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8734200000028

第28章 大城市的房价会不会降? (1)

相对值和绝对值

房价贵不贵,国际上最流行的一个参照物就是这个城市普通居民的收入,这叫房价收入比(Housing Price-to-Income Ratio) ,是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与住房价格之比,国际上一般在4~6之间,极高的和极不正常的房价收入比能达到10~15。

比方说,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主要城市的房价都涨到了历史最高点,大城市平均一栋房子大概要25万美元左右(一般都是几百平米,前面带草坪,后面带花园的那种,在中国被称为“别墅”),美国普通人的年收入大概在4万美元左右,买一栋房子要6年左右的收入——这已经被全世界的媒体(包括中国媒体)大肆宣扬成大得不得了的“房价泡沫”。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房价一路走低,绝大多数大城市的房价都降低了一成到两成,平均约折合18万美元左右一栋,美国普通人的年收入大概在4万美元左右,现在美国人4.5年左右的收入就可以买一套房子。

注意,美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基本落到了实处,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没有中国这么大,各地区房价差别也没有中国这么大,除极个别、极特殊区域外(如金融中心曼哈顿),所以房价上不需要做那么详细的区分。

那你现在不妨来猜猜北京的“房价收入比”是多少?

2011年1月20日,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了北京市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就先不必说了),这个数字是多少呢——29073元,先记下这个数字。

北京市一栋建筑面积90平米(使用面积大概在70平米左右)的房子有多贵呢!

北京市三环以内,最普通的那种6层小楼二手房,连电梯都没有,小区环境更不必说,大概是3.5~4万元一平米;如果是条件稍好的,电梯入户那种,一般是4万元/平米左右,这样折算下来,90平米的价格大概是360万元/栋左右。

北京的北五环以外位于偏远郊区(昌平县)的天通苑或者是通州区,你随便搜索一个网页就知道,一栋90~100平米的房屋价格大概在150万。

用前面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除你就明白,普通北京市民,哪怕在北五环以外的地方买一套房子,首先就要保证自己五十年之内不吃一口饭、不喝一口水、不穿一件衣……

房价相对值比较中,还有一个叫做租售比(Price-Rent Ratio)的概念,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为1︰300~1︰200,超过1︰300一般都意味存在房地产泡沫。

再拿北京城来做例子,是多少呢?

根据2010年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部统计,北京市2009年整体房屋租售比达到了1︰545,而其中诸如通州区域超过600,大兴区域逼近1000,房山区域超过1000,而燕郊区域甚至达到了1200。

中国的另外一个明星城市——上海也不遑多让,全市房屋租售比全部在500以上!

与居民收入相对值比较过了,不妨再来比较一下绝对值,北京、上海这么有档次的城市,咱就拿世界上最最有档次的城市,世界经济的中心——纽约,来和北京比。

全世界人都知道纽约房价高,很高——联合国总部呀什么的,都建在纽约,那可真是世界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房价当然很高了。

纽约市由五个区组成,最核心的区是曼哈顿岛,天下闻名的华尔街就是曼哈顿的一条小街,自由女神像也在这里。众所周知的是,曼哈顿是世界的金融中心,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着163万人。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用北京做比较,北京中心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四区(现在合并成东城区和西城区了)总面积大约90平方公里,人口227万——两者相比,人口密度差不多,经济地位嘛,就不用比了。

再往大了说,整个纽约5个区790平方公里,人口827万。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北京五环以内750平方公里,而俗称的“城八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石景山、海淀、丰台)人口大约也是800多万。为了简化比较,我们假设“城八区”的人全部居住在北京市五环以内,这么算下来的话,市区人口密度上北京也跟纽约差不多。

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曼哈顿的房价自然不会便宜,一般而言2室2厅100平米多一点的公寓都是100万美金以上,高不封顶,算下来大概10000美元/平米左右。

不过你要记住,他们的房产概念中没有“建筑面积”这一说,要说就是使用面积,量出来是多少就是多少。

北京二环以内的房子,按照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35折算的话,再进一步将中国的“建筑面积”折算成使用面积的话,算下来北京市二环以内电梯入户的公寓价格大概在8500美金/平米左右,比曼哈顿便宜个1/5~1/6的样子。

根据美国官方数据,曼哈顿区人均年收入10万美金,号称美国首富区——也只有曼哈顿人的收入才买得起曼哈顿的房子!但高达1万美元/平米的房价,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民来说(虽然他们的收入是北京人平均年收入的20倍)是买不起的!

普通人即便在曼哈顿上班,也不会在曼哈顿买房,毕竟房价太贵了!所以,很多人跑到纽约其他区或者是临近纽约的新泽西州去买房——这个道理北京人应该都懂,因为不少收入比较低的北京人,别说买不起北京市区的房子,连郊区的都买不起,所以不得不跑到靠近北京的河北燕郊去买房子,许多人每天上下班途中就要耗时4个小时。

不过,就像更多的北京人把家安在了北京的通州、昌平等偏远郊区一样,很多纽约人也把目光投向了纽约的另外几个区——好家伙,一出曼哈顿,房价立马降下来40%左右,比方说与曼哈顿岛隔了一条河的布鲁克林区,面积100平米的同等档次公寓,50~60万美金可以轻松拿下。

就这价格,还有人觉得贵!那他就只能去皇后区了,价格在布鲁克林区的基础上再降30%~40%,30~40万美金可以轻松搞定一栋100平米的公寓。

当然,公交系统是绝对便利的,人家纽约的地铁老早就很发达了,上下班也十分方便,也从来没有听说地铁沿线房价就应该飞涨这个道理!

对比之下,我们的首都北京,刚才说到的天通苑和通州区,相对于市中心的偏远程度,已经和纽约的新泽西州有得一拼了,结果房价还能高到接近2万元/平米,而且还是“建筑面积”,真是远远把纽约的房价甩在了后面!

“保障”还是“暴涨”

在日本1990年前后的房地产泡沫期间,据说仅东京一地的土地价格便可买下整个美国的房子,如果现在对比中国的北京、上海,日本可谓是大大地落伍了——在我们人均GDP仍然只有日本1/10的历史阶段,仅北京的土地即可买下整个美国的房子!

根据北京市土地管理储备中心2010年全年土地成交信息统计,2010年全年北京成交土地总额达1639.4亿元,住宅用地平均地价约为7400元/平米。

北京市土地面积为164亿平方米,两者相乘为121.4万亿元,折合美元为18.4万亿美元。

根据美联储网站数据,截止2010年第三季度,美国全部家庭房产总值为18.3万亿美元,前面提到,美国每栋房子价值18万美元左右,美国约有3.1亿人口,平均3个人一栋房子,显然,人家住得很宽敞。

可就这个18.3万亿美元,与北京2010年的地价相比,还差1千亿美元呢,实在寒酸!

北京的“面粉”都这么贵了,你说“面包”能不贵吗?

1998年,中国启动住房制度改革,当时有一个被称为“国23号文”的文件,规定中国住房问题80%要建经济适用房,10%建廉租屋,剩下的10%才是商品房。

然而,鉴于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从没有养成“花明天的钱”的习惯,更不习惯于向银行贷款买房,所以从1998年~2003年,中国的房价一直“太过于稳定”。

从2003年开始,一个有关中美老太太对比的故事慢慢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

“一个美国老太太同一个中国老太太死后在天堂相遇了。美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就通过贷款买了大房子,享受了大半辈子宽敞明亮的豪宅,一直到退休之前才把房款还清,因为房子会不断涨价,美国老太太退休之后就把房子卖了,换了一大笔钱,过了一辈子又安逸又幸福的生活;中国老太太呢,一辈子省吃俭用,和别人一起挤在狭窄的单元房里,一直到退休之前才攒够买房子的钱,可买了房子之后,就再也没有钱过安逸生活了,于是不得不继续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自己一辈子也没有享受什么好日子……”

中国人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通过贷款买房,生活还可以这么过?

“花别人的钱买房”、“花明天的钱买房”这种思维逐渐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到了2003年8月,国务院不失时机地发布了“国18号文”,即《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将原来的80%要建“经济适用房”改成了“具有保障性质的商品房”,并且把房地产定调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随着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贷款买房,房屋价格从2003年以来更是一路暴涨,几乎所有买房的人都大赚了一笔,充分体验到了美国老太太的幸福,于是,买房就能赚钱,买房就能发财,买房才能幸福,买房,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第八次的经验

眼看着中国大城市的房屋价格一路飞涨,几个“明星”城市差不多10年涨10倍,到了2011年,中央政府再一次表示对“过快上涨”的房屋价格进行“调控”。

根据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7年来的经验,每次中央政府说要“调控”房价,并且出台一连串的政策措施以后,房价都是暂时被压制一下,几个月之后,房价就会再度出现暴涨势头。

用财经专家们经常采用的术语来说,这叫“报复性上涨”。

从2004年以来中国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都上涨了200%以上,而诸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之类的大城市上涨幅度更是全部超过400%!为什么中国人对于在大城市买房变得如此热衷——无他,赚钱太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