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合唱的姿势
88039200000014

第14章 合唱的姿势

第十五节

曾经经历过的年代

“我也没啥特长,平时也就是喜欢唱个歌。”“唱歌不行,唱歌不挣钱,除非你唱的像邓丽君。”

1、话分两头,再说朱建国。中午许颖说他支持搞快闪是自己想露脸,虽然是句玩笑话,朱建国还真是被她说的很不开心。自己要不是真心维护合唱团,我跟你许颖说那么多干什么?朱建国心里想。

他很想发火怼许颖两句,可转念一想,算了。许颖也是怕合唱团搞不好快闪这件事,并不是诚心想挖苦自己。许颖说话比较冲,一直又都是把困难想得多一些的人。既然自己很在意这个团,为这件事和许颖吵架自然没道理。

后来,季雨涵给他打了个电话,说她支持自己的想法。朱建国非常高兴,虽然距离把快闪搞起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有人支持,而且是在合唱团里挺受尊重的季大姐支持,这让他不免萌生了几分得意。

朱建国进到“云帆沧海”合唱团时间并不长,但他嗓音不错,尤其是识谱能力强,音乐基础扎实,所以梁丽华很快就让他当了男高声部长。这也让朱建国更加努力,甚至时不时还会发出自己当年怎么没学唱歌,要不可能早就是著名歌唱家了的感慨。

这感慨当然属于老来无事的胡说八道。想当年老朱青春年少之时,他唯一的梦想只有一个,就是想当一名工人,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

十六岁那年他初中毕业,被发到广阔天地插队五年。直到1976年,才好不容易办了病退回到北京。一个既没门路也没关系,手里拿着的还是一张病退证明的初中生,正经的国营企业都不要。朱建国在安置办门口硬是从早到晚蹲着不走,把本应该到时间下班的安置办的工作人员缠的实在没办法了,这才把他分到了一个集体所有制的街道服装厂。

改革开放开始后,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他们这些小厂。厂子虽然做了二十多年的服装了,可连一位设计师都没有。厂里满打满算只有几个打版工,日复一日地做的都是从不变样的蓝制服。

以前所有人都买这个,也只能买这个,因为没别的可买。

改革开放以后不久,票证开始逐步取消了,投机倒把也没人管了。一到傍晚,满街都是推着板车的倒爷,叫卖着从广州、深圳,甚至是沙头角倒腾过来的香港蝙蝠衫、牛仔裤。朱建国他们那家小厂很快就没有活儿干了。没活干就发不出工资,朱建国再看重自己的工人阶级身份也得想办法找出路。正巧他有一个小学同学,脑瓜灵心眼还活,上面刚批准设立特区他就跑深圳去了。一次他回北京,俩人见面一起吃饭,他就劝朱建国不如到南方闯闯。他还给朱建国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2、老同学讲的故事是这样的:说广东有个县的县长,想在当地建一个化工厂,投资有了,厂房选址也选好了,可当地就连一个懂化工的技术员都找不到。

这县长就到处打听,终于有人告诉他说,本县十几年前曾经出了一位考上化工大学的大学生,不过这个学生毕业后就留在武汉某化工厂工作了。以后还在武汉娶妻生子,安家立业了。

县长一听说这人一直在干化工,马上带上一辆卡车、一辆“小霸王”面包车和四个工作人员赶到武汉,劝说他回家乡。说只要你肯回来,县里的化工厂马上开建,我不是让你当技术员也不是做总工程师,我让你直接当厂长!

见对方心动了,他又指着对方狭小的一间屋和门口临时搭建起来的小厨房说,咱们虽然只是一个县城,比不了大武汉,但论生活也不比武汉差,你要回来我马上分你两套三居室。又问对方工资多少钱,对方说六十几元,县长马上承诺工资翻两番。

这个技术员最为难的是自己是党员,就算档案可以不要,这党票总不能丢了吧?你猜这个县长怎么说?他说“我也是一级党委,你只要回来,他们不给你转的,我统统给你补上!”

就这样,这位技术员连招呼也没跟单位打一个,连家具都不要了,带上妻小,收拾了一些衣被细软,坐上县长的面包车,当天晚上就跑到广东去了。

“广东现在特缺人!”老同学最后总结了一句。

“那你看他们缺我这样的吗?”朱建国磨叽了好一会,虽然挺不好意思,满脸憋的涨红,但还是忍不住张了口。

老同学想了想问:“你会服装设计吗?这在那边肯定缺。”

见朱建国摇头,他只好问道:“那你有啥特长?喜欢什么也行。”

朱建国说:“我也没啥特长,平时也就是喜欢唱个歌。”

老同学为难地说:“唱歌不行,唱歌不挣钱,除非你唱的像邓丽君。那边现在全是卖邓丽君的磁带。要不你去卖磁带?”

老同学走了。但这次闲聊却在朱建国的心底里埋下了一颗躁动的种子。半年以后他终于自己跑到广东去了。他当然不是去卖磁带,那阵子,音像店还不是谁想开就能开的,正规的音像店是国营的,里面的售货员也都是正式工,朱建国想进也进不去。街上卖的磁带都是盗版,卖盗版磁带净是些妇女,有的还带着孩子,这样能让警察抓住的时候不好处理。像他这样的大老爷们,一旦被抓去,肯定会受到最严厉的对待。因此,批发盗版的上家都不愿意给他货,怕他被抓了以后扛不住,把他们这些制作批发盗版磁带的都撂了。

在广东那几年,他在广州、深圳、东莞都呆过,当过超市理货员,大排档厨师,还在合资工厂里当过车间主任,最后用自己的积蓄开办了一家送水公司。

在工厂当车间主任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个京郊农村来的姑娘。女孩虽然是京郊的,但却操着一口纯正的北京话。一听见她说话就让朱建国激动了半天。几年没回过家了,乡音格外亲切。也算是天涯遇到故乡人,俩人很快就走到一起,成了家。

五、六年前,朱建国的父母相继去世了。在此之前,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父母,他就带着妻子回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