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时代缩影的观察
88601800000004

第4章 中国“话”

中国人说中国话。

这自然天经地义。祖祖辈辈以来,中国人用中国话表达和交流,中国人离不开中国话。然而,中国“话”却常常误了中国人。

中国人开始学说话,大概和别的国家的人都一样,从咿咿呀呀地学叫“妈妈”、“爸爸”开始,这是最初始却也是最纯情的话了。此后,人长大了,能说的话也多了,从中国人口里说出来的话,竟越来越与外国人不一般。

中国话简洁,是它的一大特点。比如,“赤橙黄绿青蓝紫”,7个音节,便把7种美丽的颜色朗朗上口地读了出来,展现了如梦幻一般的景色,若用外国的拼音语言,恐怕要说上一通,不会如此地简洁明了。

中国话内涵丰富,是它的又一个特点。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便有不同的蕴意。比如“方便”一词,有便利的意思,“提供方便”;也有适宜的意思,“这里说话不方便”;甚至还有上厕所的意思,“去方便一下”。这样的词汇,一词多义,许多时候只能在中国人之间意会。

早先的中国话,有着致命的硬伤,这种硬伤,拖累了中国人,耽误了中国人。

其一,一地一地的方言土语。几千年来,中国并无统一的、标准的话语。东西南北中,各地有各地的“地方话”,一口乡音,非本乡本土,哪里听得懂,甚至隔一条河、背一座山,话语便很不一样。社会的封闭、保守,促成了方言土语的生生不息,而生生不息的方言土语又加重了封闭、保守。

其二,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不一致。上层建筑的典章制度,官方衙门的公文往来,史家的著书立说,文人的华章美文,都有一套亘古不变的书写格式,与民间百姓的口头话语,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乡间平民的想法,若以书面表达,便得换一个思维方式,循规蹈矩,苦思冥想,方能成文。这种说与写的不一致,禁锢了各方面思想的交流。民间生动活泼的话语,没有传播的载体和方式,而上层晦涩枯燥的文字,也让民众望而生畏。

几千年来,中国人无法用中国话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诉求,当然有各种因素,然而中国话自身的弊端也是一个因素。到了近代,西方文化汹涌而来,现代的科学、技术、经济、教育、军事、工程等各种术语词汇,闻所未闻,更把囿于一隅的中国话推上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二十世纪,现代化的浪潮,也带动了中国话的大发展。先是倡导白话文,主张新文化,说写应一致,中国人可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说写一致,让中国人自在地说话,自主地写文章;然后是推广普通话,这是中国话的又一场自身革命,天南地北的中国人,终于可以无拘无束无阻碍地交流了。

对外开放,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又让中国话获得了一股激情四溅、清新四溢的活水,许多新名词、新词汇,其实就是一种新思想、新观念,丰富和创新了中国话。中国话在世界上开始洪亮地发出声音。

中国话应该可以真情地说,尽情地说。然而,中国话注定命运坎坷,就在中国话嬗变为一种生动活泼、举国一统的话语时,另一种中国“话”却以自己的劣根性,顽固地发扬光大,竟然成为社会的“主流语言”,频频在“主流场合”发声亮相。

这种中国“话”,就是套话、大话、空话、假话,不幸而成为如今的“国话”、“官话”和“标准话”。不知有多少人,凭着这四种话,一辈子春风得意。

套话,这是一种惊人一致的话语。现如今,很讲究保持一致,下级要与上级保持一致,个人要与集体保持一致,文件与文件保持一致,话语与话语保持一致,这种种的“一致”,最好的方式就是讲套话。无论何种话语,凡说话都有设定的框架,共同的套路,一样的词汇,一样的腔调,千人一面,既省力又保险。套话让中国话枯燥乏味,了无思想,然而,套话却能让说套话的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大话,这是一种让中国话“添彩添色”的话语。什么话都往“大”说,大思路、大手笔、大工程、大举措,凡事都“大”,才能体现说话人的宏图大略。争着说大话,这又是中国话的一种“创新”,让中国话似乎气壮如牛,往往能出其不意地获得“开拓者”、“创新者”的美誉。

空话,这是一种让中国话充分体现“技巧”的话语。绕来绕去,空来空去,说了半天,其实都是空话。空话在中国“话”中自成一脉,特别在各种会议场合,人人都能洗耳恭听。其实,空话在现今时候,往往体现了某些人的一种“大智慧”。再矛盾尖锐,问题复杂,而你根本胸无方寸,说上一通空话,云里雾里,空空如也,永远不着边际,却能八面玲珑。

假话,这是中国“话”彻底堕落的临门一脚。一般来说,说假话,总是心虚。然而,中国“话”之中的假话,却能让人争着说,大着胆子说,拍着胸脯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大跃进”时期,算是假话盛行的时期,这个说一句“亩产超千斤”,那个说一句“亩产超万斤”,又会有人来一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假话误国,最后酿成千家万户空腹绝粮的大祸。著名的高等学府也无耻地说起假话,北京大学曾经向全世界宣布,该校40天之内,科研成果达到3400多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如此说假话,让当时的全世界惊诧不已,成为北京大学永远抹不掉的耻辱,学术领域造假,算是开了一个先河。然而,中国“话”中的假话,似乎无人追究,无人问责,无人引以为耻,假话无所顾忌地泛滥起来,这也是中国“话”的一绝。假话说多了,说惯了,就不敢说真话,不会说真话了。

中国人“创造”了套话、大话、空话、假话,便把真话、实话、心里话挤了出去,古已有之,而今更盛。假作真时真亦假,一种话语,到了如此的境遇,自有它的“生存”法则,许多人以套话来贯彻套话,以大话来吹捧大话,以空话来实现空话,以假话来对付假话。当然,最核心的生存之道,其实就是一句话:只要上面有人喜欢听,下面就会有人抢着说。

有幸的是,老百姓依然老老实实地说着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