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在朱家角等你
88627200000008

第8章 在读书中寻找灵感

有一首古诗这样写道:三更灯火五灯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可见从古到今人们对读书的重视。然而,对于我这个视障人士,读书是困难的,也是艰辛的。在我的写字台笔筒里经常放着三个放大镜,一个放大五倍,一个放大十倍,还有一个放大三十倍,以看清各种大小的印刷字体。另外,我还善于带着问题读书,利用误会法感受新的创意思路,在读书中寻找各种有益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之路。

记得在2001年7月13日,我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一则新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那一刻,举国同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一个有五千年文化的古老民族在那一刻终于迎来了企盼已久的举办奥运盛会的机会。

看了这个新闻,当时我就想作为一个三级视力残疾的视障人士,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全程观看和记录这次体育盛会,着实是一件非常棘手又现实的难事。

那时候,在我国筹备奥运会的日子里,特别是2008年的前一年,为了庆祝这次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有特殊意义的奥运会,各种纪念品风靡全国,许多报纸杂志都刊登了工艺考究、做工精细的纪念品的销售广告。然而这些纪念品价格昂贵,一般工薪阶层都难以承受,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购买这些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纪念品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况且即使倾尽其囊来买一件纪念品,也难以达到全程了解和记录这次奥运会的最佳效果。

随着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日的逐渐临近,我心急如焚。这天晚上我照例躺在床上苦苦思索,突然写字台上一张《解放日报》上的一句广告词一下映入我的眼帘,细细一看只见上面醒目地写了一行大字:收藏一张报纸,记录一段历史。见此广告,我的脑子里的思维立刻发散开来。哎呀,我何不照广告上说的那样去订阅一张报纸,来收藏那段历史呢?这样既能全程了解又能全面记录和珍藏那些永远值得怀念的日子。而且价格也不贵,达到了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阅读报纸有一个有益之处,它不像看电视那样看过就算了,时间长了也就忘了。读报不同,今天读了明天还可以读,还可以作为资料收藏。另外,我还可以读到最好最美的文章,看到最漂亮的图片,收藏以后更加珍贵,还能增值。

当然,购买报纸不能随心所欲,碰到重大事件要事先做好功课,不能想着买了就到报亭去买,万一当天来不了或者来晚了被人先买了就没有了,再说奥运会期间包括残奥会期间的报纸一定会很紧缺,完全有可能被人捷足先登买走了。为了早做准备,我在2007年底就提前到邮局订购了全国最有影响的四种专业体育报。它们是《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官方会刊》《体坛周报》《东方体育报》《中国体育报》。这四种报纸聚集和详细记录了奥运会每一个细节及精彩瞬间。

在装订整理这部书时我又突发奇想,我有一些珍贵字画,如草书大王林散之的字,吴昌硕得意弟子姚颂清的画,画家梁洪涛的嬉牛图,画家王庆新的精品画,共有四五十幅之多。我把这些字画一一装裱进入我的大书,装订结束共计五大册。其中四套奥运会报纸,全部连号一张不缺,我本人写的文艺作品手稿四十万字加上名人字画一册,共五大册。全套大书连包装重达51千克,美观大方。这套大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显示出内在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2013年我送这套大书去参加了在青浦区博物馆举办的全区收藏大展,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本人认为:从小就爱读书,在读书中得到启发,在故事中触发灵感,以后就会给你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读书是借鉴别人的智慧,完善自己的头脑。收藏的目的就是了解历史,查阅历史,珍藏历史。我认为人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尽管我在读书的客观条件上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但主观上我仍然要努力,通过吮吸别人的智慧和精髄,尽一切力量对人类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我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