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牌延伸战略研究
8766600000008

第8章 国外品牌延伸研究文献综述分析

在西方营销学界,品牌延伸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升温。据Laforet统计,西方有关品牌的学术文献中有一半以上涉及品牌延伸(Laforet,1995)。1993年,欧洲最著名的营销杂志IJRM推出了品牌研究专刊,其中大部分文章也与品牌延伸有关。与此同时,美国的重要营销杂志如JM、JCR、JMR等均大量刊载有关品牌延伸的文献。品牌延伸研究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受到特别重视,一方面和美国的MSI(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在80年代将其列为研究重点有关,但更重要的推动力量还是企业在品牌延伸方面的实践(Smith and Park,1992)。因此,有必要对国外品牌延伸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找出有参考意义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文献选择

本书首先对国际一流营销杂志进行筛选,选择10种国际最顶尖杂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Br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Journal of Advertising”、“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Journal of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之后,作者以“brand extension”(品牌延伸)为关键词,分别在外文数据库中,对期刊名、篇名和摘要进行搜索,在这些期刊中选择从1989年1月1日到2005年12月31日发表的与品牌延伸相关的文章。同时,还对文章摘要进行了仔细检查,以确定文章内容合适与否,得到了最终的研究文献对象。

二、文献分析框架

本书根据查找的论文内容对品牌延伸进行主题分类,按照影响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的因素、消费者评价延伸产品的过程、品牌延伸对原品牌的影响、品牌延伸对市场份额和广告效率的影响、品牌延伸的策略、品牌延伸的风险、品牌延伸与品牌资产的关系划分了7大主题。在研究方法上按照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方法进行了分类。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杂志、主题和研究方法上的统计描述分析,还列举了部分文章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在1989~2005年,国际10种顶级营销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品牌延伸的文章数量为41篇,从时间序列看呈现波动式增长。自2000年以来,发表的文章数量多且较为稳定,其中,“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共发表了14篇文献,占34.1%,远远多于其他9种杂志的发表数量;其次,“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发表了6篇文献,占14.6%。

在1989~2005年,国际10种顶级营销杂志上发表的品牌延伸文章中研究主题为“影响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的因素”的文献数量为18篇,占43.9%,其次为“品牌延伸对原品牌的影响”这一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为6篇,占14.6%。可见,国外学者对品牌延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影响评价品牌延伸的因素。

从1989~2005年,国际10种顶级营销杂志上发表的品牌延伸文献中,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达37篇,占90.2%;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为4篇,占9.8%。从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更重视品牌延伸的定量研究。

三、国外品牌延伸研究结果

(一)杂志文献数量及发展趋势

国外学者对品牌延伸这一主题的研究起步较早。从1989年起,国外的部分顶级杂志就开始陆续发表相关的文献。在过去的17年里,10种国外顶级杂志共发表41篇关于品牌延伸这一主题的文献,其中ACR发表了14篇,占34.1%,在本次研究的杂志中发表文献数量居首位。国外学者所发表的关于品牌延伸的文献数量没有明显的稳定发展趋势,呈现波动式增长。尤其在2002~2004年,出现波峰,品牌延伸的文献数量剧增。

(二)杂志文献研究主题分布及发展趋势

1989~2005年,国外10种顶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品牌延伸的文献中,涉及影响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的因素、消费者评价延伸产品的过程、品牌延伸对原品牌的影响、品牌延伸对市场份额和广告效率的影响、品牌延伸的策略、品牌延伸的风险、品牌延伸与品牌资产的关系7个大主题。以下根据主题分类对文献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

1.影响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的因素

按照影响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的不同因素,可将文献分为以下四方面:

(1)原有品牌与延伸品牌的相似性。

Jong-Won Park,Kyeon-Heui Kim(ACR,2002)认为对高品质的品牌,即使其使用到与原产品不太相似的产品上,消费者对延伸产品的评价仍然比较高,这意味着此时“认知质量”的影响可以不受“关联性”的调节而单独发挥作用;对中等品质的品牌,较低的“关联性”将导致对延伸产品的较低评价。据此,高品质的品牌较品质稍低的品牌延伸幅度更大,即前者可以延伸到更加不相似的产品领域。

Leif E。Hem,Nina M。Iversen(ACR,2002)认为现在的品牌延伸研究主要集中于已有品牌与延伸品牌之间的相似性效果。对于原品牌与延伸产品的关联性,已经提出了很多的测量办法。Aaker和Keller建议从三个方面测量相关性:①互补性。表明延伸产品与原产品共同满足同一需要的可能性。②替代性。表明两产品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同一需要的可能性。③转移性。即原产品在开发、制造、营销等方面的技能转移到延伸产品的可能性。

Susan M。Bronlarczyk,Joseph W。Alba(JMR,1994/05)认为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时受品牌情感和延伸品牌与原品牌的相似性两个因素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时,能够加强品牌情感效应和品牌分类相似性。

Eyal Maoz,Alice M。Tybout(JCP,2002)的文章通过两个实验定量验证了关于品牌延伸效果评估方面的理论,第一个实验证实当品牌延伸与竞争产品的策略差异性不大时关联度如何影响延伸品牌与母品牌一致性以及品牌延伸评价;第二个实验通过分析与竞争产品策略不同以及差异性不大这两种情况来扩展了第一个实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关联度较低时一致的品牌延伸效果最好,但当关联度较高时相对不一致的延伸效果最好。

Adam Bass(BM,2003)通过对Disney等案例的长期研究发现成功的品牌延伸有两个要求:第一,延伸品牌要符合原品牌的核心价值观;第二,要有杠杆作用,即延伸品牌要能增加企业品牌资产。

Sheri Bridges,Kevin lane Keller,Sanjay Sood(JA,2000)认为在品牌延伸中,延伸品牌与母品牌的关联度很重要,特别是当品牌延伸在一个物理属性较低的领域时,不基于任何具体属性的品牌联系比基于物理属性的品牌联系效果要好,这时主要通过对品牌延伸属性与顾客的交流实现,反之亦成立,主要通过产品类的物理属性建立联系。

Paul M。Herr,Peter H。Farquhar,Russell H。Fazio(JCP,1996)通过两个实验得出结论,品牌延伸评价的两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原品牌的优势以及原品牌与延伸品牌的关联度,原品牌的优势地位以及较高的关联度使品牌延伸有较好的效果。

Jin K。Han(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8)发现以前有关品牌延伸的研究均在假设无竞争环境下,因此为弥补这一空白,通过研究,作者得出:当延伸品牌形象和原品牌一致度较高时,利用延伸类中的典型属性效果较好;当品牌不容易与延伸类相符合时,有典型属性的品牌评价较高。总之,高相适度的品牌延伸效果要好于低相适度的品牌延伸,这个弊端是广告和合适的属性功能类都不能克服的。

C。Whan Park,Sandra Milberg,Robert Lawson(JCR,1991)认为消费者在评价品牌延伸成功与否时,主要考虑产品特征相似性和品牌理念一致性两个因素。

Frank R。Kardes,Chris T。Allen(ACR,1991)指出原有品牌与延伸品牌之间的属性、利益和用途的匹配在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接受程度方面有影响。

(2)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

Jong-won Park,Kyeong-Heui Kim(ACR,2001)的研究分析表明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延伸品牌的购买倾向,不论延伸品牌与原品牌是否存在相似性。Peter A。Dacin,Daniel C。Smith(ACR,1993/20)根据产品属性得出:消费者运用原品牌去评估延伸品牌时,当原品牌下的产品增加,消费者的信心会随之增加。这个结论不受延伸品牌是否与原品牌产品相似的影响。

(3)产品知识。

A。V。Muthukrishnan,Barton A。Weitz(ACR,1991)通过一系列具体因素分析证实产品知识对顾客评价延伸品牌所起的作用。

Kjell Grenhaug,Leif Hem,Rune Lines(BM,2002)通过研究发现相对一致的品牌延伸将减少产品类化的风险。另外,顾客对原品牌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研究发现顾客认为已知的有关产品的信息最能引起其购买欲,从而获得品牌延伸的成功。

(4)积极情绪。

Michael J。barone,Paul W。Miniard(JCP,2002)根据研究已经得出结论:对原品牌的良好评价带来的积极情绪将对品牌延伸产生积极的作用。作者扩展了这一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一个没有良好评价的核心品牌带来的消极情绪则不能增强延伸品牌的力量。

Michael J。Barone,Paul W。Miniard,Jean B。Romeo(JCR,2000)主要研究了积极情绪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

2.消费者评价延伸产品的过程

Paul A。BOTTOMLEY,STEPHEN J。S。HOLDEN(JMR,2001/11)研究消费者评价品牌延伸的过程,认为此过程基于消费者对原品牌的认知质量和延伸品牌与现有的某类事物匹配,如果匹配成功,有关该类事物和情感就可应用于该新的对象。如果匹配不成功则进入下一阶段,进行逐步匹配。

Fiske 和Pavelchak(1986)的模型认为,新的对象的评价涉及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评价对象与现有的某类事物匹配,如果匹配成功,有关该类事物的情感就可应用于新的对象,评价过程就此结束。如果匹配不成功,也就是新的对象与头脑中关于某类事物的知识不一致,那么评价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即“逐步”处理阶段。在此阶段,消费者根据对评价对象各个属性的偏好,加权计算出总的“偏好分数”。类似地,Smith,Shoben和Rips提出了判断某一概念或事物是否属于某一类别的两阶段模型。该模型认为,判断的第一阶段很迅速,主要是决定新的对象的属性是否与现有类别的属性一致或匹配;当明显地匹配或明显地不匹配时,评价或判断过程就会结束;当某些属性匹配、某些属性不匹配时,判断将进入一个较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将从各属性层面进行仔细比较,以决定评价对象是否属于该类别成员。史密斯等人的模型虽然只涉及评价对象的归类问题,不像Fiske 和Pavelchak模型那样描述情感反应,但它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当延伸产品与原品牌明显不匹配时,消费者对延伸产品的评价过程也会非常迅速。消费者在评价延伸产品时,实际上是将原品牌或原品牌下的产品作为一个“既有类别”看待,延伸产品则被作为新的评价对象,所以布什和罗克认为,上述模型反映的思想可以用来描述延伸产品的评价过程(Boush and Loken,1991)。他们提出:延伸产品和原品牌之间的匹配性,与延伸评价反应时间之间存在一种倒“U”关系,即越匹配或越不匹配的延伸较中等匹配的延伸评价时间越短。他们在电器类和食品杂货类产品上做的实验发现,对中等匹配的延伸,消费者越倾向于采用“逐步式”而非“整体式”评价方法,反应时间越长,从而为上面提出的假设提供了支持。既然延伸评价过程取决于延伸产品与原品牌是否相似和匹配,那么有助于提高相似性或匹配性判断的因素,就有可能对延伸评价过程产生影响。基于这种考虑,一些学者探索了情绪在品牌延伸评价过程中的作用(Barone,Miniard and Romeo,2002)。根据Isen 等人的研究,正面情绪有助于消费者发现评价对象与现有某类事物之间的细微联系,从而更可能将其归类到该类事物中。换句话说,在归类或分类的判断中,正面的情绪将提高把评价对象视为某类事物成员的可能性。具体到品牌延伸评价中,判断延伸产品是否与原品牌类似或匹配时,同样受到消费者评价时的情绪影响。巴克等人认为,对于“很近”的延伸,延伸产品与原品牌相重叠的内容或属性很多,因此判断它们是否类似受情绪的影响较小。同样,当延伸与原品牌相隔“很远”,彼此明显不存在相似性,此时相似性的判断也很少受到情绪的影响。只有当延伸产品与原品牌之间的联系本身是存在的,但表现又不是很明显,此时情绪对相似性的判断影响最大。巴克等人研究在给予不同情绪操控的条件下,要求测试者评价一系列延伸产品,然后观察这种评价是否因情绪的不同而异,结果确实支持“很近”和“很远”的延伸比“中等”相似性延伸更少受情绪影响的结论。

3.品牌延伸对原品牌的影响

国外学者关于品牌延伸对原品牌的不利影响主要归结为冲淡原品牌的形象定位。Sandy D。Jap(ACR,1993)认为一致的品牌延伸导致高度精确的品牌概念,不相关的品牌延伸对原品牌价值的影响较小,但会冲淡原品牌的理念定位。研究表明:当品牌延伸采用与原主要品牌联想相一致的方式时,品牌延伸能提高并加强最初的母品牌观念。

Jean B。Romeo(ACR,1991)认为国外学者虽然对品牌延伸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帮助管理者理解品牌延伸如何影响品牌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却十分缺乏。当延伸品牌与原品牌产品具有相似性时,虽然能使延伸品牌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但是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负面的信息将对原品牌产生最大害处。

Joseph W。Chang(JCR,2002)认为不适当的品牌延伸会冲淡家族品牌形象,无论延伸品牌与原有品牌是否存在相似性。

Maureen Morrin(JMR,1999)认为优势不明显的原品牌能较多地从品牌延伸中获益。

Vanitha Swaminathan,Richard J。Fox,Srinivas K。Reddy(JM,2001)通过大范围的数据研究发现一个新的品牌延伸对原品牌有反作用,特别是原品牌只有少数购买者时,消费者对原品牌的感受对品牌延伸效果评估有重要的作用,但对再一次延伸并无太大作用。

Loken 和John所做的研究,以“簿记模型”(Bookkeeping Model)和“分类模型”(Category-based Model)为基础,做出关于品牌延伸对原品牌信念的预测。根据“簿记模型”,消费者在接收到不一致的信息后,会逐步调整关于原品牌的信念。也就是说,只要延伸产品在某些属性上与消费者关于原品牌在这些属性上的信念相抵触,延伸对原品牌信念的淡化就会发生。比如说,“索尼”有一种高品质形象,但当它延伸到一种低品质的产品如低档冰箱上时,消费者对“索尼”代表高品质的信念将会逐步被淡化。而根据分类模型,预测则稍有不同:当延伸产品被视为更多地具有原品牌的典型属性时,不一致信息可能导致对原品牌信念的淡化;而如果延伸只具有低度典型性,淡化影响将不会发生。仍以“索尼”为例,如果将其延伸到冰箱上,且冰箱品质较低,那么消费者关于“索尼”的高品质形象将受到伤害;然而,如果公司将“索尼”延伸到质量一般的体育用品如运动服上,则消费者关于“索尼”电器产品的品质信念不一定由此受到影响,因为运动服并非“索尼”家族的典型成员。为了检验上述假设,Loken 和John选用一个在“质量”和“柔软性”两属性上得分很高的香波品牌作为原品牌,以餐巾纸和一种新的香波作为延伸产品,采用3水平“典型性”×2水平“延伸产品类别”×2水平“信念测试顺序”实验设计,并调查了196名18~49岁的女性被试。具体而言,设计中的延伸产品“典型性”分为“低柔软、高品质”、“高柔软、低品质”和“低柔软、低品质”3个水平。前两个水平只与原品牌“高品质”和“高柔软”中的一个相抵触,被认为具有中度典型性,后一个水平因与原品牌的两个属性相抵触,所以被视为具有低典型性。延伸产品类别则分为餐巾纸和香波两个水平。“测试顺序”分为两种情况:一半被试阅读有关延伸产品信息后,先对原品牌在质量和柔软性两个属性上作出信念评价,然后再评价延伸产品的典型性;另一半被试则遵循相反的顺序,即先判断延伸产品的典型性,再作信念评价。实验中还有一个控制组,控制组中的被试没有接触延伸信息,并被要求对原品牌在品质和柔软性两方面作出评价。统计分析发现,当信念测度在先,典型性测度在后,簿记模型理论得到支持,也就是说,只要延伸产品的某一属性与原产品的相应属性不一致,延伸就会对原品牌的具体属性造成负面影响。当测量顺序发生变化,即先测量典型性、后测量关于原品牌的信念时,分类模型理论得到支持。此时,延伸所具有的与原品牌不一致的信念,是否对原品牌产生负面影响,取决于消费者是否将延伸产品视为原品牌下的典型成员,如果是,负面影响就可能发生,否则,就不一定发生。Loken 和John的研究中,一个没有预料到的结果是:在典型性测度在先且延伸产品构成原品牌的中度典型成员的条件下,不一致的品质信念并未给原品牌造成负面的影响。对这一结果的一种可能解释是:典型性的影响可能与信念本身的性质有关,即更可能发生在那些对原品牌而言十分独特而关键的信念上。品质虽然是一种很重要的品牌或产品属性,但具体到实验中的香波品牌上,“柔软性”可能居于更核心的地位,更容易受到伤害。Loken 和John的研究对评价品牌延伸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它给原品牌可能带来的损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该研究表明,与原品牌属性相抵触的延伸,对公司而言的确存在风险。其次,风险的大小与延伸产品是否是原品牌下各种产品的典型成员、与原品牌信念的性质存在密切关系。典型程度越低的延伸对原品牌造成的伤害越小,同时原品牌的某些类型的信念较其他类型的信念更容易受到不一致的延伸的影响。再次,在有可能因延伸而对原品牌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突出延伸的“非典型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强化消费者关于原品牌原有信念的真实性而降低伤害程度。

4.品牌延伸对市场份额和广告效率的影响

Valerie A。Taylor,William O。Bearden(BM,2003)认为相似度较高的品牌延伸使广告效果发挥得更好,并对一部分利用大的广告投入进行品牌延伸的企业家提出了建议:进行相似度较高的品牌延伸能在一定量广告投入的基础上利用杠杆效应增大企业品牌资产,提高企业广告播出的效率。

Magne Supphellen,Qivind Eismann,Leif E。H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2004)着眼于品牌延伸的积极影响而非前面研究所着眼的消极的负面反馈,尤其是对企业旗舰产品(与品牌名称联系最紧密的产品)的积极影响。通过对一个真实的软饮料案例研究得出:品牌延伸广告打出后,无论是直线延伸还是概念的延伸都会对旗舰产品有积极的作用。

Smith和Park的研究(1992)试图回答三个问题:①从市场份额和广告效率方面看,品牌延伸与采用新品牌是否存在差别?②如果存在差别,影响这种差别的因素是什么?③这种差别是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同?为回答上述问题,史密斯和帕克发展了一个初步的模型。这个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市场份额和广告效率会随品牌策略(即是采用新品牌策略还是采用品牌延伸策略)的不同而异,而差别的大小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①原品牌的特征。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原品牌的强度,二是与原品牌相联系的延伸产品的数量。通常,原品牌影响力越大,延伸越有助于提升市场份额和提高广告效率。但对于原品牌下的延伸产品数量如何影响广告效率和市场份额,则很难在方向上作出预测。原因是:一方面,根据归类理论,一个品牌延伸的产品越多,品牌的含义会越模糊,所以消费者关于原品牌的情感转移到延伸产品的可能性减小。从这一角度,广泛延伸对广告效率和市场份额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系统性的品牌延伸将增加品牌的展露率,使品牌作为一种质量指示线索的作用增强(Wernerfelt,1988),从而强化品牌的市场地位(Park,Jaworski和MacInnis,1998)。所以,从这一角度看,广泛延伸对广告效率和市场份额的影响又可能是正面的。②延伸产品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因素:一是延伸产品与原品牌下的其他产品的相似性。当这种相似性很高时,消费者更有信心根据原品牌及其所属产品对延伸产品的品质作出推断,同时延伸产品可以更多“承继”其他产品所产生的“广告溢出效应”,从而有助于广告效率和市场份额的提高。二是产品评价模式,即对延伸产品的评价是更多地依赖购买时的视觉观察,还是更多地依赖试用和购后的体验。属于前一种类型的产品被称为搜寻品,后一类型的产品则称为经验产品。经验产品购买中,品牌被作为重要的质量指示线索,所以相对于搜寻品,经验产品领域的品牌延伸对广告效率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影响更大。三是延伸产品的市场发展阶段。在整类产品刚推向市场时,消费者对产品不太熟悉,购买决策过程中更多地依赖推断性信息,此时品牌延伸对广告效率和市场份额产生的正面效应比较大,但当市场逐步趋向成熟时,这方面的作用将逐步减弱。③延伸产品市场特征。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对延伸类产品的了解程度;二是竞争者的数量。当消费者在延伸产品领域知识相对缺乏,他或她感知的购买风险会更大,从而更加依赖著名品牌所提供的信息,所以此时品牌延伸所发挥的影响更大。另外,竞争者越多,尤其是市场上有影响的品牌越多,新品牌越不容易被消费者所注意,此时采用延伸策略似乎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同,也就是说,品牌延伸对市场份额和广告效率的影响可能与延伸产品市场竞争者数量成正比。

史密斯和帕克采用消费者调查与企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搜集数据,然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模型及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首先,品牌延伸较新品牌策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广告效率。其次,延伸产品的市场份额与原品牌强度、与消费者购买延伸产品时对经验属性的依赖程度正相关,与市场竞争者数量、与消费者关于延伸产品的知识负相关;延伸产品的广告效率则与延伸产品和品牌下的其他产品的相似性、与延伸产品的经验属性正相关,与消费者知识负相关。最后,随着市场日趋成熟,采用延伸策略和采用新品牌策略所造成的广告效果和市场份额差异会逐步消失。

史密斯和帕克研究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采用非实验的方法调查了品牌延伸在较长时期内产生的财务影响,为企业采用品牌延伸策略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证资料。其研究当然也存在局限,如只考虑了延伸的正面影响,没有将延伸产生的负面作用纳入考虑范围,另外研究方法也有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但不管怎么说,这一研究将视角从单纯的消费者实验角度移开,试图探索延伸的长期累积效果,无疑为延伸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地。

5.品牌延伸的策略

C。Whan Park,Michael S。McCarthy,Sandra J。Milberg(ACR,1993)认为直接的品牌延伸战略会带来不可预期的负面利益,联合的品牌延伸战略会减轻这些效果同时保持品牌延伸的价值。Sandra J。Milberg,C。Whan Park,Michael S。McCarthy(JCP,1997)通过对品牌延伸可选策略以及同时可能出现的负面反馈研究得出,品牌延伸通常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出现负面反馈:延伸产品类和原产品类存在较大差异;延伸品牌形象和原品牌形象有较大差异。在这两种情形下,副品牌策略通常较直接延伸效果好。

6.品牌延伸的风险

在近17年,研究品牌延伸风险的文献可分为两方面:

(1)提出建议,规避风险。

Byron M。Sharp(JCM,1993)通过分析品牌延伸的弊端定性指出品牌延伸不是适合所有企业,除非对产品的推广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企业能承受这些弊端带来的风险。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要保持产品促销和广告宣传在原有水平上,延伸品牌定义和原品牌一定要有区别,利用那些给原有品牌带来优势的功能性因素,在一个市场上较成熟的产品类中进行品牌延伸。

(2)列举品牌延伸存在的风险。

7.品牌延伸与品牌资产的关系

Subramanian Balachander,Sanjoy Ghose(JM,2003)研究了品牌延伸过程中广告的溢出效果,例如当多品一牌而这些产品分别做广告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溢出效果。

Leif E。Hem,Nina M。Iversen(ACR,2003)认为与母品牌的高度情感关系可能减少品牌延伸的价值,对母品牌的忠诚行为倾向对品牌延伸评估十分重要,对母品牌这种关系的本质反映是增加品牌延伸的价值。Stijn M。J。Van Osselaer,Joseph W。Alba(JCR,2003/29)认为,当一个品牌具有竞争力的特征时,品牌资产将随之增加。

(三)国外品牌延伸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大约占91.7%,而定性研究占8.3%,说明国际上对品牌延伸的定量研究占了主导地位。定量研究包括:①数学模型推导。②实证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采集所需的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如: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Brand Extensions(Hanrik Sattler,Franziska Volckner,Grit Zatloukal,BM,2002)作者通过对95个快速消费品品牌延伸的研究得出结论,发现延伸品牌和母品牌的相适性以及母品牌的影响力对品牌延伸的作用最大,另外,利用latent class研究方法发现这些因素作用在产品类间和母品牌间差异不大,但在不同的消费者群间差异较大。

国外学者对品牌延伸的定性研究主要采用理论阐述和推理形式,如《Capitalizing on Brand Extensions》(Tom Buday,JCM,1989),作者以问答的形式,就其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定性地给出了建议指导,主要是下面几方面:消费者群间和产品类间的差异性可能成为品牌延伸的障碍,要慎重处理;品牌名称不可过多,因为每个品牌名称的出现消费者都有一个重新定义的过程;延伸品牌的形象和原品牌一致将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