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创业入门
8799600000024

第24章 成功的创业者(2)

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象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

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数日之间,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犹太商人。

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因为没有奉献精神之类的说教。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教育”。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着,教育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将来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

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信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600谢克尔这笔大钱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

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1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

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在实际上,老二比他更能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这些点心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我们家的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莱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了中国孩子作为比较对象之后,我方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我孩子的行为,这是他们赚取他们学费的方式——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我请她品尝一下女儿做的在家售价2块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旅游;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老三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这句话很难说吗?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孩子,我想当一个富豪的妈妈……”

二、正确理财的一夜暴富

张先生90年代初大学生。念大学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每个周末回家都要为一毛钱车费绞尽脑汁。他说,穷极了的时候甚至还在脑袋里盘算,想要说服室友出资合买一台彩色打印机——印钱!

1991年,上海掀起了投资股票认购证的狂潮,那时候的学生大多迷幻与文学的浪漫中,每天还在做诗写小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股票是怎么一回事。张先生虽然学文科,但是,却喜欢有时间就潜心研究投资理财,这样的机遇当然不肯轻易放过。于是劝了父母,把家中仅有的3000元存款变成了100张股票认购证。结果100张认购证中收益最低的一张是5000元,一夜之间,张先生就有了50万家产。

这是善于把握投资规律,熟知股票行情才能准确获利的结果。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运机的因素,不是每一个投资人都会有这样高利的回报,但是,赢利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机遇,准确的投资才会有满意的回报。

三、“空手套白狼”

谢先生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大学生,和同学聚会的时候,当年寝室里那些哥们还时常提起谢先生的生财之道。他当年学的是考古,于是有一天,想到要制作石膏观音去卖的生财之道。做一个观音像的成本是2分钱,但成品却可以卖到3毛钱,不过一开始并没销路,因为做出的观音像不是彩色的。于是他专门找到了美术系的哥们为观音像着色,可是朋友告诉他:叫我帮忙没问题,可我没钱买颜料啊。

多亏学生会主席是他哥,他便打起了借用学生会颜料的主意,而且心思极细,每次去办公室倒颜料只倒半瓶,再用水把瓶子装满……

转眼几年过去,与昔日的同学相见,谢先生早已成了身价千万的有钱人。他还曾把一批朝向不好的房子买下来,切割成四五个小房型出租,然后再申请按揭,用房租还债,到现在,所有的房子都已经落到了他口袋。他幽默地形容说:其实,这和当年只倒半瓶颜料的道理是相通的。

四、另类开辟的财路

行事很另类的都是后来挣大钱的,因为他们想法的创意别致和新颖,是别人尚未曾想到的,好奇心也是有利于打开市场有利因素的一部份。

王同学在上大学时候是校报的编辑。他那时发现学校团委办公室里有一批过期的校刊,若是换作别人,顶多想到去废品回收站卖了换钱买冰棍,他倒好,抱着杂志到兄弟学校去推销——文学杂志上没有日期,人家并不知已过期,经过一番口头包装,居然全都卖了出去。

他用这笔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在那个根本没有拉赞助一说的年代里,居然成功地说服了一家企业得到了他们提供的一笔资金,最后不仅凑齐了从上海到海南万里行所需要的基本费用,连路上的零花钱也有了着落。如今,这位当年的学生会部长已经身价数十亿——从那次免费旅行,我们或许就能预见到。

五、贫困逼迫的生财之道

王南是一名贫困的在校大学生,在别人眼里学生本应该好好读书。然而,她却不能这样去做!因为当她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便知道了自己与身边同学的现实差距!没有有钱的父母,没有光耀的家境,想要改变自己的经济与生活境遇,就要一切靠自己努力。所以她不因此而自卑,就像有人说的那句话:你做不了一个有钱爸爸的儿子,但你可以做一个有钱儿子的爸爸!她明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以改变现状,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在读大一的时候,每次放假和开学的时候,校园里面最热闹的学生生活区都会有一些商家或者一些学生在搞一些产品、预定车船票和飞机票等业务!而且每次搞的场面都挺红火的。通过咨询和请教,发现收益大都不错。她发现这些公司和这些学生会或者其他一些社团搞的这些东西都是适合学生的!而且,同学们也都乐意接受,因为方便,有时价格也比外边市场上的便宜很多!于是她也开始私下寻找市场,寻找适合高校学生的商品或服务!希望能通过这些锻炼一下自己,也能挣一点钱,减轻父母的一些负担。慢慢她发现同学们除了关注专业用书,也会有时间去寻找一些课外的书籍来看,以扩展自己的眼界和知识面。书本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书。而且大学生看课外书是没有人不管的,所以寻找同学都感兴趣的图书类别是最为关键的。这样,她开始走访了不同专业的同学,细心的记录他们迫切想要看的书籍。

在大一暑假期间,她通过网上找到了一家专门批发正版图书的大型销售公司!最终决定选择它作为货源渠道,这其中最关键是因为它的批发价格很低,一本书2折左右,一般的书只有四五块钱。接下来的就是资金的问题。等了一个暑假,也没有能够取得父母经济上的支持,她回到学校,把想法给同班一位好朋友说了,他马上答应他出钱来支持这项事业运作。就这样,校园图书销售开始了,拿着好朋友的一千多元钱给上海的那家图书销售公司汇去了。这期间也根据同学的需求在网站上挑选了需要批发的书,同时也在设想将来事业如何做大做强,以及将要面对的各种挫折和困难。

收到图书发货的时候,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自己潜心经营的事业终于有了初步的端倪,批发商没有欺骗她,因为在这之前她还有点不敢相信正版书会这么便宜。接下来就是着手销售了,她也学着以前的那些商家在学生生活区做现场销售!说白了是摆地摊。但这要和学校后勤的管理者打好招呼,做好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