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半九别集
8731700000015

第15章 纪念冯至先生百年诞辰

冯至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学者之一,是有世界影响的一代学人。

在高中学习阶段,他接受了“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时代新风的熏陶,并在蔡元培先生任校长时期的北京大学受益于开放的学术空气。从一开始,他走的就是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德语学习和对西方文化的探索,他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反过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民族深厚的文化本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钻研,更使他明确地发现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共性。他正是从文化共融的视角,来对待和接近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而不是简单地以一方的某一优点来否定另一方。

冯至先生有着勤奋、认真、科学的治学态度。他说过:“我认为没有寂寞之感就没有自我,没有人际交流就没有社会。”(《外来的养分》)他既能忍耐做学问的寂寞,又能将学问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中。这种治学态度使他得以越过时空的障碍,走进中外各位大家的内心,从而深入他们的堂奥。不论是对中国古代的杜甫,还是中国近代的鲁迅,抑或是西方的歌德、里尔克等,他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并通过诗、文、译三条渠道,在写作与研究上全方位地展示出他的渊博。

冯至先生具有浓郁的人格魅力。他既是学者又是教育家,长时间地边教书边做学问,并且一以贯之地将做人与做学问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对自己他能不断抚躬自省,精益求精;对朋友他满腔热情,几十年保持着纯真的友谊;对学界同人,则首先看到别人的长处,永远保持谦谦君子的风范;对待后来人不仅和蔼可亲,而且通过具体作为(如设立冯至德语文学奖)给以实际的勉励。记得他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有些体验,永远在我的脑里再现,有些人物,我不断地从他们那里吸收养分,有些自然现象,它们给我许多启示。我为什么不给他们留下一些感谢的纪念呢?”(《十四行诗集》序)这些话读起来让人深受感动,无形中也帮助我们去培养学而不厌、敬业乐群的精神。

我们今天纪念冯至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的各方面的优点,学习他不菲薄自己的祖国文化,进而将它融于世界文化的高远视角;学习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而又面向世界的博大胸襟;同时学习他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怀有的那颗宽宏而又永恒的爱心。

2005年