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8734200000002

第2章 钱是如何进化的? (2)

比方说你去北京街头的馒头店,1个雪白的大馒头要5角钱,这就是它的价值,如果你去北京燕莎友谊商城,1件内衣要卖1万元,这就意味着,那件内衣的价值是这个馒头的2万倍——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就是人民币这个时候的价值判断标准。

“流通手段”,简单来说就是买东西的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钱才能买东西,有钱商品才能流通。

“支付手段”比较复杂一点。

比方说你很阔气,大学毕业在北京奋斗了五六年,每个月能挣五六千元人民币,可北京房价这么贵,为了娶媳妇,你只能在距离河北比较近的区域(以能收到“河北移动欢迎你”的短信为准)贷款买一所“每平方米仅售1万元”的房子,榨干了爹妈一辈子的积蓄并且从七大姑八大姨那儿借了一屁股债才凑齐了首付,之后在你勒紧裤腰带当“房奴”的过程中,每支付给银行一笔房款,人民币都在执行“支付手段”的功能。

“储藏手段”的意思是货币可以作为你储藏财富的一种方式。比方说农民们收获粮食到粮仓,一看满满的,就感觉自己很富裕;牧民们赶着一大群牛羊,也觉得是一笔财富;货币呢,就是说你家里存着一堆这东西,你会感觉是一大笔财富。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理想,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差距。比方说,在你家的地窖里,藏着成吨的金条、银币,天天让你点数目,你肯定每次下去点的时候都兴致勃勃、兴趣盎然;但如果天天让你在家里数草纸,你肯定就觉得索然寡味、意兴阑珊,这就很典型地说明了货币作为储藏财富手段的功能。

世界货币的意思就是说,货币可以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外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这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流通时才会产生的一种功能。

有人分不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这两种功能,这里给你个简单的区分办法——流通手段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货现钱、钱货两清”;支付手段呢,就是“欠债还钱,延期支付”,不管方式是“先交钱,后服务”,抑或是“先服务,后交钱”。

在马克思他老人家看来:“钱”必须是某种有相应价值的商品。

诸君该说了:“不对啊,我们现代社会都一直在用纸当钱使,纸币难道不是钱吗?但它又有什么价值呢?”

的确,按照马克思的思维,这纸币还真不是“钱”,因为它只是具备了货币五大功能之中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这三种功能而已,而“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这两大功能,纸币却根本不具备。

更加准确地说,除了纸币之外,刚才提到的其他所有“钱”,其实都是有着相应价值的人类劳动的血汗结晶,与这些“钱”相比,我们的纸币反而显得无比怪异。那么,为什么纸币还会被大规模地充当货币来用呢?以下的章节中,我们细细道来。

货币天然是金银

当人类掌握了冶炼金属的技术之后,鉴于金属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能长久保存、便于铸造成各种形状等等原因,世界上主要文明国家的货币都逐渐由常见商品过渡到了金属身上。

比方说,中国在商朝晚期的时候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慢慢地人们就发现青铜价值很高,既不会碎掉、也不容易磨损烂掉,即使你要融化它还要高温烧烤,人们干脆就用青铜做成贝壳的样子当“大钱”使。随着青铜产量的逐渐提高,人们慢慢发现仿造的青铜贝比真贝壳还好用,于是其使用范围就越来越广,并且在流通和使用中改造成一片一片的青铜小片片,大小都差不多,容易携带,还容易计算呢!

从此,中国进入了青铜货币时代,并且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在使用铜钱。

在西方的货币体系中,金、银等贵金属一开始就是“大腕”——这些贵金属最初按照重量计价,后来就出现了有意识的铸造行为,标准的金属铸币(coin)由此产生。

在古埃及(Egypt),人们在买卖奴隶的时候使用的是金块和银锭。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一幅古埃及壁画上,清楚地显示了人们把一头猪和一些金臂环放在天平的两端,表示它们两个的价值是等同的;同一时期的另外一幅壁画则显示了努比亚人(Nubians)向埃及法老贡献黄金的场景。

西方有记录的最早的金属铸币大约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的吕底亚(Lydia)王国,其图案是雄狮和公牛的复合体,铸币材料是天然的金银合金(大约2/3是黄金,1/3是白银),也被称为琥珀金(Electrum),因铸币呈现白色,通常也称为“白金币(White Gold)”

除天然合金的白金币之外,吕底亚人后来还开始开采砂金以及白银,并采用标准的重量和成色铸造了大量带有图案的金币和银币——吕底亚最后一任国王克鲁伊索斯(Croesus)因为拥有这些铸币,也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富有的人。

后来,作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也被称为“两河流域文明”)后期代表的波斯帝国(Persia)征服了吕底亚王国。为了学习货币铸造的“先进经验”,波斯帝国也铸造了自己的货币,分别是达利克(Daric)金币和西格罗斯(Siglos)银币,而这两种货币上所铸造的图案是人的肖像,据说就是自称为“万王之王”的波斯皇帝大流士(Darius)本人,金币上的肖像头戴王冠、手持弓矛,尊贵庄严而又勇武善战,栩栩如生。

下图即为达利克金币和西格罗斯银币的图案 。

不过,说到西方的历史,那一定是“言必称希腊,路必通罗马”。

就在吕底亚人采用贵金属铸造货币之后不久,爱琴海(Athens)沿岸的希腊城邦国家也开始采用白银铸造自己的货币。

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的记载,在公元前594年,梭伦(Solon)造访吕底亚,当时的国王克鲁伊索斯向阅历丰富的梭伦炫耀,问他游历各地的时候,是否见过一位像自己这样拥有大量的黄金和白银的人——“看,我多有钱!”

面对如此自恋的家伙,梭伦告诉他,那些财富“无足轻重”,因为“战争英雄、运动员以及他们的母亲”相比金钱而言更为伟大。

这么有水平的一番话,亏得梭伦的机敏和口才!

但对于克鲁伊索斯王来说,那可是伤自尊了——据说,他咆哮不已。

尽管贬损了吕底亚国王一番,但梭伦也很明白,相比于按照重量计价的金块和银块,先进的金属铸币更加有利于商业和贸易。因此,当梭伦出任希腊雅典城邦第一任执政官(CEO)之后,雅典也开始铸造贵金属货币。其中最常见的是银币,其名称叫做德拉克马(Drachms)2002年加入欧元区之前,希腊的货币依然叫做德拉克马。

,其中以希腊城邦之中最为强大的雅典所造的4德拉克马银币流传最广。

下图就是雅典的4德拉克马银币,其正面图案为希腊神话中的战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背面为雅典的守护神猫头鹰,所以也被称为“猫头鹰币”

稳定的“猫头鹰银币”作为周边国家都广泛使用的货币,时间长达6个世纪,在希腊当时的德拉克马货币体系下,一只山羊价值10德拉克马;一匹马价值200德拉克马——在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这个数字基本上都没有变动过。

稳定的货币造就了一种诚信、民主的文化,在猫头鹰币出现大约85年之后的公元前508年,雅典城邦建立起民主制度,取得了那个时代难以想象的社会进步。

希腊之后,罗马人逐渐崛起,在上千年的时间里,罗马人建立了一套金、银、铜复合货币体系,他们最常用的铜币叫做阿斯(As)、最常用的银币叫做迪纳利乌斯(Denarius)。

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从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再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上千年的历史中西方一直采用金、银作为主要的货币,而铜则是辅币。

对于整个西方来说,截止到1816年英国政府正式采用金本位以前的整个文明史中,金银就是钱,钱就是金银,从未变过——其中,黄金多用于大额支付,而白银则用于一般的贸易,铜一般作为辅币或者加入银币中使用。

相对于西方习惯于使用金银做货币,中国由于长期以来人口众多,在历史上也不是产银大国,所以从周朝一直到明朝中期之前都将铜钱作为最主要的货币。

直到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美洲大陆白银的开采和全球贸易的发展,为了购买中国的商品,全世界的白银都开始像潮水一样向中国涌来,从而使得中国在明朝中后期也逐渐确立起以白银为主、铜钱为辅的货币体系。

“货币天然非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马克思老人家的论断果然是精辟准确!

从金银到金本位

有喜欢探究的人就问了,既然马克思老人家所处的时代还依然保持着“金银是货币”的状态,为什么到了现在,大家却纷纷都开始使用纸币呢?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最早的纸币出现于中国北宋时期的四川,当时叫做“交子”。

怎么出现的呢?又为什么叫做“交子”呢?

在赵宋王朝代表革命的、正义的力量解放四处之后,对四川实施地域歧视,不允许他们用铜钱(禁止铜钱入川,违者杀头!),只允许他们用价值比较低贱的铁钱,而这个铁钱呢,典型的傻大笨粗——当时最常用的是一种叫做“景德元宝”的大铁钱,这种铁钱每一贯的重量是25.8斤!根据当时的价格,要是上街买一匹布,用大铁钱,重量有500斤!

中国形容人有钱有个成语叫做“腰缠万贯”,谁缠一下这个铁钱试试看?

大家想一想,这么鬼重鬼重的钱,是不是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买卖交易——今天上街,为了买几只鸭子回来炖着吃,结果不得不哼哧哼哧背上一袋铁钱走上几十里路,干脆还不如背上一袋麦子以物易物好了。

人被逼到这个份上,创造力也就出来了——公元1005年,据说是成都有16家富商,用大铁钱作保证,发行用纸印刷的“交子券”作为交易凭证,交子,就是“交易凭证”的意思。

交子纸币出现之后,大家很快就发现纸币的方便了,慢慢地,纸币的使用范围就越来越大。这时候,有些发行交子券的一些富商起了歪心,他们开始玩10个锅8个盖的把戏,本来自己只有100贯大铁钱,却发行了200贯的交子券,变魔法一样无中生有变出来很多交子券,进而为自己“广置邸店、屋宇、田园、宝货”,导致“奸弊百出、狱讼滋多”。

因为这个原因,1020年,四川的益州(今成都)知府就义正辞严地发表公告,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护单纯的民众不再上当受骗,政府决定下令关闭交子铺。

政府为民着想,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接下来老百姓没有想到的是,宣称别人“奸弊”的政府,原来是要自己造纸币!

原来,在整治和取缔民间交子券的过程中,某些聪明的政府官员一看,这玩意儿好啊,方便交易、促进贸易,发行者还能借机大赚一笔,这种好事哪能错过呢?

于是,在这些官员的奏请之下,北宋朝廷于1023年设立益州交子务,1024年北宋朝廷开始发行第一届官交子,发行数量为125.6万贯,用36万贯铁钱作为保证金——也就是说,政府干脆一开始就玩杠杆,每1万贯铁钱,发行3.48万贯的交子纸币。

官方交子纸币的出现,表明了代表政府信用的纸币正式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这也意味着原来代表真实财富的实物货币(金银铜铁、谷物、布匹、贝壳、猪牙等),开始向一种不具有真实财富的价值符号过渡。

中国北宋时期出现纸币以后,接下来的金朝、南宋、元朝和明朝都采用了纸币方式,每一种纸币在一开始发行的时候,总是道貌岸然地与金属铸币价值相等。然而过不了几年,这种纸币就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之中,没有任何一种纸币例外,而纸币体系的一次次崩溃也引发了一次次的社会动乱和王朝更替。

元朝末年流行一首民谣:“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合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开合变钞祸根源”,说的就是元朝纸币滥发是导致政局腐朽没落的根源!

中国古代的纸币体系崩溃与王朝覆灭的循环持续了将近五百年,一直到明朝中期人们才发现,依靠纸币建立起一套可信赖的货币体系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朝廷决定逐步废弃纸币,重新采用以银为主、以铜为辅的金属货币体系。

此后,一直到1935年之前的民国时期,中国一直都采用白银和铜钱作为货币。

相比中国人在纸币发明方面的“聪明”,西方人就显得太过于“老实”了。

实际上,就在四川交子出现前后,11世纪的意大利城邦国家也出现了商业银行的信用票据,具备了一部分纸币的功能;到了13~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国债、股票等“很现代”的金融产品相继出现,商业信用票据的使用在一些家族银行中已经相当普遍。

只是,纸币依然迟迟难产。

关于西方现代纸币的源头,经典的说法是来自英国的金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