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8790300000011

第11章 周鸿祎 吴伯凡(2)

周鸿祎:我相信造谣是不可能把一个公司给扼杀的。如果可以,那以后中国互联网大家谁都不用做产品了,都花钱雇公关公司,雇水军公司,以骂人为主,把竞争对手骂死好了。中国以后也就不要创新了,因为任何创新者一定会被人骂死。

吴伯凡:有业内人士做出这样的分析,与3Q大战“二选一”、速战速决的打法不同,3B大战将是“小刀刮肉”式的持久战。但这场打着颠覆垄断旗号的战役是否真的能够净化搜索,造福数亿网民还是未知数。

谷歌公司的信条叫不作恶,它的商业模式是制约在道德法则之下的。把广告冒充公共信息来发布的,也是一种商业模式,但谷歌没有采用。谷歌就是想用自己的经营实践证明,不作恶也是可以赚钱的。据说,去年美国所有的平面媒体,加起来的广告收入,都不如谷歌一家的广告收入。

好的搜索引擎除了搜索结果客观公正之外,更要全面和权威,这是全世界用户的相同诉求。但是谷歌的成功似乎很难在中国被复制,前段时间,我要查有关robots协议的资料,我发现一个问题,从360搜索,搜出来的资料,确实没有百度的全。百度有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百科等,但你没有这些,这肯定会影响你的用户体验。

周鸿祎:今天的百度已经不是单纯的搜索网站,也是一个内容站,有大量的网民自己贡献的内容。这些内容站,我觉得也是应该能被别的搜索引擎搜到的。虽然百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是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百科里面的东西,作为互联网上很好的内容,我们也一样应该能搜到。

吴伯凡:刚才我谈到的robots协议,在百度百科中有这样的解读:“网站通过robots协议告诉搜索引擎哪些页面可以抓取,哪些页面不能抓取。robots协议是网站国际互联网界通行的道德规范,其目的是保护网站数据和敏感信息、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被侵犯。”其中也有提到,奇虎360被曝违反robots协议。

周鸿祎:我们找过robots协议的发明人,也了解了robots协议的来龙去脉,它只是告诉网站什么东西可以对外公开,什么东西应该保密。但是百度创造性地变成说,很多百度跟网民共见的内容,搜狗可以抓,谷歌可以抓,但是360不能抓,这显然就是把robots协议变成一种歧视性条款。为了遏制竞争、遏制市场后来者,百度把一些信息封锁起来。而这些信息并不是隐私保密的,版权也不完全属于百度。而且即使有版权的信息,搜索引擎也是有索引权的,百度不让我们来抓取信息,我认为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吴伯凡:那你现在的态度是什么?我看到在2012年11月1日这一天,百度和360,以及搜狗等其他多家搜索引擎共同签署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起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自律公约》,这份公约的核心内容正是robots协议。

周鸿祎:我们是签了互联网协会公约,因为很多网站还是会利用robots协议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那大家都应该尊重。虽然这是个君子条款,不是一个法律协议,甚至都不是一个行业规范,但是联网协会讲了一视同仁的原则,你不能利用robots协议妨碍竞争。

吴伯凡:目前就中文的搜索引擎来说,百度的贴吧、知道和百科,的确是很重要的内容。中国没有维基百科,以前有互动百科,好像也没做起来,那这些资源到底应该归谁?

周鸿祎:归谁不重要,一定归百度。但是百度会利用流量,优先培养自己的内容,然后把自己的内容建立起壁垒。如果再把这些内容封闭起来,就变成很多内容只有在百度上才能找到。然后他们用这些内容养自己的搜索流量,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流量黑洞。百度已经越来越不像一个搜索引擎,而是在利用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内容的封闭花园。

吴伯凡:是一个媒体公司了?

周鸿祎:对,是一个媒体的公司。我认为今天对中国的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最强控制力的不是中宣部,不是新闻办,是百度。因为有人在网上发表一些牢骚,对政府做一点攻击,删去这些东西不会特别及时和彻底。但是如果去批评百度,会被删得特别快。因为百度可以通过操纵搜索结果,调整权重,让这个网站在互联网消失。百度控制互联网的80%,甚至更高的流量,网站没有流量就会没有未来,所以大家都不敢批评百度。

今天百度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媒体,但作为一个媒体,百度又缺乏一种真正的中立和客观性,或者社会的责任感,这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

吴伯凡:我看李彦宏内部讲话“鼓励狼性,淘汰小资”,他的危机感是很强的。有人说他说到狼,潜台词就想到是你,他想让百度更像360。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揣测。

周鸿祎:我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百度缺的不是狼性,缺的是对用户的人性,如果真正把用户体验改造好了,我们是无从下口的。

吴伯凡:作为一个旁观者看来,2007年到现在五年的时间,百度在商业上是很辉煌的五年,但是在创新上是失去的五年,电子商务、即时通信……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没有成功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太赚钱了,创新动力不足。就像贪吃蛇游戏,必须不停地吃东西,吃的时候就必须要长,越来越大的时候,就越来越难操控,这个游戏是玩死为止。手段高明可以多玩一会儿,但是最终都是死掉,这可能也是好多公司避免不了的宿命。

颠覆式创新

垄断巨头缺乏创新力,就会面临小公司以反垄断为口号的挑战。美国网景创始人Marc Andreesen起诉微软,制造了当年著名的互联网反垄断官司,最终胜诉却也迎来公司倒闭的厄运。视Marc Andreesen为偶像的周鸿祎,也常常在他打击对手的同时让自己深陷危险境地,他的“颠覆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悲催的自残式武器,并贯穿周鸿祎整部战争史。

吴伯凡:你造成过好几个地方的天下大乱,比如,病毒、反病毒,乱得不能再乱了。你觉得乱了以后,就达到你的目的了吗?

周鸿祎:美国的软实力很多时候都提到颠覆式创新,或者破坏型创新。美国商学院经典教材,讲的也是这个概念。可是到中国,颠覆、破坏全是负面词。讲这个词的时候,很多人就会不理解,会认为你就是一个搅局者,是个捣乱的人员,就想让别的公司赚不到钱。但一个产业要想不断地进步,必须要每隔五年、十年,有充分的技术创新,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或者用户体验的创新,或者这三种组合,总之一定要新企业起来取代旧企业。

我觉得美国或者全世界的商业文明,就是靠创新来推动的。比如说柯达胶卷破产了,我们现在都用数码相机,用手机拍照,这就是一种成功的颠覆。

如果现在大家研究基因,就会发现生物要不断进化才有活力,才能够进步,这已经被生物学证明。那么在行业里,厂商之间形成一个寡头的垄断、寡头的默契就非常可怕。

我给今天搜索引擎垄断者带来新的挑战的时候,围绕着我们的口水战就铺天盖地,很多人就会产生疑惑说:你做得对吗?我觉得目前真正想去做创新的时候,不是智商问题,也不是情商问题,是胆量问题,看你有没有胆量,去触动既有的利益格局。

吴伯凡:有人说,你是一个不好惹的角色,好像打架的时候,你没有输过?

周鸿祎:我觉得这个说法也不对。其实每次打架,我都被打得很惨,因为竞争对手攻击我,经常不能说我做的事情不对,而是给我编造很多谣言,包括对我个人进行很多攻击,我已经被攻击得体无完肤了。

我还算运气不错,没有被他们打死,但是每一次创新,都意味着被劈头盖脸地绞杀。

2006年的时候,我们做反流氓软件。当时流氓软件祸害整个中国的所有网民,但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除了网易一家洁身自好,其他公司都在参与,变成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大家都不以为耻,反正都在做嘛,谁也不说谁。

吴伯凡:听说大家给你送了一个绰号,说你是流氓软件之父。

周鸿祎:这是他们打着我的旗号,把屎盆子都扣在我头上。这帮人做流氓软件很恶劣,但是都打着我的旗号做,号称是我的学生,所以我觉得与其跟他们争辩,不如做一个免费的杀流氓软件的工具。

不管你后台多硬,不管谁来说情,只要是用户不喜欢的软件,就可以用360从电脑里把它干掉。

当时我还做免费杀毒,打的就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你收费我免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跟,因为他们一免费,几个亿的收入立马就掉下去。很多人不知道,当时我卖杀毒软件,也有快两个亿的收入,我要做免费杀毒,也要放弃这些收入。当时我的投资人和董事会,都是极力反对的,很多员工也不理解,大家觉得吃饱了撑的,但是我认为应该做。《葵花宝典》上说欲想成功必先自宫,如果你认为这个生意没有未来,还不如今天就自己完毕。

大企业往往是一个改良者,不愿意去革命。小企业如果能够把自己当成光脚的,变成一个革命者,去跟大企业竞争,就处在一个有利位置。

吴伯凡:你虽然始终不承认自己好战,却数次被卷入战争,360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你的战争史。无论是商场战神,还是CS爱好者,你在大众心目中的好战形象似乎已无法改变。

周鸿祎:有人攻击说我是唯恐天下不乱,在商业上我是希望越乱越好,因为一旦大公司形成稳定的局面,小公司就没有机会了,所以在商业社会里,我相信天下大乱才能群雄并起。

国际上一直在谈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大企业利用它的垄断地位去妨碍竞争。我最喜欢的人除了乔布斯,还有Marc Andreesen,就是Netscape的创始人。他当年被微软干掉了,当时看似微软赢得一个胜利,但是欧盟和美国启动了对微软的反垄断调查,从那以后,美国互联网的春天就来了,因为微软不能够再利用垄断,利用捆绑,去强制做一些事情。

吴伯凡:对,微软好像也没有失败,但是最终市场格局变了。

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机会

创新、反垄断、垄断、被创新,互联网企业也许会陷入这样一种不停往复的循环里,而带来的积极意义就是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实不仅仅是互联网,所有行业皆是如此。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在社交等一些领域的应用已对传统的PC互联网形成了替代,成为网络世界的另一个入口。

吴伯凡:我有一个朋友是做IT这一行的,他跟我讲,有一天他儿子忽然问他:“爸爸,什么是鼠标啊?”他当时第一反应是自己好老了。可是我们想一想,有些小孩真的是没见过鼠标,他们用iPad和手机,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意识到移动市场的力量。

周鸿祎:移动市场是对整个传统互联网彻底的颠覆。我经常在内部会议讲两点。第一点,很多企业都不是被对手或者被趋势打败,所以要勇敢地去拥抱新的趋势。第二点,我觉得无线互联网跟有线互联网,是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任何把有线互联网的产品搬过去的妄想,都是徒劳的。应该在无线互联网上想一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目前,除了腾讯的微信拿到无线互联网门票之外,中国其他的互联网公司,还都在探索,包括我们,包括百度。

我觉得以后大家大量的时间,都会在网上待着,用的设备一定是手机,或者是iPad,这些跟PC最大的不一样就是随时随地无处不在。

比如网购,今天在电脑上能搜索到商品,但以后,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逛到一个百货店,觉得这个东西不错,掏出手机拍张照片,就能到网上找类似的东西下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