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印象西部——西藏
8864000000004

第4章 要了解的藏传佛教有关知识

西藏之所以迷人,一半是因为那里的山水,一半则是因为那里的人文宗教。

藏传佛教为西藏人文宗教的精华,欲去西藏旅游,对藏传佛教的知识不可不加以了解。

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传入我国藏区后与藏族原有的笨教长期斗争、互相融合后形成的具有藏区特征的佛教。

藏传佛教发展到后期可称教派林立,择其要而述之,则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大派。

宁玛派:“宁玛”藏语意为“古旧”。汉族俗称为红教,这是藏传佛教中古老的一个教派。宁码派比其它的教派约早三百年左右,当时并没有教派名称,藏传佛教后弘期之后,其它的教派相续产生,遂以其遵循前弘期旧密咒为本,取名为“宁玛”。

宁玛派以父子、兄弟间为传承,以分散发展为主,与地方关系很密切,宁玛巴教义最为突出的是所谓的“大圆满法”。即主张“体性本净、自性顿成、大悲周篇”。其大意是,一个人的思想就基本来说是纯洁的,远离尘垢的。通过修法,做到让思想不受到任何的干扰,在空虚明净中巴思想安置于一个理想的境界,那就成佛了。

萨迦派:萨迦巴教派兴起于11世纪,创始人为西藏昆氏家族后代贡却杰布。北宋神宗熙宁六年,贡却杰布在后藏仲曲河谷的萨迦地方修建了萨迦寺。萨迦在藏语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是根据当地土质的颜色而命名的,又因为寺庙外墙图以红色、白色、黑色条纹,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八思巴是萨迦巴的第五代祖师,元朝中统元年被忽必烈尊为国师。元至元七年升号为帝师进封为“大宝法王”统领西藏十三万户,掌握西藏的执政大权。

萨迦派最主要的密法是“道果法”。即修明空无轨,简言之,一个人修法只有断除一切“恶业”,排除通常对世界的看法,把客观世界看成是空的,丢掉一切牵挂,按照一定的修行次第去修法,就可以获得“一切智”而修成正果。“道果法”可以概括成为四句话“首应破非福,此则破我执,后破一切见,知此为弱者”。

噶举派:噶举派创始于11世纪。噶举派的派名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噶举派所学的东西都是师长亲自言传,再由门徒继承下来,即口传之意,而另一种解释为该派别的两位创始人玛尔巴和米拉日巴,他们在修法的时候都身穿白色的僧裙,即“白传”之意,所以又俗称噶举派为白教。噶举派派系复杂,但是他们的教义和教法又大同小异,均主张空性,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的,连思想也是空的,修法的人要把自己的心专注一境,让自己的思想不乱,不引起混乱和矛盾,久而久之,就可以修到所谓的“禅空”能达到空智解脱合一的境界,就修成了佛。

格鲁派 格鲁派兴起于15世纪初,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兴起的一个教派,创始人是宗喀巴。从明建文二年到永乐七年,宗喀巴积极推行“宗教改革”活动,并得到帕竹地方政权的援助和支持。1409年藏历正月,在拉萨发起“默朗钦波”法会,同年,在拉萨东北30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甘丹寺,届时格鲁教派正式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