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儿童健康实用手册
8762000000039

第39章 行为 (3)

如果您的孩子遭受过身体或性虐待,让医生检查这些虐待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孩子受虐待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且许多因素都决定着孩子可能出现的症状。而儿童精神健康方面的专家熟悉虐待所产生的后果,可以为受虐待的孩子以及他的家庭提供帮助。研究表明,决定虐待给孩子带来的长期影响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从孩子口中得知虐待事件后成人的反应。支持、相信并且保护孩子的回应,对改于善虐待给孩子带来的长期影响是有好处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问孩子大量的问题,尽管这对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的家长来说很困难。通常,孩子总是一点一点地向成人吐露,在他们继续讲述之前先观察成人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您能做的最好事情是:

·倾听,

·支持孩子,

·让孩子体会到您是相信他的,

·强调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孩子的错,

·预防以后的虐待,

·寻找正确的机构反映这个问题。

抑郁症(Depression)

什么是抑郁症?我们都会时不时地感到抑郁。抑郁,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成人来说,主要特点就是经常感到不开心。当抑郁导致强烈的苦闷感,并且影响人的行为能力时,就成了一种精神疾病。另外,这些忧郁的症状不是由于医学疾病,药物滥用或是丧失亲人引起的。

孩子出现抑郁症常见吗?大约5%的孩子和青少年遭受过抑郁症之苦。那些生活在压力下或是经历了重大损失的孩子患抑郁的机率会更大。学习或注意力障碍,行为障碍或焦虑都使人易患抑郁症。与正常的孩子相比,同性恋,怀孕的以及受监禁的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有家族抑郁病史的孩子患此病的风险也会升高。

抑郁症有什么症状?孩子中出现的抑郁症状会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一些患抑郁的孩子可能并不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悲伤。结果,照顾孩子的人可能没有发现孩子那些破坏性的行为其实是抑郁的表现。据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会研究表明,如果任何下列症状持续存在的话,都应该寻求帮助。

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抑郁症状如下:

·频繁的悲伤、流泪或是哭泣

·绝望

·对于活动的兴趣下降,不再继续享受以前最喜欢的活动

·持续的无聊感,精神不振

·与社会隔离,不善交流

·感到内疚或没有自信

·对于拒绝或失败异常敏感

·越来越易燥,容易生气

·与人相处困难

·频繁抱怨出现身体疾病,如头痛和胃痛

·频繁不去学校或是在学校表现不好

·注意力不集中

·吃饭或睡觉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谈论或是尝试离家出走

·出现自杀的想法或是自残的行为

孩子中出现的抑郁症有什么并发症?意识到并且治疗抑郁症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此病的并发症可能是悲剧性的。抑郁症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不加以治疗的话,抑郁症是导致青少年和成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患抑郁症的青少年更可能吸毒或是嗜酒。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是很关键的。

如何治疗抑郁症?没有必要因为患抑郁症而感到羞愧,它只是一种疾病。任何年龄的抑郁症患者都没有必要接受此疾病到来的痛苦,也没有必要让错误的“保持冷静”的想法影响了治疗。如果您担心儿童或青少年持续抑郁的话,应该咨询儿童精神健康专家以获得帮助。如果您担心孩子会自杀的话,要将这种情况视为紧急情况,马上寻求帮助。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通常包括心理疗法或药物疗法,或是两者结合使用。应该对受影响的孩子以及家庭进行心理治疗法。

一些药物可以用来治疗抑郁。通常医生会建议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种药味与那些比较古老的药物相比,被认为是更安全、更有效的,在成人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对于给儿童或是青少年使用此药物,还没有取得很好的研究。另外,还有报道说,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会加大患抑郁青少年自杀的风险。有时也会建议使用其他的像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和锂(Lithium),后者对于治疗躁郁症(两极型异常)尤其有效。

孩子的医生能够找出并且治疗同时存在的疾病也是很重要的,如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焦虑等。

常见的习惯(Common Habits):吸吮手指和咬指甲(Thumb Sucking and Nail Biting)

吸吮手指

孩子为什么要吸吮手指?一些孩子甚至在出生之前就会吸吮手指。吸吮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一种安抚。随着孩子长大,吸吮手指通常会成为一种习惯。吸吮手指是正常的:一些孩子只是比其他的孩子更需要安抚。吸吮手指的孩子并不是神经过敏,这种习惯也不应该造成家长的神经过敏。

吸吮手指对孩子有害吗?对于幼儿是无害的。美国儿科学会指出家长不用担心儿童吸吮手指,直到恒齿门牙开始出现,这通常在孩子5岁之后发生。如果孩子持续吸吮手指的话,正在浮出的恒齿上门牙承受的压力会使其向外凸出,导致以后咬东西时出现困难。有时,吸吮手指的孩子会在牙齿接触手指皮肤的部位出现感染。

吸吮奶嘴比吸吮手指好吗?吸吮手指和吸吮奶嘴对于牙齿和颚来说有着类似的影响。吸吮奶嘴唯一的好处就是它是一个更容易戒除的习惯,因为家长可以将它从孩子手里拿走。

如何治疗吸吮手指的习惯?大多数吸吮手指的孩子都会自己停止这一习惯的。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忽视它,尤其是对于幼儿。一旦孩子开始长出恒牙,您可以运用行为技巧,像分心或是采取鼓励措施。一些家长还会采用将味道难闻的,无毒的东西涂抹在手指上的方法。偶尔需要孩子的牙医将一个口腔设备放入孩子口中,以避免孩子吸吮手指。

(图片 )

咬指甲

孩子为什么咬指甲?咬指甲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大约三分之一7岁到10岁之间的孩子都有这种现象。有时候咬指甲是和压力以及焦虑有联系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没有明显原因的,这个习惯好像会家族遗传。

咬指甲对孩子有害吗?这不是一个好习惯,但是无害。偶尔,指甲床和表皮可能受损,或是指甲周围的皮肤患得感染。经常将手指或指甲放在口中的孩子会将感染传染给其他人。

(图片 )

如何制止孩子咬指甲?就像应对吸吮手指一样,让孩子分心和激励措施是有效的技巧。使用将手指甲变苦的方法可以起到提醒孩子停止咬指甲的作用。许多孩子会自动停止咬指甲。然而,据估计会有20%的孩子会一直将这个习惯保持到成人的时候。

反抗和挑衅行为(Oppositional and Defiant Behaviour)

什么是反抗和挑衅行为?反抗和挑衅行为是指孩子表现出的相反的,甚至是敌对的行为。在这种时候,孩子对权威人士表现出好争辩、不顺从或是对抗的态度。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某些时候表现出反抗的情绪。孩子偶尔表现出反抗挑衅行为被认为是正常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尤其是两三岁的儿童或是青少年。和大多数不良的行为相似,这是由饥饿、疲惫、压力以及焦虑引起的。有时,这种情绪会很强烈,影响到孩子和家庭、同龄人以及老师之间的交流。此时,这种行为特征并不是一种性格,而会变为“障碍”。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和挑衅行为?这种反抗和挑衅的行为会让家长、老师和照顾孩子的人很头疼。家长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限制,坚持不懈地追求良好的结果。当孩子达到要求时可给予适当奖励,不要只关注负面的行为。暂停一下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好办法,如果您觉得自己正在使矛盾严重化的话,就先暂停下,也给孩子一个好好考虑下自己不良行为的时间。要避免愤怒的口头或身体上的报复,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认为这种行为是可取的。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孩子是以周围的成人作为榜样的。

家长什么时候应该担心孩子的反抗和挑衅行为?如果孩子的这种反抗和挑衅行为频繁出现,并且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家庭活动以及学业,或是当孩子的这种行为比同龄人要明显严重时,这种行为就被认为是“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有5%到15%的学龄儿童会出现对立违抗性障碍的症状,在男孩中更加常见。还不知道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但是遗传和环境应该是其中的影响因素。而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以及生活在家庭机能失常的家庭(尤其是那些家长患有精神病,压力大或是滥用药物的家庭)中,则更易出现这种行为。

有些出现反抗和挑衅行为的孩子会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注意力缺陷障碍、学习障碍、焦虑、情感失调或抑郁症。因此,如果孩子表现出对立违抗性障碍迹象的话,要带孩子去接受精神健康专家的检查,这一点很重要。检查出与此疾病相关的疾病,并且对其进行治疗可以使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得到改善。

偶尔,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孩子会出现失常的行为,并且是一种很严重的症状,包括攻击人或动物、破坏所有物品、撒谎、偷窃以及其他的犯罪行为。

对于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治疗是很复杂的,通常涉及个人治疗和家庭治疗两类方法,以及对孩子进行社交技能的必要训练。所有在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包括孩子的老师,都需要包括在治疗计划之中。

如果这种反抗和挑衅行为持续存在并且影响了日常生活的话,家长就应该担心:

·频繁地发脾气

·过多地与家长争吵

·强烈的反抗,拒绝执行家长的要求和规定

·故意地惹人生气或让人沮丧

·自己犯了错误,做了错事以后反倒责怪他人

·经常很容易发怒或是被他人惹恼

·频繁地生气和愤恨

·沮丧时讲话难听、令人厌恶

·寻求报复

恐惧症(Phobias)

什么是恐惧症?恐惧症是指对某个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有着持久的、异常的害怕的感觉,这种感觉迫使一个人尽力避免接触此事物或场景,尽管他们意识到那种东西并不危险。精神病专家将孩子的恐惧症分为两类:第一种是特有对象恐惧症,这是对于某一种特定事物或场景的持续的、过度的害怕。特有对象恐惧症的对象又可以细分为五个小类:

·动物

·自然环境,如高度或是雷声

·血,注射,损伤

·场景,如飞机或隧道

·其他,如穿戏服的演员

第二类恐惧是社交恐惧症,这是对社会场景的一种持续的、过度的害怕,例如公共讲演;对公共活动恐惧,如去公共洗手间入厕;以及对权威人物说话的恐惧,如和老师说话。

恐惧症常见吗?致病原因是什么?据估计,1%到10%的孩子患有恐惧症。他们更易出现在女性中,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引起恐惧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对于某些孩子来说,恐惧是在他们受到创伤或是惊吓后产生的,如曾经被狗袭击。然而,大多数患有恐惧症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经历过和他们的恐惧相关的事情。恐惧症可能还有遗传因素。

家长什么时候应该担心孩子患了恐惧症?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某些时候,对至少一种事物产生过恐惧。例如,许多幼儿都怕黑暗和小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果害怕持续时间很长(至少6个月),且是不合理的,同时在孩子年龄增大后持续存在的话,害怕就会变成恐惧。接触那些让孩子恐惧的事物或场景会引起孩子严重的焦虑,伴随着颤抖、出汗、头昏、气短或是害怕死亡的症状。这些反应被叫做“恐慌症”。那些很粘家长和很容易发脾气的幼儿患恐惧症的话,是更不容易发现的。一些孩子会有很强烈的要求以避开那些物体或场景。因此,恐惧症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