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8838200000044

第44章 忍字头上一把刀

一天,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在松林漫步时捡到一个小男孩,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于是丰干禅师只好把孩子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大家都叫那孩子“拾得”。

就这样,拾得在国清寺住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大以后,上座就让拾得担任添饭的工作。时间一久,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其中与一个名叫寒山的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饭渣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吃。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弥勒菩萨的偈语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忍耐精神。不光是佛家,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也都非常强调忍耐,只有忍到最后一刻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才能有希望看到转机。或许你仍在向往一帆风顺,可是面对曲曲折折的人生,所谓的一帆风顺只能是心灵的一种慰藉,惟有奋斗不息才能够让你成为命运的主人。而在这一步步的努力中,你首先必须学会忍耐。

忍耐不是逆来顺受,屈服于命运的支配与调遣,让岁月的沧桑把自己的欲望一点点地消磨掉,坚韧不拔地追求,并排除万难有所超越,才是忍耐的外延。忍耐不是消极颓废,也不是悄然降下信念的帆;忍耐是考验意志、毅力,检验成功的一种方式。

实际上,忍耐是酝酿胜利的一种高超手段。虽然忍耐有可能错过一些小的机遇,但谨慎小心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使意外的发生不那么让人意外。忍耐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忍耐能帮助我们透过烦冗迷惑,获取真谛。所以,只要学会忍耐,那么你的人生无论是在“上涨”还是“下跌”,低迷抑或是高涨,都将美丽如画。

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不痛快,这时候,忍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因为小地方忍不住而害了大事,这就非常不值得了。

三国时的诸葛亮辅佐刘备,立志要收复中原。他曾经六出祁山,攻打曹魏,而魏军的统帅司马懿却总是不肯出来和他对打。诸葛亮用尽了一切手段来羞辱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却总是置之不理。每次都是等到诸葛亮的粮食吃完了,蜀军自然就退兵回蜀国,战争就结束了。诸葛亮最终没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心愿,唐朝大诗人杜甫为他惋惜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司马懿能够忍,所以最终没有被一代儒将诸葛亮打败。

邓小平在“文革”中曾三起三落,非洲一位总统问小平同志有什么好经验,他就说一句话:“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耐不是目的,是策略。但一般人做不到,往往刚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暴跳如雷,实在是不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

人们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真的是这样。这把刀,让你痛,也让你痛定思痛;这把刀,可以磨平你的锐气,也可以雕琢出你的勇气。小不忍则乱大谋,只有懂得在逆境中忍耐,韬光养晦,有可能在翻身的时候奋力一搏,并取得胜利。

面对强大敌手的迫害,一个人只知道屈忍保全还不够,还要忍得像样子,忍得让对方感到高兴,才可能彻底逃脱难关。否则,虽则你做出了逆来顺受的样了,却又表现出另外的满不在乎,就透出了对敌手的藐视,也有可能招来危害!

西汉的杨恽,为人重义疏财,为官廉洁奉法、大公无私。可是正当他正官运亨通,春风得意之时,有人嫉妒他,在皇帝面前说他对皇帝陛下心怀不满,表现得那么廉正只是为了笼络人心,以便图谋不轨。

皇帝虽然不喜欢贪官,但更害怕有人和他唱对台戏,哪怕你再有才能,品德再好,如果敢对皇帝不满,便会招来灾祸。经人这么一挑拨,皇帝勃然大怒,就把杨小军贬为平民,没有让他身首离异,就已经是大慈大悲了。

杨恽本来官瘾不大,又乐得清闲,虽丢了官,却也并不感到十分难过。原先做官时添置家产多有不便,现在添置一些家当,与廉政并无瓜葛,谁也抓不到什么把柄。于是,他以置办财产为乐,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劳动中,得到许多平凡生活的乐趣。

他的一个好友,听说这件事后,预感到这样下去可能会闹出大事来,就连忙给杨恽写信说:“大臣被免掉了,应该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以免被人怀疑。你这样置办家产,搞公共关系,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让皇帝知道了,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杨恽却不以为然,给朋友回信说:“我认为自己确实有很大的过错,德行也有很大的污点,应该一辈子做农夫。农夫虽然没有什么快乐,但在过年过节杀牛宰羊,喝酒唱歌,来犒劳自己,总不会犯法吧!”

怪不得杨恽做不好官,他竟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常识也不懂。有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又向皇帝诬告说,杨恽被免官后,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现的那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由他造成的。皇帝不问青红皂白,下令迅速将杨恽缉拿归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腰斩了,连他的妻子儿女也被流放到了酒泉。

本来,杨恽戴罪免官之后,如果听从友人的劝告,装出一副甘于忍受侮辱的可怜样子,皇帝和敌人就不会再注意他。即使是最凶恶的老虎,看到对手已经表示屈服,也会停止攻击。杨恽却没有接受教训,他还要置家产、搞活动、交朋友,这不是明摆着唱对台戏?好吧,治你一个大逆不道之罪,杀了,你还能不满吗?因为杨恽不懂得表现出忍耐的艺术,终于酿成了自己被杀、家人遭流放的悲剧。

禅悟:忍是一种在逆境保存实力的手段,是一种高超的处事策略。如果一味的强出头,强大的对手很容易就会把你彻底击垮,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得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