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牛群中,野牛对头牛绝对忠诚、顺从,头牛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只会做什么,当头牛不在身边时,野牛就等着它回来,无所适从。在美国,早期的拓荒者只要杀死头牛就很容易地屠杀整群野牛。在很多组织里,一些管理者就像头牛一样,他们要求员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做事,要求员工对他们百依百顺和完全忠诚,员工只做要求做的事,决不多做,也不想多做,当作为组织的领头人不在时,或者情况发生变化,这些“牛群“便会乱作一团,整个组织遭到杀戮也就不可避免了。
在你的团队中,你是否一直在充当“野牛头领”的角色。如果是这样,你应该学学大雁,大雁飞行呈“V”字形编队,领头的位置经常变换,在需要时,大雁就会变换角色,或是头雁,或是随从,或是侦察员,当任务改变时,雁群就会自觉地调整队形,以适应新情况。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新任务就是如何使拥有智力资本的员工成为自己的领导者,成为自我管理者。
韦尔奇曾经用简单而朴实的语言告诫管理者:“我们应该放轻松一些,也让员工们的神经放松下来,让他们自由地表现,尽量少去管他们。最后,我们会发现,员工们精神振奋,生产力极大提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一旁观望。”
一位战功赫赫的美国上将,不仅自己很有建树,而且教子有方,孩子也有作为。一次参加一位朋友孩子的洗礼,孩子母亲请他为孩子说上几句话,以作为孩子漫漫人生征途的行为准则,这位将军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教育孩子的亲身感受,归纳成一句话,那就是:“教他懂得如何自制。”
管理者应该从野牛头领的教训、从韦尔奇的告诫和将军的总结中引发思考,如何让员工学会自我管理。
一方面,要善于招聘能够自我管理的员工。在选用员工上,要把员工是否善于自我管理作为一种重要能力进行考察,对能够自我管理的员工要优先录用。
另一方面,要开展对员工的自我管理培训。通过开办专门的培训班,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当越来越多的员工擅长进行自我管理后,又让他们来培训新员工,这样做能够收到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效果。
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对形成了自我管理能力、养成了自我管理习惯的员工要进行表彰,对在自我管理上有进步的,要及时认可和肯定,对自我管理意识较差的员工,应该给予适度的惩戒。
让所有员工都能够自我管理,你的管理就管到了最关键之处。
50﹒没有界限的公司:让整个管理保持透明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用公司正处于绝境的时候,当时年仅四十四岁的杰克·韦尔奇走马上任,担任通用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
面对现实,韦尔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最成功的就是宣布通用公司是一家“没有界限的公司”,实行透明管理。一方面,韦尔奇把公司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向员工全部交底,把自己的管理理念、改革措施、公司发展前景给员工一一表明,让员工们无拘无束,消除顾虑、增进了解。另一方面,韦尔奇要求大家毫不保留地发表意见,自己不仅带头,还鼓励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直接同广大员工接触,在通用公司,每年都有两万多名员工参加“大家出主意“大会,这种会议时间不定,人员不等,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级别也不限,高层可以开,基层也要开。同时,韦尔奇还提倡领导层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坦诚相见,公司内部无论什么职务、什么级别,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没有拘束地交换意见。
在经营中,韦尔奇还定期公布公司的账目和各项财务资料,他还亲自教员工如何了解公司的财务报表。这样一来,让全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了公司的目前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
有句俗语叫“一叶障目,不见太山”,如果让“一叶“遮住了管理者和员工的双眼,彼此隔阂,沟通欠缺,互不了解,误会就在所难免。
如果去掉一叶,排除障碍,实行阳光作业,透明化管理,那将是另外一片天地。
所谓透明化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管理中通过排除一切妨碍组织人员和信息沟通的障碍,为组织建立一个透明的鱼缸环境,让组织的目标任务、运作程序、管理环节等因素透明化,让组织里的人员都能了解实情,明白真相,从而实现透明组织的透明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透明化管理越来越引起很多管理者的重视。实行透明化管理,不仅能增强员工对管理者的信任感,使他们与团队同心同德、同利同乐,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能实现管理的创新,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管理的透明度,使管理者的行为置于全体员工的监督之下,督促他们办事公道、廉洁奉公、洁身自好,有效地防止管理者享有特权、滥用权力、产生腐败。
当然,透明化管理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事情都摆上台面,也不需要管理者把一切都“全部托出”,只要管理者以诚相待,彼此信任,加强沟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透明管理办法,就能够达到透明管理的效果。
要实现透明化管理,首先要有透明的思想境界。一个透明的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亮丑、亮底,亮明自己的真实想法,亮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亮明自己的思想境界,给员工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不故作高深,不故弄玄虚,不格外包装,不遮遮掩掩。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把你当成知心朋友,知根知底的话就会对你说,巴心巴肝的事就会为你做,你就有了向心力。
其次要有透明的工作作风。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诚实守信,开诚布公,要敞开心扉,光明磊落,要了解员工,拉近距离,增强理解。
再者要有透明的工作方法。在决策上,要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多方听取意见,集思广益,果断不专断,不搞“一言堂”,在涉及到人事、财务、工程等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上,要全部公开,自觉接受监督,避免暗箱操作。在机制上,要把各项工作都放进“玻璃缸”中,目标公开、财务公开、管理公开,建立透明化管理机制,同时完善信息传递渠道,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
周恩来说:“公平和透明的领袖是无敌的。”要想管理高效,一定要让整个管理保持透明。
51﹒教授的尴尬:沟通让我们走得更近
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去为土著人上课,土著人为了表示对教授的尊重,他们用最高礼仪来听课,无论男女均一丝不挂,只戴着项圈,在私处用树叶遮挡着,而教授却西装革履,一身正装。第二天,教授为了入乡随俗,除了用树叶遮挡私处外,也一丝不挂,然后一本正经地走上讲台,而下面的土著人为了照顾教授的感情,吸取了头天的教训,全部穿上西装。直到第三天,双方作了沟通,台上台下才全穿上正装。
沟通是管理者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式,理顺下属心里不平衡的一种工作方法。沟通是一种交流,一种表达,一种相互倾述,一种相互交换意见的途径,一种人际关系持续的纽带。
现代社会中,组织内外之间、组织中的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沟通,沟通创造和谐,沟通凝聚人心,沟通昂扬斗志,沟通鼓舞士气,沟通培育责任感,沟通架起理解的桥梁。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相互的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友好愉快的合作,也就没有成功的管理。
沟通是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的浓缩。沟通不及时,沟通的缺位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效率低下、人心涣散的重要原因。有调查表明,一个组织、一个团队在管理中的70%的错误都是因为沟通不充分造成的。通用电气公司的CEO伊梅尔特曾深有体会地谈道:“我差不多有30%~40%的时间是在跟人打交道,进行交流、沟通。”
沟通需要主动。不要总是企图让下属跟你沟通,你可以主动而积极地与下属沟通,这样效果更好。
沟通需要有效。管理者要把握沟通的动机和沟通的内容,要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充满情感氛围的话,更容易交心,如果仅夸夸其谈,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沟通是不会产生效果的。
沟通需要逐级进行。管理者下面还有其他管理层级,如果越过他们,直接向一线人员发号施令,直接进行对话沟通,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果确实需要这么做,必须与下级主管沟通,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可越级沟通。
沟通需要及时。不及时的沟通,犹如马后炮,如果出现难堪的境地,被动的局面,这样的沟通就没有多少现实意义了。
小明小学毕业了,明天要参加毕业典礼。为了让小明精精神神地参加典礼,给他儿时的记忆留下美好的一刻,小明的爸爸为小明买了一条裤子。吃晚饭的时候,小明拿出裤子穿了一下,裤腿长了足足两寸,在饭桌上吃饭的妈妈、姐姐、奶奶听到裤子长了两寸,都没有反应,饭后大家都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妈妈睡得晚,临睡前想起儿子的裤子长了两寸,于是拿出裤子剪好后又整整齐齐地放回原处。半夜里,姐姐一觉醒来,猛然想到弟弟明天一早要穿裤子,而裤子又长了两寸,平时对弟弟很疼爱的姐姐披衣起床,把裤腿剪掉两寸后又再入睡。老奶奶一大早起来给小明做早饭,她也想到了孙子的裤子,趁饭未做好时,又拿出裤子剪掉了两寸。最后,小明只好穿着短了四寸的裤子去参加毕业典礼了。
沟通需要以关系为重。有人总认为滔滔不绝便是沟通。其实,沟通的是人,不是语言,言谈只是一种途径,沟通的真正要义是彼此的良好关系。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即使是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都能理解话中的意思,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没说。
沟通的最佳境界是彼此都浑然忘我,彼此全神贯注,全然投入,都能够超越自我,都能从对方的角度去看事物,看问题。
沟通在当今社会已成为我们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哈佛的权威教授认为:领导的真正工作就是沟通。
管理者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善于沟通者就善于成功,不善于沟通就等于为成功设置了障碍,高明的管理者无一不重视沟通机制的建立,无一不是上下活络、左右逢源的沟通能者和高手。
52﹒老鼠偷油:建立协调机制永远是最重要的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它们找到了一个油瓶,为了喝到油,它们商量,让一只老鼠衔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这样吊着轮流喝油。
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惊动了主人,主人吆喝着追了出来,三只老鼠吓得仓皇逃跑了。
回到老鼠窝,三只老鼠开会讨论失败原因。
最下面的老鼠说:“我们没喝到油,主要是第二只老鼠好像抖动了一下,才导致我推倒了油瓶。”第二只老鼠说:“我是抖动了一下,但责任在上面那只老鼠,它被什么惊吓了,浑身抽搐着,才导致我的抖动。”上面那只老鼠说:“我好像听见门外有猫叫声。”
团队作为一个合作组织,它的健康运转有赖于员工的良好协作、部门的协调配合。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分工越来越细,为了保证部门和员工都能围绕团队的目标和意愿进行,就必须要求部门与员工具有强烈的协调意识。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地,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岬,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这是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他的著作《战地钟声》的扉页上,引用的美国诗人约翰·堂恩的一首诗。
尽管这仅是一首诗,却深切地反映了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单位里,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是脱节、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处理好团队中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对于形成组织系统的合力,产生有力量的组织关系甚大。殊不知,在很多团队中,他们不是齐心协力、相互配合,而是各自为阵,缺乏协调。比如在工作上遇到麻烦或遇到失误后,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相互推诿,相互扯皮,而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便蜂拥而上,争抢不休,没有一点协作与大局意识。
一些部门、一些员工,他们抱着“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限于门户之见,不能从小我中超越出来,不能从整体角度考虑,因而使团队缺乏协作,犹如一盘散沙,团队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证。当团队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证的时候,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又怎能实现?
部门与部门之间是否协调,员工与员工的关系是否融洽,反映着一个团队运转是否有序,管理是否高效。很难想象,一个在利益面前就争,在功劳面前就抢,在困难面前就躲,在过失面前就推的团队,是一个管理精良、作风优良的团队。
成功的管理者,最在意、最强调的是团队的协作精神、协调意识,他们无时无刻不注重对部门、对员工的引导,对他们协作精神的培养。
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一方面要营造出一种团结向上,积极和谐的组织文化、团队文化氛围,把这种文化纳入战略管理的高度予以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沟通,从目标上、思想上、感情上和信念上,让彼此达成共识,相互支持,协调配合,和衷共济,这是形成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