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8790300000020

第20章 王长田 刘仪伟(1)

《泰囧》中的商业智慧

2012年末,由光线传媒出品的影片《泰囧》,不但以超过12亿元的票房刷新了国产票房的新纪录,还在资本市场上让光线传媒的股价逆袭上扬,成为资本市场在新年之际最受瞩目的股票之一。

这一部从头囧到尾的电影,更让出品人——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迎来了事业上最风光的时刻。

王长田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8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90年,他进入《中华工商时报》,三年后升任市场新闻部副主任。

虽然是学新闻专业,但王长田并不甘心只做个记录者。1994年,他曾改行做生意,想另开辟一条出路。但毕竟没有做商人的经验,时势也没有成全他。涉足商业没多久,路就走不通了。王长田只好又折回去继续在报社当记者。

不过,很快他就又一次离开报社,走进了北京电视台,与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财经栏目《北京特快》。

这一次转身之后,他再也没有回头。

1998年,34岁的王长田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电视策划与制作机构“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也就是光线传媒的前身。

如今,49岁的王长田成功转型为传媒娱乐巨擘,被称为“中国的默多克”。他领导的光线传媒,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传媒娱乐集团,其日播娱乐资讯节目《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均已连续播出十年以上。光线引人注目的E标已经成为电视界著名的标志之一,被观众和广告商视为收视率的保证。

《泰囧》是光线传媒的得意之作,但并不是光线传媒的第一部电影。

作为一家传媒公司,光线传媒在2011年就发行了《画壁》《鸿门宴》等七部电影,在当年其票房达5.6亿元,约占国产票房总收入的8%。到2012年,公司又相继发行了《百万巨鳄》《铜雀台》等十多部电影。

从生意角度来说,他们的片子都是很安全的。这得益于他们作为发行公司,长期建立起来的遍布全国的媒体网络和发行网络,这也是传统的电影发行公司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全国70个主要的高票房城市,光线都有专人驻守,对于全国各地,南方北方的市场都有着清晰的把握。只是,光线一直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

《泰囧》无疑揭开了光线传媒在电影界的新篇章。该片的成功有影片本身的原因,也得益于多年建立起来的畅通渠道。

除了对市场和票房的敏感认知,以及及时出台的临时调整措施助力电影票房外,其实,此次《泰囧》大卖,也离不开股东的大力支持。光线传媒的股东中,囊括了中信证券、光大银行等银行的投资机构,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等投资基金。银行和投资机构的营销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泰囧》销售加温。2012年底,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推行信用卡消费活动,购买《泰囧》只需25元,部分区域甚至低至10元。为《泰囧》聚集大量人气。

有人说:“现在《泰囧》不需要营销团队去做市场了,所有光线传媒的投资者都已经自动参与其中。网络宣传、制片公司、投资机构的共同演绎,使《泰囧》变成年末资本市场上重量级的大片。”

但王长田说:“我们一直在增加对电影领域的投资。《泰囧》只不过是我们电影战略的一个成果。”

不管是用了何种营销方式,《泰囧》的巨大成功,都宣告了光线传媒正在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在电影领域中迅速成长。不过,巨额收入并没有冲昏王长田的头脑,他在扩展自己的影业版图时颇为谨慎。在一次采访中,他曾告诉我:“无论是电影的制作、发行,还是院线的投资,都需要有充足的现金来支持。在《泰囧》之后,院线整合的过程中,光线将会有许多投资与并购的机会。但我们会谨慎选择,我们上市后融到的现金一直使用到现在。可能在所有的影视公司中,我们的现金状况是最好的。”

目前,光线传媒分别在影视、游戏和互联网视频三个行业中各投资了一家公司,以期待将来形成一个业务结构相互关联、不同公司之间形成分工协作与资源共享的体系。

“2013年,我们的影视剧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可能会上升,尤其是在电视剧领域将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预计有十部左右的电视剧将实现收入。虽然可能不会再有《泰囧》这样的票房奇迹出现,但总体来讲,我们会有十几部影片上映,加到一起总的票房收入也不会太少。”记者出身的王长田回答问题向来滴水不漏。电影现在已成为光线传媒招牌之一,就连后来热映的《中国合伙人》都是主动找光线传媒合作。

但2013年元旦之后,光线传媒的股价却没有再次上演神化式的增长,其股价从1月4日创出37.3元的高点后就节节下挫。

“股价的变动是市场行为的正常体现,没有人去左右股价的。”王长田对未来仍然信心满满。

其实,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这十年来,《英雄》《无极》《夜宴》等华语大片渐渐改变着商业观和观众的口味,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的制片方式一度盛行于行业内。如今面临转型升级的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到了类型化、分众化的十字路口,近几年频频以小投资搏上位的影片更是说明此趋势即将到来,中小型类型片将成为国产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到底什么是类型片?著名节目主持人,电影《泰囧》的策划人刘仪伟也在问王长田。刘仪伟曾参与制作多部卖座电影,正是他在2011年,向王长田引荐徐峥,并最终促成了《泰囧》的诞生。也许更多的电影人,以及对电影感兴趣的人,会在他们的对话中找到很多关于电影如何商业化的答案。

囧途真相

票房创历史纪录,导演却无权分账;幕前幕后皆门道,大佬直指潜规则;高人背后的高人,神话背后的神话;是一个灼人眼球的媒体事件,还是一场歪打正着的**丝逆袭?出品人对话策划人,《泰囧》背后大玄机!

刘仪伟:要拍《泰囧》的时候,徐峥找过很多人谈,也遇到很多的不顺利,后来我让他找你。我觉得你们的发行很强大,你和我又有多年交情。我知道你的判断能力和对电影的理解,你一定会喜欢这部电影,而且能够满足他的需求,所以我就帮他约你见面。没想到你们见面后半小时就解决问题了。

王长田:对。徐峥来了之后跟我说:“没有文字的故事大纲,也没有剧本,我给你演一遍吧。”然后他就一会儿坐着一会儿站着,一会儿是王宝强一会儿是徐峥。基本上是给我们演了一遍。

刘仪伟:那时候还没黄渤?

王长田:对,没有。他演完后,我就觉得这种喜剧片,又是一个品牌的延续,肯定没问题,我当时只是需要判断徐峥能不能当导演。

不过,我觉得你不会轻易地介绍一个人过来。我们十几年来一直在传播娱乐界,对每一个导演、每一个演员都了解。这么多年,我们也知道徐峥参与了一些影片的创作。我们在拍片子选男主角的时候,也很多次都会想到他,尽管那时不认识他,但对他是有概念的。

徐峥作为一个上海人在北方发展,他的性格特征是南北交融的。而且他是一个爱惜羽毛,会特别注重自己的信誉、注重细节、要求完美的人。我觉得他也非常有才华,在编剧、导演、策划、运营、营销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想法。考虑到这些,我判断他应该不会忽悠别人。所以当时,我基本上就决定这件事是可以做的。

其实,在影片已经开拍一周的时候,还有个演员没定下来。我们想尽各种办法,用八个小时的时间谈判,把黄渤给敲定下来,这样就有了相对完美的三人组合。

刘仪伟:我们在讨论这个故事的时候,徐峥始终觉得应该有个黄渤。我也跟他说,中国最好的喜剧演员是葛优,接下来就是徐峥、黄渤、王宝强。其他都是相声演员、小品演员,不是真正的喜剧演员,三个臭皮匠还顶不过诸葛亮?必须把三个人凑在一起。但是黄渤也是很爱惜羽毛,或者说他是不那么愿意去演配角。

王长田:我们也怕黄渤不来怎么办,所以中间也见了几个演员,但是一比较黄渤显然是最理想的,好在黄渤还是过来了。本来,我觉得已经非常完满,没想到后来徐峥又有办法搞定范冰冰,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徐峥真的是能力特别强。

刘仪伟:我跟徐峥合作这么多年,我觉得这部电影好,他也觉得好,你也觉得好,咱们看完样片说能有两三个亿的票房,谁也没想到会创造这么大的奇迹。你觉得创造奇迹的原因是什么?

王长田:我觉得有运气的成分。运气成分在不同的票房数额之下所占的比例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如果做到四五个亿或者五六个亿的时候,运气的成分可能占到20%~30%,但如果做到10个亿,甚至10个亿以上的时候那运气成分就会更高一些了。

但要用什么样的成本去拍什么样的电影,就需要判断力。跟什么导演合作,选什么样的演员,考虑哪些市场又是策略问题。还有宣传和发行方面的能力等。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在反映一个制作公司的能力。

另外,徐峥也不是忽然走到这一天的,他自己弄过剧本、导演过话剧,又演话剧、电影、电视剧,还参与影视创作的现场导演。

刘仪伟:我们在拍《人在囧途》的时候,就看到了他非常杰出的导演才华。

王长田:所以他也是积累到一定时候爆发的。

此前几年,只有三五部大片会选择在年末上映,而2012年的贺岁档可谓一场巅峰对决。一边有好莱坞的《末日狂潮》,一边又是《奇幻漂流》;既有忧国忧民的饥荒悲叹,也有探索人性的历史演义。我们屡屡听闻投资规模亿万的大片惨遭滑铁卢,但似乎每年都有诸如《疯狂的石头》《失恋33天》《泰囧》等小成本影片拔得头筹。这些关于电影的传奇故事,每年都会真实上演。

刘仪伟:我们做《人在囧途》的时候也是这样。最早是陈可辛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美国有部电影叫《飞机、火车、轮船》,你能不能根据这个写一个春运的故事?《人在囧途》跟《飞机、火车、轮船》形式一样,但内容完全不一样。我的确是用了人家的套路,飞机坐不上坐火车,火车坐不上坐轮船。但我当时跟徐峥也说,这个电影要类型化,不能够有太多的关于导演的个人情怀。我觉得他落实得特别好。

王长田:对,他在制作方面,充分掌握了喜剧的规律,然后又把这些规律变成一种生动的电影语言。

《泰囧》中的生意经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投资高达6亿的《金陵十三钗》亏损3.6亿,该片最终也令合作了10年的张艺谋和张伟平分道扬镳;沉积19年的《一九四二》也因为题材过于悲情,亏损达1亿,更惨的是《一九四二》的亏损导致华谊股价连续暴跌,市值蒸发数亿。如果说有其他片子能够平衡的话还好,如果没有,投资方怎么办?

刘仪伟:《泰囧》一下子挣了那么多,你们是不是以后可以拍一些赔钱电影了?

王长田:谁都不想赔钱,只不过我们承担风险的能力可能会大一些。我发现大家有一个误解,我经常听人说,你看谁谁谁,人家有钱,人家是搞煤矿的,人家是搞房地产的,人家根本不为了挣钱,人家为了捧一个女演员,或者就为了买一个品牌什么的,根本不指望挣钱。我说全是胡扯,没有一家公司进入电影行业是不想挣钱的。

刘仪伟:我也认为是瞎扯。很多卖煤的、卖房子的都说,刘仪伟你来,我给你投点钱。但我从来不跟他们合作,我都是跟中影的韩三平或者和你这样

专业的投资人合作,因为那些人不是把电影当产业做,经常会投一半就不干了,或者投着投着,他就觉得,怎么那么贵呢?

他们不了解这个行业,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所以真的要提醒很多想进入这行的导演也好,制片人也好,钱要慎用,还是要去找专业的投资公司。

王长田:其实大家都是想赚钱,只不过他们赔了的时候就说不在乎。谁会没事干赔着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