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心智
8845000000021

第21章 卓越的领导力(2)

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已成为全球员工的核心力量,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力,强大的学习力,不仅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我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也关系着我们团队的发展与成功。

新时期的每一个管理者都应当重视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提升学习力,需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要树立学习生存发展理念,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学习则强、学习则胜的理念,树立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理念,用新的理念支撑学习,让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提升学习力,需要端正学习态度。要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学习当做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当做一种人生立业,修身治国的第一需要和个人的基本能力,不但要爱学、好学,还要善学、能学,不但自己要做学习型管理者,还要努力把部门、单位建设成学习型团队。

提升学习力,需要把握学习方向。学习不仅表现在获取知识上,还体现在通过学习来提高能力上,不仅表现在从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上,还体现在从实践中学习知识的能力上,不仅表现在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的创造运用上。

丘吉尔说:“用道理说话不如用能力说话。”成功,取决于人的能力,而能力则取决于人的学习,学习对于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终生的事,尤其是管理者。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哪一天不学习了,那就是走向落后并准备淘汰的开始。

71﹒另一个戴高乐将军:管理者要有良好的形象

前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很注重自身形象,他经常给身边的人讲:“我发现在别人心目中存在着另一个名叫戴高乐的人,而那个戴高乐实际上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独立人。”

为了成功塑造好这个戴高乐形象,他不仅在各种社交场合注重自己的穿着服饰、面部表情,而且十分讲究自己的言谈举止,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他说:“有许多事我本来很想做但不能做,因为那些事情是不符合戴高乐将军身份的。”

大家在电视屏幕上经常看到戴高乐将军发表演讲,从来不带稿子,都是脱口而出、流利自如。让人们想不到的是,在这背后,戴高乐将军却付出了很多努力,为了背诵稿子,有时要记到深夜。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作一次讲话或者是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之前,我总得问我自己,戴高乐会同意这样做吗?这就是人们期待的戴高乐吗?这是否符合戴高乐所扮演的角色?”

形象是一个人的标志、是一种无价的品牌、是一张珍贵的名片、是一面鲜艳的旗帜。

管理者是团队的主心骨,是组织的代言人,是众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核心人物。管理者的形象既是管理者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具体体现,又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实力与水平的充分展示和集中表现。

管理者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对于管理者来说,外在形象是给员工、给上级、给外界、给社会的第一印象,是实实在在,真实可感的。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外在形象,便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增添自己的信心和影响力。衣着简约得体,走路昂首挺胸,随时精神抖擞,举止自然大方,这样的管理者,上下左右都愿意与其交往,自己也会拥有一份好的感觉和心情,工作完成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而一个衣着怪异、头发凌乱、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管理者,很难想象会给人们留下一个什么印象,他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人,谁还信服呢?谁愿意服从他的管理呢?

法国将军巴泰勒米·卡特林·茹贝尔说:“一个穿着不错的士兵,会对自己有更多的自信,同时他会在气势上压倒敌人,并让敌人觉得可怕。因为一个好的外表就是一种力量。”

另一方面,管理者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内在形象。良好的内在形象是一个人形象的灵魂,管理者的外在形象可以包装、可以装饰,一个情操卑劣、品质败坏的人也可能打扮成正人君子、风度翩翩,但他毕竟是掩人耳目,不可能长久。要使你的形象独具魅力、光彩耀人、持久不衰,你必须加强内心修养,历练出良好的内在形象。

良好的内在形象是自信的源泉、是无声的号令、是推动工作的动力、是人格魅力的折射、是成功管理者的砝码。

管理者的良好内在形象是通过他的工作、学识、性格、品质、人格等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为了塑造好你的内在形象,管理者就要勤奋学习、增强能力、提升素质、与时俱进,以才树形象;就要兢兢业业、尽心尽力、身先士卒、勇挑重担,以绩树形象;就要严格要求、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以身作则,以廉树形象;就要公道正派、大公无私、坚持原则、加强修养,以德树形象;就要顾全大局、宽容大度、维护团结、凝聚人心,以和树形象;就要信用为本、诚实做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以诚树形象。

有一项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沟通以及对他所施加的影响,有44%是靠信心实现的,而有56%是与语言完全无关,这就是一个人良好形象的力量。

作为管理者,你可能拥有某一个职位,在这个职位上你可以发号施令,但是真正让人们心悦诚服,让员工真心实意追随你的,不是你的职位,是你的良好形象。

72﹒只喊口号的士兵:身教永远重于言教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还在担任美国独立战争总司令的时候,见一群士兵大汗淋漓地抬着一根大梁,正设法往房子上搁,由于大梁太沉,始终放不到应有的位置,眼看大梁就要滑下来,在一旁指挥的士兵就是不动,只在那里一个劲地喊着:“加油,加油!”

华盛顿一个箭步上去,助上一臂之力,终于把大梁放到了房子上。华盛顿问这位喊口号的士兵:“你为什么不动手添点力呢?”士兵振振有词:“难道你没有看出我是班长?”华盛顿礼貌地说:“对不起,班长先生,我真没有想到。”随后,华盛顿解开大衣露出自己的军装,对大家说:“既然如此,大伙儿以后还需要帮什么忙,就叫我好了,我这个上将,到时候一定会来。”

那位士兵班长羞愧地低下了头。

下属判断一个领导,更多的是根据他的品格而不是根据他的知识;更多的是根据他的心地而不是根据他的智力;更多的是根据他的自制力、纪律性而不是根据他的天才;更多的是根据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根据他说了什么。

在管理中,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对其员工起着模范带头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受这种影响,员工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自己上司的思维方式或行为,而且很快就会在工作中乃至在待人接物中体现出来,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所在,这种言传身教的力量来自于员工对管理者的充分信任,他们相信,带领他们前进的管理者,具有他们所期望的智慧和品质,他们愿意跟从并效力于他。

身为管理者,就应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为员工作出表率。只有如此,才能在员工中树立威信,受到员工的爱戴和崇拜,也才能激励员工勇往直前,带领他们更有效地工作。

任何时候,行动比语言更重要,“说“比“做“要高贵得多,“照我说的做“不如“照我做的做”,“跟我一起冲“肯定胜于“跟我往前冲”,给员工做一遍示范,绝对比你站在那里讲一百遍工作,喊一万句口号更能让员工领会和接受,领导的力量往往不是由语言而是由行为动作体现出来的。

富兰克林曾经说:“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做个样子给他们看。”史瓦兹·柯夫将军也说:“下令要部下上战场算不得英雄,身先士卒上战场才是英雄好汉。”

二战时期,美国著名将领巴顿将军,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在战争中,有这样一条真理:士兵什么也不是,将军却是一切......”

有一个宰相的妻子非常关心儿子的成长,成天劝告儿子要珍惜光阴、勤奋学习、诚实做人、孝敬长辈、忠诚国君。而宰相却是早上准时上朝,晚上回来便伏案看书,爱子心切的夫人责怪他,不能只顾自己做事看书,应该管教管教你儿子。这位宰相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呀!”

可以肯定的是,宰相对他儿子的影响肯定比夫人不停地唠叨强多了。

身教胜于言教,说到不如做到。有些管理者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只管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只知道指挥别人干这干那,自己却不带头去做,或者根本不去做,这是最下等的管理者,他们永远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也永远带不出一支高效率、有战斗力的团队。

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管理者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这种虚伪的做派便会被下属看穿,下属觉得你不是期望中的那种领导,就会对你产生不信任,迟早会引起他的反感而遭到背叛。

在网上曾读到一则事例,一位正直而严格的校长在一次课间巡察时发现地上有张废纸,当他叫身边的一个学生捡起来时,学生没有理他。校长一气之下叫来了班主任,年轻的女班主任脸儿红红的命令一个学生去捡废纸,并让在场的学生统统站起来,开始训话。就在这时,一个男生嘟哝了一句:“校长先看见,他为什么不捡?”老师哑然。

试想,校长如果以身作则,能够捡起废纸,再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言传身教的作用不是更好吗?

很多人把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理解为亲自上阵,事无巨细,亲手去做,这显然有失偏颇,更不是管理者应有的风范。我们强调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是说管理者要有积极投入工作的情操,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胆识,要有不畏风险、勇挑重担的气魄,要有时时处处敢为人先、点点滴滴从我做起,一切都向我看齐的精神。

走在员工前面的管理者,总是要比尾随其后、充当督战队员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管理者,总是能够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润物深处细无声“的效果。

73﹒小猪点数:要管别人,首先管好自己

十二头猪涉水过河,到达岸边时,猪队长开始点数,它小心翼翼,害怕漏数一头。

“一头、二头、三头、四头......”

猪队长一连数了几次,却总是少一头,它很奇怪:刚才过河时,明明是十二头,怎么现在少了一头,是不是被水冲走了?

小猪开始紧张起来,都在搜索记忆,是哪头猪被水冲走了呢?

一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牧笛,悠悠而来,见此情景,大笑不已。

猪队长生气地说:“我们丢失了同伴,你不同情,还取笑,简直不像话。”

牧童说:“你们明明是十二头猪,却数成十一头,只怪你猪队长太糊涂,只用眼睛盯着别人,而不盯盯自己。”

我们要求员工学会自我管理,其实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更为重要。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即使是内向的人,他(她)的一生中,至少影响一个其他的人。每一个管理者要认识到,你作为管理者,你的员工将永远把你看做他们的领导,看做他们心目中最尊敬的人,看做他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会为你而骄傲,他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达到你那样水准和境界的愿望。

作为管理者,是否想过,你的一言一行,你的所有表现,你的领导方式会对员工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影响?

要知道,在管理中,管理者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员工提供一种值得学习和效仿的模式,就会在员工身上产生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引起他们思想感情的变化,最后转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这种巨大的心理感召力,会使管理工作深得人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决定了一个组织可能实现的目标,一个不能管好自己的管理者,肯定带不出一个纪律严明、运转高效、战斗力强的团队。

如果你想让员工成为有效的“自我管理者”,你自己就得成为一个可靠的“自我管理“的榜样,为他们提供一个示范,以生动、详细、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展示“自我管理“的行为。

美国大器晚成的女企业家玛丽·凯曾有过这方面的精辟论述:“人们往往模仿经理的工作习惯和修养,而不管其工作习惯和修养是好还是坏。假如一个经理经常迟到,吃完早饭后迟迟不回办公室,打起私人电话来没完没了,时而因喝咖啡而中断工作,一天到晚直盯着墙上的挂钟,那么,他的部下大概也会如法炮制。”

有的管理者却不明白这些道理,他们把眼睛盯着员工,只找员工的不是,指手画脚,随意处罚。当然,对员工进行监督也是对的,员工有什么差错,进行批评是你的职责。但是你作没作自我反思:我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吗?我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没有?我要管理员工,先管没管好自己?

要管好自己,管理者要先学会接受管理。你相对于员工,你是管理者,而对于你的上司,你又是被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种动态关系中的两个方面,无论你是哪个层次的管理者,在这个世界上,总得有人管理你、领导你,你首先要学会的是接受别人的管理,不服别人管的人也管不了别人,能够做好被管理者,你才能够做好一个管理者。

要先管好自己,管理者要学会自我反思。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者每天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言行作出思考,认真审视,准确评价,找出差距,勇于正视,努力改进,按照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那就是“要认识你自己”。

要先管好自己,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学会从自身做起。正人先正己,要求被管理者做到的,管理者首先要做到,要求被管理者不做的,管理者首先要带头不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按时上下班,你怎能要求员工不迟到早退呢?如果管理者自己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你又怎能要求员工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呢?

艾森·豪威是美国财经界的一位领袖,当别人问及他管理成功的原因时,他说:“几年来,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把每天的活动都记录在一个小手册里。星期天晚上是我独处的时间,家人不会为我安排事情,因此,我就利用那段时间作一周的总反省。”

74﹒祁黄羊荐贤:做个无私的管理者

一次,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还缺个县令,你觉得谁去当最合适?” 祁黄羊说:“解狐是最合适的人选。”晋平公感到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按常理,你该找机会报复他,为什么你非但不报复,还要推荐他到南阳当县令呢?” 祁黄羊回答道:“陛下您只问谁适合当县令,又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晋平公就安排解狐去做了南阳县令,解狐上任后,勤于政事,爱民如子,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过了一段时间,朝廷缺个法官,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谁最合适,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祁午,晋平公又奇怪了:“祁午不是你儿子吗?你不怕别人说你为儿子走后门吗?”祁黄羊答道:“您问的是谁可以当法官,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儿子。”后来祁午做了法官,秉公执法,公正办案,朝廷上下赞不绝口。

这两件事传出以后,人们都很推崇祁黄羊,认为他不论是自己的仇人,还是自己的儿子,只要是有德有才的,都能公正地推荐,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者!

无私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也是一种宝贵的处事风格。

无私同管理者的正直一样,都是对一个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和水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