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生命百科-生存环境(科普新课堂)
8774400000031

第31章 引进植物应谨慎

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迁移从其在我们地球上产生以来就经常发生。最初,是风和水流把植物带往四面八方。地球上出现动物之后,植物“学会”了让它们来代劳。

人类自从在地球上出现时起,也开始介入这一活动。逐渐地,人类开始有目的地来做这件事。由于人的参与,许多植物来到一些陌生的地方,并大量地繁殖起来。

现已查明,某些种类的植物首先是在世界的某个地区改造成为农作物的,后来这些栽培植物就传入各地。大家最熟悉的人类食用植物--土豆和西红柿、黄瓜和玉米来自于遥远的南方。而小麦也原产于另一半球。我们的同胞、卓越的生物学家H·瓦维洛夫查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栽培植物都来自于五个地区。这五个地区获得了栽培植物发祥地的称号。

早在古代,商人、旅行家和国务活动家就重视从其他国引进具有优良特性的植物。现在,此项工作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移植的方法也更科学。科学家们对此用了一个专门的概念--引进植物,即把植物从一地移植到另一地,使其大面积栽种并适应新的生长条件。

在进行引进时,专家们十分关注外来品种的生理、生态和栽培特性。许多国家利用引进品种栽培出大片的森林。于是,阿尔及利亚出现了桉树种植林,美国出现了核桃林。有些种类植物的迁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偶然的情形形成的。然而,并非所有的品种都能引进成功。但在多数情况下,“外来者”会迅速得到普及,超过了当地的品种。

在20世纪之前,齿叶板栗曾是美国东部阔叶林中最常见的树种之一。这些高达30米的树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为许多林中动物提供食料。人们极为看重这种树,因为它的木质优良,颇具观赏性,果实也很可口。

1904年,在纽约的一个公园里齿叶板栗树开始枯死。这些树的树干上生成许多裂纹,后来树就死去了。后来查明,从中国运来的亚洲板栗种树上有一种寄生菌是致其死亡的原因。风带来了孢子,孢子落到了树皮的裂缝里,由这些孢子发育成能破坏树皮组织的菌丝。结果,由于供给遭到破坏,树木很快就死掉了。这种病获得了一个名称,叫板栗树皮癌,它蔓延的速度惊人。

美国的齿叶板栗不能像亚洲板栗那样抵抗被带来的寄生物。与不速之客斗争的所有尝试均告失败。流行病大肆蔓延开来,传到了各地。这是一场真正的生态灾难。那位出于良好动机把亚洲板栗运到美国的人,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引进竟招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在20世纪中期,即齿叶板栗首批死亡半个世纪之后,30多亿株齿叶板栗树只留下了不足一百株能结果实的树!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取代死去的齿叶板栗位置的主要是橡树,然而,从此森林变得稀疏了。随同齿叶板栗一起消失的还有某些种类的动物,对于它们来说,齿叶板栗“既是食物,也是房屋”。

科学家们没有放弃恢复齿叶板栗昔日繁荣的愿望,哪怕是部分恢复也好。今天,人们已成功地培育出首批杂交板栗的稳定的品种,并研制出医治这一可怕病害的药品。但是,要想使齿叶板栗复兴起来,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漫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