滤网等等,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白乒乓球可以浮在水面上,实心球则会沉入水底,海绵可以吸水,滤网则无法留住水分,但可以留住一些固体物质……
[2]种植
在户外随便找一小块荒地,给孩子提供一些合适的种子,让他们品尝生命在他小手伺弄下一点点成长的喜悦。比如向日葵生长迅速,大约两周时间就可以萌芽,并且可以长到将近10英尺高;南瓜可以结出桔红色的果实,开黄色的花;像金盏花、旱金莲花、三色紫罗兰等一年生植物十分容易生长,这些都是孩子开展“科学”研究的好材料。
(3)3岁以上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建立起很多事物的概念,他们需要明白一些更深层次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这些树木与另外一些树木为什么不一样,它们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等等。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来指导他们开展科学研究。
[1]划分与归类
孩子可能从户外捡来很多的东西,比如树枝、树叶、小草、泥块、石子……鼓励孩子根据颜色、形状、触感等进行分类。这是他们开始研究科学的必要技能之一。
[2]制作神奇的昆虫“通道”
将一块木板或者一个绿色的废塑料袋放置在草地上大约24小时,因为昆虫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因此当你掀开覆盖在草地上的木板或塑料袋时,你总会在下面发现点什么。比如土豆虫、蚂蚁等等。将这些昆虫收集到小瓶子里,孩子就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昆虫的习性了。过些时间记得放生就可以了。
[3]“复制”树皮
将一张白纸蒙在树皮上,用彩色粉笔在纸上涂抹,树皮上的图案就被拓到白纸上。在白纸背面写上树木的名称。多“复制”一些这样的树皮,包括同一品种的树木与不同品种的树木,然后拿那些“复制”的树皮进行比较,让孩子按照树皮的种类进行归类,或者描述描述不同种类树皮之间的区别以及同一种类不同大小的树木的树皮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4]喂食小鸟
夏天是小鸟最活跃也是种类最多的季节。在松果或者贝壳里装上花生或者其他种子,一个简易的小鸟喂哺器就制作成功了。让孩子指认不同种类的小鸟,分别不同种类的小鸟的叫声,寻找小鸟留下的羽毛等等,这一切都将带给孩子许多许多的快乐,让孩子的科学研究工作变得别有一番风味。
[5]制造彩虹
太阳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是孩子无法理解的常识。不过要让孩子理解这些也不是什么难事。选择阳光强度比较高的时段,将一只装满水的盆搬到阳光下,在盆的一边竖一面镜子,保证镜子的一半在水里,另一半在水面上,将一张白纸放在装水的盆前,移动镜子,使镜子反射的光线正好落在白纸上,白纸上就会形成一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