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中庸》应该这样读
88600300000003

第3章 “四书”——国学经典入门书

每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人,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也不管是不是喜欢,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并以自己的言谈举止显示着这个传统的或优或劣的特色。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的遗产,值得学习和继承,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例如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关于忧国忧民的情操,关于尚善的态度和透过修身养性以达至高尚人格的追求,关于敬业乐群的意识,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准则,以及关于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等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此外,还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还有众多美不胜收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净化我们的心灵。

对待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有人会问:“传统文化究竟有什么用?”要说没用也真没用,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资赚钱。但其精华部分能开启我们的智慧,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指导我们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促使我们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道路上,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无用之大用。

试想,如果我们的心灵少了诗意、记忆缺席了历史、思考没有了哲理,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我们若能将古人的智慧、古人的知识、古人应对各式各样问题的办法延续下来,就一定会在现实生活环境中走得更顺畅,更容易实现人生的理想。

从文明传承的角度上讲,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特别是青少年的历史责任和义务。那么,青少年该如何做才能使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呢?我们都知道,书籍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青少年要想涉猎传统文化,就要从学习国学经典开始。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总是让青少年学生围着考试和教材转,却很少接触国学原著。殊不知,优秀的教材固然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可不读,但要提高人文精神的素养,必须直接阅读国学原著。

我们所推出的《我的第一本论语读本》《我的第一本孟子读本》《我的第一本大学、中庸读本》系列丛书,阅读对象就是以青少年为主,引导他们国学入门。为了青少年更好的认知,本书在编排上,采取了将原文、注释、翻译和有趣的故事融合在一起的方式。青少年不仅可以结合注释和翻译完整地阅读原文,还可以阅读与之相关的故事。用这种轻松愉悦的方式来了解儒家经典,并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也正是编者的目的。

孔子说过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进而道出了学习的三个层次:“知之者”,是获得知识的层次;“好之者”,是从学习中引发了兴趣,激发出研究的动力;“乐之者”则更进一步从学习和探讨中实现思想的升华,产生高度愉悦的心情,或对研究“欲罢不能”的迷恋状态。希望读者在阅读本系列丛书时,可以达到“乐之者”这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