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解读黄帝内经法时养生
8768700000003

第3章 子时养护胆经(00-1:00)——气血流注,保护体内的暖阳

子时胆经当令

胆经——子时值班的“法官”

子时(23:00-1:00)气血进入胆经。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胆的生理功能是供应内脏胆汁,帮助食物消化代谢。不注意按时睡眠,会影响气血回流胆经。

从经络循行线路图上可以看出,胆经在头侧部循行分布异常密集,胆经气血异常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易惊、忧愁、神经官能症等问题。所以成年人最好养成每天子时就寝的习惯,否则容易衰老。

●胆经上的穴位

胆经单侧44个穴位(双侧共88个穴位),其中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外侧,29个穴位在臀、侧胸、侧头部,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

●胆经的循行

胆经的循行起于眼外眦角的瞳子髎穴。上行至额角,环绕侧头部,向下循行于耳后,至肩入缺盆,下至腋窝,过胸部到季肋,下行至髂关节环跳穴,再沿下肢外侧中间,经膝外侧腓骨前缘,外踝前方到足背。止于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穴。

胆经的养生调理之道

子时阴气最盛,是一天之中最黑暗的时候,也是人体气血阴阳交替转换的一个临界点。阳主动,阴主静,此时最需要安静,不要熬夜,要及时上床睡觉。子时睡眠养胆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宁舍一顿饭,不舍子时眠”。良好的睡眠可以让身体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还能让头脑清醒起来。否则,胆经就会出现问题,表现为口苦、时常叹气、胸胁部作痛以致身体转动困难等。病情严重时,还会表现为面部毫无光泽,全身皮肤干燥,以及足外侧感觉发热等症状。胆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排泄胆汁,中医称“胆者,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味苦,色黄绿,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食物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

《黄帝内经》说,“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全身气血取决于胆气生发。子时睡眠好了,对一天至关重要。理论上说,在胆经最旺的子时按摩胆经是最好的进补,但实际上,子时强调要熟睡。因为同名经同气相求,退而求其次,可以在手少阳三焦经经气旺时(就是晚上21:00-23:00),敲打或揉搓手足外侧的少阳经。

调畅胆气能促进健康和睡眠

调畅胆气不容易生病

《黄帝内经·素问》曰:“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意思是说,同样有外来的恐吓,对勇敢的人来说,胆气行畅,恐吓引起的身体变化就消失了;而对于胆怯的人来说,胆气不畅,恐吓引起的身体不良变化就会留下来,逐渐形成各种疾病。所以胆气调畅了,就不容易因外界惊恐而生病。

现代医学表明,人体的情绪表现与一定的生理活动相联系,情绪的反应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过程,惊吓、愤怒、不满、冤屈等不良情绪因素会引起身体生理活动的异常,从而出现躯体疾病。对于胆气调畅的人,这些不良情绪不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过程,或者影响比较小,身体能够自行调节,消除或削弱不良情绪对生理过程的影响。

生病的人更容易胆气不畅

现代医学表明,人在疾病期,由于疾病的影响,也会产生相应的不良情绪。譬如,许多胆结石症、胆囊炎等胆病患者都具有胆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如疼痛、胃肠不舒服、大便不顺畅、消化不良等。由此整日忧心忡忡,有胁肋疼痛就怀疑为肝癌,咽部不适就怀疑为喉癌、食道癌,头昏就怀疑为脑部肿瘤等,这些都是生病的人更容易胆气不畅的临床表现。

具体调畅胆气的方法有:在胆经旺盛的时辰进入睡眠,以保持愉悦心情,舒畅意志;经常敲击胆经的穴位,有针对性她补益胆气,祛除胆腑的痰热、痰湿等。

胆汁分泌正常,脾胃消化才有保障

护胆要注意:早上一定要吃早餐。如果不吃早餐,就会导致空腹的时间过长,胆汁分泌减少,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增加患结石的风险。

脾胃和胆之间的关系

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生。胆汁在肝内生成之后,在肝的疏泄功能作用下,流入胆囊。胆囊的作用主要是浓缩、储存和排泄胆汁。如果将肝脏比喻成胆汁的“生产工厂”,胆囊则是存放胆汁的“仓库”。正常情况下,胆囊除了存储胆汁,还会对胆汁进行“精加工”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仓库”的大门就会紧闭。而人在进食3~5分钟之后,胆囊就会开门放行,将存储的胆汁排人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而且,肝胆的疏泄功能对脾胃升降也有促进作用。胆气足,胆汁分泌旺盛,脾胃升降有序,消化能力才强。如果胆汁得不到正常的生成和排泄,脾胃升降紊乱,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想要减轻脾胃的负担,就得保护好胆,使胆汁得以正常的分泌。

夜宵阻碍胆汁分泌

吃夜宵会阻碍胆汁的分泌,而且会让人发胖,对健康也有极大危害。很多人熬夜就会感到饿,肚子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要吃夜宵才行。这是因为体内生发的阳气被消耗掉了,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养阳——睡觉养阳。人体只有静止不动,阳气才不会受到消耗,才能慢慢生发起来。如果人们在睡前吃了夜宵,肠胃就必须增加工作量去消化食物。肠胃运动,就得靠阳气的滋养,这样刚刚生发起来的阳气就会被消耗掉。胆为少阳脉,少阳之气生发不起来,就会影响胆的功能。长此以往,胆经就会出问题,胆汁的分泌就会减少,而胆汁是消化脂肪的得力干将,胆汁分泌不足,脂肪就会在体内沉积下来,人就会发胖。

胆经的日常锻炼和养护——敲胆经

敲胆经的作用

●活气血,促胆汁分泌

敲胆经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气血。人体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人吃进去的食物,有一部分由胆汁分解成人体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质。因此,如果胆汁分泌不足,则食物被分解成可供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就不够,也就不能提供人体造血所需的足够材料了。

●调脏腑,理气机

敲胆经可以调理脏腑的气机,人体是一个升降出入气化运动的机体,肝气通达,气机调畅,则脏腑气机升降有序。气机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身体才能达到平衡,如果气机不通畅,就会出现喜欢叹气的情况,这是因为叹气可以使气稍稍通畅一些。

●增强抵抗力

足少阳胆经是处于半表半里的,邪气侵犯人体往往会和正气在半表半里中进行抗争,这时人就会感到忽冷忽热,正气强,就会把邪气驱赶出去;如果正气虚,邪气就会长驱直入进人身体里,从而使疾病加重。敲胆经可以增强人的抵抗力。

敲胆经的方法及作用

方法:拍打胆经从臀部到膝关节这一段(大腿外侧正中间的那条线)。手握空拳,用掌面一侧从臀部往下顺着气血的流向(从上往下)缓慢拍打,直到膝关节处。

两侧都要拍打。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很厚,因此必须用力敲打,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作用:通过对胆经上重点穴位的敲打,起到通经活血的效果。

干梳头疏通胆经,预防白发

白发形成的原因

《黄帝内经》认为,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容憔悴,发鬓斑白”。也就是说,女子42岁,男子48岁,体内阳气开始衰竭,头上就会慢慢出现白发,而最容易出现白发的地方就是两鬓。

按照中医的理论,头发的两大能源物质为精和血。头发健康,则说明精血充足;而“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当阳气衰弱后,气血也会不足,头发得不到足够的养料,就会干枯变白。两鬓白,说明是足少阳胆经出了间题。因为胆经是从人的外眼角开始,沿着人的头部两侧,顺着人体的侧面走下来的。胆经淤堵,气血过不来,白发自然就生出来了。而少年两鬓斑白也和胆经有关系,所以想治疗少白头,就得从根源人手,调理胆经的气血,气血足了,头发就会健康。

干梳头疏通胆经,气血充足养黑发

方法:将五指张开,像用梳子一样由前发际梳到后发际,先中间后两边,适度用力,对头皮轻轻按压,如此反复梳100次,至头皮微微发热为止。

功效: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分布着许多经络如胆经、胃经、膀胱经,经常梳头不仅可以刺激胆经,对其他经络也有很好的刺激效果,从而使这些经络通畅,生发阳气。阳气足,气血也会足,头发得到气血的供养,就会乌黑浓密。

按揉胆经穴位巧治小病

阳陵泉穴——防治胆囊炎、胆石症

阳陵泉穴在小腿的外侧,具体位置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它是胆经合穴,也是胆经气血最旺盛之处,与胆的联系最密切。有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往往在这个穴位,或这个穴位下1寸位置的奇穴(胆囊穴)处有压痛(按压疼痛)或结节(皮肤下的小硬疙瘩)等异常反应。

研究表明,针刺阳陵泉穴可以使胆囊的收缩加强,胆管运动和排空能力增强,胆汁的流量明显增多。按揉穴位可以起到与针刺相似的效果,所以每天按揉阳陵泉穴,加按胆囊穴,可疏利肝胆之气,起到防治胆囊炎、胆石症的作用。

阳陵泉穴也叫做“筋之会穴”,因为筋主持四肢和各个身体关节的运动,所以当身体的关节运动出现障碍时,比如偏瘫、膝关节炎、肩周炎、腕踝关节扭伤等,一定要按揉这个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促进机体的恢复。

光明穴——明亮眼睛,预防眼病

光明穴在腓骨前缘,外踝尖上5寸的位置。将外踝尖与腿窝横纹间分成16份,外踝尖上第5份,腓骨的前缘即是穴位的准确位置。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目”,眼睛与肝密切相关,而肝与胆是相表里的脏腑关系,所以胆经上的穴也可以治疗眼病。这种取穴方法也称“上病取下”

孙思邈在《千金冀方》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这个穴的穴名正是来自于它的主治作用——可以使人眼睛明亮,恢复光明,才叫做光明穴。所以经常按揉光明穴,可使眼睛明亮,还可防治青少年近视,消除中年人的眼疲劳,预防干眼病和老年白内障等疾病。

风池穴——清脑明目,防治头痛

风池穴在脑后,用大拇指与食指沿着后项部的两条大筋(两侧斜方肌)外侧缘的凹陷向上推,当推至凹陷的上端,与后脑勺(枕外粗隆)下缘相齐平的位置便是风池穴,是风邪容易侵袭的地方。因此,冬天要戴围巾保护颈部。

风池穴是疏散头部风邪的要穴,可以辅助治疗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窦炎、耳鸣等,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类型的头痛,平时按揉风池穴可以清头明目,提高学习及工作效率。可以用两手拇指的指腹(手指肚)在两侧风池穴同时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