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8790300000010

第10章 周鸿祎吴伯凡(1)

“斗士”的火拼逻辑

周鸿祎曾在微博上郑重其事发过一则声明:“我不是老板,从来都不是,我是在360跟大家一起干活的大leader,我愿意为用户干活,愿意为员工干活,愿意为股东干活。一句话:苦逼,并快乐着。”

从外表看,周鸿祎的确不像一个BOSS。不管是采访还是在某些活动中偶遇,我从来没看见过他穿正装,要么夹克衫,要么休闲毛衣,要么套头T恤。一副标准IT男的形象。

不过,和传统的技术男不同,周鸿祎特别能言善辩,在媒体面前,周鸿祎总是像“打了鸡血”一样斗志昂扬。

单从采访的角度来说,大部分记者应该都挺喜欢周鸿祎的,因为只要镜头对着他,不管多么累,多么疲惫不堪,他都能在一秒钟内精神焕发。采访他也永远不用担心冷场,抛出一个问题,他就能滔滔不绝。说到兴起时,镜片后的大眼睛还会瞪得圆圆的。

近几年,他越来越喜欢穿红色的衣服。红衣与他的名字谐音,因此得了一个“红衣教主”的绰号。又因为屡屡口出狂言挑战业内巨头公司,从“红衣教主”变成了“红衣大炮”。

周鸿祎几乎跟业内所有大佬都干过架:和百度李彦宏针锋相对,与网易丁磊论战江湖,叫板阿里巴巴马云,还有闹得沸沸扬扬的与腾讯马化腾的“3Q大战”。他甚至连自己多年的朋友也不放过:在微博上挑起与相识17年的好友雷军的口水战,在与腾讯争取“搜狗”失败后与搜狐张朝阳反目……周鸿祎从来不忌讳向媒体“公开”这些“战争”背后的内幕,而且他每次都是振振有词地急急表白,是别人挑起事端,他是正义或者被迫反击的一方。

不过,别人可不这样认为。

2012年5月19日,马化腾转发了雷军一条暗指周鸿祎通过骂人吵架做市场推广的微博,并如此评价道:“唉!其实他是个演员。剧情、套路、表情每次都差不多。雷总看透了就陪他练到底吧。”

2013年10月11日当当网李国庆,也在微博上转发了一家媒体关于腾讯从360手上“抢走”搜狗的报道,并如此评价道:“这些年庆幸没和老周(周鸿祎)同行,公关高手惹不起。”

据说,周鸿祎在圈子里人缘不太好,但他丝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并对自己“搅局者”的身份深以为荣。这就是周鸿祎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喜欢跟人打架,老是打不赢,但是坚决要跟人打。

1970年10月4日,周鸿祎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青石镇边街村秀才湾。虽然籍贯为黄冈,但是他从小在河南长大,大学又到陕西念书,所以在他的个性中既有南方人的精明,又有北方人的直率,他自认为性格更偏重于像北方人。

周鸿祎在少年时期就对电脑特别感兴趣,而且天分极高。因为父亲的单位是做地图测绘的,在周鸿祎高中阶段,家里就有了IBM和苹果电脑。他最初的电脑启蒙老师,是父亲单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高中还没毕业,周鸿祎就已经学会了用Basic语言编程。

也就是在那段时期,周鸿祎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看到一篇有关于大学生辞职下海,帮人攒电脑挣钱的故事,他觉得这帮人活得特别潇洒,有活就干,没活就出去玩,不用按点上班,也没人管。当时,他对创业并没有概念,但确定以后要像这几个大学生一样,从事跟电脑相关的自由职业。

为了实现这个梦,周鸿祎放弃了武汉大学和上海交大投给他的橄榄枝,选择了读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到了大学,周鸿祎如鱼得水,天分加上努力,让他很快成为学校里知名的电脑高手,还获得了“电脑小狂人”的称号。但从大三开始,学校提供的工作平台就不能满足周鸿祎的胃口了,他开始从外面接各种与电脑软件相关的活儿,其中包括对银行立体计算器程序的改进。等到大四,周鸿祎已经敢单枪匹马跑到北京的中关村“闯荡”。

大学四年,周鸿祎异常忙碌,白天上课,晚上干活,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四年的专业训练,也让他从一个毛躁的小伙子变成了严谨的工程师。对创业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看法,开始在心中为自己的未来勾画蓝图。所以研究生选专业时,周鸿祎选择了管理学专业,因为他想将来自己开电脑公司时,总要有点管理经验。

现实总是没有想象中的美好,真正开始上课,周鸿祎才发现自己对管理学丝毫没有兴趣,读研没多久,他就开始逃课继续研究电脑。就在读研期间周鸿祎做出了反病卡的原型,并拉了几个同学开始创业,而且在三年时间内创业两次,当然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硕士毕业后,周鸿祎放弃了去银行工作的机会,进了方正集团。创业失败让周鸿祎安稳下来,不过只短暂安稳了三年,周鸿袆又开始蠢蠢欲动。

1998年,28岁的周鸿袆为了完成“让中国人能用自己的母语上网”的理想,创建了北京三七二一科技有限公司,3721的意思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这确实也很符合周鸿袆的做事风格。当时,周鸿袆和老婆,以及两个员工租住在保福寺附近的小两居里,注册公司的几万块钱资本,还是他老婆跟娘家人借的。

3721开创了中文上网服务之先河,并于1999年正式提供网络实名中文上网服务。“中文关键词搜索”技术所带来的网站实名服务,覆盖了当时90%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天使用量超过约8000万人次,并拥有超过60万的企业客户,占据中国付费搜索市场40%的市场份额,居于绝对领先地位。

2001年,3721公司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率先宣布盈利。2004年1月,雅虎出资1.2亿美元购买了3721公司,并邀请周鸿袆就任雅虎总裁,全面负责雅虎及3721公司的战略制定与执行。

在外人看来,这场交易周鸿袆并不吃亏,但是后来,谈及此交易,周鸿袆屡屡表现出悔恨万分状,他总觉得,如果不卖给雅虎,3721坚持到今天,市场份额一定会超越百度。

在雅虎中国“安分”了18个月,周鸿祎又一次功成身退,创立了一直坚持做到今天的奇虎360。从宣布免费杀毒干掉国内杀毒软件的厂商开始,他的“流氓”形象便固化在了互联网行业,他也坚持有事没事就找人吵架到今天。

周鸿祎微博的头像就是一种备战的状态:他穿着迷彩服,皱着眉毛,坐在草地上,怀里抱着一支CS游戏中常见的AK-47。他喜欢真人CS游戏,也是这项必须战斗才能取胜的游戏中的高手。

有人说,这些年,有奇虎360的地方,就有战争。而周鸿祎说,360公司就像一条鲶鱼,有它的存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才能充满活力,那些巨头企业才会有创新和改变的压力。

大家总觉得周鸿祎挑起战争,必是为了赢,因为损人都是为了利己。但他自己觉得每次都是两败俱伤,而且他受的都是内伤。他也从来不怕输,还想让更多创新者像他一样有斗志,他说,这样才能平衡市场,让后来者有挑战巨头的机会。

对于周鸿祎的个性,网上的评价褒贬不一。爱他的人佩服他的勇气;讨厌他的人,觉得他是互联网中的“黑社会”。战斗这么多年,他似乎没有斗累了想停火休息的意思。他的老朋友,《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知名媒体人、财经脱口秀《冬吴相对论》的主持人吴伯凡评价他说:“在周鸿祎的身上有那种长不大的成分,但这几年他也有一些明显的变化,比如,说话不像以前那么狠了,不像以前那么有挑衅性,开始注意分寸与节奏。”

周鸿祎自己也坦诚,他曾为言辞过激向马云当面道歉,主动找丁磊把酒言欢泯恩仇,和雷军仍然是朋友。只不过,他又多了新的“敌人”,开始不断指名道姓地抨击百度和腾讯,最近又多了一个搜狗的王小川。谁也不知道,他下一个炮轰的对象会是谁。

其实,理智想想,我们可能不喜欢周鸿祎的个性,但中国的互联网也还真不能缺少他这样的斗士。

周鸿祎爆料3B大战

2012年8月,360搜索横空出世,短短10天斩获搜索市场10%份额,排名仅次百度位列第二。此举震惊搜索业巨头百度,8月28日百度展开“夜战”,用户通过360综合搜索访问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贴吧等服务时,将会强行跳转至百度首页,不惜破坏用户体验,反制360。次日,360迅速反击,将网址导航搜索框中之前默认的新闻、地图、MP3等百度产品全部撤掉,替换成包括搜狗在内的其他产品。3B大战全面爆发。当年的“流氓软件之父”周鸿祎对战今天的搜索业垄断者李彦宏,更有网友戏称这是一场流氓对地痞的精彩战斗。

其实从3Q到3B,战争从未停止,恋战者无往不利。

吴伯凡:据说,在2012年11月24日创业家年会现场,你与为百度提供公关服务的蓝色光标创始人赵文权不期而遇。当时,你们俩言辞激烈针锋相对。你说,在你们做搜索的两个月内,发生了无数的事情,大公司用各种方法来对你进行绞杀,无数的第三方打手都蹦了出来,比如说砸8000万,让某公关公司砸死你们。并指名道姓告诉赵文权打你们的时候手轻一点,把你们打死了后面的钱怎么办,要留着,慢慢打。我听到这段对话觉得很有意思。在我们看来,当时百度对战360的决心越来越坚定,而你也信心满怀,你是觉得自己点中了百度的死穴——竞价排名吗?还是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能跟百度竞争?

周鸿祎:做搜索我有团队,有经验,有足够多的用户,有完整的技术,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我做搜索的一个必要原因。我决定做搜索,就是我看到了颠覆的可能性。谷歌不能用,大家被迫选择用百度,但它的用户体验有很多问题。

大家把搜索引擎当成一种知识引擎,所以应该给用户尽量客观、公正、中立的材料,即使在里边混很多广告,也应该把广告和搜索结果分开,至少要标出来。但有些公司完全是用广告来误导用户。

吴伯凡:当时谷歌走了以后,搜搜、有道等好多公司,好像都想分一杯羹。

周鸿祎:但百度一家独大,几乎垄断了这个市场。最强劲的对手没了,像搜搜、搜狗、有道对它根本不构成任何实质的影响。所以百度就没有任何的动力去改善用户体验,只是为了挣钱,搜索过度商业化。大家也都感觉越来越糟糕,比如说很多关键词打出来,前面全是广告。

百度搞的商业模式叫竞价排名,愿意出高价的商业欺诈网站就被放在前面。最严重的是医疗行业。中国的医疗资源是非常匮乏的,好的医院永远人满为患,要求爷爷告奶奶才能看上病,他们不会花几百块钱去搜索引擎找客户。

但虚假医疗需要。虚假医疗广告把很大一部分收入贡献给了搜索引擎,换句话说,在搜索引擎里,30%的收入是来自虚假医疗广告,这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很多人包括国家媒体也做过批判,但没有用。当消费者没有选择的时候就会变成受害者。所以我就想,自己能不能颠覆这种商业模式?反正我是光脚的,我在搜索上一分钱收入都没有,我不用像垄断者那样去追求过度的利润,稍微做点规规矩矩的广告,就能挣钱。

吴伯凡: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赢利的?

周鸿祎:搜索我学谷歌。在搜索结果里根据用户的关键字,会在左边放上匹配的广告,大概每一页会有限地放几条,或者用颜色明确地区分出来。

有些大家批评比较多的,我们很难做判断的行业,比如说虚假医疗,我们全不做。我只做一个更干净的搜索,即使只有10%的份额,也要让市场里有第二种选择。如果对手也能跟着变得很干净,我也算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再说,到什么时候,都一定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互联网里再牛的巨头,也要尊重用户的意见。

吴伯凡:我觉得你提的这一点可以称之为“道德竞争力”。做商业的人,很容易有一个所谓的常识:讲道德可能就妨碍商业上的成就,至少道德行为是无助于商业上成功的,有些时候还会阻碍商业上的成功,甚至用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时候,可能会让整个企业陷入毁灭。该赚的钱不赚,在商不言商,是很灾难性的事情。这种观念来自我们传统的“无商不奸”。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在经营的过程当中,想抄近路走捷径的公司,就会把车开到一条低等级公路上,踏上一条没法掉头的路。你不道德,总有人比你更不道德,所以这条路是走不长的。像《圣经》里说的,要走窄门不走宽门,宽门人多必之死亡,窄门人少方能进入天堂。

3B之战,虽然从明战变成暗战,但至少不像当年你跟马化腾打架那样激烈吧?

周鸿祎:我觉得和百度相比,我们是站在明处的,但是这种巨头,出来跟我对话他也很尴尬,因为我说的道理是对的,他很难反驳我说的东西。比如,过去有人质问李彦宏说:“为什么竞价排名是把一些虚假的结果放在前面?”他总是解释说“算法”,其实搞技术的人都知道,那不是什么算法,那就是你的商业规则。今天我有搜索引擎,就可以证明给公众看,不是什么算法,我们可以把那些欺诈的网站过滤掉。但是我们因此遭到很多暗枪,他找了很多代理人不断地来骂我们,比如说我们涉嫌偷账号,反正把所有能想到的最肮脏的词都加到我们头上。

吴伯凡:不过,你也一直很淡定。是因为以前的经历让你皮糙肉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