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在朱家角等你
88627200000005

第5章 城隍庙的来历

从前,朱家角城隍庙不在这个位置,为啥?圆津禅院是元至正年间建造的,放生桥是明隆庆年间动工的,而城隍庙却是在清乾隆二十八年时筑建的。它们怎么会间隔如此长的年份?况且城隍庙是一方百姓乞求平安的重要建筑,应该不会建得如此晚。告诉你吧,这个城隍庙是从另外一个地方迁来的。

那么,怎么会迁到这里,且听我细细道来。

传说,从前城隍庙的位置在古镇的南边的一个名叫雪霞浜的地方。那时候雪霞浜这个地方商业相当繁荣,区内河道纵横交错,水流清彻见底。为了用水方便,老百姓都在河道两边建屋经商,安居乐业。有了城煌庙后每到初一、月半,那些善男信女都要到城隍庙里烧香拜佛,因此这里也就成了镇中心地带。

哎,就在这个时刻这里的人们发现有个奇怪的现象:每当早上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按现在说大约八点钟光景,城隍庙里的老爷都会“哗啦”一下全部倒地,一直到太阳升到一杆子高约莫九点钟时一个个又会自动扶正。大家思来想去,寻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原因。人们有些搞不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就这样,天天如此,月月照旧,这总不是个办法。此事急坏了当地百姓,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要出大事了,就要大祸临头啦。很快这事一下传到族长那里,族长也大惊失色,立即派出巡查密探出去侦察,限他们十日内一定要查出名堂。

于是,这些密探巡查有的躲在城隍老爷的背后,有的藏在城隍庙的门口,有的则在庙门口外面远远监视着。咦,说来也真怪,到八点钟光景的时候这些老爷真的“哗啦”集体倒地,比听到口令还要齐正。事实上,这些老爷根本没有人去推,也没有风刮,怎么会这样呢?

这时,有个巡查发现了蹊跷。他发现每当有个小男孩走过庙宇门口时这些老爷就会集体倒下。难道这事与这个孩子有关?

于是,巡查就把发现的问题详细汇报给了族长。族长听后更加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心想,难道我们这里出妖孽了,要大祸临头了。不行,必须把这个妖精尽早铲除,不然全镇人都要遭殃。想到此,族长连忙命令巡查调查这个孩子。

一会儿工夫,巡查回来报告,小男孩家住南边一条小河边,家境贫寒,父亲早亡,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俩人相依为命。小孩今年八岁,现正在镇上读私塾,每天早上要经过城隍庙,经过时里面的城隍老爷就会行下跪礼。听了巡查汇报,族长蒙住了:一个孩子能有这么大的能耐,让城隍老爷给他行下跪礼。这还了得,这不是妖孽是什么?看来我们这里要出事啦!现在必须赶快把这妖孽铲除,否则全镇人都要糟糕。想到这,族长当即下令:“立即把这个小孩抓来。”

小孩被抓来了,族长立即命令:“把他绑起来,明天子时把他扔进火堆里火化,不留尸骨。到时候燃三堆大火,一堆奠天,一堆奠地,还有一堆焚人,以谢天下。”族长知道子时是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因为这个孩子的妖术一定是通过太阳的神功传到他身上的,远离了太阳,神功就无法附在小孩身上了。另外,族长还决定,明天张榜告示,将孩子游街示众,到子时正点将他验明正身,实施焚人,铲除妖孽。

第二天,孩子被游街示众后人已经气息奄奄,孩子的母亲在一旁哭得死去活来。此时族长把孩子绑在镇公所旁的一棵大树上,准备子时一到立即行动。这时,有些人实在看不下去了纷纷上前给孩子求情,族长哪里肯依,时候一到立即执行。此时此刻,全镇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这最后时刻的到来。

正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只看见前面有位老人拄着拐杖跌跌撞撞冲了过来,嘴里大喊:“使不得,使不得!”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族长的父亲——老族长。一看是自己老父亲来了,族长连忙上前一面搀扶老人,一面告诉他事情原委。老族长听后大声斥责儿子说:“儿子,使不得,你想想城隍老爷看到这个孩子能够下跪,说明这孩子是有来头的,必定是天上星星下凡,你怎么能这样做呀!老天爷怪罪下来,全镇人真的要遭殃了。”说完老族长亲自上前给孩子松绑。然后老族长又一下跪倒在孩子跟前请求孩子恕罪。看到老族长这样,全镇人也立即下跪乞求恕罪。接着老族长又一声令下:“敲锣打鼓送孩子回家。”族长见父亲这样,早吓得躲在一边不敢出声。

就这样,一场风波终于平息,但是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孩子仍然要去读书,仍旧要经过城隍庙,总不见得让城隍老爷一直这样下去。于是,族长只得召集大家开会商议对策。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咱们惹不起,总还躲得起吧。这样吧,让城隍老爷搬家!选一个黄道吉日出去给城隍老爷选址。”

那么,选择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这天,族长请了镇上八个彪形大汉又邀出城隍老爷抬着他一起出去,后面敲锣打鼓在镇上游街选址。走着走着,来到现在城隍庙这个位置的地方,这八个大汉突然走不动了,只感到城隍老爷此时怎么变得很沉很沉,族长连忙换了八个大汉,可城隍老爷仍像生根一样纹丝不动。眼看天上刚才阳光灿烂现在却乌云密布,一场大雨马上要降临了。族长惊愕了。怎么办?大家说,去找这个孩子,或许他会有办法。族长听罢只得亲自登门去请教孩子。

刚走到小孩家门口,只听小孩在大声说:“搬了不如就得!搬了不如就得!”族长一惊。哦,明白了!族长一路小跑回去跟大家说:“就在这里,就在这里!”大家问:“何故?”族长说:“我刚到小孩家门口,就听小孩说,搬了就到这里。这不,就在这里吗?再说城隍老爷也不想走了,所以搬不动呀!”大家这才相信。其实,小孩当时正在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呢。就这样,族长把城隍庙搬到了现在的位置。等到造好城隍庙,他们才发现这个庙与众不同,大多数的庙都是坐北朝南,它却是坐西朝东的。所以,自城隍庙迁移至今,这里一直香火不断,风调雨顺。

后来这个小孩真的考取了进士,进京做了大官,官拜内阁中书,后来又做了刑部右侍郎,这是本镇历朝历代算得着的大官了。这个小孩子不是别人,就是王昶,传说他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