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愿你往事不回首,余生不将就
88220100000009

第9章 一个人的“耐值”有多重要

生活对人来说,没有什么机会主义者,你想投机,它会还你真相。

什么是创投工作,是寻找优秀的项目和基金公司,选择和他们同行。这个是我Big Boss的“官方”解释。但是,如果去解构我的工作,那只能通俗地说跟各种男人聊天了。在这个行业里,女性非常少,连我们自己的团队80%以上都是男性。这么解释又似乎油腻了些,一股大猪蹄子味儿。

你要说我多专业,信奉什么体系,哪个出处,去判断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创始人能成与否,那倒也没有,毕竟所有的知识若不能串联和并入你的自有体系中都不能称之为智识。英文讲Wisdom,智识不是说知识,而是统领知识的智慧。

所以,我不单方面信奉某一套体系和谁说的话,那些东西都是在我和创始人谈话过程中随意拿来组合的东西,大概这就是学院派不屑的野路子,不管哪个路数,成事一定是你最后判定的重要标准。

我其实不是那么喜欢?人,我所有的问题,都是我的好奇,我好奇就会发问。但对于谈话方,他们的心理动态大约是这样的:如果你问的是简单问题,他会觉得你毫无水平,毕竟大部分创业都是基于自己曾经的背景,他在行业内浸染的足够久,他们就会有所谓的“包袱”,这个东西正面理解叫专业性,负面理解可能就是那个无形的圈,禁锢你创新的那个东西。因为,中国处在一个巨变、动荡、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在这样的时代有一些建树?答案是:你就不能穿着棉袄洗澡。

如果我问的问题稍微有深度一点,甚至是那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我当然也会有预判。唯有这种问题,才能显出对方的人格。比如,你对行业是否有自己的解读,而不是来自“得到[3]”、或者某一个大V,它甚至不需要绝对精准,但它要有你思考的痕迹。

怕是中国人在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做多了,大部分人回答问题时都想说出一个不会出错的中庸答案,你能从他眼睛里读出来一种信息,叫:你看这大概是你想要的正确答案哇!这类人多半不自信。创业是孤独的,有时候是没有具体答案的,它需要足够的开放思维,然后变成具体的可以执行落实的方法。这个过程孤独,充满压力,很多创业者的心里话是无人可说的,所以,主见、自信、方向感很重要。

你发现他的项目团队有某个具体的短板,你就会挑战他说:“你这块可能是有欠缺的,而且可能会是制约你成长的主要因素,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至少我是很怕别人立一个高Flag跟我说其实这个没啥问题,有时候一个领导者需要对着下面的执行员工打鸡血,但面对我们,我们需要听的是理性的分析,你如何中立地看待这个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你前瞻性如何?你在指挥打仗的方向感如何?你操盘布局的能力如何?你对细节的把控如何?我可能不需要你高昂姿态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任何事情说起来都比做起来容易很多,我倒是宁愿你认真审视自己的不足,团队的不足,去审慎地判断和周全地思考。

我可能会因为一个问题没有得到一个可执行的方案,在听谈话人阐述逻辑时反复提问。一些大问题,有时候我?一?创始人就能迎刃而解了,要是吹牛能解决问题,世界上90%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这种挑战,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面前的这位创始人在面对高压追问时的反应,他/她是立马就脆弱了,还是有思考有逻辑地应对,还是会陷入沉思,还是会抛出问题邀请你一起讨论。

创始人要是一上来就崩溃了,情绪失控了,脆弱了,那创业还是算了吧,毕竟这才哪儿到哪儿,你就脆弱了,你就难受了,那怎么面对后面的九九八十一难啊?要是都顺着你话讲,感觉对方像百货公司处理投诉的小姐姐,这种也很吓人,就是认错态度特好、特快,但就是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就跟电视剧里面的妻管严一样,老婆没说两句话呢,自己搓衣板就准备好了,大喊一句:“老婆,我错了!”你要是追问几句,发现他其实也不大清楚自己到底错哪儿了,下回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最后条件反射了,你俩就别好好对话了,人格就不平等了,你一追问,表面上看好好的,他内心就已经颤抖了。“上回也是这么问的,我还是不会啊!”

除了正儿八经地在工作场合对话以外,多场景的对话更重要。比如,吃饭的场景,“德扑”的场景……因为正式的场合,人在这种场景下会构建一个正式的状态,所有的话都可能经过修饰,语言也是经过一些筛选的,那就会隐藏一些东西。观察人和事物一样,需要多场景多维度的观察。

耐?,?在有些人的语境里是不好的词语,因为有可能一直让人处于思考的状态,他会觉得疲惫。耐字,体现一个持续性,创业不是一次就结束的事情,可能需要反复的自我发问,别人的发问,随之而来的是自身的自省和打破自己认知局限的思考。

跟金属一样,这对渴望成功的人绝对是一次又一次的淬炼。人成功之前一定要有所忍耐,不管是体能或者心灵或者物质,唯有这种隐忍,才能逼着你去思考、实践;当你站在巅峰的时刻,你才会体会到那种巨大的爽感,老子就是这么优秀!一旦成功的原因太投机、太不费力,金钱多数时候就会像龙卷风,来得太快,而去的时候会一片狼藉。

有一类人,在体制内的职场中已经到了中高管的位置,就容易端着,太拿过去说事儿,那一套体系深深地扎进骨髓里,怎么都出不来。出来创业了,发现环境都变了,谁也不为你的过往买单了,他就慌了,我们称这类人叫“高位截瘫”。前半生太顺利了,创业时候偶像包袱太重,其一低不下高贵的头颅,其二爬不出体制内的思维,害怕失败、不允许自己失败而丧失了很多机会。不是所有的中年人,失业内退都适合干一个叫创业的活儿。

人总想留下活过的印记,殊不知,这一路走过的轨迹决定了你能不能留下印记。生活对人来说,没有什么机会主义者,你想投机,它会还你真相。在某个时机,你突然懂了,生活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呢!

想成事,有个很重要的特质,叫不惯着自己!耐?,不过是第一步,生活不是玛丽苏电视剧,生活是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