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铬(Cr)
水体中的铬化合物有两种价态,即三价铬和六价铬,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随水体酸碱度及氧化还原条件而定。六价铬的毒性是三价铬的100倍。科学家们用动物实验表明,三价铬可以透过胎盘对胎儿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和致畸作用,六价铬是强烈的致突变物质。通常,铬先以六价铬离子的形式渗入细胞,然后在细胞内还原为三价铬与细胞内的大分子相结合,引起遗传密码的改变,从而导致细胞的突变和癌变。
5.镉(Cb)
是1817年被发现的,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大约为千万分之一点五。镉的开采量每年为8000~10000吨,矿物燃烧每年排放镉约100吨,两者相加,超过自然循环量的一倍以上,在局部地方,造成镉污染。
镉进入人体后,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蓄积于肾赃和肝脏中。还能在脾、胰、甲状腺、睾丸和毛发中有一定蓄积。此外,镉能与人体内的部分蛋白质分子结合,使酶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肝脏、肾脏的功能,导致病变。镉还会损伤肾小管,出现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并使尿钙和尿酸的排出量增加。肾功能衰退又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骼的生长代谢受阻,从而造成骨骼疏松、萎缩、变形等。日本著名的环境公害——骨痛病就是镉慢性中毒而引起的。
(二)海水
以上主要说的是淡水,而一望无际的浩瀚海洋,也没有避开受污染的劫难。海水的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
1.首先是石油污染,人们常称为“黑潮”。
石油污染是海洋污染中最普遍、最经常的事。海上运油、海底采油、陆地上炼油,甚至战争都是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或原因。随着世界石油消耗量逐年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一倍,海洋受石油污染也一年比一年加重。
1991年“海湾战争”中,科威特油田被摧毁,伊拉克油田被摧毁,足够装满3艘大油轮,估计超过1100万桶的原油流向波斯海湾,形成一条长50多公里、宽13公里的油带。油带向南漂移,直逼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厂。漂油污染了大片海区,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海上油污染事件,污染区域至今未能完全消除。
屡屡发生的油舱泄漏事故,常使海洋蒙受大难。1989年美国油轮埃克森·瓦尔德兹号在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湾触礁,3785万升原油泄漏,污染了1287公里长的海岸,油膜覆盖了1600平方公里的海面。同一年的3月2日,美国另一艘240多米长的大油轮在夏威夷遭风浪袭击,44万升原油泄入大海。
全世界每年有五六万艘船舶来往于海上运送石油,万吨级、10万吨级的不罕见,还有百万吨级的超级油轮。油船要在港口装卸,对港口污染最为严重,东京湾拥有川畸、东京、横滨、横须贺等港口城市,所以东京湾的油污染堪称世界之最。1972年东京湾发生污染事件335起,其中油污染324起。
油船卸油后要清洗油舱,有洗舱水,返程时为保持船体平衡往油槽中注入压舱水。洗舱水、压舱水都含有大量原油。尽管按规定要求洗舱水和压舱水进行处理才能排放,但仍有大量含油水哗哗入海。
海底石油蕴藏量估计占总储量的1/3或更多。现在人们直接在海上架设钻井平台来开采海底石油,因此漏油、喷油事故时有发生。一次油井事故就可能泄漏上百万吨原油。1993年墨西哥湾一处油井爆炸,泄漏原油100多万吨。
最近20多年来,由于油船事故或海上油井泄漏等原因造成的“黑潮”事件达20多起。
此外,陆地上的油田、炼油厂、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通过河流也会进入大海,造成污染。估计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达300万~400万吨。
海洋虽大,石油污染不能小看。
被石油污染的海面,一眼望去,黑糊糊的。礁石上、沙滩上,所有物体的表面上粘满了黑色油污,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游人不要说观光、游泳,连呆都不愿多呆一分钟。
细加分析,油膜会遮挡阳光射向海水深部,减少进入水中的氧气,还会阻挡海水蒸发,影响大气正常循环,不利于调节气候。
再说黑潮对海洋生物无疑是一场大灾大难。海鸟会变成一只只“落油鸡”,拖着污黑黏重的身子,艰难地抖动着翅膀,想飞飞不起来。油污破坏了海鸟的羽毛组织,海水趁虚而入,钻入羽毛孔隙,羽毛浸透海水而身体变得沉重也无法飞行。它们或被淹死或被饿死、冻死,惨不忍睹。如果它们摄入油污,会引起肺炎、肠胃炎,影响肝脏,还可能导致神经失常。孕育在蛋壳中的小生命受到石油污染也难孵化出来。
海兽的命运也不比海鸟好多少。漏油会堵塞海豚的鼻子和鲸鱼的喷水孔,使它们呼吸受阻以至活活憋死。
即使是对油污有一定抵抗力的鱼儿,遇上黑潮泛滥,鱼腮堵塞,也常常窒息身亡,更不用说幼鱼和鱼卵了。幼鱼纷纷死亡,鱼卵不能孵化,就是孵化出来也多为畸形,生命力极弱,活不久也会死亡。
更厉害的是石油的毒杀作用。石油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包括某些致癌物。海洋生物遭受着慢性毒害,以致在石油污染严重的海域会变成无生物带。石油中的有毒物质还可能在鱼虾体内富集起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危害人体健康。
清除海上漏油,常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方法,或者几种方法配合应用。物理的方法如用橡胶制成敛油毯,在石油污染的海面上拖行以回收石油。化学方法是把除油化学物质喷洒在油膜上,让油污形成胶状薄片,再用拖网打捞回收。生物学方法是在海水中补充氮、磷营养物质,促进细菌大量生长繁殖,让细菌去清除回收后遗留的油污。
2.其次是核污染。
浩瀚无比的蓝色海洋其表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2/3。海洋中蕴藏着无穷的宝藏,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然而近几十年来,人类搞核试验、造核武器、建核电站……人为的放射性物质从太空掉下来的,从空中沉降下来的,经河流进入的,直接倾倒的,使海洋成了聚核盆。大量放射性物质污染了海洋环境。
1996年11月16日,莫斯科时间23点48分52、08秒俄罗斯“火星96”探测飞船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空间发射场由“质子K”号太空火箭发射升空。它是探测火星的第二位使者,预定1997年9月12日抵近火星轨道,计划沿轨道飞行至少1年,负责收集火星表面及其大气层的资料。“火星96”总重量超过6、7吨,其中包括它携带的1、1吨的科学仪器。它的总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
不料,由于火箭发生故障,“火星96”号探测飞船在发射不久就偏离设计飞行轨道,坠入智利以西1300公里的太平洋。
这枚航天器的多数部分已在重返大气层的过程中焚毁,但有4节内含放射性钚的火箭电池很可能就藏身在太平洋洋底了。这些微型电池大小跟一个胶卷差不多,而洋底深3公里,要想打捞,那真是大海捞针了。小电池虽然经过特别设计能承受碰撞时产生的巨大热量和压力,但是在那么深的海底,任何人造物都难以承受那么巨大的水压。所以电池难免要破损,放出放射性钚。更让人担忧的是,“火星96”残骸坠落的海区,就位于智利复活节岛东南1000多公里的公海,这里生活着大量的金枪鱼、鲭鱼等鱼类,世界各地的鱼船都到这里来捕鱼。放射性物质会不会直接威胁鱼类乃至人类呢?
这样的事件可不是头一回。1991年,俄罗斯的“礼炮7号”轨道站脱轨,39吨重的太空实验室大部分坠入了大西洋。
1968年美国的“雨云B1”航天器发射失败,坠入太平洋,但从太平洋找回了两个钚电池,已把它们重新用于以后的飞行计划中去了,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1970年“阿波罗13号”
扔下一辆登月车,登月车上装有的钚电池很可能也坠入太平洋,反正一直没有找回来。
1963年美国核潜艇“鞭尾鱼”号沉没于大西洋底,致使那里出现10居里的裂变产物。
1986年10月,前苏联核潜艇K219在百慕大以东960公里的大西洋北部沉没。艇上4名工作人员和32枚核弹头,统统葬身海底。一枚核弹头由于潜艇爆炸而炸毁,其他全部随艇沉入深水区。这些核弹头总共拥有90千克放射性钚。后来俄罗斯的一个秘密调查小组在海上找到漂流的核潜艇碎片,发现上面真有钚的痕迹,这证明沉入海底的核弹头因受到强大的水压破损开裂。潜艇的残骸沉人大西洋北部最深处达5500米。估计海洋上层生物已经吸收了放射性钚。
过去30年间,某大国一直在北极海域,主要是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大量倾倒核废料。仅1964-1968年就有17000箱约数千吨核废料被抛到海里,使北极海域安上定时炸弹,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区域。密封金属集装箱大约10年后会破损,混凝土罐30年后也会产生裂缝。
放射性废水被直接排入海洋或排入河流再流入海洋。
1958年美国向哥伦比亚河排放大量放射性废水,不仅污染了流域,而且流入海洋。
放射性尘埃会落入海洋,或者通过雨水溶解而进入海洋。
据测试,停止核试验两年后,某些地区的降水中所含氯比一般情况下高20~25倍。
现在,全世界有数百艘核动力船行驶在海洋中。即使不发生爆炸或沉没等事故,由于经常排放放射性废水,已使100米深的表层海水的放射性达每升10微居里,这比1954年前大西洋表层海水的放射性水平高出1000倍。
目前,海洋中已有放射性同位素大约60多种。共有27艘核潜艇沉没,约有48枚核弹、11个核反应堆被遗弃在海底。海洋真正成了聚核盆。
3.最后是垃圾污染。
在相当长时期内陆地上人口不多,生活生产较简单,废弃物也少,对海洋影响不大。产业革命以来,尤其是到了20世纪,科技大发展,各种新产业部门层出不穷,人口暴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大自然环境的影响空前突出,各种工业,生活等垃圾源源不断倾泻到大自然中,污染了大气,土壤,水体等等,海洋污染就是水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为了缓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困扰,几乎很快地就把海洋当成了倾泄各种废弃物的场所。据报道,靠近工业发达国家的海域,尤其是波罗的海,地中海北部,美国的东北部沿岸,日本赖户内海几乎成了这些国家的垃圾桶。仅每年倾入地中海的各种工业废水就达30亿立方米,固体垃圾一亿吨,权威机构预测,到2000年时,上述数字还要翻一番。除此,地中海沿岸18个国家共拥有58个石油港口,60家炼油厂及巨型油轮往返穿行,构成了地中海严重的石油污染,近岸80%海滩上生物种群几近绝迹。沿岸上百家的燃油热电厂也是油污染兼海洋热污染的祸根;还有沿岸国每年倾入地中海90万吨工业粘着废物,100吨汞,3800吨铅,1.2万吨酚类物质,3600吨磷酸盐,160吨可氧化物,这些物质对水生生态,鱼类生存等受到严重破坏。这个世界最大的内海正在由生机勃勃的海洋变成肮脏,有毒,有害物的垃圾箱,变成失去生机的海洋。
纵观海洋污染还正在发展,进入海洋的污染物多种多样,从人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其中1/3为有毒有害废水),农药化肥及农业废弃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的各种化学物,重金属,石油污染,矿渣,废渣,泥沙甚至废热等热污染等等。现在人类每年向海洋倾倒约近千万吨石油,近万吨汞,400万吨锌,近700万吨的塑料垃圾等等。海洋尽管辽阔,但它的容积是有限的,如此源源不断,层层加码的填塞,如此放射,油污,各种剧毒有害物的倾泻,就算大海再深广,也难消化吞噬,大海中的生态系统,各种海洋生态正在临近灾难。
海洋,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承受的是人类一切生活,生产活动的废物。
陆地上农药化肥,各种污水废渣等都会受经过土壤,或蒸发变气体,雨水等最终流入海洋,所以海洋污染源最广;同时,进入海洋的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都很长时间不变化,在海中积累,直接威胁水生生物,或被水生生物吸收,或曲径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的损害还远没弄清;另外,很多污染物会随海水迁移到各地,这就是为什么远离大陆及人群的南极企鹅也受到农药DDT污染的原因。
(三)水资源告急
我们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可供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淡水,它们总共才占地球总水量的3%,而占97%的海水,因为含有3%的盐分,又苦又涩,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用它灌溉农田,所以海水只能在广义上算作水资源。
而且,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南北极冰冠和高山冰雪占去大约70%,这部分水的总量约有2400万立方公里,是全世界江、河、湖、库总水量的100多倍,假如地球上的冰山积雪全都融化,海平面一下子就会升高66.3米。可惜,这部分水现在还无法利用,成为巨大的固体水库,有待人们去开发利用。其次,在地底下蕴藏的大量水也因为太深无法开采而不能利用。剩下真正可利用的淡水唯有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加起来也不到全部淡水总量的0.3%,不足地球总水分的千分之一。
即使如此,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能分到淡水8000立方米左右,算起来,数字还不小。而现在,实际人均年用水量不过1000多立方米。一是因为老天不“公平”,陆地上的水分布不均匀。例如在我国,耕地面积占全国1/3的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拥有全国70%的水资源,而淮河以北的2/3的国土,水资源却严重不足。再如,巴西亚马孙河每秒注入大西洋淡水最少3.5万立方米,最多达12万立方米,而大西洋彼岸的撒哈拉沙漠却干旱无比,滴水如金。二是一年内降水不均。
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降水都集中在雨季,大量的水降到地面来不及用就流跑了,最终流到大海里去。而到了旱季,水又不够用,例如北京市,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七八月份,这个时候,河流、湖泊、水库常常容纳不下那么多水,只好放它们顺河而下流到大海。
怎样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值得重视的大问题。我国计划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即将长江富足的水资源引入黄河,缓解中西部水源不足的困难,将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年调水量达700亿立方米,还能起到防洪、排涝、发展航运、保护生态等多种作用。再如北京周围修建的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可将夏季丰富的雨水存留下来,调节枯水期用水紧张的矛盾,也具有防洪、排涝、保护生态的功能。近年来,干旱少雨的大西北甘肃省发展了一种蓄水方法,在每户人家院子里挖一水泥窖,下雨时把雨水存入窖中,一部分水经过简单净化之后供一家人饮用和生活用水,剩余的还能挑到田里浇灌渴透了的禾苗。实践证明,这一着还真能解决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