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EMBA前沿管理方法:逆向管理
8863600000029

第29章 实现“无为”“有为”的转化

逆向管理的“无为而治”,无为是手段,是“末”;有为是目的,是“本”。管理一味的放任,不讲原则、制度、纪律,这样的无为肯定会造成胡为、乱为、无所作为。从放到收,实现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才是管理的根本目的。无为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的反叛,其表现的区别有三点:第一,领导者应尽量少施行命令或指示。第二,不要实行使下属负担过重的政策。第三,对下属的各种活动尽量避免介入或干涉。那么,这是不是说领导者对一切都不管,而无所事事呢?事实绝非如此。聪明的领导者要随时留心下属的动向。但是若因此而口出怨言或是发牢骚、自叹倒楣,那么这样的领导者并不称职。因为无论工作多么辛苦,都是自己应负的责任,所以表面上不应显出痛苦的样子,而要以悠闲自在的精神状态面对下属。就像鸭子若无其事、轻松自如地划过水面一样地自然。

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也适用此理,如果主要领导事必躬亲,不但会打击下属士气,而且自己也会累得挺不住。身为主要领导,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是他的责任。日常的工作要交给各部门的主管去办。如此一来,自己才会腾出精力构想经营大计。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的领导者,其企业绝不会有光明前程。

现代管理绝不能把死板的制度当做其规范管理,很多情况下这会受到事实的嘲弄。而如果采取适当宽松的态度,采取没有法则的无为法则,效果反而会很好。

那么,管理者如何实现“无为”“有为”的角色转化呢?

1.将日常行为作为管理手段

管理者的行为是塑造组织文化的有效方式。他们的行为表明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行为和态度是恰当的。无论管理者是有意地还是无意地发出信号,他们的行为总受到关注,而且这些行为向别人表明了什么是有价值的和什么是重要的。为了确保他们的行为不被误解,管理者必须坚持不懈地保持言行如一,以便在整个过程中都能清楚地表明,什么规范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日常行为能够表明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管理者需要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我在什么地方花时间了?我的日程表是如何安排的?

·人们经常问我什么问题?什么问题从来没有被问过?

·下一步要做什么?我忘了什么事?

·在公开讲话时应提到哪些问题?演讲的主题是什么?

·什么问题很重要,要通过会议研究解决?什么问题不必?

·会议议程应如何安排?什么放在开头?什么放在最后?

·在会议总结中应重点强调什么?

·什么事情需要庆祝?用什么样的象征物?用什么样的语言?

·举办什么社交活动?要邀请谁?在哪儿举办?

·这种具体安排会传递何种信息?保罗·奥尼尔(Paul O’neill)一成为美铝公司的总裁,他立即开始强调质量、成本和安全。但美铝公司员工已经看到过几任总裁上上下下了。所以奥尼尔必须向员工们证明他所说的是当真的。他对工资发放计划做了几处修改,使管理人员和工人更为平等,而且冻结了董事们的薪金。除此以外,奥尼尔还放弃了公司提供的轿车和司机,自己驾车上班。他的第一个工作日就约了美铝公司的安全主管查尔斯·德马休(Charles iMascio)见面并指示说,他想要一个“无工伤车间”。于是,公司创造了全行业最好的安全纪录。

为了强调质量,他命令高级主管们离开他们的办公室并参加为期28天的质量培训,其中包括去访问其他公司。然后,他开始把要求遍告企业的员工。在上任的第一年,他的行程超过了175000英里,有137天不在总部。在访问中,他不断地向经理们发问,如“在24小时之外,你还有能力控制并运用自己所制定的程序吗?”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还要求经理们确定安全、质量、成本的基准点。为了回应杰克·威尔奇(Jack Welch),奥尼尔谈到了这些活动,“如果你不能使人们相信他们比产品的产量更重要,你就不能得到机会。”奥尼尔总是不懈地使自己的行为同他承诺进行的活动相符,这样,美铝公司的员工无法不注意到:他对于公司重建的态度是认真的、始终如一的。

2.管理语言和象征性行动

像所有杰出的管理者一样,经理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工作。无论他们是否承认,他们都是在利用前面所描述的心理作用。他们是在进行象征性管理,这只需了解一下管理者运用语言所传递的象征意义便可明白。在玛丽·金公司,从来不提什么销售人员,只提“优秀的咨询人员”。像玛丽·金一样,一些直销组织不使用表明人们地位等级的语言,而用表示亲戚关系的词汇来替代,如:“家庭组”、“家庭团”、“姐妹团”等。甚至在施乐这样的公司,最小的工作单元也被称为“家庭组”。迪斯尼有一整套词汇用来描述员工和态度,如:“演员”(员工)、“客人”(付钱的顾客)、“舞台”(演员和客人同在一起的场所)以及“小精灵的粉”(形容热情)等。麦肯锡公司的人员用“工作集体”和“约会”来代替“公司”和“工作”。

单考虑语言本身,使用这些词汇看起来有点可笑或过于细微,但是与公司大量的其他政策和管理行为结合在一起,这些词汇与“员工是重要的”这一信息是完全一致的。正如《新美国俚语词典》的编辑,罗伯特·查普曼(Robert Chapman)在评论语言时说的:“它(语言)有双重目的,让使用者形成群体并与整个社会分隔开来。”如果使用得当,语言可以增加归属感和平等感。如果使用不当,它会使团体瓦解并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微妙的距离。

其他管理行为也可以传递同样的信息。英特尔、NUMMI、T工业公司、马尔斯(Mars)公司和惠普公司,它们所有的办公室都是小隔间式的。而当尼桑设在士麦那市(Smyrna)的坦尼斯厂(Tennessee)的总裁杰里·本菲尔德(Jerry Benenfiel)被问及:为什么他的着装同员工们相同时,他说:“如果我身着价值4000美元的服装和领带去工厂,人们就不会自如地同我交谈了。”他意识到了服装象征意义的重要性和它带来的影响。

在这里并不是说从总裁到普通员工的所有人都应该被同等看待,或者说员工不必注意等级差别。英特尔公司的每个人都清楚:安迪·格罗夫(Any Grove)是老板,尽管他的办公室也是一个小隔间。更重要的是,信息的象征性以及与它所传递的意义的一致或不一致性。当航空业不景气时,联邦快递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领导者史密斯和赫伯特·凯里赫(Herbert Kelleher)以及他们的高层队伍都自愿减薪。史密斯说:“高层管理者应最先流血。”这个信息表明:当必须勒紧裤腰带时,不仅是工人,每个人都应该有所牺牲,而且高级管理者应该带头这样做。与之相对照,当通用汽车公司的高级主管们拿着丰厚的奖金却解雇几千名工人时,愤怒就爆发了。管理者认为奖金是自己应得的。这也许是事实,但这种行为完全忽略了这个信号重要的象征意义。管理信息的传递有哪些作用和意义呢?

首先,对管理者来说,传递信息的目的是:通过他或她的可见性行为来表明什么是重要的。在群体控制所需的规范和价值观已被确定之后,行为就可以传递出一种明确的信息:那些和员工密切相关的人(在上述例子中是指管理层)真的重视这些价值观。传递某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利用一系列生动而前后一致的信息。当某些总裁如联邦快递公司的史密斯和ABB公司的巴尼维克(Barnevik)做出粗暴的举动或破坏了他们所传达的严肃性,人们肯定会注意到。这种信息对人们的影响是深入肺腑的。

第二,信息的重复性和一致性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高级管理层认为:在向顾客提供印象深刻的服务方面,每一个公司成员都是同等重要的。机票预定代理和驾驶员一样能轻易地将乘客的旅行搞糟。这一信息通过大量的文件传递下去。但是写出的东西,无论表达得多么清楚明白,人们都容易遗忘。因此,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一次又一次的用行动来说明它的宗旨。例如,高层管理者在每个季度里都会花上一整天时间在公司的第一线工作。这一行为的象征意义是很明显的。

——摘自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冲突信息的心理作用已经众所周知。人们应追求和重视一致性。在面临不一致的行为时,人们有一种把行为结果归于运气或者其他一些外部因素的自然倾向。对一部分领导者来说,保持行为的一致性是他们的言论能够产生作用的前提条件。由我们所举过的例子中可知:生动的、前后一致的行为可以使信息得到强化。一致性减少了不确定性。当看到某个人行为前后不一致时,就会怀疑他是否是认真的。矛盾的信息给了人们一个不采取行动的借口,因为他们要弄清楚管理者的真正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