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诗记
88623800000006

第6章 王寅《想起捷克电影想不起片名》点评

想起一部捷克电影想不起片名

王寅

鹅卵石街道湿漉漉的

布拉格湿漉漉的

公园拐角上姑娘吻了你

你的眼睛一眨不眨

后来面对枪口也是这样

党卫军雨衣反穿

像光亮的皮大衣

三轮摩托驶过

你和朋友们倒下的时候

雨还在下

我看见一滴雨水和另一滴雨水

在电线上追逐

最后掉到鹅卵石上

我想起你

嘴唇动了动

没有人看见

这首诗的主题涉及战争、牺牲与爱情。这应该是叙事文学拿手的题材,事实上这首诗的灵感也确实来自对一部电影的记忆或者说感动。但要以一首短诗的篇幅概括一部电影的内容,并要使主题得到清晰的呈示,这对诗人的写作才能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诗歌是语言的探险。诗人的高超才艺不仅没有使上述困难成为他准备从事的历险的阻碍,而且使这一历险变成了语言的极限表演,就像山间的溪水因为遇到阻挡的山石而绽放出灿烂的银花。篇幅的精短和容量的巨大决定了这首诗中的每一行都必须具备一种超级承载力,也决定了诗行间的跨度和张力,以及诗歌语言的方式:暗示性。头两行诗承担了多重的暗示功能。其一,它暗示了三、四两行点出的爱情主题,展示了它最迷人的一面,亲密、湿润、黏稠;从鹅卵石街道的特写镜头推至布拉格全景镜头,产生一种纵深感,暗示了这种感情的深度。其二,它又是影片阴暗的战争背景的暗示,这一主题在五行以下得到展开。“党卫军雨衣反穿”,是对头两行诗的巧妙的承接,同时又以最简练的笔法刻画了党卫军的邪恶形象。其三,它还暗示了诗中的死亡主题(“党卫军”无疑就是死神的形象),使诗歌一开始就进入一种悲悼的氛围。当这一主题在第五行突兀地跳出时,这里的“湿”就很容易使人想到泪水,并与第四行的“眼睛”联系起来。这是一双深情、勇敢的眼睛,无论在爱情还是在枪口面前都一眨不眨。第三行至第九行,以极简手法概括了电影的主要情节,展示了爱情、战争、死亡三大主题,每一行诗都承担了超乎寻常的巨大容量。第10至13行从诗歌主题荡开一笔,回到对雨景的描写,这几行是对头两行的呼应。在那两行诗中暗示的主题到这里已变得非常明晰了,因此这几行诗并非简单地对前两行诗的呼应,而是对它的强调和深化,并在此作一收束。最后三行诗,是这首诗中唯一一处直接写到诗人感情的地方,仍以极轻、极淡的笔墨不事渲染地点出,但由于有前面13行诗的充分铺垫,这三行诗中感情的强度是显而易见的。只要稍稍用力,内心蕴蓄的情感便当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一发而不可收,但作者偏偏就此收住,不用那最后一点。这也是如武侠小说中所谓“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每一分力都用得恰到好处。

这首诗写电影题材,也充分吸取了电影的镜头切换技术。头一行是特写镜头,第二行切换到全景镜头,第三行是中景镜头,第四行又是特写镜头,第5至10行时切回中景镜头,第11至13行又切到特写镜头。正是这种镜头的快速切换造成诗行的大跨度和大容量,才使这首只有16行的短诗写出了如此丰富、复杂、深刻而又强烈的内容。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含蓄。一个沉重的题材,一个沉痛的主题,诗人没有用一种撕心裂肺的方式来处理,而出之以极平淡、极沉静的语气口吻。其沉重和沉痛全在诗行之外,但诗歌所获得的力量却是表面的撕心裂肺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