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心智
8845000000004

第4章 识人用人心法(4)

还有这样一则寓言,百兽之王的老虎,他要臣民为他找吃的,于是命令鸭子上树采野果,硬叫猴子蹲在草丛中下蛋。结果鸭子被勉强赶上树,却重重地摔到地上,猴子脸憋得通红,却连半个蛋都没下出来,老虎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拍死猴子、活吞鸭子。读罢这则寓言,你不觉得在现代管理中,犯类似用人错误的也是大有人在吗?因此,管理者一定要知晓每一个人,认清每一个人,并给他们分配合适的任务,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否则就会像老虎一样愚蠢。

与之相反,大家一定听说过《西邻五子》的故事,说的是西邻有五个儿子,五人中除了一个朴实、一个聪明外,其余三个,一个是盲人、一个腿有残疾、一个是驼背。由于西邻善于用人,他叫朴实的种田,聪明的经商,盲者算卦,腿有残疾的搓麻,驼背纺线,由于把合适的人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五人均衣食无忧。

工作像一个舞台,管理者就是导演,优秀的导演总是根据每个角色的定位,选择最适合的演员出演,管理者一定要记住唐朝吴兢所说的一句话:“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13﹒侏儒与巨人:敢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召开了一次特别的董事会议,他在每个董事的坐椅上放了一个精致的玩具娃娃。落座后,董事们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这时,奥格尔维叫他们打开玩具娃娃。大家打开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小洋娃娃,再打开,里面有一个更小的洋娃娃,他们继续打开,里面的洋娃娃一个比一个小。当打开最里面最小的洋娃娃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由奥格尔维亲笔题写的一张小纸条:“如果经常雇用比你弱小的人,将来我们将变成矮人国。如果你每次都雇用比你能力强的人,我们的公司将变成巨人公司。”

很多管理者在用人上,抱着武大郎开店的心态,对高过自己的人一概不用,对能力超过自己的人有意疏远,对带有棱角的人设法压制,而对平庸之辈、各方面均逊色于自己的人却情有独钟,大加使用。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一种嫉妒与自私的心理在作怪,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内心虚弱的表现。一来担心这些能力强的人羽翼丰满后会取代自己;二来担心自己不如下属,会丧失自己的威信,害怕有朝一日控制不了局面。这样的选人用人观,既会埋没人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又会给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春秋战国时,有个叫鬼谷子的军事大师,他有两个得意门生,一个叫庞涓,一个叫孙膑。庞涓在魏国当了大将军,师弟孙膑投奔于他。庞涓发现孙膑的能力强过自己,怕他抢走饭碗,不但不用他,还设计陷害他,派手下人剜去他的膝盖骨。后来孙膑逃到齐国,协助齐国打败了庞涓,庞涓因妒忌不但丢了官还丢了命,成为了千古笑谈。

相反,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敢于使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一流人才。刘邦使用张良、韩信、萧何,刘备三请诸葛亮,这都是高明的举动,唐太宗李世民说,他之所以能够开创贞观之治,就在于“从古帝王往往妒忌有才能的人,而我见到别人的才能,就把它当做我自己的才能”。

管理者敢于大胆提携一个能力胜过自己的人,在你的周围很快就会聚集一群能人,形成一个以你为核心的人才群体。

敢不敢用比自己强的人,这是管理者在用人上对自己的最大考验。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管理者的心胸、态度、胆识和魄力。

若能大胆起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被起用者得到的是机会,是锻炼,是信任,他们就会努力工作,追求卓越,他们就会有“两肋插刀“的情怀与奉献,管理者的才干也就能得到体现,组织、团队更能很好地发展。

事实上,敢于使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不仅不会威胁自己的地位,相反,这些人不会用阿谀奉承手段来混饭吃,他们会凭真本事、真功夫去谋事、去成事,他们会帮助你成就伟业,巩固地位,树立权威。

那些生怕下级比自己强、生怕他人会超过自己,并采取一切手段压制别人,抬高自己的人,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之所以成功,并不是他的能力超群,最主要的是他敢于使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他曾说过:“即使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和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技术人员和组织人员,四年以后,我将仍是钢铁大王。”在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他管理的机构中为他工作。

管理者不能把一流人才招于自己麾下,就会被掌握一流人才的对手打败。

14﹒老哈特的选择:正确对待人才的长处和短处

英国船王老哈特即将退位,在考虑小儿子能否接班的问题上,一直徘徊不定。一天,他突然心生一计,发出告示:凡是知道小哈特身上缺点的,都可以提出,对能提出小哈特身上那些致命缺点的人,还要给予奖励。告示一发出,小哈特便成了挂在街上的一幅画,被人们评头论足,小哈特身上的各种缺点便挑了出来,小哈特简直成了个一文不值的废物,不但不能接班,就是拉出去枪毙,都够格了。

老哈特面对这样的一个儿子,他感到很苦恼。一天,他来到教堂,把他的苦恼告诉给了牧师,希望牧师出个主意。牧师听了以后,笑了笑说:“你的苦恼不在小哈特身上,而在你身上,你只要按我说的去做就可以了。”

老哈特按照牧师的指点,贴出新告示,凡是指出小哈特身上优点的,都可以得到奖励。告示一贴出,小哈特的优点便一条条、一堆堆地汇集到一起。这么优秀的人,当然能够继承船王的事业。小哈特成为新一代船王后,干得很出色,使哈特家族的事业有了更新更大的发展。

人才是一个组织发展最重要的资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也必定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作为管理者,对待人才就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要用显微镜去发现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要用望远镜去看一个人的缺点和不足。如果带着“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态去对待人才,则只会看什么人都不顺眼,结果没有一个中意的,从而埋没很多人才,给组织和团队带来损失。这正如我们看孔雀开屏,孔雀开屏本来是很漂亮的,但倘若一个人不看孔雀那美丽的羽毛,而只看孔雀开屏时露出的屁股,那我们就会认为孔雀开屏不也是很丑陋的吗?

清代思想家魏源指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人的长处与短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长处中蕴藏着短处,短处中包含着长处。因此,在用人上,不能机械行事,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人的长处和短处。正确的用人之道,就是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努力避开一个人的劣势,使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也就是取之所长,避之所短。

清代有个叫杨时斋的将军,他认为军营中无人不可用。聋子,可安排当左右侍者,重要军事机密才不会泄露;哑巴,可派他送密信,一旦被抓住,绝对问不出什么东西;腿残疾的,可叫他守炮台,容易坚守阵地,不会临阵逃脱;盲人,听觉特别好,可以叫他潜伏在阵地前探听动静,担负侦察任务。

用什么态度去对待人才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不仅是一个管理者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也是对下属的道义。一味注意人之所短,不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悖于我们的职守。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不是着眼于问题,而是着眼于机会,不是纠缠于一个人的弱点,而是如何运用工作职守和责任来帮助员工克服自身的弱点。

15﹒林肯用人:让“马蝇”发挥奇特作用

林肯刚当选美国总统,一个叫巴恩的银行家去拜访他时,看见参议员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出来,巴恩对蔡思十分了解,于是对林肯说:“如果你要组阁,千万别要这个家伙,他自大成性,甚至会认为比你还伟大。”林肯笑了笑问:“除了他以外,你还知道谁认为他自己比我伟大得多的?”巴恩反问林肯为什么要了解这种人,林肯说:“我想把他们全选入我的内阁。”

的确,蔡思是个狂傲十足、极其自大而且妒忌心极重的家伙,他狂热追求最高领导权,不料却败于林肯,为此,他一直怀恨在心,林肯却让他担任了财政部长。这个家伙确实是大能人,在对财政预算与宏观调控方面很有一套,林肯很器重他,并用了很多手段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

后来,《纽约日报》主编亨利·雷蒙顿拜访林肯的时候,对使用蔡思很不理解,并一再提醒他这个人野心十足,正狂热地上蹿下跳谋求总统职位,林肯很幽默地对他说:“有一次,我和我兄弟在肯塔基老家农场犁地,我吆马,他扶犁,这匹马很懒,爱磨洋工,然而有个时候却跑得飞快,我差点都跟不上它,后来我才发现有一只马蝇叮在它身上,于是我找了一根小棍把马蝇赶走了,兄弟便问我为什么赶走马蝇,我说不忍心让马受到叮咬,我的兄弟说:“哎呀,你不知道,正是这家伙才使马跑得疯快呀!”

有一只“总统欲“的马蝇,叮着蔡思,蔡思就会释放所有才智,带领财政部这个团队,不停地跑,不停地发展,而“蔡思”这只马蝇,叮着林肯,使林肯不敢懈怠,不能停步,随时都处于紧张与危机中,给林肯本人乃至整个国家都带来了益处。

这正是林肯的高明之处。

现实中,无论是部门、单位、企业,还是社会其他领域,总有这种“马蝇”,他们有思想、有锐气、有非常之才,却恃才傲物,不听使唤,喜欢作对。管理者一般都不喜欢与自己作对的下属,常常把他们打入冷宫,让他们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殊不知,这种人有着非凡的才能,如果把他们用到合适的地方、合适的岗位,就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如何使用这类人,可是一门大学问。

首先,要把他们团结在自己身边。管理者不但要善于团结志同道合的人,而且还要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不仅要使用懂规矩、听得进话、唯你是从的人,而且要敢于使用那些与你有纠葛、有矛盾、估计用起来不顺手,却有独特才华的人。管理者是否具有不计前嫌、宽容大度的胸襟,直接关系到他能否容才、纳才和用才,也关系到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对有才华的下属,不管他对自己的态度如何,也不管个人恩怨怎样,都应以博大的胸怀,纳贤的度量主动接近他们、团结他们,感动他们并适时起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的仁慈之怀、爱才之心和容才之量,从而为你尽心尽力。与此同时,你的人格魅力和用人风范将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与你一道干大事、成大业,为团队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绩效。

其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越是有能力的下属有可能越不好管理,他们越有能力想得到的东西也越多,或权势,或金钱,或精神上的满足,如果得不到,他们就会跳槽,就会捣乱,对这种人才更应研究他们的内心需求,针对那些欲望的“马蝇”,对症下药,投其所好,给予激励,让他们为了获得某一奖赏、达到某一目的而主动地跑起来,为团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贡献他们的才智和能力。

再其次,要把他们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对那些精明能干、才能非凡的下属大胆起用,不仅能发挥他们的才干,而且能助推团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促使管理者不断进步和提升。把这种人作为“叮咬“自己的“马蝇”,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就会给你带来压力和危机感,就会使你随时弦儿紧绷、警钟长鸣,你就不会掉以轻心、高枕无忧、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从而激励你严格要求、勤奋工作,努力完善自己。

在团队中,这种人虽是个别,但是用好了,却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和作用。

16﹒发现不拉马的士兵:让每一个人都有事情做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便到下属部队视察士兵操练,他在几个部队都发现了一个类似的情况,在操练的时候,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在大炮的炮管下面丝毫不动,炮兵军官通过了解,得到的答案是:部队《操练条例》便是这样写的。

原来,《条例》沿用的是用马拉大炮时的规则,在那个时代,大炮是用马来运载的,站在炮筒下面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以防止大炮发射时,因后坐力而产生的偏差,从而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随着岁月的变迁,时间的推移,现在已到了部队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时代了,再也用不着拉缰绳的士兵这个角色了,然而《操练条例》却没有调整,“不拉马的士兵”便延续下来了。军官因这一发现而受到了嘉奖。

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分工,明确职责,让每位员工都有责任承担,都有事情可做。

作为一个团队、一个组织,是动态的,是发展的,在某一个时期,人员的分工是科学的,员工的职责是明确的,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队伍中就有可能出现“不拉马的士兵”。”不拉马的士兵”多了,所养的闲人就增加了,懒散的作风也就形成了,这样直接占用资源,一方面耗费不必要的人力和开支,使组织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又会影响组织内部的公平氛围,使员工心理失去平衡,产生不公平、不公正的感觉,从而影响到组织内部的和气和士气。

人不在多而在精,不用任何一个多余的人,不让团队有一个闲人存在,应该成为每一个管理者的用人理念。

因此,管理者就应像炮兵军官一样,多一些敏感神经,多一双敏锐的眼睛,看看自己的组织里是否存在人浮于事、无事可做的。对无事可做、人浮于事的,就应该对其岗位和人员及时调整,从而使组织里的每位员工都能够做到“人得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够把员工实现最优化的组合的话,那么你的团队才是无坚不摧的。

管理者除了要将多余的人及时清除外,对团队里那些不称职、素质差的员工也要及时处理,这些人如果留着,就犹如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饭,就会像筐中的“烂桃子”,如不及时清理,就会迅速通过烂口处的细菌传染,把其他好桃子也弄得污水横流。组织中“老鼠屎”、“烂桃子“式的人物不但没有积极作用,相反会腐蚀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团队的凝聚力,会很快把一个高效的组织变成一盘散沙。

庸才不出,人才也进不来,一个组织缺乏必要的淘汰机制和手段,最后留下来的只会是劣等人才。

管理者不但要知人善任,还要知人善免,在团队中真正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只有将善任和善免结合起来,才能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才能使人才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个组织中,必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处于中间状态,10%的人是最差的,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随时掌握那10%的人的姓名和职位,以便随时做出让其走人的决定。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不拉马的士兵”,包括“拉不好马的士兵”,并及时做出组织处理,这个组织就一定能够得到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