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的诚信危机
8864100000010

第10章 两次丑闻后的雪印乳业公司

2000年6月末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雪印的牌子失去了往日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消费者及商家迅速地远离了如此不可信的商品。尽管雪印乳业公司把原来20处的牛奶工厂停产了10处,又靠降价等手法大搞促销,但销售一直没有能恢复过来,在惨淡经营中维持了一年半的时间。雪印食品公司的造假行为,又一次在雪印招牌上涂了黑泥。不进行彻底的变革,雪印乳业公司已无法再维持下去了。

雪印食品公司是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公司,2002年2月4日它的股票跌到了每股34日元,交易所不得不决定停板。2月5日,雪印乳业公司宣布了重建计划,表示要解散雪印食品公司等亏损子公司、引进外资企业或贸易公司的资本对企业进行重组。

在引进资本问题上,雪印乳业公司的计划受到了政府和政治家们的干涉。雪印乳业公司设想与瑞士企业——雀巢公司或贸易公司的伊藤忠商事进行资本合作。雀巢公司是国际著名的食品公司,与雪印乳业公司在日本已经有合作业务。而伊藤忠商事是日本的大型贸易公司之一,在进口国外产品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雪印乳业公司已经开始与两家谈判。

然而,2月6日,即雪印乳业公司发表重建计划的第二天,农林水产省就明确地表态说:“与外资合作的方法不妥当。”农林水产省担心外资的注重成本的经营方法,会搞垮小规模的奶牛养殖户。因为雪印乳业公司最初是由奶牛养殖户们共同出资成立的,所以它历来在收购原料奶时,会在收购价格上照顾一下小规模养殖户,而不是专拣便宜的买。而外资企业没有这些历史瓜葛,可能会直截了当地按市场规律办事,在原料奶供应者中挑起竞争,坐收渔翁之利。那时,首先败下场的当然就是小规模养殖户了。对于这种状况,虽然身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但仍颇重公平的日本官员们是绝不能答应的。尽管作为合资对象之一的雀巢公司有着强大的技术、资本实力,若雪印乳业公司与其合作,不仅可以救活雪印这个企业,可能还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技术扩散、雇用及税收增加的好影响,符合经济学教科书的说法。但是,日本官员们在这里明确地否定了这种做法。

同时,一些国会议员也发话了:“与商社的合资,也必须排除。”其理由是商社惯于从外国进口廉价农产品,威胁到了国内农户的安居乐业。发话的国会议员,大都是拿了农牧民们的选票,在国会里负责农业立法的。为了保卫自己的选票根据地,他们当然要反对与只顾赚钱、不顾国内农民利益的商社的合资了。

农林水产省、国会议员的干涉起了作用,在雪印乳业公司重建过程中,与外资、商社的合资的方案立刻消失了。最终,雪印乳业公司选择与日本酪农协同组合联合会、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合资,组建新企业,把牛奶业务转了过去。

实际上,为保护国内产业抵制外资、外国产品的同时,日本也适时、适度地引进了很多外资,如日产汽车公司引进了法国雷诺的资本,就对改造日产的经营方式发挥了积极效果。日本多年来在对待外资、外国产品的问题上,就是靠着这样的既有排斥又有引进的灵活政策,逐步形成了自己强大的产业体系。对待外资,日本的政策制定者似乎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发展民族产业而利用外资,这个目的被他们始终如一地贯彻了几十年,于是有了今天日本的产业体系。

作为日本乳制品产业的顶梁柱的雪印乳业公司,与政府的关系是很融洽的。它听了官员和政治家们的话,放弃了与外资合作,政府也马上表示要对它在减税、贷款等方面给予援助。在寻求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同时,雪印乳业公司对企业的组织、资产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除了把曾经是主要业务的牛奶部门分离出去之外,雪印乳业公司还把冷冻食品、医药品、冰激凌和婴儿产品等也都以或出让或合资的方式分离了出去,另外还卖掉了包括那个生产出有毒牛奶的大阪工厂在内的土地。经过整合,雪印乳业公司现在仅留下了利润率比较高的奶酪、黄油部门,员工削减到1500人,年销售额降到了约为1300亿日元,这相当于以前的1/4.到了2004年,雪印乳业公司终于摆脱了亏损,出现了14亿日元的盈利,2005年,盈利增加到了69亿日元。

现在,那曾经几乎是每个商店都有的雪花结晶体的雪印商标,在日本已经很少见了,它作为万余人食物中毒、产品标示造假这些不光彩的事实的载体,从五光十色的商品市场中消失,被记入了历史的另册。但雪印事件对日本社会也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从官到民、从消费者到生产者都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了;敢于揭露企业劣迹的告发者们得到了一些社会的承认。

§§★2 十合百货集团的破产

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日本有个叫“十合”的有名百货集团,但看到过红色圆圈里标着“SOGO”字样的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商标的人,肯定不少,实际上那原本是日本“十合”百货店的商标。1998年庄胜集团使用十合百货店的商标,在北京宣武门地铁站旁开起了庄胜崇光百货。

在日文中,十合百货店的名称或是用汉字“十合”表示,或是写成发音为“SOGO”的假名(日语字母)。可是,不知什么缘故,在我国的报刊中,“崇光”却成了日本企业十合的代名词。甚至在与北京庄胜崇光百货无关,仅是关于日本十合百货集团的报道中,日本十合也变成了“日本崇光”。

搞不清楚日文的“十合”是如何变成中文“崇光”的。首先,“崇光”应该不会是对“十合”这一固有名词的音译。因为,“十合”的日文发音与普通话“崇光”的发音截然不同,如果按普通话音译的话,怎么也写不成“崇光”两字,倒是“骚高”两字很接近日语发音。再者,如果意译,日语的“十合”怎么也不可能与中文的“崇光”等同。也许是“SOGO”的发音与某种方言的“崇光”的发音相似,也许“崇光”与日文的“十合”毫无关系。总而言之,在中文报刊中,“十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崇光”。

然而,本书将不使用“崇光”之称,而将还事物之原状,原原本本地使用汉字“十合”。因为以下讲述的事与北京庄胜崇光百货没有关系,而只是关于日本十合百货集团的。并且,因为“十合”两字在下面的文章里还要派上用场,所以不能使用别的字。

还需要说明的是,北京庄胜崇光称没有接受日本十合的投资,它与日本十合仅是“合作”关系:使用那红圈红字的“SOGO”商标,聘请日本十合作为管理咨询顾问,日方派管理人员参与商场的管理。据说1994年庄胜集团与日本十合确实签订了“合资意向书”,但1997年底这个合资计划被改为合作,双方签署了包括商标使用期限为23年等在内的合作协议。现在看来,没有接受日本十合的出资,可能省去了不少麻烦。

实际上,就在北京庄胜崇光店开业的时候,日本的十合集团已经债台高筑、危在旦夕了。两年之后的2000年,巨额负债终于将十合推向了破产之路。这个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百货店的破产,除了给供货商、企业员工等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创伤之外,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经营者、政治家的行为方式及市场经济中的社会规范的很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