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裁思想-46位总裁的企业观点与经验主张
8864700000017

第17章 企业管理重在“理”

希望集团总经理、华西希望集团董事长陈育新

“管”强调监督、控制和指挥,要求约束个人行为,形成企业规范,突出权力和制度的刚性;而“理”强调计划、组织和协调,要求理顺各种关系并形成合力,力求实现团队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企业管理重在“理”。与“管”比起来,“理”更难。对工作,一定要先“理”后“管”,“管”中带“理”。经理经理,就是要亲自动手去“理”,去布置、检查、总结,去奖励、惩罚、培训,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方法、经验、技巧,形成规范和制度。一旦“理”顺了,“管”也就在其中了。

管理之“理”

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没有科学管理就谈不上艺术,科学管理是前提和基础,而艺术化则是科学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家与厂长经理的区别就在于他有自己的企业管理思想,正如雕塑家之于石匠。

“管”强调监督、控制和指挥,要求约束个人行为,形成企业规范,突出权力和制度的刚性;而“理”强调计划、组织和协调,要求理顺各种关系并形成合力,力求实现团队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企业管理重在“理”。与“管”比起来,“理”更难。对工作,一定要先“理”后“管”,“管”中带“理”。经理经理,就是要亲自动手去“理”,去布置、检查、总结,去奖励、惩罚、培训,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方法、经验、技巧,形成规范和制度。一旦“理”顺了,“管”也就在其中了。“理”还意味着道理、规律和真理。在企业中,它往往以经营理念、规章制度的形式来出现,体现着团队的最高意志和最大利益,是从企业长期经营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精髓。

“理”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要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去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一个行业都有独特的运行规律,谁发现得早,谁尊重它,它就可以为谁服务,让谁受益。探索事物规律,把握事物的全局和方向,这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在工作中,大家之所以承认你的领导地位,也正是因为你比别人稍早地认识了事物的规律而已。

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有专业化的眼光和手段,是“理”的基础。因而,专业化是规范化的基础,没有专业化的人才和工具,规范化只能是空中楼阁。

光有“理”的能力还不行,还需要有正确的态度。一个人,只有当他心甘情愿地将自己与他所献身的团队融为一体,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时候,他才会有持久的热情和动力,他的价值最大化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只有以共同价值观、共同奋斗目标为纽带的团队,才会有真正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理”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用什么去管”的问题,对现有的资源和手段要胸有成竹;其次就是要找出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问题的要害和实质;第三就是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在积淀中不断寻求跨越。

“理”的第一个层次是理出条理,弄清来龙去脉;第二个层次是理出道理,搞懂前因后果;第三个层次是理出规律,掌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只有理出头绪来,才能管到点子上。

管理者要在培养员工的过程中与员工实现“教学相长”,不愿或不能以较高的需求标准来培养员工“理”事的能力,这个领导一定是个不合格的领导。

“权力是上级授予的,但威信则是靠自己建立的”。威信是“权”“责”“利”相匹配时的一种必然结果。在权(管)、责(理)、利三个环节中,不少人只看到首尾两端的“权”与“利”,而忽视了中间的“责”(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少人在“争权夺利”,他们恰恰忘记了“权”(管)和“利”后面应有的“责”(理)离开了“责”“权”与“利”最终都将难以实现。

,现实生活中,想“管”的人太多,会“理”的人太少。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身与心一起沉下去,练就一套“理”事的功夫。唯有如此,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高收入与低成本

高价值与高价格相统一,人们对此容易理解,但是高价格与低成本之间怎样才能统一呢?这其中的转换器就是高效率。其路线图是:高价值——高价格——高效率——低成本。

优秀员工之所以优秀,体现在什么地方?说到底,就是高效率的劳动。

优秀员工通过高效率的劳动创造高价值,并用高价值确保其高价格的实现。

我为我们的企业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做“行业先锋”,即在全国同行业中实现最高价值——最高价格——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统一。真正实现了这一点,我们的企业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就会更加具有竞争力,员工就会在企业发展中更加优秀,而企业也会在员工成长中更加成功。

如果高收入不能与高效率同行,就只剩下了高成本,譬如一些垄断行业的累赘与臃肿;假如低收入与低效率同行,那么不但实现不了低成本,相反,还会导致更高的成本,譬如改革开放之前的“大锅饭”。所以,实现高收入与低成本的统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优秀企业所提供的平台,它能让员工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二是优秀员工所提供的高效率的劳动,它能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目标。没有这两个前提条件,这个转换的链条就会断裂。

在弄清上述道理之后,我们就应“知人善用,大胆放权,强化监督”。从寻找、发现、引进、培养优秀员工并努力营造让员工增值的内部环境入手,紧紧抓住不断提高企业效率这个关键环节,不断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地向前发展。

为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天职,老板和员工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自我发展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是老板人生追求和事业成长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员工个人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

优秀企业能够提供给员工一个让其持续增值的环境,它不但能让优秀员工更加优秀,而且能让普通员工最优秀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不断将员工的优点变为优势,将企业的局部优势变为整体优势。劳动力不同于其他商品,它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其价值有很大的差异,“环境育人”就是这个道理。

优秀员工有两个条件:一是有突出的岗位技能,二是有真实的企业认同,二者缺一不可。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我们究竟用什么办法来衡量一名员工是否优秀?其原值和增值如何衡量?这个逻辑应该是:价值增加在前,价格(收入)增长在后。也就是说,只有当其价值通过使用价值体现出来之后,价格才会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尺度。从这个角度来讲,优秀的员工不仅自身要有价值,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胸怀大志,踏实做事,不计较眼前的得失,逐渐让企业认识自己的价值。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员工增值有三种方式:能力的提高,机会的增多,收入的增加。但归根结底还应让员工通过正常的前进路径和上升通道,使其增加的价值在价格(收入)上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企业里真正形成一种奋发向上、持续发展的局面。

要实现高收入与低成本的统一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优秀企业。越是优秀的企业,两者之间统一的程度越高,这也是衡量一个企业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志。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去看,你会发现优秀的员工、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产品、优秀的服务总是一致的。

我相信,当一个人进入了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状态之后,他所要求的只是一个宽松的环境,而当有一天得到回报的时候,他感到的只是对自己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