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儿童健康实用手册
8762000000035

第35章 睡眠问题 (1)

什么是睡眠问题?一般来说,婴幼儿经历的睡眠问题主要是入睡困难或是夜里反复的醒来。许多孩子都有独立睡觉的困难;独立睡觉就意味着需要离开家长那温暖的安全的怀抱。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喜欢生活在一个令人愉快的环境中,而不是独自过夜呢?家长同样也担心其他和睡眠有关的问题,如做噩梦和夜惊。

睡眠问题在孩子中是相当常见的,这个问题会弄得家长筋疲力尽,还可能引起家庭分裂。尽管和睡眠相关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但是通过调整睡觉时间的例行活动,例如调整睡觉时间和环境,此问题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得到解决。一旦家长理解了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行为在培养孩子养成独立睡觉习惯的方面是合适的,以及孩子为什么会存在睡眠困难,就能解决这些常见问题。应该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策略。

什么是正常的睡眠?根据孩子的年龄以及发展阶段,他们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可能有着很大的不同,睡眠模式以及周期也会有所不同。在每个年龄段,都有一个正常的范围;一些孩子好像需要更多的睡眠,而另一些孩子则不需要。类似的,一些孩子会自然地进入正常的睡眠状态,没有什么问题,而另一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帮助。暂时性的睡眠不规律通常都是由于疾病和孩子睡眠环境或时间表的改变造成的。

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睡眠周期包括轻度睡眠期,然后是深度睡眠期,接下来是做梦期,最后醒来。这些周期在夜间有规律地循环着。做梦出现在一个叫做“快速眼动”REM的睡眠阶段。睡眠中的恢复阶段是在非快速眼动阶段发生的。非快速眼动阶段一般出现在睡眠早期,然后是快速眼动阶段。大多数人都会在轻度睡眠阶段中醒来。对于成人来说,醒来的时间一般很短,通常是看看表,转身继续睡。然而,许多孩子却很难从清醒状态回到睡眠状态中去,需要家长告诉他们怎么做。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需要的睡眠时间是最多的,随着他们的成长,需要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在孩子刚出生的那个阶段,正常的睡眠时间是从每天11个小时到23个小时不等,这个正常睡眠时间的范围是很宽泛的。新生儿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是16.5个小时,睡眠周期很短,一般是每个周期持续1小时。孩子刚出生那一段时期的睡眠通常被分为许多个持续时间很短的小睡,中间贯穿着短期的清醒和喂奶活动。环境影响(如见光、喂奶、噪音以及家长逗孩子等等)有助于将这些小睡集中在一起,形成持续时间更长的,但是次数减少的一段段睡眠期。

对于有些孩子,这种将小睡集中的结果使得他们一天中最长的睡眠期出现在白天,而不是晚上。这被叫做“日夜反转”。如果您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您可以尝试着做一些环境方面的调整,如在夜间保持一个黑暗、安静的环境,不打扰孩子的睡眠,在白天的时候创造一个明亮的环境。

到三四个月大的时候,许多孩子的睡眠都变得更加规律,晚上可以入睡。在这个年龄段,通常可以取消夜间喂奶这一环节。孩子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减少为12到14个小时。6个月大的孩子通常白天会小睡两次。

在大约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对分离会有更强烈的意识。他们开始在家长把自己单独留在某个地方时表示出不开心。单独入睡的困难更大了。大多数的孩子从清醒到入睡的过渡期中,都会出现哭闹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事实上,孩子哭闹10到20分钟再入睡也是正常的现象。

孩子1到3岁之间,每天小睡一次是普遍的现象,包括这一次小睡在内的每天全部的睡眠时间大约是11到12个小时。第一年过后,做梦这一活动会越来越活跃。孩子逐渐增强的意识再加上活跃的想象,以及不能很清楚地辨别梦境和现实,可能会导致幼儿出现夜惊和做噩梦现象。孩子的想象力开始发展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睡觉时怕黑或怕“怪物”的现象。

睡眠周期持续的时间会逐渐增加,直到孩子3岁时达到成年人的模式,每个周期会持续一个半小时。

入睡困难

入睡困难常见吗?入睡困难是很常见的现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有入睡困难的现象。

入睡困难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婴儿在被人抱着、摇晃或是抚摸时最容易入睡,尤其是给他们吸奶时。幼儿或是大一些的孩子在家长躺在旁边,给他们唱歌或和他们谈话时更容易入睡。有时音乐或是电视会有助于他们入睡。孩子很容易就习惯了这些睡眠辅助物,或是“睡眠伴随物”,并且发展为依赖这些辅助物。在没有这些辅助物存在时,孩子就会出现入睡困难或是拒绝睡觉。

解决入睡困难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例行程序和时间表是有帮助的。形成固定的小睡时间和晚上上床睡觉时间是有助于入睡的,这样孩子就知道到时间应该做什么。上床睡觉时间随着孩子年龄和家庭作息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最好是选择孩子表现出发困迹象的时候,但是要在孩子变得易燥并且劳累之前;然后要遵循这个时间。对于婴幼儿来说,小睡一般不能超过2个小时,并且最后一次小睡应该在下午4点之前结束,以避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您可能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上床睡觉结构化的例行程序。对于婴儿来说,这些程序包括洗澡、穿上睡衣、喂一次奶,在孩子想睡觉但还是醒着的时候将他放在婴儿床上,在将婴儿放在床上之前给他唱歌或和他说话。而对于幼儿来说,这些程序包括洗澡、穿睡衣、刷牙和讲故事。讲完故事以后,家长关上灯,亲一下孩子然后离开他的房间。坚持这样的程序有助于使孩子安定下来,成功地进入睡眠。

提供一个适合于睡觉的环境。一般来说,孩子夜间睡觉的环境应该保持不变。睡眠与醒来之间的循环是受由大脑产生的一种叫做褪黑激素(Melatonin)的荷尔蒙的影响。褪黑激素在周围环境变黑时分泌,可以帮助大脑进入睡眠状态。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孩子和成人在黑暗的环境中更容易入睡。因此,黑暗的、相对安静的、没有刺激的环境将会促进睡眠。6个月以下的婴儿在睡觉时应该平躺,这种睡觉姿势可以将婴儿猝死的机率降到最低,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婴儿猝死综合症(参见第二章婴儿猝死综合症的相关内容)。

当孩子到了8个月左右,开始对分离产生意识时,可能需要一些“过渡物品”,如可以抱在怀中的填充玩具,以及可以给孩子带来抚摸感的毛毯。暗淡的夜光灯通常可以帮助害怕黑暗的孩子成功入睡。

对哭闹做出适当的反应。家长应该对新生儿和刚出生几个月婴儿的哭闹做出反应,这是很重要的。哭闹表明孩子有需求,并不是孩子在“耍手段”。然而,孩子到了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在入睡之前哭闹也是正常无害的。可以让孩子学着自己平静下来。但是有些家长在孩子开始哭闹时,就忍不住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于需要家长安抚才能安定下来,您可以减轻孩子对于家长的这种依赖。可以尝试着逐渐减少对孩子夜间哭闹做出的反应。一种方法就是当孩子哭闹,拒绝一个人的时候,要很镇定的将孩子放在床上,说一些安抚的话语,然后离开房间,几分钟之后再回来。按照同样的模式,逐渐加长停留在房间外的时间,直到孩子入睡。坚持使用这种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果此方法使用得当的话,在平均4天的时间内,孩子就会学会自己入睡。

孩子在就寝过程中长时间的哭闹会让家长感到沮丧,尤其是当他们筋疲力尽,感到压抑的时候。对于家长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意识到这是孩子正常发展中的一部分,孩子并不是在故意闹事。如果您对孩子很生气的话,就把他放在床上,关上门,独自休息一会儿。如果可能的话,找一个人帮忙照看孩子可以使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尤其当您有不止一个孩子的时候。

从容应对孩子的拖延战术。初学走路的孩子和幼儿很擅长拒绝上床或是拖延上床的时间,他们可能要求再讲一个故事、去洗澡、喝水、再亲一下,或是再加一条毯子等等。家长应该很镇定,迅速地拒绝孩子,让孩子安静地上床,并且告诉他如果再走出房间的话,就会把房门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