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8734200000038

第38章 谁是欠债天王 (3)

是啊,尽管悲观情绪笼罩希腊,可有谁愿意改变维持了几十年的生活呢?

在别人眼里,可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希腊,这个最重要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却被人斥责为“放纵的发源地”,这何尝不是一个令人悲哀的文明之殇呢?辉煌而又美轮美奂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希腊人最后一次在国际上展现他们的华丽身姿,现在,大戏已经落幕,遍地狼藉!

正如英国一家媒体所言:“本次金融危机过后,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希腊,闻名世界的将不再是历史古迹,而是财政废墟。”

欧元沦陷,世上再无清白纸币

救助希腊,怎么救是关键。

最初,当希腊人第一次在市场上借不到钱的时候,2010年4月13日,欧元区成员国财政部长在紧急会议后商定援助细节,同意“在必要的情况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手提供450亿欧元的贷款支持。

按欧元区各国政府的预想,他们联合上阵给希腊做担保,相当于替希腊债务买了一份保险,市场不必再“人心惶惶”,但钱还是要希腊自己去市场上借。

2009年初,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最危险阶段搞了一个金融机构压力测试,并承诺以公私合营方式购买毒资产(PPIP),相当于政府为被判处缓期执行死刑的数万亿“毒资产”买了保险,以便让金融市场逐渐稳定下来——不管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用大泡沫淹没小泡沫”的这一救援计划是否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反正从2009年4月份开始,全球的股市开始了疯狂上涨,商品价格急剧上涨,全球经济已经“复苏”!

用担保换援助,用信心保安稳,欧元区各国也想学一把!

可惜,这一招很快就被精明透顶的国际金融投机资本看穿——上一次,是因为眼看着大家要一起玩完,所以他们才接受了那个心理上的虚拟保单,这一次,他们可不想再要一个画在纸上的大饼,他们要的是真金白银!

于是,希腊去市场上借钱的时候,却忽然发现利率更高了——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希腊不得不再度回头求助于欧盟和IMF。折腾了一番之后,就不仅仅是原定希腊一年内到期债务450亿欧元了,而是希腊三年内全部债务偿付的保证!

欧盟和IMF协议救助希腊的规模上升到1100亿——其中欧元区出资800亿欧元,IMF提供300欧元。

2010年5月2日,这个救助方案刚刚敲定,更严峻的问题却接踵而来!

如果你救了希腊,马上就是西班牙,你救不救?

等你救了西班牙,马上就是葡萄牙,你救不救?

接下来就是爱尔兰,接下来就是意大利……

这恰恰正是德国当初不愿意救助希腊的根本原因!

怕什么,就来什么!

2010年5月3日,市场上忽然出现西班牙向欧元区要求2800亿欧元援助的说法——尽管这一消息随后就遭到了西班牙首相(Jose Luis Rodriguez Zapatero)萨帕特罗的坚决否认!

由于担心希腊成为欧洲版的“雷曼兄弟银行”,全球资本市场一时风声鹤唳,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接下来连续三天暴跌,在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5月6日2点45分左右,当电视中正播放希腊骚乱场面的时候,全世界股市的风向标道琼斯工业指数忽然出现诡异的近千点暴跌行情,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眼看着“希腊债务危机”愈来愈演变成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定时炸弹,欧元区的政府们真的着急了,从2010年5月9日凌晨0时30分到5月11日凌晨2时9分的50个小时之内,欧元区的财政部长们以破纪录的高速匆忙推出了史上一个最大型的救市行动:欧盟提供的针对所有欧元区国家债务问题的一揽子财政扶持计划,规模总计为5000亿欧元,而IMF同时承诺进一步出资2500亿欧元帮助面临财务问题的欧元区成员国缓解财政危机。

7500亿欧元——这可是世界历史上迄今最为庞大的救助计划!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推波助澜,致电给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敦请尽快达成协定。甚至在协商过程中,67岁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因压力太大突然感到不适而被送医院治疗。

为了表示支持,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与欧洲、加拿大、日本、英国和瑞士央行,重新启动美元互换协议,大量注入美元,以纾缓欧元市场的压力。

欧洲央行2010年5月9日确认,将在二级市场买入政府债券,其实就是欧央行开动了印钞机,购买欧洲各国国债,这其中当然包括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

2010年5月,欧洲央行终于选择了和2009年美联储一样的道路——直接印钞票!

也就说,和美国2008年~2010年的救市方式一样,欧元区选择的方式也是“点纸成金”,以一个更大的纸币泡沫,来淹没各成员国债务泡沫破裂所带来的痛苦——通过稀释所有人持有的欧元价值,让所有欧元区成员国债务得以在账面上减少!

这是继2008年年底美元价值稀释之后,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的价值稀释!

“赢得可信性需要数年的努力,但失去可在一夜之间。”

欧元设立之初,他们以15%的黄金作为担保,并且严格约束自己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总额,尽管欧元区经济增长一直乏力,按道理欧元应该贬值,但恰恰因为欧央行的自律行为,因为欧央行的诚信行为,因为欧央行一贯的负责任风格,因为欧元有15%的黄金储备作为担保……所以,尽管欧元区经济疲软,欧元却一直十分坚挺,相对于储备货币的“一哥”——美元币值还不断上升,欧元成了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货币——而欧洲央行,也成了比美联储更值得信任的一个货币央行。

然而,就在2010年5月9日,当欧洲央行同意购买陷入债务困境的欧元区国家政府债券时,恐怕他们要与多年苦心经营所赢得的信誉道别了。

欧洲央行丧失诚信的购买行为,实质上等于将欧元区问题成员国政府的债务货币化——这等于在为那些习惯于通过欺骗和说谎来骗取利益的政府提供另一种形式的“奖励”,开了一个道德风险的敞口!

于是,欧洲央行也像美联储一样,失去了自己的“清白”!

最终,我们每一届政府都可以拼命地借债、借债、再借债,然后把这个问题推给下一届政府解决,如果不幸自己踩到了自己埋下的那颗债务地雷,发生了债务危机——那就自己再印刷一堆钞票扛到市场上,购买自己发行的国债。

印钞票就能最终解决所有问题,原来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啊!

央行们和政府们,固然左手倒右手,变魔法一样凭空在市场上倒出来大笔大笔的钞票,自产自销,自得其乐——吃亏的却是所有持这种货币的人!

问题是,即使如此,欧洲央行此举真的能够最终解决希腊、葡萄牙或者西班牙的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问题吗?

下一次债务到期了怎么办?难道,再次印刷钞票?

即便你再次印钞票,购买国债的投资者难道会一次次地被央行的花招愚弄——借给你钱,宁愿10年之后你用一堆贬值的货币还给他?

当美元和欧元都相继开动印钞机的时候,你还能相信哪一种纸币?

欧洲央行失去了他们的清白,而这个世界也从此再无清白的货币!

从欧央行2010年5月份决定印钞以来,再加上2010年11月份美联储的印钞,黄金白银价格大幅度上涨,昭示着我们手头的纸币价值已经一步步走在被稀释的道路上……

很遗憾的是,这一计划出台还不到两年时间,欧洲债务危机“烽烟再起”,2011年10月份,最终的希腊债务甚至不得不做出50%的减记!

难道,是欧央行印刷的钞票不够多吗?

明星大国,明星印钞机

在希腊债务危机发生之后,英国《金融时报》称希腊人是“世界上最挥霍的人”,因为他们净存储率仅为GDP的-7%,国债的70%由外国人持有!对于债务危机《金融时报》义正问严:“这完全是一个国家放荡不羁的应有后果。”

不管怎样,欧元区还对自己的成员国有那么一个3%与60%的限制性指标——其他拥有自己主权货币的国家,可是没有这一硬性指标限制的!

也就是说,在欧洲央行5月9日决定印刷钞票之前,相比较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日本央行或者中国人民银行,他们是最严格自律的!

通俗点说,恰恰是因为欧元这种货币,相比较美元、日元和英镑而言,更严格自律、更负责任,才会让那几个国家遭遇危机!

可惜,这个世界总是这么荒唐——负责任的人,却总要承受更多的痛苦!

即便在承受痛苦之后,他们也还是被现实逼良为娼了,打破了欧元自建立以来“金身不破”的神话!

别看评论人家的时候一副隔岸观火、评头论足的样子,英国这个隶属于欧盟、但不隶属于欧元区的老牌明星大国,其国家债务状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特别是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第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开动印钞机来购买国债的国家,恰恰就是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央行。

2009年3月5日,在宣布将英镑基准利率调低至0.5%的同时,英格兰银行还宣布实施总规模高达1500亿英镑的“定量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货币政策,其中750亿英镑购买中长期英国国债;到2009年11月6日,其债券购买规模一路狂飙到2000亿英镑!

印钞印够了吗?没有!

歇了一年多之后,2011年10月6日,英格兰银行行长再度断然宣布:“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已决定再购买750亿英镑政府债券以创造流动性。”

真是不愧有“老牌明星”的风采!

2010年,英国政府公共部门借款为1750亿英镑,占GDP的12.4%,而其国债总额占GDP的比例则为75.5%——要不是英格兰银行动辄大手笔印钞购入英镑国债的话,估计英国的债务问题也早该爆发了。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估计,到2013、2014财年,英国政府债务总额将达到1.5万亿英镑,占英国GDP比重90%——如果加上私人债务,英国债务合计将超过GDP比重的180%!

从IMF主席卡恩到评级机构惠誉、标普和穆迪,都对英国的财政状况提出警告,称英国“AAA”主权评级遭下调的风险很大!

如果英国处在欧元区,那么“被修理”的可能性并不小于希腊!

如果非要说英国比那些遭遇债务危机的欧元区伙伴们好,好就好在,英镑是英国人所掌控的货币,自己可以决定是否开动机器印钞,不像希腊,不能自己印刷欧元——只能取决于欧元区伙伴们一起商量之后来解决!

不过,真正要说到国债天下第一的主儿,无论希腊、意大利还是英国,都远远排不上号儿,真正排第一的,是“地球村里最风光的梅家”!

一家美国媒体在5月1日的时候讽刺说:“希腊像一个亿万富翁那样消费,可事实上他们连百万富翁都算不上,拿着士兵的工资,却过国王的生活。”

可笑的是,通过大量借债“过着国王生活”的还不是希腊,而是美国——如果用绝对值计算,美国的国债恰恰是天下第一!

2008年9月15日金融危机爆发,10月3日美国就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财政救市计划。2009年3月18日,除了保持零利率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之外,美联储还亲自撸袖子上阵,大手笔购买3000亿美元国债、7500亿美元房产抵押债券、1000亿美元房贷机构债券——实践伯南克先生所谓的“直升机撒钱理论”。

1.15万亿美元的纸币撒下来,伯南克先生一定会说:“撒钱的感觉,真爽!”

到2010年初,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机构债券的规模实际已经达到1.725万亿美元——这么多钱全部都是凭空印刷出来的!

印钞印够了吗?没有!

2010年11月份,美联储决定重启量化宽松,即所谓的QE2出台,美联储再度冲到市场上购买6000亿美元的债券。

从2008年9月份到2011年9月份,三年时间,美国的基础货币供应量从8400亿美元暴涨到2.63万亿美元,这都应该拜直接印钞票所赐。

美联储为什么要亲自开动印钞机上阵购买国债,原因和希腊完全一样,就是国债在市场上没有人认购,借不到钱了,什么歪招都使!

作为地球村的“一哥”,美国当着超级大国无比风光——实际上,美国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程度,与希腊、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英国相比,毫不逊色!

美国政府2010财年预算赤字高达1.56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0.6%,继上一个财年的1.42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后再创历史新高;美国联邦政府负债总额已超过15万亿美元,与美国GDP的比例超过100%——这将相当于平均每一个美国人负债约5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