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正日常行为不良的习惯
不把休息当回事
工作、财富本身并不能给人保障,良好的思考、创造能力,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健康的身心和坚定的意志,是达成目标的基础,是接受更大挑战的前提。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砺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珍爱自己,首先要从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开始。我们可以通过营养饮食、合理运动、科学用脑、有效安排时间等方式,来协调我们的身体,平衡身体的基本需要。
然而,现在有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人常常因为工作或者玩乐熬夜,晚上无法入睡、早晨难以起床。我们周围的同学朋友中,不乏这样“晚不睡早不起”的人,他们自认为保证了和“早睡早起”差不多的时间,至于睡眠的质量,也就不去计较了。
我们可以想到,睡觉很晚的人,睡眠的质量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他们往往不是自然醒来,而是因为必须起床才起来的。科学研究也表明,晚睡眠是不合乎人的身体节律的。勉强之下的晚些起床,虽然弥补了一些睡眠时间,但是没有办法弥补睡眠的质量,除非在白天的时候再适当地休息。
人的身体、大脑只有休息好了才能高效率地工作。休息并不是浪费生命,而是为了让你在清醒的时候,做更多有效率的事。
伊莲娜·罗斯福在白宫做第一夫人的12年里,要应付无数烦琐的事务。但她每次在接见一大群人,或是要发表一次演说之前,通常都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闭上眼睛休息20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60多岁的丘吉尔却能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的秘诀是: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点,看报告、口授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召开会议。午饭之后,他要睡1个小时,晚上8点的晚餐之前,还要睡两个小时。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能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
任何一位还在学校念书的医科学生都会告诉你,疲劳会降低身体对一般疾病和感冒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疗家也会告诉你,疲劳同样会降低你对忧虑和恐惧感的抵抗力。
芝加哥大学实验心理学家杰可布森医生认为,任何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在完全放松之后都不可能再存在了。这就是说,如果你能放松紧张情绪,就不会再继续忧虑下去。所以,要防止疲劳和忧虑,你就要经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短短的一点儿休息时间,就能使你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爱迪生认为他无穷的精力和耐力,都来自于能随时入睡的习惯。“现代教育之父”何瑞斯曼,在他年事稍长之后也是这样。当他担任安提奥克大学校长的时候,他常常躺在一张长沙发上和学生谈话。
经常休息,照你心脏工作的方法去做:在疲劳之前先休息。这样就能使你每天的清醒时间多出1个小时。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竭泽而渔”或是“杀鸡取卵”的愚蠢行为。以牺牲产能(鸡)为代价来提高产出(蛋)。我们往往更关心的是效率而不是效能,为了提高效率而忽视效能,这就削弱了我们取得成果的能力。而唯有产出与产能取得平衡,才能达到卓越的效能。很多人因为想多做点事而彻夜不眠,结果弄得精疲力竭,身体不适。而倘若好好睡一觉,效果则会截然相反,第二天可以精力充沛地做更多的事。产出与产能平衡是提高效率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成功者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
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健康的身心和坚定的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够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会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锐。当我们在这两方面做到平衡时,所有习惯的效能就会增强。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
大千吃相几样糟
餐桌上最大的不幸与悲哀,是一桌美味尚未到杯盘狼藉,就有人抄起牙签当桌剔牙,或者咀嚼时张嘴“吧唧”。
据说牙签的发明和释迦牟尼有关,但这是不可能的,佛祖又不食肉,需要剔牙吗?当然这是戏说,只是追究这个戏说的根源,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埋怨牙签的发明,那么牙签有什么过错呢?
牙签不过是个没有生命的东西,有过错的话,也自然是在使用人的身上。比如现实生活中,恰好一个“胃浅”的人与酒足饭饱、当桌剔牙的人撞上了,站在前者的立场,当众剔牙之类的不雅,甚至是令人厌恶的举动,就因为牙签充当了帮凶。
餐桌上最大的不幸,是一桌美味尚未到杯盘狼藉,就有人抄起牙签当众剔牙。且不说从牙缝里出来的东西的走向,单是那龇牙咧嘴的动作,旁人再吃是绝对不可能了,更有甚者,竟顺手将筷子当牙签使。
有报道说。考古学家曾发掘出制作年代大概在汉末的黄金牙签,看来早在公元3世纪,国人已开始剔牙了。今天的大小酒店,餐桌上和油盐酱醋、一等作料平起平坐的,必有一个牙签筒,酒店的档次越高,牙签及牙签筒的做工也就越精良,但用途一样。可做工再精良的牙签,在餐桌上就动手,总是倒胃口的举动,即使大家都吃饱喝足,在众目睽睽之下龇牙咧嘴,也难逃不雅之嫌。
不知中餐发明牙签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像西餐桌上,有些中餐桌上常见的东西就没有,比如牙签、湿手巾等。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匙,因为外国人把吃饭当成社交活动,湿手巾会擦掉化好的妆,没有化好妆见人是对他人不礼貌的举动。中餐则用湿巾擦汗抹油什么的。当众剔牙是一种不文明的举止,对自己来讲比较丑陋、相貌狰狞,对别人来说破坏别人食欲、倒胃口。所以在西餐桌上别找牙签,更别弄巧成拙拿刀去剔牙。
至于狼吞虎咽的陋习,看了这样的例子,你也许会胆战心惊。
有一则报道说:一名在高明打工的男子。一天早晨在吃面条时,由于大口猛吃,竟没有发现面条中一根长3厘米,带有12厘米长黑线的缝衣针,将其连面条一起吃进喉咙,针扎进下后咽壁软组织中。
该男子当即使劲吞咽,想将“杂物”吞进肚子里去,不料越吞越痛。呕吐不止。放射照片显示,针已深深扎进软组织,若不是黑线拖着,可能已游走到血液中去了。医生在纤维鼻咽喉镜下用钳子钳住线将针拖出。
于是医生提醒市民,吃东西时切忌狼吞虎咽,这样既不利于消化,还容易吃进异物。有的人一边进食,一边说话,这也不是好习惯,而应专心地细嚼慢咽,这样才能促进消化。
其实不仅是从医学的角度讲,在生活礼仪方面,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也是极为重要的。餐桌上的学问,一样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尤其是在进食有汤的食物时,许多人都会难以控制地发出很响的声音。有的人为了表现出自己对于生活的一种幸福满足感,在进食的时候,习惯性地发出声音来,而且声音越大,似乎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就越充分。
这种形象生动的“有声”表达,实际是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想法,也是一种比较幼稚的、粗鄙的方式。很多夫妻之间不和睦,竟然就是因为衣、食、住、行中这样的小毛病导致的。注意你进餐时候的表现吧,不要旁若无人,尽管我们不用像达官贵族一样,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保证自己举止文明,令人赏心悦目。
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
虽然人们有在公共场所说话的权利,但前提是尊重他人、不影响他人。旁若无人不是真的无人。
经常有男性朋友谈到吸烟的问题,我们也常常会告诫人们说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不准吸烟也成了一条明文规定。在香港,目前针对在室内的公共场所,吸烟的最高罚款是5000元,但基本上很难执行。
就算不小心违规,别人劝阻后也会停止,除非你多次触犯,或在法庭上特别嚣张,拒不认罪,搞到要传证人,否则不会被判处最高罚款。而吐痰和乱丢烟头等垃圾,街上有专人监督,大多在旺区和旅游点,他们躲在暗处或穿便衣,定额罚款是1500元,逮着了就逃不掉。
而内地规定,在火车上吸烟要去车厢的交接处。有些烟民不遵循此规定,就在座位上吸烟。当乘务员过来时,他们就把烟藏起来,和乘务员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结果抽烟的人过瘾了,被动吸烟的人却苦不堪言。
网上曾经开展过一个“公共场所吸烟”的讨论,网上的实况大致如下:
碧浪银沙:我是一位女性,不会抽烟。我觉得抽烟和喝酒,很多时候似乎是一种交际的手段,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我爸从不吸烟,但当他要出去办事或者去亲戚朋友家,他总会带烟。至于戒烟,好像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单位几个老同志经常开玩笑说:“如果让我戒烟、戒酒,那就到火葬场戒吧。”看来戒烟需要很强的自控能力。
七彩宝宝:真的全民戒烟好像不可能,只能是请烟民自觉尊重不抽烟者。不要在公共场所抽烟,不要在家人面前抽烟。在没有相应的法规出台之前,只能靠自觉。
遥想公瑾当年:我认为抽烟是个人生活的态度,虽然从科学角度讲它有害健康,但是我觉得也要考虑心理需要。如果抽烟能让人身心愉悦,我觉得不妨抽,如果戒烟会让人身心不快,干吗戒掉呢?
Johnson:我是真的想戒烟。我抽烟有12年了,高中因为好玩,和同学一起抽。期间戒了好多次,每次都是想借感冒把它戒掉,也许是意志力不坚定,后来流着鼻涕还是抽上了。最长的时间有一个多星期吧。
深蓝:第一次抽烟还是在初中,出于好奇。至于公共场所吸烟,从宽容的角度说,我倒不特别介意,但是不讲究卫生就不行。抽烟无非是一种习惯,没有谁离开烟不能活。如果有一个禁烟的环境,明白抽烟的坏处,其实烟是可以慢慢戒掉的。戒烟,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的过程。出现反复很正常。我的经验是,想抽的时候,就吃些小零食,减少每日的数量,慢慢也就消除了对香烟的心理依赖。
刺猬:人们都说戒烟很难,我认为主要是持之以恒难。我有20多年的烟龄,吸烟时经常会想戒烟,但总是今天推明天,这个节日推下个节日。十余年前我患了肿瘤,手术后至今我没再抽一支烟。戒烟有利于省钱和健康,我的经验是。天天减少烟量,不带烟和打火机,药店里戒烟药的效果也很好。
绝望生鱼片:我个人同意公共场所禁烟,以前抽的时候我也会注意场合。要是有人我就不抽。我感觉要戒烟主要是戒心瘾,多做其他的事,分散注意力。我在网上看到吃口香糖有助于戒烟,难受时就嚼口香糖,效果还真好。
从讨论的概况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知道吸烟对身体无益,甚至也意识到吸烟是一项花钱的行为。不吸烟的人多数还是反对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的。至于戒烟,无论是吸上瘾的还是没有吸上瘾的,都是比较愿意戒除的,要不然讨论也不会逐渐转向交流戒烟经验。而在吸烟的人当中,不少人也意识到了自己吸烟的场合,但是难免还是有不自觉的人。
在正规社交场合,其实是没有相互之间敬烟、点烟等行为的,它不像敬酒、敬茶之类,后者适度时,对于人的身体有益,并且也不会太大地影响周围人,如果别人不愿意,不至于存在难以避免的被动接受行为。所以无论是从公众道德、人的身体健康要求,还是实际环境需要的角度,在公共场所,遇到没有熟人,或者是熟人并不介意,便旁若无人地吞云吐雾,都是极端丑陋的行为。
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与吸烟一样会受到别人的指责。的确,中国人喜欢热闹,在地铁里、商店里、学校走廊里,经常可见中国学生在一起高谈阔论,而且最糟的还是在国外,用中文大声交谈。应该说在某些场合,尤其是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是非常令人讨厌的。比如夜间的火车车厢里,一车的人都倒头睡了,却有人无拘无束地大声聊天,或者对着手机大声讲话,身旁的人被惊醒了,他也没有丝毫的歉意,这就太令人厌恶了。
按照礼俗,人们虽然有在公共场所说话的权利,但前提是尊重他人、保持环境安静。而不在公共场所喧哗则是一种基本的礼貌。旁若无人不是真的无人,我们要注意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行为。
自助餐是国际性危害的餐饮方式
一个人的贪欲,在自助餐的餐桌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殊不知自助餐前的贪婪,其害无穷。
祸莫大于贪欲,福莫大于知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人有贪欲,为人处事就不能恪守原则,秉持公道。贪欲多,心术就不正,就会被贪欲所困,就难免违背道德、法律原则,损人利己、假公济私、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然后企图瞒天过海……就这样越陷越深,一直到锒铛入狱,方才觉醒,那时再抱头痛哭,说什么“一失足成千古恨”已晚矣。
世界上的一切恶人恶事全都起于贪,贪权则附贵,贪利则忘义,贪财弄不好就要去抢,去害命。贪的对立面是廉,廉可以养德,也可以奉公,不为个人利益而侵犯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官的需要培养自己廉洁的作风,严格要求自己,贪心、贪欲永远不可有,这样才可能以身作则、功成身退。
现实生活中,贪官的例子不少,在金钱、权势、色欲方面,让自己的贪婪之心,没有约束而大肆放纵,最终难逃制裁。而生活之中诸如嘴馋、爱占小便宜这样的小贪婪,虽然没有前者那样厉害,但是一样要不得。
在20年前就有人意识到,自助餐是个有国际性危害的餐饮方式。自助餐桌上一些人狼吞虎咽,根本不怕伤脾胃,有道是“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因为面对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你不必有任何的顾虑,只要有足够的胃口,就能随心所欲地敞开肚皮吃个够。就像孙猴子进了花果山、老鼠掉进了米库里,尤其是初次领教自助餐的人,心想天下还有这等好事,花几个钱就能随便吃一顿。真是不吃白不吃。
随便吃,尽管吃,是那个物质还不够丰富的时代的人们所不敢想象的。有人总结出吃自助餐的“四境界”:第一盘试探地吃,哪样都来点儿,就像侦察兵,先了解敌情;第二盘有重点地吃,哪样顺口来哪样,就像睿智而又偏心眼儿的领导;第三盘拼命地吃,就像即将冲刺、满脑子金牌的运动员;第四盘垂死挣扎地吃,就像经典著作里所说的帝国主义。
当前,国内的自助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之也带来了不少危害。首当其冲的是助长了贪欲,促进了脂肪无节制地生长,还有难以容忍的浪费现象。更有甚者,有些人莫名其妙地有了“吃冤家”的念头。挑着价格贵的食品点、超长时间进餐、趁服务员不注意夹带食物等,可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在自助餐的餐桌旁,一个人的贪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而自助餐下的贪婪,其害无穷:损害身体、浪费金钱和时间、浪费国家的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