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中的博弈论
8853800000044

第44章 不卑不亢,掌握博弈的火候

关键词:不卑不亢

重要概念:谈判的时候,我们应该不卑不亢,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掌握好谈判的火候,就一定能成功。

精彩案例:小云的失败经历 屈完智退齐兵

在谈判博弈的时候,双方的态度非常重要,态度好比火候,掌握得当便能带来成功。很多时候,谈判桌上的一个态度就可以左右整个谈判的结果。

小云是一家公司专门负责谈判的干将,她漂亮、自信、精明,每次谈判,她都能给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是这次谈判,小云却遭遇到了难以言表的失败,而失败的主要原因,竟然是自己在态度上出了一个小问题。

原来,此次谈判是小云的公司与B公司为了合作一笔很重要的生意而进行的,对双方都很重要,尤其是对规模相对较小的小云所在公司来说,此次谈判关系重大。

谈判一开始,小云就近乎惊呆了。原来,与她谈判的,竟然是曾经抛弃她的男友。虽然,他们已经分手两年多了,但是小云始终没有忘记过他,是他喜新厌旧导致两人感情的终结。如今,两人对面而坐,一阵屈辱感油然而生,小云恨不得立即结束谈判,回家冲个凉水澡。

见到小云,对方也十分吃惊,但随即恢复了镇静,双方装着彼此不认识,谈判准时进行。

接下来的谈判里,尽管小云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还是在一个小细节上触及了对方的面子,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当时对方说了一句:“我们公司以诚信为本,绝不会为了小利而伤合作。”还不等他说完,小云就回道:“不喜新厌旧就好。”接下来,小云像是越说越起劲,说了一些很伤对方面子的话,同时自己以往的高傲和机敏也顿时烟消云散,使得谈判桌上的人都看出来,这两人的关系肯定不一般。

由于小云的情绪化,对方也实在无法忍受,建议尽快中止谈判,给大家一些考虑时间,下次再谈。

这次意义重大的谈判,小云就这样白白丢掉了。哪怕她在谈判桌上秉公一点,态度端正一点,掌握好火候,结果都会比现在要好。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总的来说,谈判的时候,我们应该不卑不亢,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掌握好谈判的火候,就一定能成功,相反,如果做不到这些,谈判很可能就一团糟,要是在政治谈判桌上,一个国家的颜面很可能就这样被丢尽了。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召集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的军队联合攻打楚国。楚王得知后也开始集合自己的兵马准备迎敌。楚国人一边准备迎敌,一边分析双方的实力与战争的形势:如果与齐国直接交战,对楚国来说没有好处,因为寡不敌众,对方人数太多。于是楚王很希望齐国退兵。

于是楚王一边备战,一边派使者前往齐桓公处谈判。楚国使者见到齐桓公后便说,齐国在北,楚国在南,两国素不往来,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齐国的兵马跑到楚国了呢?其实,这使者说的确实是事实,但是使者忽略了国与国之间是不能够用距离来衡量划分的,国与国之争乃是利益之争。

在听了楚国使者的一番话后,管仲就立刻反击说,两国虽然相隔很遥远,但都是周天子封地。当初的齐国太公姜尚受封的时候就接受了一个命令:谁要是不服从周天子,齐国就有权利去征讨他,而楚国本来每年都有进贡,现在为什么就不进贡了呢?

管仲实则是将自己的野蛮进攻说成了冠冕堂皇的出师有名。话里的含义是说攻打你楚国,并不是我齐国的意思,而是周天子所派,所以齐国是正义之师。

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其实当时诸侯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秦国与晋国也都不进贡,但是齐国为什么没有去攻打他们呢?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管仲话里的破绽。但是楚国使者不知道是被吓住了,还是过于期待齐国退兵,竟然忽略了管仲话里的破绽。更荒谬的是,在管仲的巧舌如簧下,使者竟完全没有了一个谈判者应有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对管仲说没有进贡是楚国的错,以后楚国一定会进贡。殊不知,齐国攻打楚国的本意根本与进贡无关,使者这样说既暴露了自己的弱势,又反而给了齐国进攻楚国的充足理由——你不进贡,犯了错,我理应来教训你。

这次谈判,可以说是楚国使者最为失败的一次,就在楚国使者走后,齐国联军浩浩荡荡地前进到了召陵。

实际上,楚国使者要是能做到不卑不亢,分清形势,告知齐国,楚国并非没有缚鸡之力,如果两国交战,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只会伤及更多的无辜百姓,并抓住火候回击管仲的漏洞,说不定还能将齐国劝服。

形势所逼,楚王又派了一个使者屈完到了齐国。当时的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君威,就请屈完一起坐车去看各路兵马。齐军果然兵强马壮。然后齐桓公骄傲地说,如此强大的兵马,谁能够抵挡得了?而屈完却从中听出了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楚国行为不够尊重齐国军队,现在楚国应该给齐国点赔偿,至于怎么赔偿,要看楚国的行动了。

屈完看出了这一点,便抓住火候,镇定地回话说,君侯等人协助天子,扶助弱小,讲究道义才会得到别人真心的佩服,要是仅凭借武力让人屈服的话,就算楚国国力不强,却也可以用方城来做护城墙,用汉水来做护壤沟,楚国拥有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齐国就是多带人马来,也未必打得进去。

其实屈完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你们有实力,楚国也不是没有,要是真的打起来,齐国未必能得到什么好处,如果想到楚国占便宜,那么是打错算盘了,如果大家都好好谈谈的话,还是可以和平解决的。

对于当时楚国的国力来说,屈完的话既有想和平解决问题的柔顺之意,也有着话语之间的威胁,可以说,屈完的态度是针锋相对、不卑不亢的。而齐桓公听完屈完的话,心里虽然不高兴,但也认真地估计了双方的实力,如果真的打起来,可以说齐国未必能轻易打败楚国,到时如果面临那样的境地,就真可谓骑虎难下了。经过一番思考,齐桓公终于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想法,而楚国也对齐国作出了相当的赔偿。

可见,说话的方式不同,态度不同,谈判的结果竟会有天壤之别。而说话的方式与态度,其实就是博弈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