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读书的时候,父母希望我能考出好成绩,出国留学;出国留学时,老师希望我可以用心钻研,成为学术权威;现在工作了,朋友们都成家了,他们都催我结婚,让我早点过家庭生活。”
教练:“你的人生好像一直都由别人替你安排。你自己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博士:“我想成为大家期望我成为的人。”
教练:“这不是你的目标,这是大家的目标。”
博士:“其实我就是没搞清楚自己的目标。”
教练:“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你没有自己的剧本时,你就只是在别人的剧情中跑龙套,永远成不了主角。”
博士:“是的,教练,我就是这种感觉。”
教练:“那么,你是时候清晰自己人生的目标了。”
英国谚语有云:“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
还有人总结道:“没目标的人是为有目标的人服务的;目标小的人是为目标大的人服务的;有短期目标的人是为有长期目标的人服务的;目标模糊的人是为目标清晰的人服务的。”
只有清晰自己的目标,才能跳出“龙套”成为“龙”,成为生命这出戏里的主角!
跟着胜利走
在影视作品《我的长征》中,有一个小红军,他父亲也在队伍里。有一天,他问父亲:“队伍总这么走,到底往哪里走?”
父亲也不知道要往哪里走,所以无法明确回答,只好对儿子说:“你别问这么多,跟着走就行了。”
但是小红军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后来,他问了很多人也得不到想要的答案。
有人告诉小红军,只有一个人能回答他的问题,那个人就是毛泽东。但是,要见到毛泽东并不容易。
幸运的是,有一天,小红军意外地见到了毛泽东。于是,他抓住机会问了久压在心里的问题:“队伍要往哪里走?”
毛泽东用湖南话回答他:“我也不晓得哦。”
小红军马上说:“我爹知道。”
毛泽东就感到很奇怪,心想:“连我都不知道,你爹怎么会知道呢?”于是他就问小红军:“你爹说往哪里走?”
小红军就说了:“我爹说,跟着走。”
一直在思考红军方向的毛泽东却忽然被这句话启发了,他高兴地对小红军说:“你爹说得对!我们就是要跟着胜利走,不跟失败走!”
往哪里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取得胜利!这个故事不知究竟是史实还是艺术加工,但却很有启发性。
所以,教练通常不会告诉你固定的方法,而是启发你以结果为导向自己找方法——清晰目标、锁定目标,并且命中目标。
我们常说:客观事实是唯一权威。
记住:结果,才是终极的教练。
急人所急
一位名叫阿君的新训练师跟教练聊起他的一位学员。
阿君:“那位学员状态不好,学习很被动,我担心他学不到东西。”
教练:“那么,我想了解一下,他自己是否担心学不到东西呢?”
阿君:“我主要觉得他是交了学费的,如果学不到东西,他就等于白来一趟了。”
教练:“那个学员知道不知道自己交了学费?”
阿君:“他知道。”
教练:“他自己都不担心,你为什么担心?”
阿君:“我要对他负责任啊。”
教练:“你愿意负责任是好的,但是不等于你要把他的责任背在自己身上。”
阿君:“我可能是有些过度替他担心了,那么,我是不是应该对他放任自流呢?”
教练:“那倒不是。你负责任是好的,但是很明显,你想他学多过他自己想学。”
阿君:“是的,我也发现好像是有点‘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感觉。”
教练:“那么,谁急才有用呢?”
阿君:“当然是他自己急才有用。”
教练:“所以,除了帮‘皇上’急以外,你还可以做什么呢?”
阿君:“让他自己看到学习的价值,自己主动去学。”
教练:“如何才能让他看到学习的价值呢?”
阿君:“多了解他的想法,关注他未来有什么样的理想。”
教练:“所以,你急没有问题,但是要区分,你是急自己所急还是急他人所急。”
阿君:“对,这才是关键,不令他自己急,我急了也白急。”
他人辅助只是外力,自己奋发才是内力。
外力要通过内力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为他人成长负责任,但并不能代替其成长,而是要激发对方自己的成长动力。
愿力
我们通常习惯于“从A点到B点”的模式:我现在具备怎样的条件,决定我能去相应的地方。比如,我有一双脚,最多就只能到十公里处;我有一辆自行车,就可以到五十公里处;我有一辆汽车,就可以到一百公里处;我有一架私人飞机,就可以到一千公里处。
而教练的思维却常常是“从B点倒推到A点”——先确定要去什么地方,再创造出所需要的条件。如果想要到一千公里以外去,就得创造出能让自己到一千公里外的工具或方式。
有一位企业家对我说,他创办企业时是发了大愿的。
这句话很触动我——要成事,先发愿,而且是发大愿。
《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在人的自我超越当中会有两种张力发生作用,一种是创造性张力,一种是情绪张力。
愿景是具象化的目标,它能让人产生创造性张力。人的愿景越大,所产生的创造性张力就越大。这种创造性张力能帮助我们找到到达B点的渠道。
B点倒推法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A到B 的方式,当然有机会成功,但是太依赖条件,成功只能靠运气;
B到A的方式,则是有条件最好,没条件就创造条件,成功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真正唤醒我们的,是梦想而不是闹钟。所有“现实的地图”都是我们的“愿望地图”的延伸。心愿、夙愿、祝愿等所有的“愿”,都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正所谓:愿力无穷。
有愿力,就有潜力。
愿力无穷,所以潜力无限!
梦想与现实
电影《首席执行官》中有这样一个情节:CEO凌敏的助手要离开,凌敏劝其留下与他一起实现企业的梦想。助手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从不做梦,我很现实。”凌敏说:“不,你也有梦想,只是形式不同。”
生活当中有和这位助手一样想法的人很多。
有些人的梦想只是小学作文的题目,所以他会说,“我小时候有梦想,长大后就没有了”。
还有些人会说,“梦想归梦想,现实归现实”——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现实离梦想越来越远,再提什么梦想好像已经不切实际了。
后来,电影中那位助手还是离开了。
很多年以后,“从不做梦,很现实”的他,再次回到自己曾经服务过的企业。他发现,自己虽然已经拥有豪宅、地位,但却失去了一样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创业的激情。
从教练的角度来看:从不做梦的人其实也在做一个梦,一个安全、稳定地达到目标的梦。
所以凌敏才说,“你也有梦想,只是形式不同”。
的确,人人都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必是索然无味的。
更重要的是,没有梦想,我们将失去最好的目标驱动力,即《第五项修炼》中所说的“创造性张力”——当有梦想、有目标的时候,我们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梦想就是现实。
现实是已经实现的梦想,梦想是尚未实现的现实。
梦想,可以创造新的现实。
如何平衡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呢?
有一家企业的广告语给出了答案:心怀高远,脚踏实地。
赢与输
任贤齐的《天涯》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赢得了天下输了她!
很多时候我们都简单地把这个“她”当成恋人、情人来理解,意思是赢得了江山,输掉了心爱的人。结果就变成到底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的选择。
其实,这个“她”的含义还可以更丰富。
这个“她”,可以是我们的真我,可以是我们的青春,还可以是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等。
有一段话极具启发性:
跟顾客争,你争赢了,顾客走了;
跟同事争,你争赢了,团队散了;
跟老板争,你争赢了,平台悬了;
跟家人争,你争赢了,亲情没了;
跟朋友争,你争赢了,朋友少了;
跟爱人争,你争赢了,感情淡了。
跟谁争,争赢都是输,不如跟自己争。
我们往往赢得了面子,输掉了“里子”。最终来看,其实是输了,而且输得很惨。
就算赢,也是一种“惨胜”——赢的代价太沉重!其实往往就是两败俱伤。
因此,不同的观察角度,会看到不同的赢与输。
我们身边可能都有这样一类人:整个人的状态让人感觉他就是一名生活中的战士,每天披着看不见的铠甲、握着无形的长矛出门,就好像随时要跟别人决斗一样。
这里所说的“决斗”不是肉体上的决斗,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固执地跟别人争论对错。
所以,作为教练,我们也常会挑战对方:你可以战胜他人,但你可以降服自己吗?
正所谓:英雄征服他人,圣人征服自己。
究竟选择“外王”还是“内圣”?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水杯
两个人都非常渴,他们在喝同一口井里的水时,一个用的是金杯,一个用的是泥杯。前者觉得自己富贵,后者认为自己贫贱;前者得到了虚荣的满足,后者则陷入无谓的烦恼中。他们都忘了,其实自己真正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往往容易为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而烦恼。
那么,我们生活中的“水”是什么,“杯”又是什么呢?
我们是否为了“杯”而忘记、忽略、错过了“水”呢?
一位国外资深教练来华授课,有一位听众上台与教练对话。这位听众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讲得忘乎所以,好像已经忘了这个讲台不是他的,而是教练的。教练却始终在耐心地倾听。下面的听众都很反感和抵触。有人想说话,但看到教练很耐心地在听,也就忍住了;也有人想看看,教练会如何对待这个有些喧宾夺主的人。
这样讲了差不多半个小时,那位听众似乎也讲累了,于是就停了下来。
这时教练开始说话了。
“刚才你说了很多,”教练的语气平静而缓慢,“那么,你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呢?”
全场鸦雀无声,片刻之后,便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听众们钦佩教练的耐心,也为其言直指核心所折服。
在这个例子中,那位上台的听众滔滔不绝的话语就是“杯”,而教练的发问就是帮助他超越“杯”,从而找到“水”。
这是教练理清目标的技巧。
找到了“水”,那些各式各样的“杯”便不会再成为干扰。
与梦同行
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就是梦想。
一位家电行业的老板问教练他的企业如何才能发展。
教练问:“你打算让企业往哪个方向发展?”
他说:“我的梦想是把我的产品做成品牌,让大家都知道我。”
教练又问:“你打算何时梦想成真?”
他说:“还不知道。”
于是教练告诉他:“那你这就不叫梦想了,都只是空想而已。”
正如很多管理专家所说:“没有加上时间限制的目标,就不是真正的目标。”
阿峰:“教练,我该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教练:“我先不回答你,我想先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
阿峰:“我没有目标。这也是让我感到困惑的问题。”
教练:“你是真的没有目标还是不敢订立目标?如果你没有目标,提升能力又有什么用呢?”
阿峰:“应该是不敢订立目标吧。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急于提升能力。也许能力提高了,就敢订了。”
教练:“你想提升能力是很好的,只是你要明白——不是你拥有了足够的能力才能订立目标,而是订立好目标才会激发出相应的能力。”
很多人不敢订立目标或者不敢订立明确的目标是因为觉得自己做不到,觉得自己能力不够。
其实,这是个误区。
美国科学家曾称,他们发现把一个人一生的能量全部收集起来,如果用电能折算,相当于可以照亮北美大陆一个星期的电能,价值数百亿美金!
心理学上也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具备了无限的潜能以自我实现。
梦想就是点燃我们内在潜能的导火索。
成功与否,不在于你是赚了一百万还是一个亿,是开凯迪拉克还是劳斯莱斯,而是看你是否实现了你的梦想。
与梦想同行,并保持你的行为与梦想一致。
直到最后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