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面塑亦是如此,让我们走近民间艺术面塑。面塑原本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玩意儿,可是经过时间的推移,在众多面塑艺人的努力下,它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面塑又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的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艺术在我国流传很广,山东的面塑非常有名。山东面塑起源于菏泽,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塑艺人在旧社会里为了谋生而走乡串镇,在街头巷尾制作面塑,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他们的作品虽好,却被视为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有所提高,它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走入了艺术殿堂。
面塑
制作面塑看似容易,实则很有技巧。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轻轻揉弄,再用小竹刀灵巧地削刻,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顷刻间便可完工。面塑的艺术形象多种多样,有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等,它们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面塑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经久不坏的优点,因此深受旅游者的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游客在看到捏面艺人制作面塑时,都会情不自禁地为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倾倒。
面塑艺术是我国独特的手工艺术,在1000多年前就已出现,在清代达到了鼎盛,到现在已经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面塑的材料非常特殊,可塑性极强,造型精美别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由于面塑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因而它已经成为礼祭、收藏、供奉、欣赏的佳品。
面塑起源于什么时候?
面塑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现在已不可考,但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其距今至少有1340年之久。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面塑有所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塑不仅好看,而且都是能吃的,也就是通常说的果食。民间对面塑的起源还有另一个传说,相传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征伐南蛮、横渡芦江之时忽遇狂风大作,部队的人马难以渡过此江,机智的诸葛亮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的模样来祭拜江神。如此祭拜之后,江神果然没有再为难他,部队安然无恙地渡过芦江,并且顺利地平定了南蛮。正因为如此,诸葛亮被奉为面塑业的始祖。
面塑的种类有哪些?
按照面塑的使用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和香油等制成,用于食用的面塑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现在流行的大多数是用于收藏的面塑。由于面塑的流派众多,因而和面的配方和手法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流派,和面的配方和手法也会因季节的变化和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正因为如此,在和面的时候必须将季节的不同和作品的特点考虑在内。
大开眼界
面塑是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面粉和糯米粉等经过调和蒸制,再通过面塑艺人的巧妙手法捏成的各种各样色彩绚丽的作品,比如狮子、老虎等等。面塑主要用在各种节日庆典和民俗祭祀活动中,既可食用,又可观赏,深爱人们的喜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靓丽的风景线。面塑历史悠久,它经过了不断的流传和演化,现在已经日趋成熟。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大批面塑艺术家,他们将面塑艺术推向高潮,使其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