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宠辱之间:千古流传的大清外戚
8770200000010

第10章 通晓文理,处事果断

年羹尧在统领清军平定叛乱的过程中,有许多传奇的故事被后人所称颂,从中可以看出他作为统帅,平时善于学习,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具有丰富的知识,战时则机警过人,思维敏捷,处事果断,不愧为合格的统帅。

过沼泽出奇兵。当年羹尧率大军在青海征讨发动叛乱的蒙古族叛军时,有一次,当清军隐蔽地接近叛军的营地时,却被一片沼泽地挡住了前进的道路。这片沼泽地虽然不很宽,但却又是积水,又是杂草,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杂草下面却掩盖着许多深不见底的泥潭,人和马若踩上去就会立即陷入泥潭中,转瞬就会被潭中的淤泥所吞没。很显然,叛军是利用这道天然防线,阻止清军的突然攻击。得知年羹尧率几万清军前来围剿,他们并不十分惊恐,防守得也很松弛,他们想,有这道天然防线,清军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打过来。

等年羹尧率领前锋部队几千人悄悄来到后,发现了这片沼泽,便传令部队在隐蔽处扎下营盘,自己只带少数侍卫前往沼泽地察看。他一边察看,一边思考着通过的办法,终于想出一条用草束、搭营帐的木板破敌的妙计。

回营后,马上传令:要求全军将士每人准备一块搭营帐的木板或一束干草,准备次日发起进攻。兵将们听到这一命令后都很奇怪,便纷纷议论说:“往常临阵之前,大将军总是要我们磨快刀,擦亮枪,可这次却让带这些东西,真是稀奇!”

第二天凌晨,天还未亮,年羹尧便把人马带到沼泽地边。当将士们面对着这样一片人迹罕至、遍地泥水、杂草丛生的沼泽地时,全都惊呆了。到这时,他们才明白了年大将军命令的含意。许多士兵看看眼前的沼泽地,又看看随身携带的木板和草束,无不由衷地佩服年大将军的远见和奇谋。在年羹尧的指挥下,清军先把草束抛到泥水中,上面再铺上木板,用不多时,便在沼泽地上搭起了一条通路,保证了大队人马顺利通过。

当清军通过沼泽攻入叛军营盘时,刚刚起床的叛军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清军给吓蒙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清军大队竟然能顺利通过这片沼泽,还以为是神兵天降,顿时乱作一团。而此时冲入敌阵的清军,却是个个精神抖擞,奋勇争先,左杀右砍,很快就把叛军杀得落花流水,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辨风察敌。有一次,年羹尧率大军征讨叛乱,行至日落西山,正好来到一片丘陵地。这里丘陵起伏,有草地,有森林,有河流,年羹尧命令大军依山安营下寨,驻扎下来。

半夜时分,年羹尧正在大帐内看兵书,四周出奇地安静,忽然他听到一股疾风从西而来,掠过他的大帐上方,转瞬之间消失了。他吃了一惊,感觉到有什么意外情况将要发生,沉思良久,他预感到有敌情,便立即派人叫来一位精明的参将,让他火速率领轻骑兵300名,驰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查叛军。这位参将接受命令后,心想:大家都在议论,敌人大军离这里有千里之遥,怎么年大将军却让我带兵到不远处的密林中搜叛军,难道叛军身上长翅膀了?年大将军该不会草木皆兵吧。然而,他深知,年大将军一贯军令如山,必须执行命令,这位参将只好半信半疑地率领着几百名轻骑兵奔向西南方的树林。

经过搜查,果然发现有数百名叛军正集聚在那里,策划着袭击清军大营的阴谋,看到这一切,参将是既吃惊又兴奋,他指挥清军趁他们不备,突然发动袭击,一举歼灭了这股叛军。

当这位参将率军兵凯旋后,以敬佩的心情向年羹尧请教,问他怎么知道叛军会前来劫营的,年羹尧对他说:“半夜时分,突然刮过一阵风,来得急,去得快,那绝不是风,而是群鸟飞翔时双翼振动掀起的风声。在夜里,鸟群应该是留宿在树林中,它们突然飞出,肯定是受到惊吓。根据这一迹象,我才判断叛军有可能藏在西南方的树林中。事实证明,果不其然。”听了这番话,这位参将对年大将军更是由衷佩服。

战场上情况复杂,瞬息万变,年羹尧明察秋毫,见微知著,通过一个细小的情况变化,便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真可谓机智过人。

闻雁鸣破敌军。1723年深秋的一天,年羹尧率军由甘肃前往青海平定叛乱,由于军情紧急,一路急行,到达西宁附近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他便命令军队安营扎寨,将士们由于连续几天的行军,疲惫不堪,饭后便都入睡了。当夜入三更时,一群大雁带着凄惨的鸣叫声,从营帐上空飞过,年羹尧被这突如其来的雁叫声所惊醒,素来机警过人的他一跃而起,披衣握剑出帐,仔细观看,只见星光映照下的雁群,时隐时现地向东南方飞去。

年羹尧返回帐中,紧锁眉头,来回踱着步子,反复思索着其中的奥妙。今夜天黑无月光,按常理大雁应该群宿水边,倘若无人惊动,是不会夜间飞行的。况且群雁低飞,且鸣声不断,看来大雁的起飞地点距此不会太远,并且很可能是受到了惊吓。此时,年羹尧又联想到白天派出的侦探提供的情报,叛军活动区域距此已不远,而宿营地的前方隐约看到山脉。种种情况联系到一起综合分析后,他脑海中显现出一个清晰的判定,前面百里处可能是群山并且有河水或水泊,是叛军出入必经之地,估计是叛军想趁我远道而来,人地生疏,疲惫不堪,疏于防备,前来劫寨。刚才大雁悲鸣,可能是叛军夜间涉水而惊动了雁群的缘故。他还料定,叛军可能是骑马而来,估计四更后即可到达营寨。于是,他当即定下了夜间设伏,一举歼灭这股偷营劫寨的叛军的决心。

想到这里,处事果断的年羹尧来不及召集众部将具体商讨,便整装出帐,亲自指挥士兵分四路,在离营寨十里外设伏。年羹尧对众将士说:“四更时分,叛军将前来劫我营寨,大家设伏待敌,要沉着果敢,听命令,奋勇杀敌,誓灭乱军,功高者重赏。”这道军令,使众将士感到突然和困惑,然而大家都知道年大将军素来用兵如神,这次半夜突然命令大家设伏歼敌,虽然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但还是遵令四面设伏,丝毫没有怠慢。

不到四更时分,诸将率领各路兵马便按照命令设下埋伏。将士们刀箭在手,火器待发,虎视眈眈,专等叛军到来。不多时,只见远处有三路骑兵,黑压压地朝着清军营地急驰而来。

将士们见此情景,无不佩服大将军年羹尧料敌如神。待叛军进入伏击圈后,清军伏兵骤然而起,喊杀声震天,叛军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没想到清军早有防备,随即个个惊慌失措,队伍如同马蜂巢被人捅了一样,立时大乱,清军官兵一拥而上,弓箭响,刀光闪,枪炮鸣,不一会儿,叛军们便被杀得人仰马翻,死伤无数,未死者只得掉转马头,大败而逃,天亮时,将士们凯旋。

当日,年羹尧传令全军将士,清理缴获的军马兵器,休整三天,并赐美酒佳肴慰劳大家,营寨内一片欢腾。众将领共同举杯,向年大将军祝贺。席间,有将领问他是如何知道有叛军来袭的。年羹尧说:“孙武子也在《行军篇》中讲过: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意思是说,鸟雀惊起的地方,可能有敌人的伏兵;野兽惊骇奔跑,可能是敌军大举偷袭而来。望各位将领用心研讨,努力施行,每次征战必有长进,长此以往,不愁不能用兵如神。”

诸位将领听完此言,无不点头称是。三天后,年羹尧继续率军西进。经数次交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即平定了十几万叛军,大获全胜。

年羹尧在率军征战中,一方面调兵遣将,指挥作战;另一方面不断学习古人的兵法战策,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总结作战,写下了不少带兵打仗的经验和读书心得体会,整理编成了《治平胜算全书》《年将军兵法》等。其中《治平胜算全书》对战场选择、治军、兵器使用、城寨攻守、火攻水战等,均有所论述。书中关于治军、作战的论述,尤其精彩。书中特别提到军队的军容、军纪、军威、士气、号令等的整治与训练。他认为,平时对军队训练严格,战时才能指挥自如。无战事时,军队战斗力的保持和提高,在于根据未来作战需要选择训练内容,刻苦训练;战时则主要是通过鼓舞将士们的士气,提高军队的杀敌能力。出兵之前应严明军纪,坚定将士必胜的信心。由于年羹尧多年在边疆平乱,所以他特别强调战前充分准备,做到胜算在胸,作战中间,根据战场情况,趋利避害,调查土俗,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此外,书中对攻守城战法,夜战、水战、火战原则以及火器、地雷的配备和使用也都有所论述。该书是理论与实战经验结合的一部有价值的兵书。

年羹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护卫者,为清王朝的统一和稳定,竭尽全力,东征西战,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功绩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