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德故事丛书·职业道德故事
8858200000030

第30章 油海明星

在茫茫无际的郭尔罗斯草原上,星星点点散落着27处油井。这里是盛产石油的松江平原,油井却散落在人迹罕至的荒原上,只靠油田的检修队去管理,是绝对无法提高每口油井产量的。好多油井因为管理不善,抽油机停止了转动,油井周围长满半人多高的蒿草。当年千辛万苦找到油井,钻出油气的采油工人们,一个个看在眼里,疼在心头。怎么办?一定要有人长年住在井边,才能让油井高产稳产。

于是,30岁出头的采油工人余国民,主动向领导申请,带着妻子和刚满4岁的女儿,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闯进了风雪漫天的荒原,落户在最远的108号油井,在破旧的低矮井房里,一干就是十几年。

刚来到井区,夫妻两个草草收拾了一下住处,立即投入了修复油井的工作。除草,检修抽油机,清理贮油罐,夫妻两个足足忙了20天,连春节也没顾得上包顿饺子。抽油机终于重新转动起来,原油从井口“哗哗”地淌出,流进油罐。听到这动人的声音,浑身沾满油渍、通身简直像“油葫芦”似的余国民夫妇,高兴得笑出了声。

油井停的时间太久了,部分零件已经损坏。抽油机才运转了十天,就出了故障,这天早晨,余国民开始像往常一样,到油罐顶上测量油温。不料电保温装置也出了故障,管道内形成了罕见的高压。他刚刚打开罐口,一股高压油气流猛地冲出油罐,把他从3米高的罐项上抛进了雪地,冲出罐的油和气顿时燃烧起来。余国民顾不上浑身疼痛,立刻边喊边扑打火苗。妻子听到余国民的喊声,把吓哭了的女儿往炕上一扔,操起扫帚也冲出了房门。两个人竭尽全力,终于扑灭了大火,保全了油井。

从此,余国民对设备格外关心,经过他的精心维护保养,机械故障被彻底排除,油井也进入了最佳出油状态。

日子过去了一年,又过去了一年,余国民一家,始终坚持在荒原深处。他们的收入不高,生活用品要往返六七十公里到城里去买。艰苦的生活,他们挺着;四周十几里地见不到人迹,难以忍受的寂寞,他们也能熬着过。

但是,女儿长大了,该上学了。最近的一所厂区小学,离108井也有十几公里远。余国民只能每天送她去上学。孩子从小在油井长大,多见草地少见人,怕跟人说话。余国民每天送她到学校,足足在教室窗外站了两个月,女儿才习惯了学校生活。从小学一年级到女儿进了初中,住进了学生宿舍,整整6年,余国民风雨无阻,接送孩子,在没有道路的荒原上往返奔波了4万公里。

油井产量高了,周围又没有其他管理人员,一些想发石油财的人便把通红的眼睛盯上了108号油井。一位“油耗子”提着两条大鱼进了余国民家,瞟了桌上咸菜和玉米饼子一眼,笑嘻嘻地开了腔:“都啥年月了,还不打算富起来?你手里有油,有天然气,啥东西换不来?大哥,别太死心眼啦!”余国民回答他:“油是国家的,不是我的,监守自盗,咱不干!”硬给他吃了闭门羹。

一次次“交易”做不成,“油耗子”们恼羞成怒,来了个明抢暗偷。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余国民夫妇查过井刚躺下,几个鬼鬼祟祟的黑影就摸到了油罐边。余国民早有提防,把阀门拧得死死的,那伙人死活打不开。一位使尽了吃奶气力的“油耗子”把一肚子恼火发泄到余国民身上,捡起块石头掷进了井房。玻璃“哐啷”一声被砸碎了。余国民大喝一声,从门边操起半人高的板条,冲出了大门,吓破了胆的油耗子们一哄而散。“油耗子”从此对108号油井,对余国民失去了“兴趣”,再也不敢上门了。

吉林省的郭尔罗斯草原,是全国石油产地中小小的一处;108号油井,仅是吉林省石油产地里的一口油井;就是无数个这么不起眼的油井,组成了共和国的石油海洋,散落在油海之中无数个的“夫妻井”,就像无数颗熠熠发光的星星,余国民夫妇,就是这些星星之中最亮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