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像烟花那样绽放
8779400000085

第85章 拯救西瓜,拯救心灵

购房团早已名满天下,人尽皆知,那天在电视上,我竟看到一个购瓜团,闻所未闻,难道小小的西瓜也能炒出真金白银来?今年7月底,由20多人组成的购瓜团来到西安市郊,他们乘坐两辆大卡车大张旗鼓地开进了刘师傅的瓜地,一举买走了2万斤西瓜。在当时,西瓜的市场收购价是每斤1毛钱,而购瓜团把价钱抬高了一倍多,每斤两毛二,2万斤西瓜共花费4000余元。购瓜团满载而归,回到西安市内,他们把西瓜全部送给了环卫工人和心心幼儿园,那个幼儿园里的孩子都是智障儿童。

高价买入,免费送出,很显然,这是只赔不赚的买卖,那他们为何要打着“购瓜团”的旗号行“送瓜团”之实呢?事情还得从西瓜说起,今年夏天关于西瓜的传言四起:安徽阜阳有传言西瓜被注入艾滋病人血液,广州有媒体称西瓜被注入红药水……一时间,人们望瓜生畏,谈瓜色变,直接后果是西瓜无人问津,价格一路走低,不少瓜农血本无归。据7月24日的《山西晚报》报道:“运城瓜价跌至最低两分钱一斤,卖瓜农妇李爱芳上吊自杀。”西安的西瓜也未能幸免,价格迅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西瓜就是瓜农的命,西瓜危在旦夕,瓜农濒临绝境!

瓜哥(网名)一直关心着西瓜和瓜农的命运,他是西安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早年曾和父母一起种过西瓜,他深知瓜农此时的伤心与无助。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过:拯救西瓜!他立即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这个火热的季节,在这个西瓜又一次丰收的时刻,一个又一个关于西瓜的新闻让人一次又一次地揪心,先是山西运城的卖瓜农妇上吊自杀,又有长安区炮里乡的瓜农面对西瓜一筹莫展……”他呼吁网友一起去买西瓜,很快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热烈拥护。仅仅几天时间,瓜哥就召集了20多名志同道合的网友,成立购瓜团,并凑集了4000多元钱。那天早上,当购瓜团准备出发时,有个女孩从老远赶来,交给瓜哥50元钱,让他代买几个西瓜。女孩觉得自己出的钱少了,还有些不好意思,而她每月的收入仅有600元。

瓜哥经过实地考察后,决定购买刘师傅的西瓜。刘师傅家在西安市郊,家境贫困,儿子正上大学。他今年种了30亩西瓜,全家的生活都寄托在这片瓜地上,虽然喜获丰收,可没想到天不遂人愿,西瓜竟跌到1毛钱一斤,一年的辛劳打了水漂不说,就连投进去的种子农药钱也将血本无归。西瓜的成熟期极短,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刘师傅只能望瓜兴叹,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西瓜在烈日炙烤下爆裂,每听到瓜地里“砰”的一声,他的心也就跟着碎了一次,爆裂的哪里是西瓜,那是一个个生活的希望啊。购瓜团的到来,为刘师傅解了燃眉之急。想必有人会质疑,一个小小的购瓜团,区区4000元钱,无异于杯水车薪,能解决多少问题?的确,人的能力有大小,但爱心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屠格涅夫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夜,屠格涅夫独自走在马路上,忽然看到一个黑黑的人影在动,是个乞丐。乞丐伸出手向他讨钱,他掏了半天却没有钱,于是他就握住乞丐脏兮兮的手,满怀歉意地说:“兄弟,对不起,我身上没钱,今天实在帮不了你。”乞丐当即哭了:“你跟我握手,就是给我最大的温暖和关切,我还是感激你啊。”

勿庸置疑,购瓜团的财力有限,无法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可是爱心无限,感动无限。购瓜团的举动震撼了古城西安,爱,如潮水般涌向瓜农:许多企业开着车直接去瓜地买瓜;“驴友”们都把自驾车去郊外买瓜当成了时尚;当地政府为了帮助瓜农渡过难关,迅速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外地人来西安买瓜,运输西瓜的车一律免收过路费……购瓜团点燃的爱心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整个西安笼罩在浓浓的爱意之中。一次购瓜行动,唤起了全社会的责任和爱心,在这个酷热的夏天,购瓜团给西安引来了一片清凉,沁人心脾。

或许是名字太相似的缘故,每次提起购瓜团,总免不了让我想起购房团。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购瓜团献出的是爱心,购房团追逐的是利润。平心而论,购房团也是守法经营,按市场规律办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本无可厚非。然而遗憾的是,购房团获取了大量社会财富,当他们横扫六合、叱咤风云之时,却少有人尽到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记得电影《功夫》里有句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若比财力,购房团拔根汗毛都比购瓜团的腰粗。真愿意看到,哪天购房团也能拿出一掷千金的勇气来,买他个几万斤西瓜。到那时,“仇富”一词自然就要寿终正寝,正如瓜哥所说:拯救西瓜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你坐在密不透风的钢筋水泥房子里,沐浴着空调的清凉,顺手从冰箱里拿出一片西瓜时,可曾想过,有人此刻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为的只是一个最简单的生活目标;当你为西瓜越来越廉价而暗自窃喜,并惬意地享受它的甘甜时,是否又曾想到过,瓜农心里的苦涩?不错,我们无法做到均贫富,至少现阶段是这样,可是永远不要忘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社会赐予的,没有和谐社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帮助弱势群体既是爱心也是责任。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是一座坟墓!社会需要爱,有爱才有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