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迪奥和他的时尚王国
8860500000002

第2章 狂欢节开启了事业的起点

莫里斯 ·迪奥一家并不是一开始就居住在格朗维尔的,而是在克里斯汀 ·迪奥出生之后才搬到格朗维尔的乡村别墅。莫里斯 ·迪奥希望全家人都能够生活得幸福,而风景秀丽的格朗维尔完全可以为家人提供一个绝佳的生活环境,而且,这里距离迪奥家族的工厂很近。

克里斯汀 ·迪奥的新家位于格朗维尔镇的郊外,距离位置较低的、有商店和市场的城区有一段很远的距离。那是一幢伫立在能够直接看得到大海的高地上的两层小楼,有着宽大的直面大海的窗子和洁白优雅的门廊,以及舒适的卧室和华丽的客厅。迪奥一家为这个新的住处起了一个很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 ——— “罗经点”,因为这房子的外观酷似指引方向的罗盘上那些菱形的罗经点。

格朗维尔的商店里供应着当地的苹果酒和很多可口的食物,市场中出售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只需要一点钱就能够买到所有需要的食材。格朗维尔的居民们都很友善,闲时会聚在街角的树阴下聊天,或者打纸牌。这里确实是一个很适宜居住的地方,美丽的景色和平静的生活环境总是能够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迪奥家族的化肥厂常常困扰着镇里的居民。虽然那个化肥厂距离城区很远,但是一旦西北风起,那些令人作呕的气味就会飘过乡村,跨越几公里的距离,肆无忌惮地蹿入格朗维尔的大街小巷。

克里斯汀 ·迪奥的母亲玛德琳是一个很贤淑的女子,她不像那些上流社会的贵妇人整日只知道寻欢作乐,她更善于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事实上,她在园艺方面的确有着很深的造诣。

刚刚搬到格朗维尔的 “罗经点 ”的时候,房子的周围都是荒芜的杂草,仅有的一圈篱笆也早已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破烂不堪。于是,母亲玛德琳开始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浩大工程。

她首先将那些破烂的篱笆全部拆除,然后把院子扩大,她甚至打算在房子的右侧添加一个温室花房。忙完这些后,她就开始购买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克里斯汀 ·迪奥对母亲的工作很感兴趣,通过阅读丰富多彩的邮购种子目录,他很快就掌握了那些种子的名字、习性和种植方法,并且尝试着帮助母亲。

种子很快就播种进了土里,但是新生出的植株经常被海风连根拔起。母亲玛德琳为此特意在周围建了一圈防风林,但是那些可怜的植物却始终无法扎根。最后,玛德琳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战胜那些时而狂躁时而温顺、无孔不入的海风,于是被迫在蔬菜园的另一头建起了一座温室。

玛德琳是一个严厉的母亲,这和当时法国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初的法国正处于维多利亚风潮的影响之下,极其推崇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特别是在家庭教育方面。迪奥家的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受到更多的限制,克里斯汀 ·迪奥最小的妹妹姬奈特清楚地记得母亲是如何 “对待我们女孩,比男孩更严格”。

克里斯汀 ·迪奥要比其他的兄弟姐妹们更受母亲的喜爱,原因是聪明的他能够记住所有母亲喜爱的花的名字,另外他还了解母亲在房屋装饰和植物种植方面的偏爱,并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自己的天赋。虽然母亲同样对他不假辞色,但是母爱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其他的兄弟姐妹们都能够体味到他才是 “母亲的宠儿”。

在格朗维尔,有很多东西能够让克里斯汀 ·迪奥魂牵梦绕,而最令他期待的是格朗维尔的狂欢节。

格朗维尔的狂欢节传统,可以追溯到法国最繁盛的时期。那时的格朗维尔是从法国驶往纽芬兰的起航点。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原住民还能清楚地记得格朗维尔当时的辉煌情景:港口里泊满了各种类型的船只,有的是冒着袅袅白烟的蒸汽机船,有的是挂满了各色风帆的半机动船;码头上来来往往的人们摩肩接踵,黑色皮肤的非洲人、黄色皮肤的亚洲人、白种人;无数的商人、搬运工、水手、上船或下船的旅客、兜售各种商品的小贩、跑来跑去的孩童,将格朗维尔变成了一个嘈杂喧闹却又生机勃勃的城市。

直到19世纪初,这个傲立于岩层之上,俯瞰英吉利海峡的小城都以鳕鱼捕捞和造船业而闻名遐迩。有人认为格朗维尔的狂欢节起源于那些即将前往纽芬兰捕鱼的船员和无数冒着生命危险往来于各大洲之间的贸易商人的娱乐。

自古以来,大海都是一个令在陆地上生活的生灵感到恐惧的地方。因为对于陆地上的生物来说,水是一个不适宜呼吸的、令人窒息的元素。这道永远不可逾越的天堑截然分开了两个世界。在那些蒙昧的时代,人们认为称之为海的这泓浩瀚的水,是迷茫、阴沉而深不可测的。在船只起锚离开港口之后,船员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两种结果,要么是平安归来,要么是葬身大海。那个时代航海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活动,海难、疾病和风暴几乎是航海的代名词。即将面对这些的船员们有一段充足的时间在未起程前尽情享乐,于是格朗维尔的狂欢节诞生了。

但是,有些人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格朗维尔的狂欢节早在这之前就已存在,只不过是在那段时期中得到了更大规模的振兴。两种观点一直争论不休,却没有影响格朗维尔的狂欢节蜚声法国。

克里斯汀 ·迪奥对格朗维尔的狂欢节痴迷不已。为期4天的狂欢节是格朗维尔所有人的盛大节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显得更加的意义重大,没有什么能比狂欢节更能点燃克里斯汀 ·迪奥的想象力的了。那些装扮得稀奇古怪的各色形象比迪奥童年的图画书还要引人入胜。走在狂欢节队伍最前面的是一队穿着有两排硕大的铜色纽扣的礼服,戴着尖而高耸的帽子,手中举着长长的大喇叭的人;后面是头戴圆顶小帽的打鼓手;身上挂满各色勋章的退伍老兵紧随其后,他们都踩着号角和牛皮小鼓的节奏走得气宇轩昂。接下来的是各种人物造型,有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有的则完全是个人的奇思妙想。那些身高伟岸的橡树巨人和身材矮小的蘑菇侏儒走在一起形成令人瞠目的巨大反差;还有来自北欧神话中的各种神祇,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身穿华丽服装的公主与王子明显是从童话中走出来的。

克里斯汀 ·迪奥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狂欢节时的情景。那时他刚刚满3岁,身穿水手服,配上白色的小帽和彩带,拉着哥哥雷蒙德的手在格朗维尔的街道上飞快地奔跑。

随着年龄的增长,克里斯汀 ·迪奥不再去参加狂欢节,但对狂欢节游行队伍的迷恋却与日俱增。每次狂欢节,他都会站在游行队伍的旁边目不转睛地欣赏着,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他甚至感觉不到外界的扰攘和喧闹,眼中全都是那些人物身上鲜艳多姿、风格各异的服饰。

还是孩子的克里斯汀 ·迪奥已经彰显出对装饰和色彩天生的敏感和领悟,每次狂欢节结束,克里斯汀 ·迪奥都会在他的绘画本上用铅笔勾勒出那些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人物和装饰,但是更多的还是在空白的纸页上描绘出自己的设想。他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到游行人群身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在格朗维尔的大街上狂欢。

格朗维尔的狂欢节,不可避免地成为克里斯汀 ·迪奥对服装和艺术狂热追求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