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德故事丛书·职业道德故事
8858200000061

第61章 大文豪编初级课本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罗斯伟大的作家、民主思想家、农民教育的实践家。

托尔斯泰在家乡图拉城有个波良纳庄园,庄园里有300名农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农奴主。但是,托尔斯泰又最不愿意人家喊他“老爷”,他反对农奴制度,反对俄国的政治制度;他自称“一亿农民的律师”,呼吁把土地公有,归还给农民;还常常回到波良纳庄园,穿着农奴的服饰,与农奴一样下田干活,啃黑面包;尽量替自己的农奴们办些实事。托尔斯泰觉得,只有这样做了,才能稍解自己心头的不安。

1870年,托尔斯泰写完了他的史诗般的巨著《战争与和平》,又来到波良纳庄园,与农奴们一同除草、耕地。闲来无事,托尔斯泰开始学习希腊文,没学多久,他就要希腊文教师出题考试。结果托尔斯泰成绩优异,不用字典,就能翻译希腊语短文,让教师惊诧极了。

第二天,割完一茬草,托尔斯泰和几个老年农夫一同坐在田头闲谈,讲起昨天的考试,托尔斯泰不免有些得意。言谈之中,透露出一种看法:任何难的东西,只要肯花功夫,没有什么是学不成的。波良纳庄园每一位农夫的孩子,如果能克服困难,学好文化,就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地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爷。”一旁的农奴又用上了托尔斯泰最不愿听的称呼,“您是一位好人。可是,我们的孩子学会了文化又有什么用!他们长大了依旧要在您的庄园里种田,而且他们现在也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去读那些弄不懂的书,与其去挨老师的板子,还不如在田头帮一把呢。”

一席话,像瓢冷水浇到托尔斯泰发烫的心头,使他沉入冰冷的深渊。十年前,托尔斯泰就在自己的农庄办了儿童学校,召收所有的学龄儿童,聘请教师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向他们传授知识。难道这十年来,自己的努力竟换来这样的结果?

托尔斯泰绝不甘心自己的好意化作泡影,他立刻到自己办的农村学校去调查。学校教师们听了托尔斯泰的疑问,个个摇着脑袋喊冤枉。唉,农奴的孩子实在太笨,没有纪律,不稍加惩处,他们怎么能背熟课本上那些文章?每一个学生总要经过背诵,才能逐步掌握课本上规定的内容呀。这么多年来,哪一所学校不是这么干的?

托尔斯泰不敢苟同那些教师的说法。但是,几千年来,教学的方法确实是一成不变,又怎样改变这种错误的做法呢?他可以下令取消波良纳庄园小学的体罚制度,却无法代替对读书不感兴趣的孩子去学习。

一连几天,托尔斯泰坐卧不安,努力寻找自己庄园小学的出路。最终,他找到了改变教学面貌的突破口,他决定自己编写一本适合俄国孩子的教科书来,这本《识字课本》既要包含孩子们应该学到的知识,又要难易适当。

要写一本小说,托尔斯泰已经是轻车熟道,在他胸中,包容着整个俄国社会,他只要把社会真实面貌搬进小说就行了。现在要编一本适合孩子需要的《识字课本》,却实在是困难。

托尔斯泰把编课本当作替农夫们服务的工作,定下心来,广泛阅读了各种科学知识读本。他钻研了物理学、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研究了阿拉伯和印度的文学,亲自圈定了六百多篇材料,编写出故事。然后,他又把厚厚的课本进行精简,按学科和难易排列,精选出几十篇课文,一本新的《识字课本》终于印出来了。

新课本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他们从听讲故事中很容易掌握了知识。老师们也不必整日里提着木板,逼着孩子们死记硬背了。《识字课本》发行量一年比一年大,俄罗斯好几代儿童,都用托尔斯泰编写的课本,学会了读书和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