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时代缩影的观察
88601800000008

第8章 中国人不愿笑

中国人不大会笑。

照理,笑是人的本能,人都能笑,也喜欢笑:童年的逗笑,青年的欢笑,成年的微笑,到了老年,也会笑眯眯、笑呵呵,人活一辈子,应该是笑口常开。

然而,中国人似乎真的不大愿意笑。

中国人爱照相,总想把自己的形象留下来,却总是一本正经,一脸的严肃。无论是拍结婚照、合家欢,还是旅行纪念照、团体合影照,常常绷着脸,一点笑容都没有。摄影师总是喊着“笑一笑”、“笑一笑”,还想尽法子逗你笑。千呼万唤之下,总算笑了,摄影师便飞快地按下快门,算是拍了一张好照片。

中国人不会笑,这也是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他们总认为中国人缺乏幽默感,笑不起来。而中国人平时就不苟言笑,遇到外国人就更不敢笑。据说:1956年,时任印度尼西亚总统的苏加诺,到北京清华大学演讲,面对秩序井然、神态严肃的青年学生,苏加诺微微一笑地说,“我有一个请求,请诸君笑一笑,因为我们面向一个美好的未来”,索求之下,全场总算轰然笑了起来。

其实,中国人对“笑”还是追求的。我们的祖先很有想象力,把人之笑构想成一个“笑”字,便是明证。

台湾《华文辞典》对中文“笑”字追本溯源,作了一个独特的注解:笑,会意,从竹,从夭。“夭”,像人的头歪曲的样子。“笑”为喜悦的样子,竹被风吹时,枝体弯曲,好像人笑时屈背的样子。

让人“笑”得屈了背,这大概是古人对“笑”的创意与寄托。

中国人为了“笑”,也是动足了脑筋,让人开开心心地笑。从《笑林广记》到现时的小品、相声、幽默剧、滑稽剧,以及民间的东北二人转、江南小热昏等,笑料、笑星演成笑剧,就是想让人哈哈哈哈笑起来,“笑一笑,十年少”。

笑,是开心,是愉悦,人离不开笑。然则到了现代,笑,更成为职业的需求,职业的仪态。宾馆、商场、饭馆、酒楼、火车、飞机等,各种服务人员都必须面带微笑,让消费者感受一份亲切。于是,又有了对“笑”的培训。

据说,服务人员的微笑标准,应是开口而笑,露出八颗牙齿为最佳,这样的“笑”,最文静,也最温馨。牙齿露多了,就是笑过了头,成了大笑、狂笑;露少了,皮笑肉不笑,好像还是不笑。这种为了“笑”的培训,当然没有“笑”的欢乐,被培训者一再地露牙、一再地笑,“笑”得非常吃力。

如今当官,也得“笑”。相比之下,官员的微笑,似乎没有露牙的一说,然而必须“真诚地笑”,这就更难。通常,官员总是板着脸,深沉而严肃,稳重而严谨,轻易不笑。

所谓“真诚地笑”,大概是从心底里笑出来,笑得真实,笑得诚恳,笑得灿烂,这样的笑,其实是笑的本源本意。官员政务繁忙,会有时间笑吗?会有心情笑吗?考察民情,接待来访,上台做报告教育群众,下基层指导工作现场拍板,若都要“真诚地笑”,其实难,往往有官员“笑比哭还难看”。

中国社会中,还有另类的“笑”,譬如“苦笑”、“赔笑”、“谄笑”,无需培训,其实也根本无法培训。这样的“笑”,看似笑在脸上,却是痛在心上。

苦笑,大概是一种苦中作乐、却又无可奈何的笑。苦,是辛苦、是悲苦、是凄苦,苦也罢了,却硬要笑,而且不能不笑,不得不笑。中国人世世代代地穷,当然也是世世代代地苦。照理,穷苦人的脸上是挂不住笑容的。然而,笑是人的生理需求,也是人的精神需求。一辈子吃苦的人不计其数,一辈子都不笑的人不会有一个。于是,就有了“苦笑”。早先的苦笑,还是悻悻然地自个笑,后来的苦笑,却是必须要“笑”,生动活泼地笑,保持一致地笑。

有一个时期,中国人吃不饱饭,整天饿肚子,直至饿死人,这自然是苦,却得“欢笑”,而且得喜笑颜开。已经饿得浑身乏力,还得“欢呼”粮食大丰收,亩产超千斤、超万斤、超十万斤!饿着肚子强颜欢笑,只能是“苦笑”。

赔笑,以笑脸对人,使人息怒或愉快,自然不是发自内心的欢笑。早先的赔笑,多见于青楼的歌女、饭店的跑堂,整天都要赔着笑脸,当然也就失去了人的自尊。如今,但凡是人,都已经到了不得不赔笑的地步:下级见上级,百姓见官员,都得赔上笑脸,笑得越恭顺越好。至于民众之间,赔笑也是少不了的,病人向医生赔笑,家长向老师赔笑,摆小摊的向“城管”赔笑,开车的司机向交警赔笑……赔得很累,笑得很辛酸。

谄笑,是奴才特有的笑容。这种笑,谄媚阿谀,无比的温顺,无比的卑微,专门笑给主子看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笑,最难的是“谄笑”。而最有回报的,当然也是“谄笑”。古来因“谄笑”而显赫,甚至飞黄腾达的,又何计其数。只要有主子,必定有奴才。只要有奴才,也必定有谄笑。

谄笑,大概也是一种职业的笑,只是这种笑,不是笑给大众看的,往往是奴才与主子一对一,也只有在一对一时,才会“笑”得无耻,笑得肉麻,让主子无比地受用,因为主子也是仗着谄笑发迹的。

谄之笑,笑而谄,算是奴才中的天才。

笑,总归是人的天性。然而,中国人又总是压抑自己的天性,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笑”,中国文化对中国人的“笑”却是褒的少、贬的多。翻开笑的词汇,哪里让人笑得起来:冷笑、奸笑、假笑、淫笑、浪笑、傻笑、讥笑、狞笑、卖笑、嘲笑、装笑、赔笑、笑面虎、笑里藏刀、皮笑肉不笑……如此伪装的笑、如此沉重的笑、如此险恶的笑,让中国人的“笑”,早就失去了笑的本意和本性。笑,成为许多中国人防卫自己、取悦他人的生存之术,这自然是中国人的聪明。

然而,善良老实的中国人总是居多,在如此厚重的文化背景中,能轻易地笑嘛?

中国人索性不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