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于不同的意见,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有甄别的能力,如果在广开言路的同时,却让各种意见搅晕了头脑,左右了自己,或者为了迎合他人的意见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主见,这是很可悲的,也是万万不可的。
87﹒巴顿尝汤:用倾听架起沟通的桥梁
巴顿将军到士兵食堂检查伙食情况,在食堂里,他看见两个士兵站在一口大锅前。
“让我尝尝汤的味道。”巴顿将军带有命令似的口吻对士兵说。
“可是,将军......“士兵正欲往下说,被巴顿将军打住了:“没有什么可是的,快把勺子给我。”
巴顿将军从士兵手中接过勺子舀起汤,喝了一大口,然后发怒道:“怎么能给战士喝这种汤,这简直像涮锅水!”“将军,我正想告诉您这就是涮锅水,没想到您已经喝了。”士兵说。
倾听是一种管理艺术,倾听是一种极为重要、十分有效的激励方法,倾听是管理者与员工最好的沟通方式。
管理者都希望自己讲话下属能够认真地听,同样,每位下属也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上级倾听。你有没有扪心自问一下,对于下属的需求,你认真倾听了吗?对员工思想上的顾虑,心理上的压力,你腾出时间去与他们做些交流了吗?对员工工作上的问题,你放下架子去与他们促膝谈心了吗?
作为管理者,你只需要给员工留一点儿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说,让他们自由地倾述,你只需要认真地听,就是这么一点时间,就能充分表达管理者对他们的重视,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自尊心的维护,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将被激发,他们会乐意接受你的领导,会乐此不疲地执行你的任务。
在倾听中,你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可以了解员工心中的感受,你可以发现下级的关注点,你可以洞察下级的苦恼,你可以分享员工的快乐和喜悦,你还能及时发现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及早进行防范和解决。
有一个关于19世纪两位著名英国首相的故事,它能让我们感受到倾听的力量。
据说,当你与格拉德斯通首相共进晚餐后离开时,你会认为他是你所见过的最聪明、最有智慧、最有趣的人。而当你与迪斯雷利首相共进晚宴后离开时,你会觉得自己是最聪明、最有智慧、最有趣的人。
其原因在于,迪斯雷利对他人说什么都感兴趣,他关注别人,善于倾听,他会让你觉得自己很重要、很特别、很有价值,一个对下级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的领导者将得到巨大的回报。
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沟通问题,而倾听则是解决问题的最简单的途径。
然而,很多管理者都赞同说服力是取得管理成功的关键,却不相信倾听可以给管理带来无穷的魅力,他们习惯于滔滔不绝和“一言堂”,习惯于用自己的权威打断下属的话题,这样既阻塞信息反馈渠道,容易做出片面决策,又使下属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从而丧失员工的感情。要知道,没有时间倾听的管理者,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刚愎自用,狭隘自私,僵化守旧,他是无法获得大家的信任与理解的。
倾听是很重要的管理技巧,在倾听上也很有学问。
首先,态度要端正。你不能摆出一副领导者的架子,要有谦和的姿态,要有乐意听的情怀,要全神贯注于说话者,不然,他们会因你的应付和敷衍,而不愿意把心中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其次,要及时作出反应。仅听说话者表达是不够的,你还应当适时与之对话,或者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对他的情感作出及时反应,这样才能使说话者知道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在你的心中引起了共鸣,他就会没有任何顾忌,放心地与你交流。
再次,要善于聆听弦外之音。要注意观察说话者的一举一动,要特别注意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还要留心他所兜的圈子,找出他所隐藏的感觉和情绪,以及他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世界上一些著名公司很懂得倾听的艺术,他们除了用心地听之外,还把倾听的方式进行了拓展。
美国英格拉姆公司的董事长专设了一部直拨电话,公司的员工利用它直接联络交流。美国联信公司的董事长除了每月给员工写一封信外,还每周同员工举行一次早餐会。美国微软公司给每个员工提供了一个免费网址,专用于和公司所有人进行沟通。
美国社会学家卡耐基说:“始终挑剔的,甚至最激烈的批评者,常在一个忍耐、同情的聆听者面前转化为降服。”美国心理学家罗勃·康惠林也曾说:“听别人说话,比你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更能影响他们。”
用倾听架起沟通的桥梁,管理就能达到高效化,就能走向简单化。认真地听取员工的声音,就是你走近员工的第一步,也是你聚拢人才的第一步。
88﹒去掉缰绳的马:授权要能“放“能“收“
有一个骑师,通过一段时间对马儿的训练,只要他一扬鞭,马儿对他的指令就心领神会,执行不误,没有一点偏差。
骑师于是认为给这样的马儿再加上缰绳是多余的,他完全可以不费力气地驾驭住它。有一天,骑师骑马上路的时候,把缰绳给它解了。
马儿在原野上飞快地跑,开始很听骑师的支配,叫快就快,叫慢就慢,叫停就停。后来,它发现自己的缰绳没有了,它的胆子便大了,野性就充分显现了,它抖动着马鬃,眼睛里像冒着火,一个劲地狂奔着,骑师的指令它再也不听了。
骑师想给它套上缰绳,但是面对马风驰电掣的速度,他已无能为力了。骑师从狂奔的马上摔下,当他回过神来,马已经冲出了他的视线。
骑师此时再后悔,已来不及了。
管理者贵在授权,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懂得,一个人的权力的应用在于让他们拥有权力,这是杰出管理者的高明之举。
但授权得恰当,授权不当比不授权更会造成严重后果,骑师的教训应该值得好好借鉴。
高明的授权者,能够做到放得出,收得拢。
“放得出”,就是适当为下属授权,让下属有其职,也有其权,不能只给职位不给权。管理者事无巨细,不善于授权,既累死不讨好,又对下属不尊重、不信任,使下属难尽其责、难履其职,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收得拢”,就是权力授出之后,要加强监督和控制,就要像放风筝一样,风筝飘上蓝天,自由飞翔,但是风筝线必须牢牢攥在手中,收、放,高、低要能运用自如,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中,也如同统兵作战的主帅,他把权力下放给各路将军后,但他仍是统领三军人物。
授权是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在管理中仅有信任是不够的,列宁说:“信任固然好,控制更重要。”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授权不等于放任,必要时要能够时时监控。”授权管理的本质就是控制和监督,授权后,管理者就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控制程序,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和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对已发出的命令,对已授出去的权力,进行控制和追踪是确保管理高效、政令畅通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授权和控制是紧密联系的,《韩非子》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鲁国有个叫阳虎的,经常说:“君主圣明,臣子就会尽心效忠,不敢有二心,若遇到昏君,臣子就会心怀鬼胎,敷衍塞责,表面上恭恭敬敬,背地里就会欺君谋私。”
这番话触怒了鲁王,他把阳虎驱逐出境,阳虎逃到赵国,赵王欣赏他的才能,拜他为相。有人对赵王说:“听说阳虎私心重,怎能如此重用呢?”赵王说:“这用不着怕,我会监控着他,只要我拥有不致被臣子篡权的力量,他岂能达到目的?”
赵王正是对阳虎保持信任与监控的和谐,使阳虎施展了抱负和才能,使赵国威震四方,称霸诸侯,又通过有效控制,使阳虎不敢越轨半步。
管理者授权不是放权,授权之后,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如果授权以后,撒手不管,当甩手掌柜,那就错了,没有可控性的授权,那就是弃权。
高明的管理者既能让马儿自由地跑,又能套牢缰绳,及时把失控的马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89﹒谢安的用意:学会运用“冷处理“艺术
东晋时,吏部尚书谢安气度洪量、机智、镇定,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很会处理问题。当朝的大司马桓温手握重权,图谋不轨,想寻机夺取帝位。一次他生病,病情在不断加重,他还幻想着能得到加“九锡”的殊荣,便给朝廷上了道奏章,要孝武帝给他加“九锡”之礼,并派人去催促。谢安被催得无奈,便让吏部的袁宏起草诏书。袁宏文才很好,动笔便成。初稿送到谢安那里,谢安挑出了很多毛病,要求他认真修改,改来改去,转眼已是一个月还没有改成。
袁宏自以为很有文才,想到自己连一道诏书都写不好,既感到惭愧,又觉得奇怪,便去请教仆射王彪之。王彪之是个明白人,他对袁宏说:“你这样的文才,写一道诏书,那是不费吹灰之力,谢尚书要你一改再改,迟迟不颁发,他知道桓公病情一天天加重,估计时日不多了,他是借此故意拖延时间。”袁宏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谢安的用意,后来桓温终究没有挨到最后,这个野心家便抱着毕生未尽的遗憾而死去。
有经验的厨师煎鱼的时候,为了不把鱼煎碎,在一面煎好之后,他们不会急于翻面,而会关火凉几分钟,这样再翻面,鱼就不容易碎了。那些写文章的高手,在写成一篇文章之后,都会放在抽屉里搁上几天,“冷却“一段时间再修改,这样就会发现当时很难发现的问题。
在处理问题时,遇到火气正盛或者碰到不能急躁的事情时,如果急于处理,有可能把事情弄得很僵,带来一些难堪和尴尬,如果冷静下来,退避一下,给事情降降温或者暂时冷藏起来,则有可能会产生奇妙的效果。
这种“冷处理“是精明管理者经常运用的一种高超的管理方法和艺术,它的最大特点是使问题降温,使彼此的情绪从激烈状态下冷静下来。
“冷处理“不是不处理,而是在处理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通过一段时间的冷冻搁置,再进行处理或者以不处理为处理,以实现管理者的预定目标。
“冷处理“不是管理者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不是当“和事佬”,回避矛盾,更不是无力控制,任其发展,而是管理者成竹在胸、运筹帷幄、统揽全局、科学运作、冷静行事的高超策略,它体现了一个管理者的临危不乱,多谋善断、机智应对的能力。
运用“冷处理“艺术,必须把握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运用。一方面要以“冷”待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明真相、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冷”一下,就是要调查研究,搞清来龙去脉,对那些矛盾非常尖锐,争执不下,又不便于拍板决断的,“冷”一下,留下缓冲时间,以利于化解纷争和纠纷;另一方面要以“冷”待变。人们的认识会有一个过程,通过“冷处理”,可以使原来的一些模糊认识逐渐清晰,一些固执看法有所改变;同时要以“冷“待否。对于有些矛盾或问题,属于鸡毛蒜皮,不碍大局,不必较真,让其“冷”一下,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自生自灭。
“冷处理“作为一种管理艺术,必须视情而用,择机而用,适可而止,过与不及都会适得其反。
90﹒被救的小蚂蚁:把鲜花送给身边的每个人
一只小蚂蚁在河边饮水,一不留神掉进了河里,求生的本能让它使出浑身本领,用尽所有力气,但都没能游上岸,正在绝望之时,在河边觅食的一只大鸟看见了,大鸟觉得小蚂蚁很可怜,便衔起一根树枝伸向蚂蚁,小蚂蚁借助树枝,回到了岸上。
小蚂蚁躺在草地上,正在为刚才的事而惊魂未定时,一阵脚步声惊动了它,一个猎人轻轻走过来,正端着猎枪向大鸟瞄准,原来猎人要射杀那只救过自己命的大鸟。蚂蚁毫不犹豫地爬上猎人光着的脚,钻进他的裤管,就在猎人即将扣动扳机的那一瞬间,蚂蚁把猎人死劲地叮了一下,猎人一分心,子弹打偏了。
就在枪声响起的时候,大鸟受到惊动,便展翅高飞了。
团队的发展,事业的成功,是上下所有人发挥聪明才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处于最底层,做最基础工作的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这些“小人物”没有职没有权,作为一般的群众,地位比较低下,人微言也轻,一些管理者常常忽视他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记在心上,或者打心眼里根本瞧不起。
殊不知,再优秀的篮球队员也不可能一个人赢得全场,再能干的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办完。要知道,“大人物“有“大人物“的作用,“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用场,一些“大人物“办不到的事情,有可能那些不足挂齿的“小人物”却能办到。你的人气离不开“小人物”的捧场,你的事业离不开“小人物”的支持,万丈高楼平地起,离开了这些“小人物”,你也许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根之木。
如果管理者忽视“小人物”的存在,对他们不理不睬、不闻不问、弃之一隅,让他们享受不公正的待遇,在人格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让他们无责可担、无职可履、无事可做,他们就会失去心理平衡,行为上就会离心离德,工作上就不会尽心尽力,关键的时候,还可能给你使点绊子,做点手脚,甚至给你放点冷箭,从而给你酿下大错,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和损失。
那些明智的管理者便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们能够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对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更会关怀备至,礼仪有加。也许你只是把他记在了心上,也许你只是帮了他很小的忙,也许你只是对他多了一点体贴,作为“小人物”的他,便会 “滴水之恩而涌泉相报”,用尽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你肝脑涂地,为你的事业而助一臂之力。当你在面临失意或困境时,他更会倾力相助,让你绝处逢生,渡过难关。
更何况我们身边的很多小人物,虽然他们地位低下,干的是极普通的工作,不被人所知晓,但其中也不乏人才济济。如果及时发现并起用,他们同样可以干出惊人的成绩。《孟子》中不是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有语云:不走的路走三回,不用的人用三次。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记住,在为你身边的人送鲜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那些“小人物”,说不定有那么一天,这些“小人物”会在某个关键时候,成为成就你事业和影响你前程的关键人物。
91﹒太宗忘事:管理者的清醒与糊涂
在一个月明之夜,宋太宗在御花园里与两位重臣一起喝酒赏月,彼此举杯相劝,边喝边聊,不知不觉,两位重臣竟都喝醉了。乘着酒兴,两位重臣在皇帝面前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起劲、越比声音越大,互不相让,互不服输,最后竟斗起嘴来,你一言、我一语,争吵不休,骂个不停,他们完全忘记了作为臣子在皇帝面前最起码的礼节。
侍卫在旁看得着急,觉得他们太放肆,便奏请宋太宗,将两位重臣抓起来送刑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便草草散了酒宴,派人分别送他们回家。
第二天,他们从醉酒中醒来,想起昨晚的事,便连忙向宋太宗请罪,宋太宗看到他们诚惶诚恐的样子,便对他们说:“昨天我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事了。”
在管理中,常常会碰到两类事情,一类是事关全局,涉及整体利益的大事,另一类是那些无关主旨,无碍大局的次要问题和琐碎小事。
对待这两类事情,有几句至理名言:“大事要争,小事要让”,“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