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8838200000055

第55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未了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些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微微冒出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不解地问:“宝刹怎么用温茶?”

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了一口,细品之后,不由地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

释圆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

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来。”

又过了一会儿,小和尚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了。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

年轻人欲去端杯,释圆作势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释圆这样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才会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也和沏茶一样。不经过沸水的冲沏,再好的茶也没有味道;不经过刻骨铭心的磨练,再有才华的人也成不了大事。摆脱失意最好的方法就是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

年轻人茅塞顿开,回去后刻苦学习,虚心向人求教,不久就引起了周围人们的重视,成就了一番事业。

古人云:“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水温够了茶自香,功夫到了事自成。要想获得理想的人生,摆脱不受重视的状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苦难中磨炼自己。

日本有位著名的禅师,他出道前曾在一位禅师门下甘愿做了二十年的挑水僧。因此“挑水”就成了他的法号。

挑水禅师曾在几个著名禅院参禅学道,可谓饱读经书,遍参禅道。他所住持的禅院曾吸引了众多信徒,但这些人往往不能吃苦耐劳,半途而废者较多。挑水禅师对徒弟们非常失望,于是决定去四方云游。他解散了众弟子,只身一人行脚参学。此后几年里,谁也没有见到过他。

五年后,挑水禅师的一位学僧在京都的一座桥下偶然发现他正与一群乞丐生活在一起。这位学僧立即上前恳求挑水禅师给他开示,挑水禅师却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不符合我开示的要求。”学僧问道:“怎么才能符合你的要求呢?”挑水禅师道:“如果你能在桥下和我们一块生活几天,我也许可以教你。”

于是这位弟子便扮成乞丐模样,与挑水禅师一起生活。第二天晚上,乞丐群中突然死了一个人,挑水禅师便和这位弟子于午夜时分将乞丐尸体搬到山中掩埋,完事之后仍然回到桥下。挑水禅师一回来倒头便睡,一直睡到天亮,可学僧却辗转反侧,未能入眠。

天亮之后,挑水禅师对学僧说:“今天不必出去乞食了,我们那位死了的同伴还剩了一些食物在那边,你去吃吧。”学僧看到那肮脏的碗盘,哪能咽得下去。禅师看到他很为难的样子,于是毫不客气地说道:“我曾说过你无法跟我学习,你不能在这里获得快乐,还是回到你自己的天堂享受去吧,但不要把我的住处告诉别人,这方净土不希望有人打扰!”

学僧哭着跪在禅师面前,说道:“弟子没有资格跟您学习,更无法受领您的开示。您珍重吧!老师!”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禅悟: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遍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没有谁轻轻松松就会取得突出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