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8838200000001

第1章 众生平等

雪窦禅师是宋代人,他和当时一位叫曾会的著名学士相交甚笃。

有一天,两人在淮水边偶然相遇。曾会关心地问道:“禅师,你要到哪里去呀?”

雪窦回答说:“云水僧四海为家,没有固定的去处,到钱塘去可以,到天台去也可以。”

曾会说:“禅师若是想去灵隐寺的话,我可以把你介绍给该寺方丈珊禅禅师,他是我的方外之交,一定会很好的接待你。”

于是,雪窦禅师就揣着曾会的信函前往灵隐寺去了。到了寺内,他便挂单住进了云水堂,并未把曾会的函件交给当时的方丈珊禅禅师。雪窦禅师同普通僧人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每天上殿、过堂、参禅、早起早睡,就这样转眼之间三年过去了。

第四年春天,曾会因公事来到浙江,顺路到灵隐寺去探访雪窦禅师,他问遍寺院里的僧众,几乎没有一个僧人知道,就连方丈和尚也不清楚雪窦是何许人也。

珊禅禅师索性自己到各个僧房去看看,寺内僧人约有一千多位,他一一辨认,终于找到了,便问雪窦禅师道:“你在这里住这么多日子,怎么不去拜见一下珊禅禅师呢?是不是把我的信函丢失了呢?”

雪窦说:“我是个云水僧,一无所求,岂可打扰别人?”说着,就从怀里摸出曾会的信来。双方相视哈哈大笑。

无独有偶,善慧禅师同样能够以平常心来藐视名利、权势。

有一天,善慧禅师讲经的时候,梁武帝驾到。众人都站起来迎接,只有善慧禅师端坐不动。梁武帝的一位近待赶紧跑过来对善慧说:“圣驾在此,为什么不起立?”善慧坦然回答:“法地如果动摇,一切都会不安的。”

依帝王的威严,圣驾一到,信众就得起立迎驾,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尊严,但这却不是佛场中事。从梁武帝来看,其本身并不懂,或者说不信佛法人人平等的理念,他之所以标榜信佛,是因为他想以信佛礼佛为手段,从佛那里捞到好处,以达到巩固帝位或长生不老之类的私欲,仅仅是一种交易。

佛家说,众生皆平等,人人能成佛。如果让佛法屈从于帝王或其他什么人的威势,就是法地动摇。善慧禅师看出了梁武帝的私心,故而藐视他,以佛法大于帝法予以回敬。在善慧心中,佛法更大,众生平等的信念也更崇高。

禅悟:人人平等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终极理想,但自古至今人类社会从来都是有差别、分等级的,这一点在封建社会尤为严重。然而,在佛家看来,人人平等其实就是一种心态,你想让这个世界变得平等,首先自己必须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