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8838200000033

第33章 做人要做自己

潭州慧朗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道一禅师看到他就问道:“你来求什么?”

慧朗回答道:“求佛知见。”

马祖又问道:“佛已超越知见,有知见就是魔。”

慧朗听了,恭敬礼拜。

马祖禅师再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慧朗回答道:“南岳!”

意思是说他从湖南南岳石头希迁禅师那儿来的。当时马祖道一禅师在江西大振禅风,石头希迁禅师在湖南阐明心要,因此当时学者不是向江西马祖禅师问道,就是向湖南石头禅师请法,来往“江湖”成为一时美谈,“江湖”一语也就沿用至今。

马祖不客气地指示道:“你从南岳来,辜负石头的慈悲,你应该赶快回去,其他地方并不适合你去!”

慧朗于是又回到石头禅师那儿,请示道:“如何是佛?”

石头禅师答道:“你没有佛性。”

慧朗满怀疑惑地问道:“蠢动含灵都有佛性,为什么我没有佛性?”

“因为你不是蠢动含灵。”

“难道慧朗不如蠢动含灵?”

“因为你不肯承担!”

慧朗终于言下大悟。

学佛之人要肯定自己,肯定自己修学的处所最为重要。有些学人不了解自己,不信任自己,到处盲冲瞎撞,最后回头,才发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所以,要肯定自己就要坚信:命运不是天注定的,而是你自己能决定的。对一个奋进的人来说,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歌德说:“我知道的东西谁都可以知道,而我的心却为我所独有。”

一个衙门的差役,奉命解送一个犯了罪的和尚,临行前,他怕自己忘带东西,就编了个顺口溜:“包袱雨伞枷,文书和尚我。”在路上,他一边走,一边念叨这两句话,总是怕在哪儿不小心把东西丢一件,回去交不了差。和尚看他有些发呆,就在停下来吃饭时,用酒把他灌醉了,然后给他剃了个光头,又把自己脖子上的枷锁拿过来套在他的身上,自己溜之大吉了。差役酒醒后,总感到少了点什么,可包袱、雨伞、文书都在,摸摸自己脖子,枷锁也在,又摸摸自己的头,是个光头,说明和尚也没丢,可他还是觉得少了点啥,念着顺口溜一对,他大惊失色:“我哪里去了,怎么没有我了?”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可笑过之后,却让人深思。大哲学家亨利曾经说过:“我是命运的主人,我主宰我的心灵。”做人应该做自己的主人,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能把自己交付给别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不能主宰自己,有的人把自己交付给了金钱,成了金钱的奴隶;有的人为了权利,成了权利的俘虏;有的人经不住生活中各种挫折与困难的考验,把自己还给了上帝。

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能成为权利的俘虏,不能迷失自我,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自己的本色。过于热衷于追求外物者,最终可能会如愿以偿,但却会像差役一样把最重要的一样给丢了,那就是自己。

我们不能预知生活的各种情况,但我们能够适应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也没有人能够打败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击败自己。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猥琐。成功者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勤奋不辍;失败者相信命运天注定,所以他等待幸运的光临。

我们应该做命运的主人,不能任由命运摆布自己。像莫扎特、梵高等等,都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生前都没有受到命运的公平待遇,但他们没有屈服于命运,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们向命运发起了挑战,最终战胜了它,成了自己的主人,成了命运的主宰。

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说:“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首先要认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禅悟:我们有权力决定生活中该做什么,不能由别人来代作决定,更不能让别人来左右我们的意志,而自己却成了傀儡。其实,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别人并不见得比自己高明多少,只有自己的决定才是最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