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8838200000019

第19章 财富、成功、爱

从前,有个叫伊利沙的人,非常富有,但他生性吝啬,从来舍不得给别人任何东西,对自己的日常消费也十分刻薄,吃的是粗茶淡饭,穿得是破衣烂衫。偶尔一两个朋友来吃上一顿,他却要自己饿上几天,否则心里便会一直难受。

伊利沙有一个邻居,钱财不多,可每天都吃鱼嚼肉,还经常宴请朋友,出手阔绰。伊利沙看到后,心想:我比他富多了,他天天过着王侯一般的生活,而我守着满屋金银财宝,却节衣缩食,也太可怜了。

伊利沙心有不甘,有一天狠狠心,杀了只鸡,取出一升白米,偷偷驱车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把鸡烤熟,把饭煮好,准备好好地吃一顿,解解馋。

佛祖早就知道伊利沙是个吝啬鬼,觉得他这样生活真是太愚昧了。看到伊利沙今天一反常态,又杀鸡,又煮饭,便有心要和他开个玩笑。

于是,佛祖变成了一条流浪狗来到伊利沙身边,转来转去讨食吃。伊利沙恨不得把鸡骨头都吞进肚里,哪舍得给狗吃些东西。但这条狗朝着伊利沙一个劲地摇头摆尾,口中还流着很长的涎水。

伊利沙说:“你如果能四脚朝天,停留在半空中,我就给你吃一点。”话音未落,那条狗已经腾空而起,四脚朝天。伊利沙吃了一惊,只得扯下一点鸡皮,想送给狗吃,可又实在舍不得。

伊利沙说:“这样吧,这点鸡皮我给你留着。如果你能让两个眼珠掉下来,我让你再吃些鸡肉。”

话刚说完,那条狗的两个眼珠“啪!啪!”地掉在地上。伊利沙高兴极了,心里欢呼:这下好了!你眼睛瞎了,我就可以笃笃定定地享受美味了。他端起饭盘和鸡,换了个地方,大嚼起来。

等他走远,佛祖变成了伊利沙的模样,赶着他的车子来到他的家。一进门,就吩咐守门人:“待一会儿若有人来,无论什么人,都给我一棒子把他轰出去。”然后进房,下令将所有的财产布施给穷人。

再说伊利沙消受完他的美味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停车的地方,一看没了车子,可着急了。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只得垂头丧气地步行回家。到了家门口,刚跨进门槛,便吃了一记闷棍。

伊利沙火冒三丈,大声嚷道:“反了!连我你们也敢打!”守门人也不示弱:“管你是什么人,我们老爷吩咐过了,谁也不许进去!”

“什么老爷不老爷!我才是你们的老爷!”

“活得不耐烦了,是不是?还敢冒充我们老爷,看我不揍死你!”

一顿乱棒之下,伊利沙瘫坐在地上。再注目一看,家里已经空空荡荡。心里一急,痴呆在那里。

这时,佛祖变成了一个修行僧,走到伊沙利面前,双手合十,问道:“施主为何愁成这样?”

“我被人戏弄,家财荡尽了。”伊利沙愣愣地说。

“施主,恕我直言,钱财乃身外之物,钱财多了会带来烦恼和祸害。像你这样,拼命地攒钱,不舍得吃,不舍得布施给穷人,一朝死去,反成了饿鬼,即使投胎做人,也只能充当下贱的仆人。你想想看,这样做又有什么意思呢?”

佛祖的这一席话,使伊利沙如梦方醒。随后,佛祖又把伊利沙原来的家产给了他。从此,他也一改旧迹,乐于济世助人了。

世间有很多像伊利沙这样的人,他们认为:“这钱是我辛辛苦苦挣来的,凭什么要拿给别人用呢?”然而,他们不知道,帮助别人实际上是一种仁爱之心。正如一颗种子放在袋中,不肯把握季节播种子土壤,一旦错过生长时机,则无法发挥作用。因此,种子必须及时培育,使其生长茁壮,等到因缘成熟,自然果实累累。

有一个人出门,看见三位老者坐在他家门口谈笑风生,他听了一会儿他们的高谈阔论,觉得三个人说得有理,从他们的言谈之中可以看出三个人都很有智慧。于是,他走上前去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

“我们不能一同进屋。”老人们说。

“那是为什么?”此人感到疑惑不解。

一个老人指着同伴说:“他是财富,他是成功,我是爱。你现在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看看需要我们哪一个。”这人回去之后和家人一商量,决定把“爱”请进家里。

这人出门问三位老人:“哪一位是爱,请进来做客。”爱老人起身向屋内走去,奇怪的是另两位老人也跟在后面。

此人十分惊讶地问成功与财富两位老人:“您二位怎么也进来了?”

老人们说:“其实我们两人一直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成功与财富。”

禅悟:财富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是迷失本性的诱因之一。故而,佛家提倡布施,要求将钱财施舍给他人。布施于他人就是把爱、把温暖带给了他人,是一种慈善。因而,布施者便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让他的事业更加顺利,财富更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